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您關注「險中求勝」。這是《中國保險報》為300多萬保險營銷員打造的展業、學習、分享平臺。
作者:(韓)鄭忠濟
翻譯:李哲
出版社: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4年3月
定價:29.8元
歷史不容否認。1945年5月,頻臨戰敗的日本還在「垂死掙扎」,裕仁天皇的親弟秩父伯爵向日軍下達了「黃金百合計劃」密令。從黃金、珠寶到珍本書籍、字畫,從銀行、故宮、博物館到城鄉民眾的家裡,無一例外的遭到了日軍的洗劫。被掠奪的財富,僅黃金一項就有數千、上萬噸。其中,美國作家斯特林·西格雷夫和佩吉·西格雷夫共同著作的《黃金武士——二戰日本掠奪亞洲巨額黃金黑幕》披露,日本僅從南京掠奪走的黃金至少有6000噸。
儘管戰爭結束後,這筆財富就像蒸發了一樣,在史料上難覓其蹤。但是,在環太平洋地區以及馬尼拉(菲律賓)等地不斷有寶藏被人們發現。儘管發現的數量極其有限,但富饒的亞洲因戰時日本的洗劫,黃金儲備只佔世界黃金儲備的5%卻是不爭的事實。所以,儘管「黃金百合計劃」所掠財寶的下落至今仍是一個複雜的謎,但客觀上「日本直至到戰後仍在享用這些『戰爭成果』」。從表面上看,日本政府及社會對「歷史的認識問題」是日本右翼保守勢力在興風作浪,而實質上是當局掩蓋歷史,拒絕反省和認罪。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在韓國作家鄭忠濟的《解密黃金百合計劃——尋找日軍埋在釜山的中國巨額財寶》一書中,鄭忠濟曝光了日軍把在中國掠奪的上千噸黃金及一些重要的文物,秘密運到了韓國釜山的一個地下兵工廠封埋起來的這一客觀的歷史事實。從鄭忠濟在書中展示(包括探測報告以及因反對盜掘而被盜掘團夥誣陷入獄3年8個月等)的諸多實證來看,《解密黃金百合計劃》中披露的「中國巨額財寶」有很高的可信度,甚至有韓國讀者認為「這本書十分有趣而真實,他特別想去探索那個地下兵工廠。」
儘管不少專家認為,《解密黃金百合計劃》「傳奇的成分較研究與調研的成分為多」。但是,我們也必須正視一個客觀事實。即,研究顯示,且不論煤炭、鋼鐵等工業物質,也不提究竟掠奪了多少黃金、寶石和古玩等珍奇異寶,僅從日本人連屍體上鑲的金牙也要敲下來,就足見日軍對他國財富的貪婪程度。所以,正如中國現代史史料學會副會長、「九·一八」戰爭研究會會長王建學教授所言,「不能完全排除其真實性,因為朝鮮半島最先成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從中國掠奪的大量財物也是通過鐵路運到朝鮮半島,再從釜山經朝鮮海峽運到日本。」
一筆巨大的不可思議的財富,在二戰期間被日本從中國及其他亞洲國家掠奪,「絕對是存在的。要不然日本為什麼能在戰後迅速富裕起來?」一如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歷史、人權、和平基金管理委員會」總監事王選所言:「戰爭的目的是什麼?僅僅就是屠戮生命?控制財富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儘管大量的知情者被殺人滅口,儘管大量的資料被篡改或燒毀,儘管開挖釜山門峴洞一帶地下的埋藏物也「沒有成功的實例」,但書中披露的史實史料令人震撼。如果書中所列「傳聞」或「史實」在日後被證實,必將成為「黃金百合計劃」的有力證明。
其實,韓國民間組織曾於2011年8月遊行,要求政府調查門峴洞勞工遺骨問題,但未得到政府回應。而這些民間團體的主要證據都是來自鄭忠濟。釜山門峴洞「地下魚雷廠」的中國財富是一個傳說嗎?我們不知道,但真的有可能存在。因為日本人打劫的都是「擁有數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僅以中國為例,「八國聯軍」打劫的不過是「皇家」的部分財富,而日本連民間財富也洗劫一空。所以,倘若「黃金百合計劃」密令屬實,那麼這筆財富之巨大就完全可以想像。
日本軍國主義發動的侵華戰爭,造成中國軍民死傷超過3500萬人,這段悲慘的歷史,給中國人留下了刻骨銘心的記憶。從目前看,鄭忠濟「只想找回被日軍掠奪的中國黃金和國寶,然後送還中國」,儘管可能不太現實,也未必是鄭忠濟的「心裡話」。但是,真相不容掩蓋,真相也是無法掩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