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六零年,英法聯軍火燒了圓明園,這是刻在每一個中國人心中的奇恥大辱,有的人可能問,既然英法聯軍攻打了北京,火燒了圓明園,為什麼當時沒有燒故宮?首先我們先談一談英法聯軍為什麼要燒圓明園,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一八五四年,英、法、美三個國家提出要修改南京條約,遭到清政府拒絕。
一八五六年,三個國家再次提出修改條約,又一次被清政府拒絕了,惱羞成怒他們揚言發動戰爭,但是清政府表現得很強硬,於是第二次鴉片戰爭開始,英法聯軍攻陷了廣州,一路打到了天津,天津是拱衛京師的門戶,這時候清政府慌亂了,趕忙派人議和。
最終被迫籤訂了天津條約,後來換約出了問題,英法兩國派出外交人員到北京換約,但是雙方針對如何進京的路線,發生了分歧,英法聯軍非常的憤怒,就攻打了天津大沽炮臺,炮臺的守衛擊退了英英法聯軍的進攻。
但是由於雙方的軍事實力相差過於懸殊,大沽炮臺最終失守,這個時候清政府沒辦法,只能再次和英法聯軍談判,但是雙方又是因為一些枝節問題產生了衝突,沒有談攏,清政府一怒之下就扣押了三十九名想要進京換約的外交人員,包括媒體記者,把他們帶到了北京。
那你想重來是他欺負別人,英國和法國哪兒受過這個恥辱?所以他們就以換約受阻、解救人質為名,率兵攻打北京,那清政府硬,就派了王牌的部隊,僧格林沁率領的蒙古騎兵,在北京東部的八裡橋與英法聯軍展開了決戰。
沒想到僧王率領的蒙古騎兵最終傷亡一千多人,只打死了英法聯軍五個人,雙方差距如此之大,這還怎麼打?清政府非常的憤怒,我打不過你,那我就殺人!三十九名人之中殺掉了二十一個,而殺死手段非常的殘忍,英法聯軍聽說之後非常的憤怒。
聽說剩下活著的人質被關押在圓明園,所以他們就繞過北京城,從東北方向直撲北京西郊的圓明園,法國軍隊首先到了圓明園,圓明園只有幾十位守軍和太監,那怎麼能抵抗得住?英法聯軍就佔領了圓明園,佔領圓明園之後,英法聯軍就宣布第一天隨便搶劫,特別是法國,他們先搶具有最高價值的藝術品,我們要把它放到法國的博物館。
所以現在你去法國的楓丹白露宮專門有一個中國館,那裡就陳列著當時從中國搶去的珍貴文物,而且現在還賣票,好多中國人去參觀,這真是恥辱中的恥辱!但是故宮不一樣,那是自己的家,那是皇上的家,那是一個國家最高的權力中樞。
如果把皇宮給燒了,那就證明跟這個國家徹底決裂了,那清政府能幹嘛?這是他的底線,而且之前英法和清政府籤訂的這些條約,那誰去旅行?之後如果想再談,想再擴大權益,那誰跟他談判呢?一個國家他沒有政府不行,所以說故宮不能燒,只能保留下來。
包括後來一九零零年八國聯軍攻佔北京,聯軍的總司令瓦德西就是坐在了龍椅上,那只是拍拍照片,好玩好玩,他目的還是要攫取更多的利益。
所以說我們現在的人一定要牢記恥辱,奮發圖強,我們國家強大了,人民才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