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年輕人,都應該重新了解這段歷史……

2020-12-15 Dolin欣

南京。

高樓大廈,車水馬龍,人來人往,處處傳來了喧鬧聲。

在這熱鬧的城市中,有一個地方,很特別。

如果說這個熱鬧的城市整體是暖黃色調的話,那這個特別的地方則是灰藍色調的。

這個地方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出了地鐵口,就會感覺這個地方的不同。

嚴肅又寂靜。

還未進入紀念館,就可以看到一座高高的雕塑。

一個母親抱著死去的孩子,仰天痛哭。

這個作品的名字叫《家破人亡》。

從這裡開始,心情就會異常低落與悲傷。

這種難過是從內心深處產生的,與此同時,還會伴隨著深深的憤怒與恨意。

還沒有進館,就突然明白了很多事情。

突然明白為何爸爸總是看不慣我看日本動漫。

也突然明白為何抗日神劇這麼無腦爸爸還是會堅持看。

我是一個對歷史不感冒的人,甚至抗拒去了解那段國家被壓迫、侵犯的歷史。

我想,應該有很多年輕人像我一樣,對這段歷史的了解僅僅存在歷史課本中的片段。

感受並不深刻。

但是,這不代表我們選擇遺忘。

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是按照時間的順序對整個事件進行介紹的,其中記錄了張純如《南京大屠殺》這本書。

如果說,參觀紀念館會眼含熱淚,那麼當讀這本書的時候,會淚流滿面。

我已經不知道如何形容自己讀完這本書的感受,感受到了自己語言的匱乏,還有深深的無助。

如果用一句話總結這本書的內容的話,那就是「成千上萬的生命由於他人一時的惡念閃現而隕落,第二天他們的死亡就變得毫無意義」

《南京大屠殺》從南京平民、國外友人、日本政府三個角度介紹了整個歷史事件的發生。

當日軍圍攻南京時,許多中國士兵丟下武器,試圖棄城而逃,後來乖乖投降以求得較好的待遇。

但是日軍其實是依靠欺騙策略處置戰俘。

當時南京大約有50多萬平民和9萬中國軍人受困於南京,相比之下,進攻南京的日本士兵只有5萬人。

只是,很少有人會反抗。

當日本人的暴行開始後,中國人想逃已經來不及了。

屠殺、強姦......

雖然回顧數千年的人類歷史,在戰爭期間實施殘忍的暴行顯然並非某個民族或某種文化獨有的現象。

文明的外衣似乎過於脆弱,人類很容易將它棄之不顧,在戰爭的壓力下尤其如此。

雖然書中作者也解釋了南京大屠殺期間日軍日復一日野蠻獸行的原因。

可是,為什麼他們沒有受到應有的懲罰呢?

早在南京陷落前的幾個月,眾多派駐在南京的外國記者就報導了日軍對南京的空襲。

但是,在國際輿論介入報導之前,日本政府對大屠殺前幾天的情況深感自豪。

當日本大肆屠殺南京居民的消息遭到國際社會的譴責之後,他們非但沒有採取措施整肅軍隊紀律,反而是粉飾太平,試圖用戰爭宣傳取代真實的報導。

幸有幾位美國記者的努力,日本作為一個民族很快就不得不面對醜聞帶來的輿論壓力。

可是,依舊不夠。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的反省或許超過了歷史上的任何國家,它不僅承認納粹分子個人有罪,而且承認德國戰時政府也對戰爭期間的罪行負有責任,並使這種反省成為其戰後政治認同的一部分。

然而,日本政府卻從未迫使自己或日本社會做同樣的事情。

儘管許多人為迫使日本政府直面真相而進行了勇敢的鬥爭,許多日本人仍然將戰爭罪行視為個別士兵的孤立行為,甚至還有人認為這些野蠻罪行從未發生過。

關於「二戰」期間究竟發生了什麼,各種相互矛盾的說法仍舊在日本不斷湧現。

他們用各種理由的粉飾曾經的惡行,甚至覺得自己的這麼做還挺崇高的。

這種粉飾歷史的觀點甚至被寫進了日本的歷史教科書,這些教科書要麼完全忽略南京大屠殺,要麼大肆讚揚日本軍隊果敢的軍事行動。

而且,日本學術界幾乎毫無例外地迴避對南京大屠殺的研究,甚至還有一些煽動性言論:南京大屠殺的實際死亡人數比中國聲稱的要少得多;大部分南京大屠殺的受害者是遊擊隊員,而非平民;亞洲的性奴隸或日軍的慰安婦都是普通妓女......

但是,你以為這這本書就僅僅介紹這些嗎?

這可是一本有生命的書,仿佛你讀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有靈魂,它都會插你一刀又拔出來。

最後的最後,本以為《南京大屠殺》最後的致謝部分會不那麼的沉重,結果我想錯了。

畢竟這段歷史,自始至終都是十分沉重的。

最後的這一部分,終於不是文字了,而是圖片。

一張張黑白照片,像一根針扎進了眼睛,像一把刀扎進裡心臟,像一顆子彈刺穿了大腦。

像是火上澆油一般,讓你痛上加痛。

正義與真相會遲到,但從不會缺席。

日本早晚要正視歷史,面對他們曾經的罪行。

我們在他們肯承認自己錯誤之前,不能忘記,絕對不能忘記。

就像這本書所表達的:「忘記大屠殺就是二次屠殺」

讀這本書不是告訴自己如何去恨,而是告訴自己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相關焦點

  • 《國家孩子》製片人劉小鋒:希望更多人了解這段歷史
    《國家孩子》製片人劉小鋒:希望更多人了解這段歷史 2019-10->   《國家孩子》感動現在的孩子  製片人劉小鋒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這段歷史
  • 臺灣各界紀念光復75周年:讓更多人了解這段歷史
    臺灣各界當天舉辦系列活動,紀念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前僕後繼、浴血奮戰鑄就的這一偉大勝利。  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與《海峽評論》雜誌社等團體當天在臺北舉辦臺灣光復75周年慶祝大會。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理事長蕭開平致辭時回顧了臺灣人民在日據時期未曾停歇的抗日事跡和付出的巨大犧牲。他表示,「不容青史盡成灰,不信春風喚不回」。國家統一、民族復興是歷史的必然趨勢。
  • 唐英年呼籲:重新將中國歷史納入香港高中必修課
    荔枝特報組報導「用通識課取代中國歷史必修課,是錯的。」8月30日,荔枝新聞在香港專訪了全國政協常委、香港江蘇社團總會會長唐英年。  針對香港中學通識課課本導向問題,唐英年呼籲,重新將中國歷史納入香港高中必修課,以讓香港的年輕人認識中國歷史,培養家國情懷。而談及香港近期局勢,唐英年表示,對特區政府有信心,相信能處理好當前的紛爭。
  • 衛叔解惑丨「我覺得我被PUA了,這段感情該繼續下去嗎?」
    問題:雖然覺得他很渣,很多人都覺得我被pua了,但是我又想挽回這段感情,應該繼續下去嗎?通過夢見他出軌,來說服自己這段感情應該結束。但從全部表述來看,我其實覺得,曖昧的可能性有,出軌可能性反而偏低。至於你抑鬱症的部分,當處女座把自己繞進去,陷入在自己的邏輯中,無法去理解對方的行為的時候,是很容易把自己折騰病的。在最後分手這一段裡,天秤很明顯已經不想要繼續這段感情了,你卻總想要去知道為什麼。
  • 香港年輕人應更多地了解歷史-光明日報-光明網
    阿涅對記者表示,他自己當時很激動:「我見證了二戰後很多國家的獨立。香港回歸本來真的很難,但最後經過談判實現了和平回歸,這是中國國家實力的體現。」    阿涅回憶說,1997年香港回歸時,很多人不看好香港的未來,擔心回歸後沒有自由、失去投資機會等,於是出售房子、地產。但事實是,回歸後香港不僅保持了經濟增長,而且比回歸前增長還快。
  • 參觀優秀歷史建築缺了誰? 部分年輕人說不了解也沒興趣
    東方網5月23日消息:昨天,本市23處優秀歷史建築免費向公眾開放,引來了廣大市民的參觀熱潮。從上午八九點鐘到下午4時30分,各參觀點人流絡繹不絕,有的地方要排上一二個小時的隊。但是,記者發現,參觀者多為中老年市民,外國人也不少,就是很少見到青少年。   記者在南京路、復興西路等歷史建築參觀點附近採訪了一些過路的年輕人,幾乎都回答說對老房子的歷史沒太多了解,也沒有參觀興趣。
  • 香港一線丨「我覺得最可悲的事情」
    香港號稱一個民主自由的地方,民主和自由就是大家都可以各抒己見,每個人都可以表達自己不同的看法,包括政見,在過去的香港的確是這樣的。對於現在社會出現的偏頗,是非不分的謠言,政府需要去面對、要用以正視聽的方式讓市民清楚的了解。我也留意到警方在四點鐘有個記者會,將警方的情況向市民清楚的解釋,逐步闢謠。
  • 年輕人應該相信命理嗎?
    常把「我這輩子能不能發大財、我未來的結婚對象什麼時候出現、我一生的運勢好不好」這種含含糊糊問題掛在嘴邊。偶爾還會遇見更無釐頭的,比如:「科目二能不能通過」「期末考試能不能考上60分」「未來老婆是不是長頭髮... ...
  • 孫燕姿:「我覺得現在的年輕人,其實很辛苦。」
    孫燕姿:「我覺得現在的年輕人,其實很辛苦。」歡迎來到枯井音樂。《明日之子3》開播,孫燕姿一句話,把人惹哭。「很辛苦」三個字,瞬間打入人心,一直緊繃的弦,直接崩掉,癱軟下來。年輕人啊,有多久沒卸下盔甲,被歲月溫柔以待了。新人賽道張北北,一個真實、倔強女孩子,自願扛起重新出發賽道重擔,想拿六星。
  • 年輕人如果中途退場,算我輸
    如前幾輪一樣,演出一票難求,觀眾席中大都是年輕面孔,且幾乎沒有人在中途退場。演出前,該劇編劇王寶社就曾信心滿滿地對記者說,這是他為年輕人打造的熱血青春偶像劇。「年輕人如果中途退場,算我輸!」   《三灣,那一夜》是擅長寫喜劇的王寶社的第一部歷史題材作品。該劇取材於1927年9月29日晚至30日凌晨,毛澤東在江西永新縣三灣村領導的「三灣改編」這一歷史事件。
  • 守住這段歷史真相,這些「90後」共同發聲!
    守住這段歷史真相,這些「90後」共同發聲!申冉 攝「我覺得作為土生土長的南京青年,有責任為這段歷史的傳播做些貢獻。」基於這樣的初衷,今年23歲的孔佩雯,五年前就加入志願服務隊。講解工作是高度重複性的,時間久了,會出現隊員講解狀態不好的情況。不過,有一件事,卻讓這種情況改變了。
  • 年底總結一下:我為什麼說,年輕人都應該多學學毛主席?
    我覺得以主席的天賦之高,別說是拿著《三國演義》了,就算是拿著一本《金瓶梅》,估計也能打勝仗。(關注我,後臺回復「毛主席」,看我寫過的更多關於毛主席的熱文)第二種像林彪一樣。雖然林彪在政治上已經成了反面典型,但不得不承認他在軍事上的才華。
  • 閨蜜覺得我配不上洛麗塔,我應該怎麼辦?
    相信對於大多數女孩來說,在嘗試某種新的服裝風格時,閨蜜的看法都是十分重要的。今日,茶會就收到了這樣一條提問投稿:「閨蜜覺得我的顏值配不上洛麗塔,我應該怎麼辦」?那麼,當我們聽到這種比較「打擊」自信的話時,應該怎麼辦呢?首先我認為,對自己有一個較為準確的認知是很重要的。當別人說我們「配不上」時,我們應該懂得正確分辨這句話的真實性,也就是說,我們需要大概知道對方的話是不是正確的,我覺得我們不能盲目自信,但也不能太過自卑。
  • 德國二戰老兵:不認識歷史就沒有未來
    有一天,兒子問我德國戰爭時的事情,我覺得不該再隱瞞他們,告訴了他們,他們的父親在二戰的時候真的是納粹黨的正式成員。  華商報:兩個兒子是什麼反應?  迪思爾:他們有些驚訝,但還安慰我說那已經成為歷史,讓我不要再為此困擾。之後,我們就很少再提及這段過去。
  • 不知道這段歷史的人,喝不懂英式紅茶
    小編相信,99.99%的下午茶餐廳、英式茶品牌都不會把下面這個故事講給你聽。然而,小編由衷地認為,不知道這個故事的人,就算把所有英式茶品牌喝遍,就算打卡全世界所有的下午茶,都喝不懂英式紅茶。下面這段歷史,每個中國人都應該讀一讀。
  • 新活廣州|這群年輕人把傳統花市玩出新花樣,自僱自足了解一下?
    從製作布藝手工品到設計首飾,孫家媛覺得這一路走來,也是一個認識自己的過程。孫家媛大學學的是設計,而手工藝則是從小的興趣,於是她把大學所學的技能和自己的愛好結合在一起,把學習到的審美感悟、配色技能用於手工藝品的製作上。
  • 香港某些年輕人,愛國熱情哪兒去了?
    歷史缺位令人擔憂「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史和近代中國的苦難經歷,是每個中國人共同的歷史記憶,串聯起大家一樣的愛國情懷。特別是在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歷史觀、價值觀成形的重要階段,了解歷史、學習歷史,是培養家國情的重要載體。
  • 我是不是窮瘋了,丟個垃圾都覺得有錢在裡面?哈哈哈……這是真的
    01「我是不是窮瘋了?丟垃圾都覺得裡面有錢...」如果我沒看錯的話那是真的錢呀,這麼多錢放到垃圾桶裡也太可惜了,既然不想要的話還不如送給我,哈哈哈現在的有錢人可真會玩兒,把鈔票當成垃圾?兄弟趕快發個定位吧告訴我們在哪,先到先得~哈哈哈評論區坐不住了,做好垃圾分類才是重點,我就是專業回收廢紙的,倒不如把這廢紙送給我~02最近一位網友拍到了寵物狗牽著牛去遛彎兒的一幕,兩種不同種類動物的互相配合,想必這段關係也維持了很長一段時間了吧,否則怎麼可能會有這麼長久的默契?
  • 都希望「甜茶」能拿奧斯卡男主角,你覺得OK,我覺得不行
    看完之後,雖然覺得「甜茶」蒂莫西·柴勒梅德確實很帥,但唯一震撼到我的只有那個美如仙境的義大利小鎮,天空澄湛,綠樹如茵,每天騎著單車走過小道,真的讓人豔羨。【1】評分過高的《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但當我點開豆瓣準備為評分貢獻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時,卻發現豆瓣評分竟然已經達到了8.9分,而我同期看的《伯德小姐》和《三塊廣告牌》也才只有8.1分和8.7分。我覺得挺名不符實的,因為這部電影講述的故事略趨於平淡,人物的塑造也比較單薄。
  • 當男友覺得累了,打算放棄這段感情時,女人應該怎麼做?
    如果女人一直不知道在經營這段感情的時候,自己有哪些方面做錯了,此時女人還是像往常一樣讓男人繼續為自己付出的話,男人又怎麼不會感到疲憊呢?一旦當男人對一段感情感到疲憊,此時不管女人想出什麼辦法去挽回,男人心中對女人的感情都不會回到當年了。二、適當的給男友一些空間,不要時刻膩著男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