楓涇鎮黨委書記張斌:多走群眾走過的路

2020-12-20 人民網

換位思考,多走群眾走過的路——訪金山區楓涇鎮黨委書記張斌

金山區楓涇古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亦為新滬上八景之一,位於上海市西南方。它與滬浙五區縣交界,是上海通往西南各省的最重要的「西南門戶」。楓涇為典型的江南水鄉古鎮。鎮區規模宏大,全鎮有29處街、坊,84條巷、弄。楓涇總的面積有91.66平方公裡,10萬人口,其中6萬是戶籍人口,外來人口4萬。

楓涇是金山區「十二五」期間「1158」城鎮發展體系兩個「1」之一,一個是新城,一個是特色鎮,特色鎮就在楓涇。從範圍來說,楓涇有12平方公裡的工業園區,有700多家企業入駐,同時又是農業大鎮,有7萬畝的耕地, 其中5萬畝為基本良田,還有2.4個平方公裡的新鎮區,也是上海小城鎮發展的重點區域之一。

正視問題 切實轉變工作作風

作為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單位,楓涇鎮全面開展活動已經7個月。作為鎮教育實踐活動第一責任人的楓涇鎮黨委書記張斌,既是這次活動的組織者,又是參與者。

楓涇鎮從3月10日召開全鎮教育實踐活動動員大會至今,鎮領導班子先後開展10個半天的集中學習,個人撰寫學習體會34篇;召開徵求意見座談會57個,座談、個別訪談1339人次,全鎮隨機走訪家庭11585戶,向基層黨員群眾發出測評表4642份,共收集到原汁原味意見與建議551條,在專題民主生活會共提出批評意見132條,班子和班子個人對四風突出問題進行全面梳理,拿出了明確的整改方案。

張斌對本次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有切身的理解,他認為開展教育實踐活動是對黨性的嚴格錘鍊。

「這是一次嚴格嚴肅的政治組織生活,需要扎紮實實正視我們黨員幹部中存在的四風突出問題,不迴避、不掩飾、動真格。」張斌說。

張斌還認為,開展教育實踐活動是新形勢下的必然要求。他說:「近幾年來在全國發生的『甕安』、『孟連』等反面事例都在提醒著我們、警示著我們、啟示著我們:我們黨的發展、成長始終與黨的群眾路線相伴隨行,群眾路線貫徹執行得如何,直接決定我們黨的興衰成敗。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十分必要,切中要害!」

除此之外,開展教育實踐活動也可以助推工作的開展,切實轉變工作作風,提升為民服務的能力,從而為特色鎮建設注入新的推動力。

回憶起前陣子的工作,張斌說:「前不久,班子成員分片下到村裡實地走訪,走走田頭,摸摸灶頭,看看河頭,心頭真不是滋味,這些群眾不滿意、不高興的地方我們不能淡忘。」

在這次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楓涇鎮黨委還曾邀請了4位在基層一線工作多年的黨員幹部為鎮領導班子上課,談群眾工作的體會。

張斌說:「他們的工作很多都是點滴小事,沒有轟轟烈烈的大事,但就是在這些為群眾服務的每個細節中、每件小事中,積累起了群眾的信任和認可,最終得到了群眾真心的支持和擁護。群眾心中有把尺,幹部好不好,群眾心裡最清楚,從優秀基層幹部這面鏡子中我看到,把小事做好,把小事辦好。」

上下聯動 即知即改出成效

這次活動,整個楓涇鎮上下聯動。「上」,成立了鎮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及辦公室,成立綜合組、宣傳組;建立了16個協調指導組,每位鎮領導聯繫3—4個基層村居和鎮屬單位,加強督導指導。「下」,邀請鎮黨代表、群眾代表參加和監督。

對收集到的意見建議及群眾反映的問題,不遮掩、不隱晦,即知即改,改出實效。

例如,針對防汛除險工程維護不夠及時問題,對主要堤防落實專人巡查,對全鎮14條洩洪通道60多公裡堤防進行加固加高,完成秀州塘等局部工程的水毀修復。再比如,對影響群眾生活環境的突出問題加強清理整治。北肋浜和石浜分別是楓涇鎮新黎村、團新村內的兩條河道,由於周邊村民亂倒生活垃圾和不規範畜禽養殖的豬洩流入,此前已成臭水浜。新黎村和團新村下定決心開展集中整治,清除數噸黑臭汙泥,把一片清澈水浜還於村民。全鎮正在整治不規範畜禽養殖,通過不規範養殖戶限期自拆和鎮拆違部門執法拆違相結合,努力破解農村不規範養殖畜禽對生態環境所造成的困局。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對改進工作,張斌頗有感觸:解決問題,關鍵是要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比如,對基礎設施、市容市貌、交通優化等加大投入。鎮黨委、政府今年2~4月間全面完成2013年防汛水毀修復工程,覆蓋全鎮8個圩區涉及17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有效提升了全鎮水利設施功能。鎮政府今年對楓涇一路、二路公交線路延長近4公裡,新黎村、興塔村、團新村、中洪村共將村級道路拓寬了6.8公裡,方便了村民出行。比如,對鎮執法監管部門、窗口單位和服務行業等「三類」單位要求改進和優化服務。鎮社區事務受理中心以學促改,強化服務,每天提早1小時開門,工作人員提前15分鐘上班辦理業務,方便群眾辦事。中西醫結合醫院和上海龍華醫院結對,邀請醫療專家定期到楓涇開設專家門診,為郊區的老百姓服務。

標本兼治「三訪四步工作法」

「治標」 就是要著力解決思想「總開關」問題,始終注重對照檢查和反思問題,始終傾聽群眾的意見建議和監督批評,始終端正態度,不做解釋,全部認領,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治本」就是要建立像「三訪四步工作法」這樣的聯繫服務群眾工作的長效機制,不間斷、不停歇、全天候、全過程解決群眾急難愁問題,使群眾的「最後一公裡」問題在第一時間內得到解決。

張斌介紹道:「我們的『三訪四步工作法』,改變原來由鎮領導每月定期走訪村居訪察民情為隨機選擇走訪2~3家農戶了解情況,改變過去走訪多為到村居委辦公室聽匯報為下田頭、下村頭、下浜頭、下灶頭聽取意見。要求班子成員下基層聯繫群眾要多不請自來、多走群眾常走的路、多去群眾常去的地方,切實體驗群眾疾苦冷暖,傾聽群眾心聲,發現並解決群眾面臨的問題。

「其實有時候,發現了最初的『一毫米』,問題會更好解決。」張斌坦言:「這些年來,楓涇的經濟社會發展越來越快,矛盾也相對突出,做群眾工作的面也越來越寬,情況越來越複雜。幹部要做好群眾工作,除熟悉掌握相應政策外,更重要的要注意做群眾工作的方法。想問題、做工作要換位思考,分析梳理,想清楚、想明白,對群眾的要求要合情合理合法去解答,這樣效果會更好。群眾的訴求大都是一些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對反映中能辦的一定要快速辦理,讓群眾滿意;由於政策原因,不能辦理的,一定要說明原因,做好說服解釋工作,我想群眾對我們的工作還是理解的。」

跟群眾打交道的這些年,難免碰到過棘手的問題:有些實事好事由於與群眾需求不符,群眾並不認可。為此楓涇鎮黨委提出「開會不如現場看」,「不在辦公室裡聽匯報」,「不在會議室裡做決策」。有職能部門提出方案要新建一條公路,由於需投入1億多元,鎮黨委決策時十分慎重,幾次開會研究不定,於是黨委班子一起實地查看、現場辦公,發現要建的路較偏僻,即便建好惠及的群眾也不多,就否定了項目,把資金投到了其他更急需的民生方面,並立下規矩:今後凡涉及建設項目,必須現場調研,了解真實情況後才能納入計劃。

與時俱進 試點新興平臺

依託手機微信交流平臺這一新媒體,今年3月18日起,楓涇鎮在4個村2個居委會試點,建立全體鎮領導和鎮紀委、職能部門、問責辦、村居幹部參加的微信群,發動村居基層幹部群眾對需要辦理的身邊小事實事隨手拍下來,村居聯絡員及時跟進,屬於村居能夠自行解決的,由村居自行解決,並把辦理結果拍照到微信上;村居一己之力解決不了的,由村居聯繫協調有關鎮職能部門協同解決;村居和鎮職能部門聯手也解決不了的,在微信上提出由鎮領導協調落實。

這一做法,彌補了楓涇鎮每月一次「三訪四步」收集解決群眾訴求周期相對較長的問題,手機一拍馬上傳上去了,對村居和職能部門能夠解決的身邊小事,做到了隨時辦理。而且由於微信平臺「有圖有真相」,可及時督促村居和職能部門解決,對一些基層單位解決不了的問題,由分管鎮領導及時協調督促,鎮紀委、問責辦隨時在微信中跟蹤了解辦理進度,做到「上下兩貫通」。

張斌現場拿出手機,一邊向記者展示微信群裡的信息,一邊說:「此前有一條微信,說楓涇2路在團新村的線路延長了。團新是楓涇最南端的一個村,老百姓出行不方便,前幾年搞了公交村村通,公交是通到村裡面,但是不可能把全村所有的老百姓家門口都走到。有些老百姓就反映,坐公交還是不方便。前段時間團新村村幹部把這個信息也掛在『楓情微信通』裡,大家一起來想方設法。根據大家的意願,拓寬了路面,修築了橋梁,公交是可以通過的。村裡面的幹部看了很高興,於是就把車開通的實景放在微信上,我們很多人都點了贊。我們想公交線路設計還是應該儘量合理,要多徵求老百姓的意見,大家要一起溝通商量什麼路徑更加合理,這樣老百姓出行就會更加方便。」

張斌還透露:「即將投入運營的『三訪四步工作法』網絡平臺,通過『制度加科技』理念方法,提高了群眾意見建議收集研判處置反饋的效率,真正把著力點放到解決問題上來,現已初步形成信息化系統框架。」

也許是有多年當老師的經歷,張斌喜歡在業餘時間研究「小城鎮與大城市」的相關課題,在他眼裡,「美麗小鎮」的定位內涵是:經濟發展、產城融合;功能完備、服務便捷;生態宜人、和諧宜居;規模適度、城鄉一體;人文傳承、特色顯著。

為將楓涇建設成為一個百分百「美麗小鎮」,張斌和他的領導班子將繼續奮鬥。(張西美朵)

相關焦點

  • 【改革開放基層行】上海市金山區楓涇鎮:眾創入村 水鄉日新
    央廣網上海12月27日消息(記者傅聞捷)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上海市金山區楓涇鎮以「眾創入鄉」探索鄉村振興路徑,打造對接服務長三角新平臺。(央廣網記者 傅聞捷 攝)  閒置的農舍可以收租金,村民在家門口有工作,家裡多餘的房間甚至可以免費裝修成為民宿……在上海市金山區楓涇鎮,過去村民收入少、來源單一的新義村,如今卻成為了其他村看齊的目標。近年來,村裡通過引入社會資本,打造以「眾創入鄉」為主線的田園綜合體,村民的收入也一下子豐富了起來。
  • 金山區、楓涇鎮與上海建工正式籤訂框架協議 小鎮更新再升級
    楓涇將致力於以「小鎮更新」為主題的特色小鎮建設,「小鎮更新」計劃涵蓋小鎮建設的多方面。 楓涇提出的小鎮更新之路,主要分為五個方面。一是推進古鎮更新,探索古今和諧發展「新路徑」。二是推進產業更新,構建產城融合發展「新格局」。三是推進社區更新,打造社區綜合服務「新平臺」。四是推進鎮區更新,形成城鎮創新發展「新模式」。五是推進鄉村更新,營造建設美麗鄉村「新風尚」。
  • 楓涇鎮丨上海這家「老味道」企業落戶楓涇
    市供銷社黨委書記、理事會副主任程穎 ,市供銷社黨委副書記、理事會主任張華,金山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袁曉英,楓涇鎮黨委書記張斌,楓涇鎮黨委副書記、鎮長胡曉嵐等出席籤約儀式。會上,程穎表示,上海老字號品牌正在進行新一輪的轉型發展,在追求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同時,也要注重保留那些跟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產業,保留上海「老底子的味道」。
  • 樂高樂園、楓涇萬達、民宿和教育...看楓涇鎮書記「劇透」未來發展!
    ……由中共金山區委宣傳部主辦、金山區融媒體中心承辦的「決勝小康--2020對話街鎮(工業區社區)書記」全媒體訪談欄目今天開播。在i金山、上海金山APP、金山電視臺19頻道和219頻道(高清)、金山人民廣播電臺FM105.1、《金山報》等平臺同步推送。今天是第①期,訪談嘉賓是楓涇鎮黨委書記張斌。
  • 走再遠也不要忘了來時的路 浙傳黨委書記楊立平與學生共度「政治...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 (編輯 陳顯婷 通訊員 黃田心)「走再遠也不要忘了來時的路。要時常想一想我們的初心是什麼,我們為什麼要入黨,要沿著初心的方向前行」,浙江傳媒學院管理學院的鄧鈺明同學剛剛經歷了人生中第一次「政治生日」,走出會場時,他還在回味黨委書記楊立平的這句「生日寄語」。
  • 做群眾安全的守護者——記崇義縣橫水鎮黨委書記曾俊輝
    由於橫水鎮原黨委書記已提拔調離,時任橫水鎮鎮長的曾俊輝主動擔起「臨時班長」角色,組建黨員抗洪搶險先鋒隊,一次又一次化險為夷,在搶險救災中彰顯了一名黨員領導幹部的使命與擔當。6月12日凌晨2時,曾俊輝趕到受災最重的橫水鎮左溪村查險情、排隱患,現場辦公,迅速組織人力、機械設備、車輛、物資,開展救援工作,連續兩天兩夜與鎮村幹部一起風餐露宿,奮戰在抗洪救災第一線。
  • 在追隨習近平總書記足跡中感悟西安思源學院黨委書記馬勇扶貧工作...
    西安思源學院黨委書記馬勇、駐仁溪溝村第一書記潘滿良一行,在平利縣人大副主任劉永恆、老縣鎮鎮長胡杰及縣政府辦公室副主任汪順武、吳薇的陪同下,沿著總書記走過的足跡,到蔣家坪村鳳凰山女媧茶園進行了實地考察學習。
  • 「我的扶貧故事」做石固群眾的「三好書記」丨石阡縣石固鄉黨委...
    我叫林國海,是銅仁市石阡縣石固鄉的黨委書記。從踏入崗位的那一刻起,我就把「用真情為石固鄉老百姓辦實事,以實績澆築脫貧路」作為自己扶貧工作的座右銘並始終在工作中貫徹執行。那段時間,我最開心的不僅僅是順利完成了工作任務,更重要的還是得到了石固鄉群眾的一致認可和讚揚,他們親切地稱我為「石固鄉的三好書記」。
  • 自貢市大安區牛佛鎮黨委書記何志忠春節前走訪慰問困難黨員和群眾
    四川新聞網自貢1月22日訊 2020年春節前夕,1月20日,自貢市大安區牛佛鎮黨委書記何志忠與黨委副書記羅小華一行前往牛佛鎮東勝村、王大山村等20個村、社區開展節前走訪慰問活動。向困難群眾和困難老黨員送去了春節的祝福並送上慰問金。在郭平家中,何志忠書記同郭平家人促膝長談並詳細詢問其身體狀況和家庭生活等情況。
  • 資料:黨委書記權力究竟有多大?
    如此一來,具體到一個地方,尤其是相對獨立的縣、市一級,對書記權力的所有可能的監督都失效了。  上級黨委對下一級黨委書記的權力有「生殺大權」。但是,黨委書記本來就是上級黨委協調安排的,許多人甚至未經黨代會選舉,就由上級黨委一紙令下而上任。這也是黨委書記不怕群眾、只怕上級的關鍵原因。
  • 八角街道楊莊南區社區黨委書記王翠香:從群眾關心的事情做起
    原標題:市宣講團做客石景山 八角街道楊莊南區社區黨委書記王翠香——從群眾關心的事情做起  千龍-法晚聯合報導(記者 耿學清)日前,北京市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宣講團赴石景山區宣講,宣講團成員深入社區
  • 華山國際教育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任永敏作客群眾新聞網演播室
    8月12日,華山國際教育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任永敏作客群眾新聞網訪談間,結合自身20餘年的教育經歷,與廣大考生及家長進行互動交流華山國際教育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任永敏嘉賓簡介:現有在編教職員工1460人,在校生3萬多人。26年來累計培養學生達18萬人,就業率達到98%以上。集團先後獲得「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全國青年培訓工作先進集體」、 「國家重點職業教育培訓基地」、「科技扶貧示範單位」、「十大誠信辦學單位」、「全國職工教育示範基地」、「陝西省五星級黨組織」等榮譽。學校辦學成果受到國家及省市領導的高度肯定。
  • 本色書記——記青海互助土族自治縣威遠鎮黨委書記牛得海
    他就是互助土族自治縣威遠鎮黨委書記牛得海。 喊破嗓子不如幹出樣子 今年43歲的牛得海,是土生土長的土族人。從1991年參加工作到現在,已經有22個年頭了。他先後在互助縣的4個鄉鎮工作過,有著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 2010年12月,一紙調令把牛得海從丹麻鎮調到了威遠鎮。
  • 寧夏師範學院黨委書記李星任寧夏大學黨委書記,曾在兩校兼任
    寧夏師範學院黨委書記李星任寧夏大學黨委書記,曾在兩校兼任 澎湃新聞記者 鍾煜豪 2018-11-16 15:16 來源
  • 2018年深圳市社區黨委書記論壇舉行
    在7日下午舉行的2018年深圳市社區黨委書記論壇上,4位社區「當家人」以「社區黨委如何以『繡花』功夫為居民群眾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為主題,在300多位參加深圳2018年社區黨委書記培訓班的書記們面前,侃侃而談,逐一曬出自己的「繡花」絕招。
  • 大良社區(村)書記熱線直面群眾,助力防疫復工「最後一公裡」
    自2月6日順德公布各社區(村)黨委書記公布手機號碼以來,大良街道21個社區(村)黨委利用書記熱線直面群眾這一著力點,快速、全面、有效地推動基層一線防疫工作,隨時保持與群眾的直接聯繫,隨時傾聽群眾的建議心聲,隨時解決群眾的迫切需求。
  • 失聯的大學黨委書記溺亡,校方回應
    成都市公安局溫江區分局官方微博16日發布消息,備受關注的「成都大學黨委書記毛洪濤留下絕筆信後失聯」事件有了最新進展:其遺體在江安河溫江段一河道內被找到,初步判斷為溺水身亡,排除刑事案件。2020年10月15日6時許,我局接到群眾報警稱,家住溫江區萬春鎮天鄉路的毛某某失聯。接報警後,我局高度重視,迅速會同相關部門全力開展查找工作。經持續工作,今晨6時許,在江安河溫江段一河道內發現一具男性屍體。經公安機關現場勘驗,並綜合前期調查走訪工作,核實確認死者系毛洪濤本人,初步判斷為溺水身亡,排除刑事案件。
  • 岑溪歸義鎮黨委書記黃展平:「『亞咪』真有一套」
    來源: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 作者:覃波 編輯:吳海泉 「『亞咪』真有一套」——記岑溪市歸義鎮黨委書記黃展平
  • 「三民書記」鄭培民:群眾需要的時候,一定要在場
    電影《鄭培民》中的鏡頭有一次半夜11點多趙強被叫了起來,保靖縣發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一輛客車側翻,5人死亡、20多人受傷。鄭培民帶著趙強和司機3個人在接近零點的時候出發去現場,到了現場已經是凌晨兩點多了,所有人都十分驚訝,都這麼晚了州委書記竟然來了。
  • 深圳市委:打造642個最能服務的社區黨委書記崗位
    2  社區黨委書記的「含金量」大大提升  《意見》原文  1、就業年齡段社區黨委書記實行事業崗位、事業待遇,其中連續任職滿6年、表現優秀、群眾擁護的,經規定程序可使用事業編制,使用事業編制後應在社區黨委書記崗位上至少工作3年方可調離;中途離開書記崗位的人走編留,在崗退休的享受事業編制相應人員退休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