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並非英法聯軍所燒?英國人說出真相,令人無比憤怒!

2020-12-18 騰訊網

清朝晚期統治者昏庸腐朽,國力衰微,面對帝國主義的欺侮,清政府除了苟且偷生籤訂喪權辱國的條約,什麼都沒有做過。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此時鹹豐帝卻立刻逃跑,致使整個紫禁城都淪陷,而作為清朝統治者最喜歡的皇家園林,圓明園被洗劫一空後放火焚毀,成為我國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損失。

歷史書上曾描寫過英法聯軍進入圓明園後的暴行,他們將裡面所有奇珍異寶全部盜走,如果拿不走的就毀壞掉,後來更是放了一把大火,將這座萬園之園燒為灰燼,英法聯軍的暴行一直備受譴責和攻擊,但是據當場人員回憶,其實縱火的並不是法國軍隊,真正的幕後黑手是英國人。

其實英法聯軍雖然一起進入了圓明園,但是法國士兵一直忙著搶劫珍寶,雖然英國士兵也搶劫了不少,但是兩國軍隊卻在如何處置圓明園的問題上起了巨大的爭執,法國軍隊絕對已經將這裡洗劫一空了,沒有必要再縱火,而英國人卻堅決不肯放過圓明園,暗示雙方還爆發了非常激烈的爭吵。

最終英國士兵縱火燒毀了圓明園,大火一直焚燒了三天三夜,其實英國人之所以如此堅持毀掉圓明園,除了要毀滅罪證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報仇洩憤,因為當初英國的使臣和士兵來到我國的時候,被清朝統治者下令殺害,兩國交戰不斬來使,因此英國對於清朝統治者的做法無比憤怒,於是就決定燒毀清朝統治者最喜歡的圓明園來洩憤。

相關焦點

  • 你知道英法聯軍敢燒圓明園,為什麼不敢火燒故宮嗎?
    一八六零年,英法聯軍火燒了圓明園,這是刻在每一個中國人心中的奇恥大辱,有的人可能問,既然英法聯軍攻打了北京,火燒了圓明園,為什麼當時沒有燒故宮?首先我們先談一談英法聯軍為什麼要燒圓明園,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一八五四年,英、法、美三個國家提出要修改南京條約,遭到清政府拒絕。
  • 龔半倫真的帶英法聯軍燒了圓明園?歷史究竟遺漏了誰?
    那麼,究竟龔半倫有沒有帶領英法聯軍焚毀圓明園呢?龔半倫真的是漢奸嗎?這個疑問從清末就開始有了,一般對這個問題有兩種看法:其一:龔半倫帶英軍劫掠焚毀圓明園是迫不得已:1910年,《國粹學報》主編鄧實在《龔定庵別集詩詞定本序》中說:「孝琪(拱)嘗引英兵燒圓明園,世人每以此短之;然孝琪自謂實奇計,蓋以一園而易都城數十萬人之生命,其保全為至多也。」
  •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卻不敢燒故宮,一個原因讓他們打斷念想
    1860年,被稱為「萬園之園」的圓明園被一場大火所淹沒,往日的金碧輝煌成為一片廢墟,大火燒了三天三夜,成為世界文明史上最罕見的暴行,當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時候,卻不敢燒故宮,一個原因讓他們打斷念想!
  • 圓明園被燒後,曾國藩對英法心懷感激,左宗棠:我要帶兵殺回去!
    圓明園被燒後,曾國藩對英法心懷感激,左宗棠:我要帶兵殺回去!說起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每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肯定都不會忘記那段歷史。那也是中國歷史上最灰暗的時代——晚清。回看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始末,我們會有一種非常痛恨和仇恨的感覺。一方面我們仇恨當時的英法聯軍踐踏我中華文明,殺害我中華國民。另一方面,我們又對晚清政府"不作為",軟弱的態度而十分痛恨。圓明園早在康熙年間就開始修建,歷時幾代王朝才將其修建而成。因此,圓明園也被稱為萬園之園!
  •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其實放火的只有英國,我們看看法國怎麼說的
    大家都知道中國的瑰寶—圓明園,在1860年遭到英法聯軍的毒手!造成中華民族歷代的心血結晶毀於一旦,先後兩次進行毀滅,10月7日第一次使圓明園裡的寶物被搶空!但是這還不夠,10月11日英軍再次洗劫,並在10月18日英國軍隊直接放火燒了圓明園!
  • 今天有人「感恩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還有人點讚?
    刀哥最近就看到這樣一篇奇文,說火燒圓明園「怎麼成了國恥」,英法聯軍燒得好燒得對,應該感恩侵略者。這些材料經翻譯轉引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後,被一些「媚」「崇」「畏」者拿來當做「歷史」,成為他們否定自身民族解放鬥爭,以所謂「真相」挑戰正統主流歷史敘事的濫觴。火燒圓明園「怎麼成了國恥」一文,又是這樣一些材料的最新拼湊。
  • 160年前,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被焚毀之前的圓明園海晏堂照片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闖進圓明園,瘋狂地進行搶劫。為了消贓滅跡,掩蓋罪行,10月7日至9日,英、法放火燒掉圓明園。美國和俄國也同意英國的提議,積極支持英、法發動新的侵華戰爭。這樣,四個野心勃勃的侵略者,基於共同的利益,暫時結成了聯合侵華陣線,進一步擴大由英國首先挑起的第二次鴉片戰爭。10月,額爾金和葛羅先後率領艦隊到達香港。美國全權公使列衛廉和俄國公使普提雅廷紛紛趕到香港,與英、法合謀,研究侵華策略。12月,英、法組成聯軍,共5600多人。
  • 王開璽:火燒圓明園的是英國人
    講到圓明園的時候,很多人都這樣講:「1860年10月英法聯軍劫掠了圓明園等皇家園林」,這個說法對不對?沒錯。但是很多人接著講1860年10月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這是一種口誤,隨便說說,沒有經過很認真的考慮。現在很多人是這樣講的,很多書裡面還是這樣寫的。我要講清楚,搶劫圓明園的是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是英軍,沒有法軍。我可以非常負責任地講,法軍是反對燒圓明園的。
  • 補壹刀:今天,有人「感恩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還有人點讚?
    刀哥最近就看到這樣一篇奇文,說火燒圓明園「怎麼成了國恥」,英法聯軍燒得好燒得對,應該感恩侵略者。 這些材料經翻譯轉引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後,被一些「媚」「崇」「畏」者拿來當做「歷史」,成為他們否定自身民族解放鬥爭,以所謂「真相」挑戰正統主流歷史敘事的濫觴。 火燒圓明園「怎麼成了國恥」一文,又是這樣一些材料的最新拼湊。
  •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曾國藩與左宗棠是什麼反應?誰愛國一目了然
    1860年,英法聯軍侵略北京攻入圓明園,面對圓明園裡的奇珍異寶,他們貪婪之心開始躁動起來,不僅搶奪走了園內一切可以拿走的東西,還焚燒了圓明園,這可以說是清朝歷史上的恥辱。但是面對這樣的恥辱,當時的清朝重臣曾國藩與左宗棠卻有著不一樣的反應,他們是如何看待的呢?
  • 英法聯軍火燒了圓明園為何長期不認為自己有罪,原來是為這個事?
    在火燒圓明園前夕,英法與清政府的戰爭已經結束,只等雙方正式籤約。為什麼後來會火燒圓明園呢?據說這和戰俘有關。英法長期以來不認為自己有罪,原因是清政府虐待、虐殺戰俘在先,他們只是報復。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1860年9月22日,英法收到恭親王奕訢發來的照會,說他受命為全權欽差大臣,要求英法停火。
  •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始末:清政府開放安定門,清官兵甚至夾道歡迎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清政府俘虜戰俘三十九人。送歸時僅存十九人。將戰俘接納後,英法方面迅速召開會議,紛紛表示得給清方一點顏色看看。英軍將領額爾金認為,他們的人是在圓明園受到虐待的,所以必須把這個院子夷為平地,另外,應由中國政府出錢,在天津設立紀念碑,用滿文、英文、法文刻上清政府低頭認罪的碑文,落成後由清方大臣護送死者屍體前往天津參加揭幕儀式。如果不同意的話,就把整個皇宮給燒掉,因為這樣更能讓清朝統治者有深刻印象。而有一個英國隨軍牧師甚至認為,中國的圓明園抵不上他們一個士兵的性命。
  • 英法聯軍為了洩憤,放火燒了圓明園,為何卻沒有順便燒掉紫禁城?
    1856年,英國和法國以「亞羅號事件」和「馬神甫事件」為藉口,對中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年10月英軍炮轟廣州,正式發起戰爭。第二年(1857年)英法聯軍攻陷廣州。英法聯軍在佔領廣州後,一路北上,1858年,英法聯軍打到天津城下,揚言進攻北京,清政府連忙派人議和。
  • 再重複一遍:火燒圓明園的並不是八國聯軍
    公使駐京必然導致覲見皇上,而對皇上不行跪拜之禮將有悖於己於「天下一統」的觀念,英法聯軍當時要求和滿清談判,要談判就要見皇帝;見皇帝,按照傳統外國使節就要在見皇帝時下跪,也就是為了磕頭或不磕頭。火燒圓明園的罪魁禍首是英國額爾金伯爵。額爾金下令燒毀圓明園,是為了報復清政府逮捕公使和劣待戰俘。
  • 他是龔自珍長子,有才華卻沒品行,帶英法聯軍焚燒圓明園
    龔自珍主要生活於嘉慶和道光在位期間,這兩個皇帝所處的階段正是清朝由盛到衰的時期,龔自珍作為官員,看到了很多官場的黑暗,不願與很多人為伍,直接導致了他長期在官場中被壓抑和不被重用,因此常常表達對社會各種弊端的不滿,他寫了那麼多諷刺詩文,被我們所熟知的大概就是「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之類。
  • 八國聯軍洗劫圓明園,德國率先道歉並歸還文物,唯獨此國恬不知恥
    清朝的軍隊根本無法抵擋住洋槍大炮的轟擊,侵略聯軍很快直逼北京城,鹹豐皇帝帶著皇后和貴妃等人一起逃亡熱河。同年10月18日,英法聯軍完全佔領北京城,他們在北京城郊搶掠燒殺將近50天,皇家園林如圓明園、靜明園、靜宜園、暢春園等都被英法聯軍洗劫,並且還將圓明園和靜宜園燒毀,大火持續了三天三夜。當年法國作家對此予以強烈的譴責,稱英法聯軍的行為是「兩個強盜的勝利」。
  • 八國聯軍聖誕節火燒圓明園,這句話錯在哪?
    八國聯軍聖誕節火燒圓明園,這句話錯在哪?1圓明園是誰燒的?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攻佔北京後,直撲圓明園。7日,英法侵華頭目闖進圓明園後,英國司令格蘭特立刻「派軍官竭力收集應屬於英國人之物件。」命令一下,圓明園中立刻形成了一場「有組織劫掠」。
  • 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京城,坐擁12萬湘軍的曾國藩,為何見死不救?
    1840年,英國政府為了打開中國的市場,發動了鴉片戰爭。為了反抗這些列強們的統治,僧格林沁曾率領的1.7萬蒙古騎兵與英法聯軍展開激烈的廝殺。在敬佩他們勇猛和譴責西方列強的同時,我們更需要抨擊的是清政府的無能。這段心酸的歷史,也成為了中華兒女們前進的動力。可如今回過頭來再看它時,你會發現有很多值得考察和研究的地方。
  • 圓明園原貌到底啥樣子,被毀前一英國人拍下照片,如今拍20萬英鎊
    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在佔領廣州後一路北上,打到了天津城下。清政府也是腐敗落後到了極點,不盡力抵抗只想議和,於是就任由侵略軍胡來,籤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英法聯軍在中國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犯下滔天大罪,然而最讓人大罵的是他們殘忍的火燒圓明園一事。
  • 英法聯軍搶走的稀世文物,堪稱千古第一「名畫」,如今拒不歸還
    時至今日,圓明園的患難仍是我們的雪恥,而那些在戰爭中被擄走的文物,我們也不予餘力地追回。1860年,英法聯軍攻佔背景,並於當年的10月6日佔據了圓明園,中國的守軍寡不敵眾,圓明園的總管大臣投海自盡,院內的嬪妃也受驚身亡。但這些還不是最令人心痛的,攻佔圓明園之後,英法聯軍對圓明園進行了兩天的洗劫,並開始向城內進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