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始末:清政府開放安定門,清官兵甚至夾道歡迎

2021-01-08 賤賤蘿蔔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清政府俘虜戰俘三十九人。送歸時僅存十九人。將戰俘接納後,英法方面迅速召開會議,紛紛表示得給清方一點顏色看看。英軍將領額爾金認為,他們的人是在圓明園受到虐待的,所以必須把這個院子夷為平地,另外,應由中國政府出錢,在天津設立紀念碑,用滿文、英文、法文刻上清政府低頭認罪的碑文,落成後由清方大臣護送死者屍體前往天津參加揭幕儀式。如果不同意的話,就把整個皇宮給燒掉,因為這樣更能讓清朝統治者有深刻印象。而有一個英國隨軍牧師甚至認為,中國的圓明園抵不上他們一個士兵的性命。

不過,英國與法國在焚園、立碑二事上有很大分歧。法國擔心嚴冬將至,軍備不足,清政府要是真玩起命來,很有可能到嘴的鴨子又飛了,所以不提焚毀圓明園及天津立碑紀念二事,希望早點議和。即使真打圓明園的主意,搶搶東西就行了,沒有必要焚毀。但英國堅持焚燒圓明園,法國也沒什麼話說,畢竟大家一起來的,總不能一個放火一個去救火吧。

在燒毀圓明園的前幾天,聯軍要求清政府交出北京安定門「代為看守」。英法聯軍分四批入城,並把司令部設在國子監。有意思的是,英法軍隊進入北京城時,清軍士兵夾道跪迎,居民觀者如潮。

中國人的「麻木」,有時真讓人心寒。

在放火前,額爾金專門在北京張貼中文公告,公告了放火時間,並向北京市民作出了這樣的解釋:「任何人,無論貴賤,皆需為其愚蠢的欺詐行為受到懲戒,10月18日將火燒圓明園,以此作為皇帝食言這懲戒,作為違反休戰協定之報復。與此無關人員皆不受此行動影響,惟清政府為其負責。」據說,京城市民看到後,不但沒有為即將到來的事情操心,而且還對公告上的蹩腳語法嘲笑不已。在當時國民眼裡,你不燒我也住不進去,燒了我權當煙花來看。總之,額爾金是用錯了感情。

1860年10月18日、19日,三四千名英軍在園內到處縱火,大火三晝夜不息,煙雲籠罩北京城,久久不散。事後據清室官員查奏,這座清王朝經營了150餘年、總面積5200畝(比現在的頤和園還大850畝)舉世聞名的壯麗宮殿和園林,僅有二三十座殿宇亭閣及廟宇、官門、值房等建築倖存,但門窗多有不齊,室內陳設、几案均盡遭劫掠。與此同時,萬壽山清漪園、香山靜宜園和玉泉山靜明園的部分建築也遭到焚毀。

鹹豐皇帝聽到這個消息後,氣得吐血,他自小在圓明園長大,人家這回居然把他的老巢給燒了,這面子丟的可不是一般的大。此事對他的打擊確實挺大,鹹豐帝舊病復發,不到一年就死於熱河。

而英國方面,額爾金後來回到倫敦,受到各式各樣的熱烈歡迎。不少人認為燒掉皇帝園子太好了,但也有一個人覺得不好,那就是英國首相巴麥尊,這位70多歲卻一直生機勃勃的老傢伙說:為什麼不連中國的皇宮一塊兒燒掉呢?是的,試想一下,如果當時英法聯軍把整個紫禁城都燒掉,那麼今天我們又該作何感想呢?

遺憾的是,清政府激怒英法聯軍的這把火,能燒掉帝王的園林,能燒掉統治者大肆搜刮來的民脂民膏,卻燒不醒沉睡中的中國人。

相關焦點

  • 160年前,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在160年前的今天,1860年10月7日(農曆1860年8月23日),英法侵略軍火燒圓明園。這樣,它就要迫使清朝政府開放更多的商埠,進一步控制中國海關,加強對清政府的控制。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大門,英、法、美等西方國家便以修約為名,企圖壓迫清政府給其新的侵略權益。1853年5月,英國首先向中國提出要求修改已訂的《南京條約》的有關條款,美國和法國也接踵而來,均遭到清政府的拒絕。英、美、法等殖民主義者掀起的「修約」交涉未能得逞,就惱羞成怒,決定用發動新的侵華戰爭來實現其無理要求。
  • 英法聯軍為了洩憤,放火燒了圓明園,為何卻沒有順便燒掉紫禁城?
    而今關於圓明園的故事最為代表性的應該是十二獸首的回歸,這些本為圓明園中的物品,被列強掠奪之後,散落世界各地,如今雖然已經有幸找回不少,但是還有不少仍無下落,成為許多人心裡之痛。尤其是當中國昔日之物件,卻被放在外國的拍賣行裡拍出高價,更是讓人們有著莫名的傷痛。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圓明園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澱區,與頤和園緊相毗鄰。
  • 再重複一遍:火燒圓明園的並不是八國聯軍
    英法聯軍於1860年10月6日攻抵北京德勝門、安定門等處,僧格林沁和瑞麟部士兵紛紛退至圓明園一帶,英法聯軍遂追至圓明園。守園的官兵寡不敵眾敗走。法軍首先展開搶劫行動,英軍司令格蘭特遂批准英軍入園。聯軍士兵大肆劫掠園中的珍寶和陳設物。
  •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卻不敢燒故宮,一個原因讓他們打斷念想
    1860年,被稱為「萬園之園」的圓明園被一場大火所淹沒,往日的金碧輝煌成為一片廢墟,大火燒了三天三夜,成為世界文明史上最罕見的暴行,當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時候,卻不敢燒故宮,一個原因讓他們打斷念想!
  • 你知道英法聯軍敢燒圓明園,為什麼不敢火燒故宮嗎?
    一八六零年,英法聯軍火燒了圓明園,這是刻在每一個中國人心中的奇恥大辱,有的人可能問,既然英法聯軍攻打了北京,火燒了圓明園,為什麼當時沒有燒故宮?首先我們先談一談英法聯軍為什麼要燒圓明園,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一八五四年,英、法、美三個國家提出要修改南京條約,遭到清政府拒絕。
  •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其實放火的只有英國,我們看看法國怎麼說的
    大家都知道中國的瑰寶—圓明園,在1860年遭到英法聯軍的毒手!造成中華民族歷代的心血結晶毀於一旦,先後兩次進行毀滅,10月7日第一次使圓明園裡的寶物被搶空!但是這還不夠,10月11日英軍再次洗劫,並在10月18日英國軍隊直接放火燒了圓明園!
  • 英法聯軍火燒了圓明園為何長期不認為自己有罪,原來是為這個事?
    在火燒圓明園前夕,英法與清政府的戰爭已經結束,只等雙方正式籤約。為什麼後來會火燒圓明園呢?據說這和戰俘有關。英法長期以來不認為自己有罪,原因是清政府虐待、虐殺戰俘在先,他們只是報復。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1860年9月22日,英法收到恭親王奕訢發來的照會,說他受命為全權欽差大臣,要求英法停火。
  • 今天有人「感恩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還有人點讚?
    文/李小飛刀「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是清政府不願開放」。「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是清政府不懂國際規則還折磨外交使節」。「『義和團』是愚民暴民,破壞鐵路是因為他們迷信壞了風水」。刀哥最近就看到這樣一篇奇文,說火燒圓明園「怎麼成了國恥」,英法聯軍燒得好燒得對,應該感恩侵略者。
  • 補壹刀:今天,有人「感恩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還有人點讚?
    文/李小飛刀 「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是清政府不願開放」。 「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是清政府不懂國際規則還折磨外交使節」。刀哥最近就看到這樣一篇奇文,說火燒圓明園「怎麼成了國恥」,英法聯軍燒得好燒得對,應該感恩侵略者。
  • 王開璽:火燒圓明園的是英國人
    講到圓明園的時候,很多人都這樣講:「1860年10月英法聯軍劫掠了圓明園等皇家園林」,這個說法對不對?沒錯。但是很多人接著講1860年10月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這是一種口誤,隨便說說,沒有經過很認真的考慮。現在很多人是這樣講的,很多書裡面還是這樣寫的。我要講清楚,搶劫圓明園的是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是英軍,沒有法軍。我可以非常負責任地講,法軍是反對燒圓明園的。
  •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曾國藩與左宗棠是什麼反應?誰愛國一目了然
    1860年,英法聯軍侵略北京攻入圓明園,面對圓明園裡的奇珍異寶,他們貪婪之心開始躁動起來,不僅搶奪走了園內一切可以拿走的東西,還焚燒了圓明園,這可以說是清朝歷史上的恥辱。但是面對這樣的恥辱,當時的清朝重臣曾國藩與左宗棠卻有著不一樣的反應,他們是如何看待的呢?
  • 世界的損失——火燒圓明園!
    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在《就英法聯軍遠徵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中對英法聯軍第二次鴉片戰爭後火燒圓明園的暴行進行強烈地譴責,正如雨果所描繪和抨擊的那樣:有一天,兩個來自歐洲的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強盜洗劫財物,另一個強盜在放火……將受到歷史制裁的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另一個叫英吉利。
  • 八國聯軍聖誕節火燒圓明園,這句話錯在哪?
    八國聯軍聖誕節火燒圓明園,這句話錯在哪?1圓明園是誰燒的?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攻佔北京後,直撲圓明園。7日,英法侵華頭目闖進圓明園後,英國司令格蘭特立刻「派軍官竭力收集應屬於英國人之物件。」命令一下,圓明園中立刻形成了一場「有組織劫掠」。
  • 龔半倫真的帶英法聯軍燒了圓明園?歷史究竟遺漏了誰?
    這些人的觀點都認為龔半倫帶領英法聯軍劫掠焚毀圓明園是出於保衛京城百姓的被迫之舉,他以犧牲一座園子的性命保全數百萬人,雖說不上是英雄,也不應該是漢奸。其二:龔半倫根本就沒有帶領英軍入圓明園此這種觀點的學者至今依然有不少,這種觀點最早出自於同時代的王幍,王韜曾經證明,龔孝拱在英法聯軍入侵期間,甚至連人都不在北京」。
  • 馬神甫事件:火燒圓明園的導火索,死後與寡婦一起封為聖人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慕和)馬神甫事件:火燒圓明園的導火索,死後與寡婦一起封為聖人(馬賴)傳教士是中西方交流中不可忽視的一個主體。他們自明清之際就大量湧入中國,開始傳教。一開始,傳教士和明清統治者之間倒也還算融洽,並沒有激烈矛盾。
  • 火燒圓明園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結果讓人驚嘆!
    《清史演義》中在描寫英法聯軍焚毀圓明園時寫道:「圓明園中火光燭天,一個穿洋裝的中國人在導引放火,恆祺問他是誰,他大聲道:『誰人不曉得我龔孝拱,還勞你來細問!』」這裡說火燒圓明園給英法聯軍領路的人是龔孝拱。
  • 火燒圓明園,不僅是中國的損失,更是人類文明的損失
    1860年的一天,英法聯軍攻入了北京城,還闖入被譽為『萬園之園』的圓明園大肆劫掠,而為了掩蓋他們對人類文明犯下的暴行,這群侵略者還縱火意圖『毀屍滅跡』,最終這座曾世界聞名的皇家園林化成了一片廢墟。圓明園的毀滅國人無不為之痛惜,就連許多有良心的外國人也對英法聯軍的強盜行徑嗤之以鼻。
  • 八國聯軍洗劫圓明園,德國率先道歉並歸還文物,唯獨此國恬不知恥
    清朝的軍隊根本無法抵擋住洋槍大炮的轟擊,侵略聯軍很快直逼北京城,鹹豐皇帝帶著皇后和貴妃等人一起逃亡熱河。同年10月18日,英法聯軍完全佔領北京城,他們在北京城郊搶掠燒殺將近50天,皇家園林如圓明園、靜明園、靜宜園、暢春園等都被英法聯軍洗劫,並且還將圓明園和靜宜園燒毀,大火持續了三天三夜。當年法國作家對此予以強烈的譴責,稱英法聯軍的行為是「兩個強盜的勝利」。
  • 火燒圓明園三晝夜不息 在場法軍翻譯官文字全記錄
    火燒圓明園是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延續四年的英法聯軍之役的巔峰和終點。應該追尋為什麼戰火會點燃並且最終燒毀了圓明園。文章摘自:《纏鬥》,作者:袁偉時,出版社:線裝書局原標題:圓明園被燒:英法聯軍報復清廷殺害虐待來使火燒圓明園,150年了!
  • 圓明園並非英法聯軍所燒?英國人說出真相,令人無比憤怒!
    清朝晚期統治者昏庸腐朽,國力衰微,面對帝國主義的欺侮,清政府除了苟且偷生籤訂喪權辱國的條約,什麼都沒有做過。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此時鹹豐帝卻立刻逃跑,致使整個紫禁城都淪陷,而作為清朝統治者最喜歡的皇家園林,圓明園被洗劫一空後放火焚毀,成為我國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