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年,英法聯軍侵略北京攻入圓明園,面對圓明園裡的奇珍異寶,他們貪婪之心開始躁動起來,不僅搶奪走了園內一切可以拿走的東西,還焚燒了圓明園,這可以說是清朝歷史上的恥辱。但是面對這樣的恥辱,當時的清朝重臣曾國藩與左宗棠卻有著不一樣的反應,他們是如何看待的呢?
歷史的重大遺憾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闖進圓明園,進行了瘋狂地搶劫,為了銷贓,掩蓋罪行,他們放火燒了圓明園,製造了震驚中外的「火燒圓明園「事件。
圓明園建於明朝,1709年清朝康熙帝把該園賜給雍正帝,並賜名圓明園。經過幾代皇帝的經營,花費了大量的財力、物力、人力才打造成一個規模宏大,景色壯觀的圓明園。
圓明園不僅匯集了各式各樣的勝景,還移植了西方園林的建築,園內有宮殿、樓閣亭臺、還仿照了一些風景名勝,可以說是中國人民建築藝術的典範。此外,園內還收藏了很多各種各樣的奇珍異寶,有大量的書畫、金銀珠寶、瓷器等等,說它是一座博物館也不為過。可惜的是,這樣的一個中華園林,就慘遭破壞了。
清朝官員的反應
圓明園遭難,是一場重大的損失,是歷史的遺憾,但清朝官員卻似乎並沒有同仇敵愾的情感。當時「晚清四大中興名臣」有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他們居然還在為做官而「奮鬥」。
曾國藩的態度就很明確,在他的親手寫的筆記裡,就有「英法有德於我」這樣的一句話。他認為這只是「小事」,因為他們也沒有燒毀大清的「宗廟社稷」,還幫助進攻太平洋,他覺得我們不應該為這個小事而忘記他們的幫助。這位被稱作「國人精神之典範」的人,居然說出這樣的話出來,讓人不得不憤怒。
當時左宗棠和曾國藩卻有著不一樣的態度,左宗棠其實是曾國藩的一個下屬。他已經回到了湖南,不久後便率軍進入江西、安徽配合曾國藩與太平軍作戰。
火燒圓明園這一大事件,他當然也知曉了,當時他正在行軍路上。不過與曾國藩不一樣的是,他卻有著國破家亡,保家衛國的豪邁之情。在聽聞圓明園被毀後,他還上書朝廷請求軍職,想要帶兵奪回被英法聯軍把守的京城。只可惜,這種熱血在當時並不能實現。
對於「晚清四大中興名臣」的歷史地位,後世一直都有爭論,但就此看來,其實左宗棠才是名副其實的愛國者,是一個有國家情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