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京城,坐擁12萬湘軍的曾國藩,為何見死不救?

2021-01-10 讀文品史

遙知一代風雲會,濟濟從龍畢竟高。

1840年,英國政府為了打開中國的市場,發動了鴉片戰爭。為了反抗這些列強們的統治,僧格林沁曾率領的1.7萬蒙古騎兵與英法聯軍展開激烈的廝殺。在敬佩他們勇猛和譴責西方列強的同時,我們更需要抨擊的是清政府的無能。這段心酸的歷史,也成為了中華兒女們前進的動力。

可如今回過頭來再看它時,你會發現有很多值得考察和研究的地方。在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京城,開始了到處燒殺搶掠的惡行,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也毀於一旦,難道清政府看不到嗎?特別是坐擁12萬湘軍的曾國藩,也沒有任何的反抗,他真的不怕清朝滅亡嗎?

其實英法聯軍在最初登陸的時候,蒙古馬隊就曾進行過反擊。陣陣馬聲和咆哮,看似聲勢浩大,殊不知在列強眼中也只是一個移動的活靶子。英法聯軍只需要只需要揮舞手中的戰刀,這些所謂的清兵就會在炮彈中倒下。

在國內橫行無比,可如今看起來更是可憐的代名詞。想要擊退這些侵略者,他們似乎連敵人的邊都摸不到,就結束了自己的性命。這場戰爭我方損失了8000餘人,而英軍戰死2人,法軍戰死3人。有人說看不出差距,這樣的交換比還不夠明顯嗎?

此時身處京城的鹹豐帝得到這個消息後,趕緊收拾行李,集合自己的後宮,全部前往了另一個地方——承德。前腳剛走,英法聯軍就已經到達京城。眼看找不到鹹豐皇帝,只見一些所謂的小「牛馬」,英法聯軍決定給清政府一個教訓:圓明園也成為廢墟。

當然鹹豐也不是沒有做抵抗,以僧格林沁為首的蒙古軍是清軍的兩大主力之一,在八裡橋同列強交戰時已經全軍覆沒。另一個主力八旗軍在同太平天國交戰時,已經被李秀成擊潰。此時能依靠的也只有曾國藩,而且他們只是所謂的團練武裝部隊。

不過無奈之下,鹹豐只好讓曾國藩總攬針對軍事方面的事物。從根本上出發,鹹豐對曾國藩是不信任的,而且湘軍在當時是被劃分為「二等公民」。看到朝廷上的潰敗,湘軍內部更多的是高興,畢竟平時鹹豐對他們也是「外人」的待遇。

此時鹹豐帶話給曾國藩:兼程前進,克日赴京,交勝保調遣。平時這般待我,這是讓我配合你們的人作戰?如果贏了是不是戰功全是你們的?如果輸了怪罪也怪罪的是我吧?我這又是何苦?為了一己私慾,曾國藩真的沒有派兵北上,繼續自己的消滅太平天國計劃。

關於這件事曾國藩也特意諮詢了李鴻章,後者告訴他:洋人攻入京城,並非是想對皇上不利,他們只不過是想通過戰爭的方式取得在華更大的利益而已,只要許給他們好處,他們就會自行退兵。太平天國是我們的敵人,對于洋人只需要籤訂一些條約,割地賠款根本算不了什麼。

曾國藩表示這還有如此長的時間,那該如何回答鹹豐皇帝呢?李鴻章表示你可以派一個人或者自己慢慢悠悠的去,就說畢竟這是一件大事,得親自找您商量。這樣半個月折騰一下,時間也差不多了,到時候您也不用派兵了。

李鴻章的這番話讓曾國藩吃了一顆定心丸,曾國藩不但沒有派兵,反而悠然自得了起來。果不其然,在還沒有和鹹豐「討價還價」之際,《北京條約》也已經籤訂。隨後曾國藩對自己同胞進行大肆屠殺,太平天國運動也開始倒計時階段。

其實這件事情我們也不難理解,從曾國藩的角度出發,他們自然要打敗想取代自己的人,雖說列強窮兇極惡,但並不會讓它亡國,只要自己的權力還在就行。對於曾國藩有沒有錯,我們就不作評價了,但對於晚清的腐朽程度是顯而易見的。

如果你是曾國藩,你會派兵支援清兵反抗列強的入侵嗎?

相關焦點

  • 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京城,坐擁12萬湘軍的曾國藩,為啥見死不救
    不過,當我們認真回過頭來看這一段歷史的話,會發現其中有很多值得考察和研究的地方,比如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城,此時擁兵12餘萬的曾國藩,為何見死不救呢?他難道不怕清廷滅亡嗎?再者來說,在那個君君臣臣的封建道德觀念下,曾國藩此舉不就是不忠不義嗎?
  • 英法聯軍入京,曾國藩手握12萬湘軍,為何置若罔聞,視若無睹
    湘軍是晚清時對湖南地方軍隊的稱呼,或稱湘勇。太平天國運動興起後,清朝正規軍無法抵禦,不得不利用地方武裝,湘軍就是在這時發展起來的。除了鎮壓太平天國時期的曾國藩創建的湘軍,還包括該部一直延續到抗日戰爭時期的湖南軍隊。直到何鍵下臺,蔣介石才把湘軍改造為半中央軍。到1949年,半中央化的湘軍全部被解放軍消滅,湘軍的歷史至此終結。
  •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曾國藩與左宗棠是什麼反應?誰愛國一目了然
    1860年,英法聯軍侵略北京攻入圓明園,面對圓明園裡的奇珍異寶,他們貪婪之心開始躁動起來,不僅搶奪走了園內一切可以拿走的東西,還焚燒了圓明園,這可以說是清朝歷史上的恥辱。但是面對這樣的恥辱,當時的清朝重臣曾國藩與左宗棠卻有著不一樣的反應,他們是如何看待的呢?
  • 曾國藩對朋友見死不救,為何無人恨他?做好這點,輕鬆俘獲他人心
    #見死不救,非英雄所為。尤其是對朋友、親人、老師見死不救,更是讓人不齒。可是,曾國藩在湘軍還未完全練好的時候,一連對自己的朋友、親人、老師都見死不救,可朋友們為何不僅無人恨他?反而越發尊重他呢?從曾國藩的實踐來看,只要做好捫心無愧這一點,可輕鬆俘獲他人心。那麼,什麼時候才能做到捫心無愧呢?
  • 英法火燒圓明園後,曾國藩與左宗棠反應為何不同?誰愛國一目了然
    可冷兵器時代也早已結束,陣陣馬聲和咆哮,看似聲勢浩大,在英法聯軍的眼中也不過是一些移動的「活靶子」。列強們的指揮官只需要揮舞手中的軍刀,幾分鐘之內這些「強大的清軍」就會倒下。在國內如此的霸道橫行,殊不知也只是「可憐」的代名詞。
  • 龔半倫真的帶英法聯軍燒了圓明園?歷史究竟遺漏了誰?
    1860年10月,一個叫龔半倫的中國人帶著英法聯軍劫掠並焚燒了圓明園。龔半倫從此成為歷史的千古罪人,受盡千萬人的唾棄。龔半倫是龔自珍的兒子,父親英雄兒狗熊成為歷來人們諷刺養兒不肖的反面教材。龔半倫究竟有多荒唐、多不堪?據傳,龔半倫原本叫龔橙、字孝拱。但其人狂悖不堪,曾言家中沒有父母之倫,沒有妻子之倫,僅有一小妾,因而僅為半倫。
  • 英法聯軍為了洩憤,放火燒了圓明園,為何卻沒有順便燒掉紫禁城?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圓明園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澱區,與頤和園緊相毗鄰。它始建於康熙46年(1709年),由圓明園、長春園、綺春園三園組成。經雍正、乾隆、嘉慶、道光、鹹豐五位皇帝150多年的經營,集中了大批物力,將圓明園打造了一座恢弘建築,讓世人驚豔。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來到這裡避暑、聽政,處理軍政事務,因此也稱「夏宮」。
  • 他是龔自珍長子,有才華卻沒品行,帶英法聯軍焚燒圓明園
    龔橙給曾國藩做過幕僚,參與過湘軍對太平軍的戰事,但是曾國藩有著當時最大的幕僚團隊,牛逼的人比比皆是,龔橙根本沒有受到任何的重用。一年以後,龔橙結束了自己在曾國藩手下的工作,跑去當時洋人很多的通商口岸上海去尋找新的機會。
  • 160年前,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在160年前的今天,1860年10月7日(農曆1860年8月23日),英法侵略軍火燒圓明園。被焚毀之前的圓明園海晏堂照片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闖進圓明園,瘋狂地進行搶劫。為了消贓滅跡,掩蓋罪行,10月7日至9日,英、法放火燒掉圓明園。
  • 圓明園被燒後,曾國藩對英法心懷感激,左宗棠:我要帶兵殺回去!
    圓明園被燒後,曾國藩對英法心懷感激,左宗棠:我要帶兵殺回去!說起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每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肯定都不會忘記那段歷史。那也是中國歷史上最灰暗的時代——晚清。回看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始末,我們會有一種非常痛恨和仇恨的感覺。一方面我們仇恨當時的英法聯軍踐踏我中華文明,殺害我中華國民。另一方面,我們又對晚清政府"不作為",軟弱的態度而十分痛恨。圓明園早在康熙年間就開始修建,歷時幾代王朝才將其修建而成。因此,圓明園也被稱為萬園之園!
  • 八國聯軍焚燒圓明園,大多知錯歸還文物,只有這兩個國家不知悔改
    1860年9月21日,清軍在八裡橋和英法聯軍展開了激戰。當鹹豐皇帝得知僧格林沁率領的蒙古馬隊戰敗後,第二天就匆忙帶領後宮妃子和一批親信大臣,以「北狩」的名義逃到了承德避暑山莊,並且一直到駕崩都再也沒有回過京城。在鹹豐皇帝逃走以後,清廷等於把整個京城都拱手送給了英法聯軍。
  •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卻不敢燒故宮,一個原因讓他們打斷念想
    1860年,被稱為「萬園之園」的圓明園被一場大火所淹沒,往日的金碧輝煌成為一片廢墟,大火燒了三天三夜,成為世界文明史上最罕見的暴行,當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時候,卻不敢燒故宮,一個原因讓他們打斷念想!
  • 清朝末期,東南互保坐擁10省兵力,為什麼對八國聯軍侵華視而不見
    引言1900年5月,八國聯軍以「鎮壓義和團」的口號大舉入侵。清軍和義和團在京畿附近與八國聯軍交手,最終慘敗,列強攻入紫禁城,慈禧被迫西逃。打不過洋人不奇怪,奇怪的是東南互保坐擁10省兵力的諸侯,為何對洋人入侵視而不見。
  • 《曾國藩家書》作為傳世經典的存在,為何英國報紙評價罕見的殘暴
    在古代很多文人的家書中,都蘊涵著很深的情感與哲理,至今也仍有教育意義,其中晚清名臣曾國藩的《曾國藩家書》就是其中臻品。不可否認,其中哲理不言而喻,而曾國藩本人也因此成為人們口口相傳的聖人。愛屋及烏,因為家書的廣泛流傳,其中智慧儼然構造出一個活生生的曾國藩形象,他不僅睿智,更是廉潔自律,仁愛博雅的典範。然而,這只是我們根據其家書為其貼上的標籤,在當時經歷過太平天國的西方人是怎樣評價曾國藩的呢?
  • 冷知識:英法聯軍的吃飯問題是如何解決的?
    文|陳卿美1857年(鹹豐七年),英法聯軍入侵中國。從廣東一路北上天津,繼而殺入北京,一把火燒了圓明園。拋開侵略不談、拋開家與國不論,只說說這支遠徵軍部隊在中國徵戰過程中是如何解決夥食問題的。軍隊出徵作戰,夥食保障是最重要的軍需給養。吃得好,才能打得好,吃飯問題直接決定著戰鬥力。英法聯軍遠離故土,在中國長途徵戰,對後勤保障是一個極大的考驗。
  • 圓明園並非英法聯軍所燒?英國人說出真相,令人無比憤怒!
    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此時鹹豐帝卻立刻逃跑,致使整個紫禁城都淪陷,而作為清朝統治者最喜歡的皇家園林,圓明園被洗劫一空後放火焚毀,成為我國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損失。 歷史書上曾描寫過英法聯軍進入圓明園後的暴行,他們將裡面所有奇珍異寶全部盜走,如果拿不走的就毀壞掉,後來更是放了一把大火,將這座萬園之園燒為灰燼,英法聯軍的暴行一直備受譴責和攻擊
  • 慈禧太后只用兩個字,就瓦解了曾國藩的四十萬湘軍,手段太高明了
    011864年7月,對曾國藩來說,既是人生的頂峰,也是最為危險的時刻。因為攻打下了太平軍的主要盤踞地——天京,將匪首一網打盡,宣告大清最大的匪患被徹底消滅,各種封賞接踵而來,同時,各種參奏曾國藩的摺子也雪片一樣飛到京城,飛到權力統治者慈禧的辦公桌上。
  • 聖誕節起源於1860年八國聯軍侵華?別轉發了,聖誕節起源於這一天
    聖誕節的流行,必然招致許多人的反感,因為他們更喜歡我們的傳統節日,這自然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卻有一些人利用人們的愛國情感,大肆宣揚聖誕節起源於1860年,八國聯軍侵華期間,並且在網上流傳。流傳的這份聖誕節起源,暫且不說它的出處,單就是上面羅列的歷史事實,一看就是編造的。
  • 英法聯軍搶走的稀世文物,堪稱千古第一「名畫」,如今拒不歸還
    1860年,英法聯軍攻佔背景,並於當年的10月6日佔據了圓明園,中國的守軍寡不敵眾,圓明園的總管大臣投海自盡,院內的嬪妃也受驚身亡。但這些還不是最令人心痛的,攻佔圓明園之後,英法聯軍對圓明園進行了兩天的洗劫,並開始向城內進軍。幾天後,英法聯軍又再次派兵洗劫圓明園,並以圓明園向晚清政府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