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這段歷史真相,這些「90後」共同發聲!

2020-12-14 中國新聞網

守住這段歷史真相,這些「90後」共同發聲!

2020-12-13 08:53:48 來源:中新網微信公眾號 作者:房家梁 責任編輯:房家梁

2020年12月13日 08:53 來源:中新網微信公眾號

參與互動

2020年12月13日

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

「90後」青年共同發聲。

他們以各自的方式,傳承著歷史真相,

在世界各地傳遞和平之聲。

聚沙成塔,滴水成河。

點點星光,照亮星河。

讓我們一起走近他們,加入他們。

  熊淑蘭

  「誰希望戰爭?和平年代就是幸福,一定要和平!」

熊淑蘭出生於1931年。

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的1937年,

她當時已記事。

「日本兵進入南京城以後燒殺搶掠,

無惡不作。」

老人回憶,

當時她們家住在南京棉花堤80號,

家裡有爸爸、媽媽、姐姐等共5人。

日本兵到南京城以後,

一家人跑反(為躲避日本兵逃離居住地),

坐小船到了江心洲(長江中的小島),

見有人來就躲地洞。

為了不引人注意,家人給她剃了光頭。

她的母親懷孕5個多月,

為躲日本兵跌了一跤,流產了。

由於過去生活條件很差,

她的母親在流產後,

身體一直沒有恢復好,

42歲就過世了,

當時熊淑蘭才十四五歲。

多年來,熊淑蘭堅持參加各種活動,

講述自己的親身經歷,傳遞和平之聲。

  石秀英

  「要記住歷史、珍惜當下、珍愛和平。」

  「日軍進城前,我們到難民區沒找到房子,就在上海路附近的山上搭了蘆席棚子。日軍進城後的一天,父親下山買小菜,順道看望住在山下的姑媽。他一去就再沒回來。一位姓馬的親戚告訴我們,他在水西門看見日軍在刺殺中國人,其中一個像是我父親。等日軍走後,姓馬的親戚從躲的地方跑出來去看,看到果然是我父親,他身上被刺了三刀,我父親被日軍殺害了。大哥被日軍抓上卡車拉走後失蹤……」

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的1937年,

石秀英11歲,

父親被日軍刺了三刀罹難,

大哥被抓上卡車拉走後杳無音訊。

回憶時,老人忍不住擦拭眼角。

石秀英老人說,那時,

她的媽媽給別人家倒馬桶、洗衣服,

11歲的她給別人家送飯。

一拿到工錢,就買黑大餅吃。

母親跟隨她的舅舅去上海不久後就過世了。

家裡的幾個孩子四處做工,勉強度日。

直到19歲成家後,她的生活才穩定下來。

為揭露侵華日軍在南京犯下的反人類罪行,

石秀英老人曾赴日本作證,

講述自己的親身經歷。

作為南京大屠殺慘案的證人,

她和很多倖存者一起,

成了勇敢的歷史真相講述者。

  孔佩雯

  「和平就是當爆竹聲響起時,所有人不再感到恐懼。」

圖為孔佩雯。 申冉 攝

「我覺得作為土生土長的南京青年,

有責任為這段歷史的傳播做些貢獻。」

基於這樣的初衷,

今年23歲的孔佩雯,

五年前就加入志願服務隊。

講解工作是高度重複性的,

時間久了,

會出現隊員講解狀態不好的情況。

不過,有一件事,

卻讓這種情況改變了。

溫暖的夏奶奶成為志願者工作中最美的一次遇見,也成為年輕孩子們一直堅持下去的動力。被採訪者供圖

2017年4月,

志願者小羅在講解的過程中,

遇到一家人,聽得特別認真。

講解結束後,

其中的一位老奶奶走過來請隊員幫忙,

能否尋找一下她愛人的腳印。

這時,

大家才知道這一家是倖存者老人的家屬。

孔佩雯回憶,

在小羅和其他隊員的幫忙下,

這位奶奶終於找到了老伴兒的腳印。

這家人參觀之後就悄悄地走了,

走之前,老奶奶的女兒寫下一段留言。

倖存者家屬夏奶奶的家人留下的一張暖心留言條:感謝小羅的耐心、細緻、體貼入微的講解,關心和照顧。小羅一直陪伴著92歲的夏至英奶奶及子女來尋找老伴兒的腳印,並找到了哭牆上的大哥王華林的名字。謝謝小羅的一路陪伴。被採訪者供圖

孔佩雯看到之後,

就把這張留言拍了放在志願者服務群裡,

當時一些鬧著要離開的隊員看了之後,

再也沒提過離隊。

而這張留言也成為志願隊的「傳家寶」。

  蔣樹珍

  「咱們國家平安了,我們的小家才有這份幸福。」

說起當年的逃難經歷,

蔣樹珍記憶猶新。

「日本兵舉槍要打死外婆,

所幸槍口打歪了,

外婆沒傷著要害。」

儘管家人逃過一劫,

但當時年僅8歲的蔣樹珍,

卻親眼目睹了侵華日軍屠戮同胞的一幕幕。

歷經了戰亂的歲月,

蔣樹珍格外珍惜今天的好日子。

  路洪才

  「唯有和平才能家國興旺。」

在戰爭來臨之前,

路洪才一家有十口人。

南京大屠殺時,

日本兵殺了六口人,

還不包括他母親腹中的孩子。

「沒有和平、安定的環境,

老百姓就沒有好日子過。」

老人不懼往昔的傷痛,

總是一遍遍把這段歷史說給年輕人聽。

  馬雯倩

  「銘記,不是為了記住仇恨,而是為了記住家國安好的寶貴。」

馬雯倩曾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做志願講解員。馬雯倩供圖

馬雯倩是個「90後」,地道南京人。

她的曾祖母是今年近百歲高齡的,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馬秀英。

1937年日軍進城時,

馬秀英已是十幾歲的少年。

她的三哥馬光泓被日軍抓走,

再也沒回來。

馬秀英的腿也被日軍刺傷,

留下了永遠的傷疤。

大學時期的馬雯倩,

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擔任志願講解員,

從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後代的視角,

講述那段悲愴的歲月。

過程中,她遇到很多志同道合的小夥伴。

這更讓她體會到,

當代年輕人有能力肩負起傳承歷史、

傳遞和平的使命。

  高如琴

  「望天下和平,天下人都能安居樂業。」

1937年冬,高如琴還是幼童,

她的一家人遭到日本兵開槍掃射,

其中外婆中彈身亡,母親身負重傷。

「日軍進南京城以後,殺人放火,

強姦婦女,無惡不作。

對這段歷史,我們永遠都不會忘記。」

老人說:「我的兒子就是我的接班人。

以後我不在了,就由他來代替我,

把這段歷史繼續講下去。」

  謝桂英

  「一定要珍惜和平。」

九旬高齡的謝桂英,

說起南京大屠殺會哭,

說起這些年來,

與日本友人松岡環的情誼也會抹眼淚。

  「1937年,母親帶著我們逃出了城。日本兵進城後,留在家裡的父親謝有華和叔叔謝有貴出去看,父親被日本兵當場打死,叔叔逃到難民區躲了起來。父親的死訊傳到鄉下,母親一直不敢相信是真的。過了兩個月,我們回到南京,一路從城外到城內,看到滿街都是死屍,家裡的房子被燒掉大半。」

  「那年冬天,我帶著弟弟去外面挖野菜,碰上了日本兵。日本兵把我弟弟摔在菜地上,然後拖著我的兩隻腳在菜地上轉來轉去。我的頭碰到地上石頭,流了好多血。日本兵看我不行了,才放了我們。家裡那時候沒有藥,母親用柴火灰按在我頭上,現在還有個疤。弟弟卻死了。」

這段死裡逃生的經歷,

一直深埋在謝桂英的心裡,

直到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

日本退休小學老師松岡環找到了她。

從此,謝桂英終於可以在世人面前,

大聲說出這段戰爭中的家族慘劇。

「我不僅要說給紀念館的人聽,

還要說給所有中國人聽,

說給所有日本人聽。」

  範梓幸

  「青年一代職責在以史為鑑、開創未來。」

被採訪者供圖。

範梓幸是河海大學一名大四學生,

已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擔任英語講解志願者3年,

接待過美國、德國、西班牙等,

百餘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友人。

2019年7月,範梓幸作為國際志願者

遠赴波蘭南部,

在奧斯維辛-比克瑙國家博物館,

實習交流3周。

被採訪者供圖。

奧斯維辛-比克瑙,

曾是納粹德國最大的集中營,

現於集中營遺址上,

設有博物館、教育中心。

「後來在講座中,

很多波蘭友人產生了深刻共情。

有人表現出憤怒,有人默默流淚。」

範梓幸回憶。

她認為,歷史已經發生。

青年一代職責在以史為鑑、開創未來。

還有許多人像他們一樣,

以各自的方式,

傳承著歷史真相,

成為傳承和平之聲的星火之光。

向他們致敬!

  來源:中國新聞社(CNS1952)

  作者:申冉 朱曉穎 泱波 唐娟 徐珊珊

相關焦點

  • 國家公祭日|請給孩子講述這段不能忘記的歷史
    我們該如何為孩子講述這段苦難?中日兩國人民應該世代友好下去,以史為鑑、面向未來,共同為人類和平作出貢獻。歷史的真相,不能忘!通過幾個數字一起重回1937年冬天的南京……這些數字,不能忘!在那場慘絕人寰的屠殺中活下來的他們每個人都背負著血與淚的記憶如今,他們大多老去甚至離世見證者正在凋零但真相永遠不應沉沒!
  • 臺灣各界紀念光復75周年:讓更多人了解這段歷史
    臺灣各界當天舉辦系列活動,紀念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前僕後繼、浴血奮戰鑄就的這一偉大勝利。  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與《海峽評論》雜誌社等團體當天在臺北舉辦臺灣光復75周年慶祝大會。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理事長蕭開平致辭時回顧了臺灣人民在日據時期未曾停歇的抗日事跡和付出的巨大犧牲。他表示,「不容青史盡成灰,不信春風喚不回」。國家統一、民族復興是歷史的必然趨勢。
  • 啊段,b站最真實的90後UP主
    大家好我阿段啊,最近就是,哎呀,那個你們都是知道的嘛,我也沒有什麼辦法,其實我真的不在乎那些的,你們不要老是那樣子,其實我這真的不在乎的,你們不要總是那樣,哎呀,就是,最近我被那個了嘛,你們也都知道的,唉,(帥氣的目光終於正視了一眼手機,看時間差不多了,靚仔結束了錄製)。只準備好話題,不想好文案是啊段獨特的風格。
  • 「十月革命」的硝煙與歷史真相
    知道分子之李公明專欄  近日來,一些學者撰文回顧俄國「十月革命」事件的歷史,實在是應該引起公眾的更多關注。然而,與「華南虎」事件的一直沸沸揚揚相比,對於俄國十月革命90周年的思考卻似乎有點冷清。
  • 【全國助殘日】讓手語「發聲」:90後學霸研發手語翻譯器
    【全國助殘日】讓手語「發聲」:90後學霸研發手語翻譯器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7年05月21日 19:24 A-A+   解決便攜性問題 減輕失語者壓力  王娜娜和黃爽查閱文獻發現,國內外關於手語自動翻譯的嘗試雖然不少,但大多仍停留在實驗室階段,便攜性差更是共同缺陷。
  • 經歷5段愛恨糾葛的宋慧喬,選擇和宋仲基結婚真相居然是?
    這段感情中他從來不秀恩愛,但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一發聲就是大殺招。我們不公布戀愛消息,我們直接結婚。▼別急,想知道答案,就隨著小編一起看看宋仲基和宋慧喬走到最後的真相。▼僅從太陽星座來看,處女男的宋仲基和天蠍女的宋慧喬,這兩者配對指數高達90%。處女男和天蠍女,彼此都屬於陰性星座,他們相互依靠,相互從屬。在這段感情中他們相互吸引,天蠍女願意去尊重,保護,努力去愛天蠍男。
  • 「成都確診女孩」發聲致歉,讓人感覺到打工者的心酸,請守住底線
    成都確診女孩趙某發聲:在酒吧負責氣氛營銷工作,出來前不知奶奶已確診有人支持女孩,有人反對女孩,而這是大家對事件的看法,有差異是正常的。然而有人無底線,透露女孩的隱私信息,歪曲事實,這就不是發表看法了,而是違法了。想起了一句話,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簡單而又直白,說明有些人的話不值得在意。而自己的路,在意一點,依法辦事。
  • 《小娘惹》麗貝兒喜歡陳錫,卻答應幫月娘守住真相,原因是珍珠一生...
    《小娘惹》麗貝兒喜歡陳錫,卻答應幫月娘守住真相,原因是珍珠一生所沒有的《小娘惹》月娘和陳錫彼此相愛,本應該走到一起,擁有屬於他們的幸福。可是黃家的人卻嫉妒月娘廚藝好,總是欺負她,月娘從小到大不知道受了多少苦。
  • 我覺得年輕人,都應該重新了解這段歷史……
    我是一個對歷史不感冒的人,甚至抗拒去了解那段國家被壓迫、侵犯的歷史。我想,應該有很多年輕人像我一樣,對這段歷史的了解僅僅存在歷史課本中的片段。感受並不深刻。但是,這不代表我們選擇遺忘。當日本人的暴行開始後,中國人想逃已經來不及了。屠殺、強姦......雖然回顧數千年的人類歷史,在戰爭期間實施殘忍的暴行顯然並非某個民族或某種文化獨有的現象。文明的外衣似乎過於脆弱,人類很容易將它棄之不顧,在戰爭的壓力下尤其如此。
  • 連續反擊證明沒有撒謊後,又一公開發聲獲廣泛讚譽
    這段視頻也說明孫楊在聽證會上的陳述經得起考驗,他在聽證會後的進一步反擊也沒有撒謊。就在視頻曝光後沒多久,孫楊又公開發聲,他直言一直沒有公布完整的視頻、錄像、圖片,是出於對人的善意和對規則的尊重,這獲得了廣泛讚譽,孫楊幹得漂亮。
  • 從"湯蘭蘭案」看如何看待後真相時代的「真相」
    然而,這並非是一則單純的輿論監督事件。對未成年人隱私的公開,帶有審判傾向的春秋筆法,不夠完全的案件調查……不同於「呼格吉勒圖案」、「聶樹斌案」,公眾對於媒體在此事件中所起作用的評價,大相逕庭。對於此案中,記者的角色究竟是更貼近為探究真相振臂疾呼的正義使者,還是道德抑或專業度缺失的不合格媒體人?
  • 《膨脹嗚音管》是超級嗓音歌唱和發聲的必要條件
    方法不對,努力白費「,這種極少數人所擁有、必須有傳承並經過非凡努力才能達到目的「真傳一句話「的捷徑發聲特別簡單拒絕空談;發聲的妙方一但掌握歌唱者的聲音會很快脫穎而出並且輝煌無比。今觀世間解結之人,若不知其所結之元,相信是人終不得解。
  • 《大明風華》一路被黑,從畫像到歷史,人民日報終於發聲
    千呼萬盼盼到這麼好團隊製作的電視劇,加上還有那麼多老戲骨加盟,結果才剛播第一集就一路被黑,從造型到服裝,從演技到臺詞,從朱元璋畫像再到歷史,每個都有明粉吐槽的點,更有一些明粉跑到廣電總局門口去舉報。要求大明風華尊重歷史,立刻刪除或修改劇中有悖逆歷史真相以及褻瀆歷史人物的劇情和鏡頭。
  • 25歲落馬,這名"90後"女幹部告訴了我們什麼
    近日,貴州「90後」女幹部張藝涉嫌貪汙被提起公訴的新聞引起輿論熱議。據檢察機關指控,張藝工作不到一年即開始實施貪腐行為,案發時不過25歲的她,卻已經涉嫌貪汙了40餘萬元民生領域資金。當代表著青春陽光的「90後」標籤與腐敗分子的身份疊加在一起,難免讓人感到震驚和惋惜。  回顧發現,像張藝這樣的年輕幹部腐敗案例近年來並不鮮見。
  • 今年,倖存者牆上的燈熄滅了20次……這段記憶,怎敢忘!
    今年,倖存者牆上的燈熄滅了20次……這段記憶,怎敢忘!又徐徐降下人們為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下半旗致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圖這段記憶,這段歷史鐵證如山!揭開了「世界記憶名錄——南京大屠殺檔案」石碑的「面紗」這塊碑是為了紀念2015年10月9日《南京大屠殺檔案》正式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記憶名錄》南京大屠殺這段黑暗歷史
  • 歷史書上不會告訴你這些歷史真相,看完之後,恍然大悟
    喜歡歷史的朋友在閱讀歷史書籍或者文章的時候,總會碰見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這些事情在讀者看來,毫無疑問,那就是一個謊言嘛,但是耐不住三人成虎,有的時候謊言被重複多遍,很多人自己也分不清事實的真相。沒錯,歷史是一個萬花筒,可以萬花齊放,王朝的興衰交替、謀臣的爾虞我詐、政權的分分離合、是是非非、真真假假,似乎讓人們在探尋真相的時候,變的愈加撲朔迷離。
  • 【讀書】「黃金百合計劃」,歷史真相無法掩蓋
    從黃金、珠寶到珍本書籍、字畫,從銀行、故宮、博物館到城鄉民眾的家裡,無一例外的遭到了日軍的洗劫。被掠奪的財富,僅黃金一項就有數千、上萬噸。其中,美國作家斯特林·西格雷夫和佩吉·西格雷夫共同著作的《黃金武士——二戰日本掠奪亞洲巨額黃金黑幕》披露,日本僅從南京掠奪走的黃金至少有6000噸。儘管戰爭結束後,這筆財富就像蒸發了一樣,在史料上難覓其蹤。
  • 守護歷史真相 反對「臺獨」史觀——臺灣各界紀念「二二八」起義70...
    原標題:守護歷史真相 反對「臺獨」史觀(兩岸聚焦)——臺灣各界紀念「二二八」起義70周年   1947年2月28日,以一位女煙販在臺北街頭遭到緝私警察毆打為導火索,臺灣同胞掀起了一場反對獨裁統治、要求民主自治的運動,史稱 「二二八」起義。
  • 法大人物 白晟:歲月淘金者 循歷史而發聲
    這樣的考據過程,一方面讓白晟對法理學在國內的引進脈絡有了清晰的掌握,另一方面,沈宗靈老師在82年以前即慧眼識珠選定這本教材,而潘漢典老師在45年就已經開始動手翻譯此書,如今博登海默的這本書已經成為法學院學生的入門教材,其內容為世人肯定,前輩們的高瞻遠矚深深打動了白晟,而與此同時,如今的學者即便像鄧正來這樣著作等身,也會出現這種小遺漏,讓白晟頗覺惋惜,他將這段經歷記錄在2015年校正出版的潘漢典老師譯本
  • 這就是中國範兒!90後教師制英文版戰「疫」短片國內外引反響
    劉欣在網絡直播教學初衷:90後英文教師想為抗疫出份力「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黨和政府帶領中國人民眾志成城90後的劉欣,身上沒有「垮掉的一代」、」「自私」、「嬌氣」這些所謂的時代標籤,更多的則是一份責任和擔當。劉欣在網上瀏覽關於抗擊疫情的新聞時注意到,西方媒體不斷抹黑中國,特別是在年輕人居多的社交平臺上,攻擊中國的帖子屢見不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