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說了圓明園被燒其實是清皇室和清政府的腐敗軟弱和狂妄自大造成的,我們在找自身的原因的同時,也掩蓋不了英軍的貪婪和殘忍,以及對人類,對中華民族所犯下的滔天罪行。
西方列強的每一塊金子,都是血紅色的。
恩格斯說:「黃金一詞是驅使西班牙人橫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語;黃金是白人剛踏上一個新發現的海岸時所要的第一件東西」。
從1480到1530年,葡萄牙人在幾內亞灣掠得的黃金值10萬英鎊,佔當時世界黃金總量的10%。西班牙殖民者在印第安人和黑人的白骨上積累了大量的財富,非洲約損人口6千萬到一億。1545—1560年,平均每年從美洲運走黃金5500公斤,白銀246000公斤。16世紀末,西班牙在美洲開採的貴金屬佔世界總產量的83%。
1588年,英國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後,逐漸取代西班牙,成為海上新興的霸權國家,開始不斷擴張海外殖民地。當時,全球人口約四分之一都是大英帝國的子民,其領土面積則有約3367萬平方公裡,是世界陸地總面積的四分之一,地球上的24個時區均有大英帝國的領土。他們在北美屠殺土著,在非洲販賣黑奴,在南亞掠奪香料和各種原材料。兩個本土只相當於中國一個省面積的島國卻被冠以「日不落帝國」的稱號,可見堅船巨炮殖民政策的恐怖。
在豐盛的食物面前,所有的豺狼都紅了眼睛。
從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期,據不完全統計,約有16億兩銀子流入當時的中國社會。而中國幾千年沉澱的財富,更是讓西方列強眼紅,在科技相等的條件下,文明之間會相互開放市場,但是當科技代差無限擴大的時候,通過武力打開對方的市場,才能保持利益的最大化。
清皇室和中國社會積累了大量的財富,這就好象一個窮人守著一座寶山,周圍一群虎視眈眈的強盜盯著,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當時的中國就是這種現狀,貧窮落後也是不爭的事實。清政府處處以天朝上國自居,但清政府閉耳塞聽,官員腐敗無能,與天朝上國的身份格格不入。而擁有廣袤領土、無盡資源和龐大人口和財富的中國更是讓西方列強垂涎三尺。
貪婪是原罪,在無人看守的巨大財富面前,人的本質被貪婪的欲望所掩蓋。
第一次鴉片戰爭,在英國的歷史上又叫做「通商戰爭」。通商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貿易,在鴉片戰爭之前,清政府在各個方面都落後於西方列強,但在貿易上,「閉關鎖國」的政策和自給自足的經濟模式讓西方的商品很難進入當時的中國,而中國的茶葉、瓷器、絲綢等卻備受西方人的青睞,因此,清政府始終保持貿易順差。
為了中國龐大的市場,和巨大的財富,所有的豺狼不是想著通過合法的手段打開中國的市場。而是在精神上,物質上和肉體上殖民中國民眾和中國人的意識。用鴉片這種特殊的商品達到「斷志毀骨」的目的,用堅船利炮擊垮清政府的虛偽假面,讓侵略和殖民合法化。也讓當時的中國成為豺狼們任爾取之無窮無盡的寶庫。
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勝利,讓西方列強看到清皇室的狂妄和軟弱,清政府的腐朽不堪,軍隊的不堪一擊,經濟基礎的落後,民眾思想的麻木和僵化,也進一步增強了列強殖民和奴役清政府的信心,因此有了中國近代史上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籤訂。圓明園的被搶和毀於一旦也就是必然要發生的。
虛榮本身並不是一種惡行,但許多惡行是因為它而發生的。當一個國家意志以虛榮為主的時候,也是災難來臨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