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書記」鄭培民:群眾需要的時候,一定要在場

2020-12-16 人民日報

中國共產黨內,一心為民、勤政清廉的好幹部有很多,鄭培民是其中之一。

作為中共湖南省委原副書記的鄭培民有一個外號叫「三民書記」:愛民、親民、一心為民,這是所有優秀共產黨員的共性,鄭培民領悟得很透徹,實踐得也很徹底。在湖南乃至全國,鄭培民的名字與楊善洲、任長霞、孔繁森、焦裕祿等等一起被傳頌、被懷念。

正是因為有了鄭培民這樣的優秀黨員、模範幹部,才讓黨和人民的事業有了發展和保障,才讓人民群眾的福祉有了提高,也才讓黨在人民群眾心中的地位不可動搖。

近日,《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在國家博物館舉行,中共湖南省委原副書記鄭培民入選100位優秀共產黨員名錄,被列為改革開放40年「榜樣的力量」。

今天,觀潮君與大家一起翻開塵封的歷史畫軸,重溫共產黨員鄭培民的優秀品格,堅定我們前行的步伐。

群眾需要的時候,一定要在場

多年後,當趙強再次回憶起鄭培民時,心情仍然有些激動,用嚴肅的口吻告訴觀潮君:「他是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

鄭培民同志在視察汛期堤垸工程

湖南省紀委駐省委辦公廳紀檢監察組長趙強曾給鄭培民當過「1000天秘書」,對於鄭培民,他有著更為貼近的視角,作為親歷者也有著更為真切的感觸。

1990年5月,時任湘潭市委書記的鄭培民被調往湘西自治州擔任州委書記,在一些人看來,這是一種「退步」,因為長株潭更接近「中心」,而湘西則地處邊緣,鄭培民坦然接受了組織的這一安排。鄭培民初到湘西時,因其長得慈眉善目有些「菩薩像」,所以有人懷疑這一任州委書記可能是個「好好先生」,不會有什麼作為。但「菩薩像」的鄭培民,卻在接下來的幾年裡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麼是為了群眾利益的擔當。

趙強回憶起一件往事,至今仍有些難以忘懷。那時鄭培民剛到湘西不久,調研後發現當地經濟發展滯後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電力供應單一依靠小水電站發電,到了旱季往往會電力供應緊張。

電是現代工業的糧食,沒有電工業就得不到發展,不能發展工業,社會經濟建設就無從談起,所以在湘西引進大電網,改變湘西供電依靠小水電站的格局,是迫在眉睫之舉。「那時候有一個背景,當時湘西是全國小水利發電布點的重點支持地區,國家也的確在湘西投入極大。」趙強告訴觀潮君,要想在湘西改變原有的供電格局,一方面要在地方上形成共識,另一方面還必須得到國家部委的同意和支持。

為此,鄭培民帶著趙強專門去了北京,當一個司長看到關於改變湘西小水電供電格局的報告時,並不是很贊同這一設想。趙強至今回憶起這件事都有些感慨,他當時以為鄭培民書記會放棄,「硬來,是有些冒險的」。

但沒想到的是,為了湘西的發展,鄭培民書記沒有放棄,而是反覆做工作,讓自治州的意見得到了統一。多次說明情況後,國家部委考慮到發展大局,最終對這一做法表示了理解和支持。

在趙強的印象中,鄭培民的專車裡常備著被子,因為他經常帶著司機和秘書到下面縣裡去,有時候半夜也回不到吉首,就只能在車上湊合一夜。

電影《鄭培民》中的鏡頭

有一次半夜11點多趙強被叫了起來,保靖縣發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一輛客車側翻,5人死亡、20多人受傷。鄭培民帶著趙強和司機3個人在接近零點的時候出發去現場,到了現場已經是凌晨兩點多了,所有人都十分驚訝,都這麼晚了州委書記竟然來了。

「事後我問過鄭書記,為什麼那麼晚了還一定要去。鄭書記告訴我,那是群眾最需要他的時候。」趙強後來明白了,到了現場就能讓大家感到安心。

發生任何事,領導務必第一時間趕到現場。

這是鄭培民書記經常講的工作原則,曾任中共湖南省委黨校常務副校長張國驥告訴觀潮君。

春風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塵

1992年10月,鄭培民從湘西自治州黨委書記調任湖南省副省長,1995年10月鄭培民調任中共湖南省委副書記,正式成為湖南省的主要領導之一。

在這期間,張國驥無疑是接觸鄭培民時間最多的人之一。作為鄭培民的時任秘書,張國驥對鄭培民有著極為真摯的感情。「他就是我的領導,但同時更像一位好老師、好兄長、好朋友。」張國驥回憶說,在卸任鄭培民的秘書後,他曾為鄭培民的為官為人做過總結:春風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塵。

張國驥後來請了一位書法家,將這兩句詩寫了下來送給了鄭培民。這也是他在鄭培民秘書任上,送給領導的唯一禮物。

「鄭書記為官為人優點特點很多,但我覺得他有兩點是特別突出的,一是他為官為人的高潔,一是他為官為人的寬容。」張國驥說,鄭培民除了「三民書記」外,也被稱作「三不書記」:「不唱高調,不做表面文章,不搞政績工程」。

1991年4月,時任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委書記的鄭培民同志在永順縣高坪鄉雨龍村參加春插。

湘西是湖南最窮的地區之一,為了儘快解決群眾的溫飽問題,鄭培民在那裡大力推廣糧食新品種新技術,並且經常親自下田示範。鄭培民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擔任州委書記時,爬過湘西最難爬的山,走過湘西最難走的路,去過湘西最窮的村子,住過湘西最窮的人家。

在湘西兩年多時間,鄭培民跑遍了湘西全州218個鄉鎮,住過30多個鄉鎮。除去在省裡開會、辦公需要的時間,在「開門見山」的湘西,這是一個沒有機會喘息的數字。

而在湖南常德地區,人們記憶中的鄭培民,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省委領導,而是和他們一起找沙袋、堵缺口的抗洪戰友。他身居高位而心繫百姓,他以「做官先做人,萬事民為先」為自己的行為標準,直到生命的最後時刻仍然不忘自己曾經許下的諾言。他樹立了一個共產黨人的品德風範,他在人民心裡樹立起一座公正廉潔為民服務的豐碑。

在鄭培民擔任省委副書記時,家中曾被兩個小偷撬門而入。但翻箱倒櫃之後,並沒有什麼收穫,只偷得了4000元錢和兩條香菸。

4000元錢,是女兒出差時預支還沒來得及歸還的公款。盜案破獲,小偷的坦白與鄭家所報數字完全吻合。

湘西鳳凰縣火爐坪村曾是鄭培民擔任省委副書記時的聯繫點,火爐坪村黨支部書記龍玉虎至今仍然記得鄭培民到火爐坪時的情形。「我陪著他去農戶家裡,他揭開了鍋蓋看看我們吃什麼,還留下來和我們一起吃飯,就是我們平時吃的飯菜,晚上就住在農戶家裡。」

鄭培民的精神,永遠照耀我們前進的路

張國驥告訴觀潮君:「培民書記是一個十分講原則的人,幾十年中,他的妻子楊力求女士的工作單位只變動過一次,就是從湘潭市新華書店調到了省新華書店,仍然是一名普通職工。」

一次鄭培民要從長沙前往湘潭開會,當時兒子鄭海龍在湘潭大學讀書,想搭父親的車去學校。誰曾想,鄭培民上車看見兒子在車上,知道他想「蹭」公車,當即就把他「轟」了下去。

楊振湘是鄭培民妻子楊力求女士的親哥哥,作為親人的他在一篇回憶文章中曾寫道:「培民最怕什麼?他最怕親戚朋友請他說情、幫忙。而我們最怕什麼?最怕有人找我們請培民說情、幫忙。因為每到這個時候,他就變得不講人情,我們求他幫忙辦事,一次也沒辦成過。」

「他一輩子坦坦蕩蕩,光明磊落。」張國驥回憶起這位曾經的老領導十分感慨。

2002年3月,鄭培民被調到中組部考察組工作,因突發心臟病倒在了工作崗位上,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鄭培民銅像

在火爐坪的那座小山丘上,中組部為鄭培民立的銅像依然炯炯有神地眺望著遠方。聽當地村民說,偶爾還會在銅像前發現成束的鮮花。

今天我們憶培民、說培民、贊培民,其實是為了學培民!學習他的心繫群眾、為民謀利;學習他的求真務實、艱苦奮鬥;學習他的堅定信念、清正廉潔;學習他的恪守盡職、鞠躬盡瘁。

對於今天的廣大黨員幹部而言,鄭培民不只是一個讓人感動的名字,而是一面供人時刻自省的鏡子,我們可以從他的人生片段裡窺視歲月的光斑,以及自己心靈的影子。

(來源:紅網時刻)

相關焦點

  • 新老代表話「三民」活動十周年:關注越來越高
    袁靜:跟著「三民」活動走過十年今年是袁靜第十次參與「三民」活動了,在她看來「三民」活動的影響力和受關注程度越來越高,市民代表的意見和建議和會後的落地也是實實在在的。袁靜認為,「三民」活動讓全市人民參與到了城市建設當中,暢通了政府部門和基層群眾交流的通道,各部門在述職中也對老百姓最關注的民生問題進行著重講述。
  • 宣傳思想工作 需把握「三民原則」
    他強調,宣傳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作為基本職責,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找準工作切入點和著力點,做到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據8月20日新華社) 宣傳思想工作是我黨在長期革命、建設和改革中形成的優良傳統,是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方式,是增強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保證。
  • 線下轉線上、設置社區會場「三民」活動全力打造2.0版
    與往年相比,今年不僅實現「線下」向「線上」轉變,還拉近與群眾距離,設置社區會場,讓活動走進市民身邊;樹立平臺思維,推動「三民」與「三我」活動深度融合,放大活動效應;改進評議模式,變以往不同場次由不同代表評議為3000名代表全程評議所有部門,並首次邀請來青投資企業代表和商會協會代表評議;還開展系列主題徵集活動,增強政民互動,提升活動質效。
  • 【三民•朋友圈】歹歹的維漢雙語學習軟體
    「三師五十團六連是一個維吾爾族群眾佔90%的的連隊,語言不通是我們『訪惠聚』工作組和大家溝通交流時最大的障礙,極大地影響了工作組了解民情、宣傳政策等工作的開展。雖然團部不時地會舉辦維語學習班,但是從連隊到團部距離10多公裡,交通不便,很多時候課上學了15個句子,回來就只會讀幾句了,不會的地方想找老師問一下也問不成,來了近半年還是不能順利地和維族同志交流。自從有了『維漢雙語學習手機軟體』,一切問題都解決了,以後沒有翻譯我也能和民族職工群眾聊天啦。」兵團司法局住三師五十團六連「訪惠聚」同志一邊在手機上下載學習軟體,一邊興高採烈地給連隊幹部們說著。
  • 認識三民書局
    原標題:認識三民書局   認識三民書局  鄔國平  三民書局在臺灣很有名氣,1953年7月10日在臺北成立,將近六十年來出書約萬種,是讀者良友。  我與三民書局的書緣開始於1995年。當時我對三民書局並不了解。在整理小說過程中,書局編輯先讓我對小說的底本及校本作一說明,並先注釋小說各一章寄給他們看看。我一一遵囑照辦,不久他們回復滿意,我再接著做下去。後來,編輯先生還不時提出一些建議,為了滿足要求,有時需要回踩已經做好的工作,有時需要增添新的內容,這自然會產生一些麻煩,不過,我體諒、同時也尊重編輯先生這種認真編書的態度,對三民書局的印象也就在這種情況下建立起來了。
  • 半島聚焦|青島「三民」活動推出2.0升級版,今年民考官有新變
    與往年相比,今年不僅實現「線下」向「線上」轉變,還拉近與群眾距離,設置社區會場,讓活動走進市民身邊;樹立平臺思維,推動「三民」與「三我」活動深度融合,放大活動效應;改進評議模式,變以往不同場次由不同代表評議為3000名代表全程評議所有部門,並首次邀請來青投資企業代表和商會協會代表評議;還開展系列主題徵集活動,增強政民互動,提升活動質效。
  • 2020年青島「三民」活動創新求變——政民互動匯聚合力 美好青島...
    「三民」活動迎來第12個年頭,面對疫情,今年的「三民」活動創新求變,首次由「線下」走到「線上」,政府部門主要負責人進行雲述職,市民代表在網上會場或社區會場參加活動,對述職部門進行網上評議;首次在社區開設會場,把「三民」活動會場搬到了老百姓
  • 2020年青島「三民」活動創新求變——政民互動匯聚合力,美好青島...
    「三民」活動迎來第12個年頭,面對疫情,今年的「三民」活動創新求變,首次由「線下」走到「線上」,政府部門主要負責人進行雲述職,市民代表在網上會場或社區會場參加活動,對述職部門進行網上評議;首次在社區開設會場,把「三民」活動會場搬到了老百姓家門口;首次邀請這兩年來青島投資興業的外地企業家,作為市民代表給政府部門打分。
  • 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說法,什麼是「官三民四船五」?
    去找一些書籍翻開看看,原來關於小年還有「官三民四船五」的說法。真是十裡不同俗啊,那麼大家知道「官三民四船五」是什麼意思嗎?其實所謂的「官三民四船五」就是指,古代歷史上官府做官的人過小年那一天是在每年的臘月二十三這一天;而民間小年是在每年的臘月二十四這一天;水上船家則是將每年的農曆臘月二十五作為小年。
  • 今年青島「三民」活動創新設置社區會場,點子來自普通市民
    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笑笑 李曉哲 肖玲玲今年「三民」活動與以往不同的一個很大亮點是,在以線上述職、評議、徵集意見建議為主的同時,兼顧線下需求,選取十個社區設置線下會場,將「三民」活動搬到市民家門口,讓活動走進市民身邊。
  • 李滄區舉辦2020年「三民」活動述職報告會
    2020年12月26日,2020年李滄區政府部門向市民報告、聽市民意見、請市民評議活動(簡稱「三民」活動)舉行。李滄區今年建成並啟用中小學和幼兒園6所,新增學位近4000個,11所學校幼兒園開工建設;綠化覆蓋率達4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6.6平方米;新增就業3.5萬人,完成率195%,政策性扶持創業2757人……區政府24個部門負責人首次通過線上「雲述職」的形式,向1100名市民代表報告本年度業務職能目標完成情況、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為企業和群眾辦事所取得成效,以及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明年打算等
  • 精彩逆轉:三民高級家商隊險勝!
    2012年8月20日上午8時,三民高級家商對陣南山中學,這場艱苦卓絕的戰役幾度將全場推向高潮!    上半場沉浸在雙方來回交互的對攻中,激烈程度實為罕見。總體來看,南山的隊員們個人的戰鬥力十分強悍,進攻迅速,回防嚴密,打出了仿佛戰無不勝的氣勢。而三民的優勢在於隊員們對於戰場的良好掌控能力,以及無比默契的配合。
  • 政前方丨青島「三民」活動換配方,問政於民味更濃
    原標題:政前方丨「三民」活動換配方,問政於民味更濃半島全媒體記者 李曉哲  肖玲玲受疫情影響,一年一度的「三民」活動今年也採取了多項創新舉措,「雲述職」「雲評議」讓走過12年的她有了新鮮的樣子。跟「三民」活動一樣,2020年我們感受了太多的變化。距離2020年結束、2021年到來還有11天。
  • 聚焦「三民」活動|聽民聲、解民憂、惠民生 讓老百姓心氣更順
    崔亮表示,自己今年是第三次參加「三民」活動。他說通過「三民」平臺可以讓上級相關部門直接聽到基層的民聲,匯集民智,從而解民憂,惠民生,讓老百姓心氣更順,形成愛青島、讓青島更美好的合力,共同把青島建設成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相關數據讓人感受到青島2020年發展十分迅速。
  • 向繼桂:心繫群眾的「挎包書記」
    向繼桂(右)為村民宣講扶貧政策。只有把群眾當親人,群眾才會把你當家人!」向繼桂的日記裡,寫著這樣幾行字。老闆廠村山高坡陡、土地貧瘠,全村3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118人基本無產業。向繼桂帶領村支「兩委」和「尖刀班」,開展「入戶大走訪、問題大起底、工作大落實」活動。
  • 永康書記結對幫扶的9戶群眾,如今怎麼樣了?一起去看看哦……
    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扶貧思想,學習蘭考率先脫貧和安吉美麗鄉村建設經驗,「兩不愁三保障」決勝脫貧攻堅,建設「五個美麗」齊奔全面小康。永康書記心裡一直惦記著貧困群眾,去年以來,他多次到周至縣竹峪鎮,走進張龍、丹陽、鴨溝嶺村等貧困群眾家中,了解幫扶政策落實情況。
  • 從「軍七民三」到「官三民七」,明代廣東轟轟烈烈的築城運動
    南方最為突出的就是廣東的城市,它在修建城郭的時候採取軍民合作的方式,從朝廷和衛所官軍的「軍三民七」到朝廷和地方政府的「軍七民三」,直到最後地方政府和百姓的「官三民七」,這種變化表現出了明代前中後期百姓的收入水平和整體社會面貌變化,也在史書上留下了轟轟烈烈的明代廣東築城運動。
  • 青島「三民」活動雲述職報告會明天拉開帷幕,具體安排來了
    半島全媒體記者 李曉哲2020年青島市政府部門向市民報告、聽市民意見、請市民評議活動(簡稱「三民」活動)公開雲述職報告會將於19日正式拉開帷幕。2020年「三民」活動,運用平臺思維,深化流程再造,全力打造2.0升級版。
  • 三民活動丨青島市教育局:努力打好學校疫情防控攻堅戰 辦好家門口...
    原標題:三民活動丨青島市教育局:辦好家門口每一所學校,教好身邊每一個孩子半島全媒體記者 孫雅琴努力打好學校疫情防控攻堅戰,辦好家門口每一所學校,教好身邊每一個孩子……20日下午,在2020青島「三民」活動中,青島市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市教育局局長、黨組書記劉鵬照代表青島市教育局,向市民報告一年來青島教育發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