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開璽:1860年英軍火燒圓明園並非為銷毀罪證(1)

2020-12-16 中華網新聞

本文原載於《文史參考》2012年第22期(總第70期)

王開璽,1949年生,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現兼任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史表組專家,中國圓明園學會常務理事、副會長、專業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出版有《南國風煙》、《兩世人──末代皇帝傳奇》、《隔膜、衝突與趨同──清代外交禮儀之爭透析》、《太后垂簾》等著作。

152年前的10月,英軍火燒圓明園給中國近代歷史留下一道深深的傷疤。今天,我非常願意和大家再次重溫那段歷史,一同走近這座萬園之園,了解它的美麗與哀傷。

西北郊海澱園林密布

講到圓明園要先從海澱說起。現在的海澱區,也與北京西北郊的地理地貌有著非常直接的關係。在上世紀50年代時,清華、北大就有泉眼,大概能冒出來一米。60年代中,在頤和園東面六郎莊一帶的水稻田裡面,我還看到水稻田裡面確確實實有泉水從地底下冒出來。在清代初期,我們現在所在的位置上,泉眼很多,泉水很多。明代蔣一葵在《長安客話》中寫到,京西一帶水從地下往外冒,在草木之間有小溪幾十處。什麼叫澱?泉水流出來之後,在低洼地形成一個小的水波,就叫澱。所謂的海澱就是比較大的水面,像海一樣。

海澱有山、有水、有湖、有林、有草,非常適合構築園林。從明代以後,很多統治者在香山、玉泉山這一帶開始構築一些皇家的園林和宮苑。1644年清軍入關,定都北京。到了康熙朝,開始在北京西邊風景優美的地方構築園林,從康熙開始,歷經雍正、乾隆、嘉慶、道光、鹹豐等朝,差不多150年。

1860年時,在北京的西北郊,到處都是皇家園林和私家園林,大概有八九十座。園林東面起就是清華大學,有熙春園、鏡春園,這兩個園現在就在清華大學裡面。本來熙春園是清代的一個園林,後來道光皇帝即位之後把這個地方一分為二,靠近東北的地方還叫熙春園,賞給五阿哥奕誴。靠西邊叫鏡春園,賞給四阿哥,就是後來的鹹豐皇帝。

萬園之園圓明園

三山五園中圓明園最為著名。園中著名的景點有150餘處。圓明園到底有多好,我們現在是看不到了,只能看當時的人是怎麼講的。一個法國的傳教士叫王致成,他參與了圓明園的修建。他曾經講圓明園無論是構思設計還是營造施工,無一不宏偉壯觀,絢麗之極,達到了頂點,登峰造極了。「這裡是一座真正的人間天堂,這裡會聚了人的藝術和創造力對大自然造化美所能添加的一切。」法國作家雨果的話大家應該更熟悉:「在地球上的一個角落裡有一個神奇世界,這個就叫夏宮,外面人把圓明園稱作夏宮,就是說圓明園是清朝皇帝夏天去居住的地方,所以叫夏宮。」

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到過全國各地遊玩,看了無數名山大川、風景、園林,也對圓明園稱讚有加,「帝王滯留之地,無以具此」,就是說帝王去休息、遊玩的地方沒有哪個地方比這個地方更好了。後世子孫必不舍此而重費民財以創建苑囿。由此可見在當時圓明園的修建之後,清朝皇帝是心滿意足,可見當時圓明園的修建達到一個頂峰。就是這樣一個集中外建築於大成,這樣一個園林在1860年的時候遭到焚毀。

「兩個強盜劫掠,一個強盜放火」

英法聯軍在1860年10月到了圓明園,先是對圓明園進行了搶劫,接著放火把圓明園焚毀。這個事情我想凡是我們中國人都知道。

相關焦點

  • 王開璽:火燒圓明園的是英國人
    由此可見在當時圓明園的修建之後,清朝皇帝是心滿意足,可見當時圓明園的修建達到一個頂峰。就是這樣一個集中外建築於大成,這樣一個園林在1860年的時候遭到焚毀。「兩個強盜劫掠,一個強盜放火」英法聯軍在1860年10月到了圓明園,先是對圓明園進行了搶劫,接著放火把圓明園焚毀。這個事情我想凡是我們中國人都知道。
  • 北師大教授王開璽談圓明園焚掠史:課本裡的論斷有錯誤之處
    翻開人教版語文教材第九冊,《圓明園的毀滅》一課中這樣敘述了圓明園被焚掠的過程——「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侵入北京,闖進圓明園。他們把園內凡是能拿走的東西,統統掠走;拿不動的,就用大車或牲口搬運;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破壞、毀掉。為了銷毀罪證,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園內放火。大火連燒三天,煙雲籠罩了整個北京城。」
  •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其實放火的只有英國,我們看看法國怎麼說的
    大家都知道中國的瑰寶—圓明園,在1860年遭到英法聯軍的毒手!造成中華民族歷代的心血結晶毀於一旦,先後兩次進行毀滅,10月7日第一次使圓明園裡的寶物被搶空!但是這還不夠,10月11日英軍再次洗劫,並在10月18日英國軍隊直接放火燒了圓明園!
  • 天道好輪迴,1860年他下令火燒圓明園,3年後自己葬身火海
    在歷史上有一段我們不想看到的畫面,就是火燒圓明園,這是歷史留給我們最大的教訓,讓我們時刻謹記落後的教訓。1860年10月6日侵略者闖入了圓明園,20多名太監奮力抵抗但是還是沒能阻止悲劇的發生,隨著他們像發瘋一樣搶奪寶物。
  • 王開璽:爬梳歷史細節,探索晚清真相
    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史表組專家、中國圓明園學會副會長王開璽教授,爬梳了大量史料,對上述問題提出了獨到的見解。  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面臨著「數千年來未有之變局」和「數千年未有之強敵」。在前所未有的晚清大變局中,究竟有哪些問題值得人們關注和重新認識呢?
  • 再重複一遍:火燒圓明園的並不是八國聯軍
    英法聯軍於1860年10月6日攻抵北京德勝門、安定門等處,僧格林沁和瑞麟部士兵紛紛退至圓明園一帶,英法聯軍遂追至圓明園。守園的官兵寡不敵眾敗走。法軍首先展開搶劫行動,英軍司令格蘭特遂批准英軍入園。聯軍士兵大肆劫掠園中的珍寶和陳設物。
  • 火燒圓明園三晝夜不息 在場法軍翻譯官文字全記錄
    火燒圓明園是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延續四年的英法聯軍之役的巔峰和終點。應該追尋為什麼戰火會點燃並且最終燒毀了圓明園。文章摘自:《纏鬥》,作者:袁偉時,出版社:線裝書局原標題:圓明園被燒:英法聯軍報復清廷殺害虐待來使火燒圓明園,150年了!
  • 八國聯軍聖誕節火燒圓明園,這句話錯在哪?
    八國聯軍聖誕節火燒圓明園,這句話錯在哪?文 | 崔赫翾本文為瞭望智庫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在文前註明來源瞭望智庫(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則將嚴格追究法律責任。1圓明園是誰燒的?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攻佔北京後,直撲圓明園。
  • 160年前,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在160年前的今天,1860年10月7日(農曆1860年8月23日),英法侵略軍火燒圓明園。10月,法國拿破崙第三(即路易·波拿巴)也藉口「馬神甫事件」(即「西林教案」)任命葛羅為全權公使,率領一支侵略軍,打著為「保衛聖教而戰」的幌子,繼英軍之後開到中國。美國和俄國也同意英國的提議,積極支持英、法發動新的侵華戰爭。這樣,四個野心勃勃的侵略者,基於共同的利益,暫時結成了聯合侵華陣線,進一步擴大由英國首先挑起的第二次鴉片戰爭。10月,額爾金和葛羅先後率領艦隊到達香港。
  • 世界的損失——火燒圓明園!
    火燒圓明園據《清朝野史大觀》載:「定庵(龔自珍)子孝拱,晚號半倫。半倫者,無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而尚嬖一妾,故曰半倫雲。半倫少好學,天資絕人,顧性冷僻而寡言語,好為狹邪遊。中年益寥落,至以賣書為活。看上面的資料、野史,可以證據確鑿地說:這個龔孝拱給洋鬼子帶路,又唆使洋人縱火焚毀圓明園,是參與搶劫、焚毀圓明園的最大漢奸。可是,再看鹹豐十年(1860)八月諭旨:「該夷去國萬裡,原為流通貨物而來,全由刁惡漢奸,百端唆使,以致如此決裂。」鹹豐並沒有說給洋人帶路焚毀圓明園的是龔孝拱。
  • 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2019年,巴黎聖母院大火上了熱搜
    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2019年,巴黎聖母院大火上了熱搜相關話題就像星火燎原,引起無數心懷藝術網友的感慨。根據前因後果的守恆定律,當然這惋惜裡面少不了怨氣,甚至是很不地道的解氣。至此,巴黎聖母院大火又引起了「戾氣和聖母」老話題。到底應該如何用正確體面的言行舉止「惋惜藝術」,各有各的選擇。
  •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始末:清政府開放安定門,清官兵甚至夾道歡迎
    英軍將領額爾金認為,他們的人是在圓明園受到虐待的,所以必須把這個院子夷為平地,另外,應由中國政府出錢,在天津設立紀念碑,用滿文、英文、法文刻上清政府低頭認罪的碑文,落成後由清方大臣護送死者屍體前往天津參加揭幕儀式。如果不同意的話,就把整個皇宮給燒掉,因為這樣更能讓清朝統治者有深刻印象。而有一個英國隨軍牧師甚至認為,中國的圓明園抵不上他們一個士兵的性命。
  •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曾國藩與左宗棠是什麼反應?誰愛國一目了然
    1860年,英法聯軍侵略北京攻入圓明園,面對圓明園裡的奇珍異寶,他們貪婪之心開始躁動起來,不僅搶奪走了園內一切可以拿走的東西,還焚燒了圓明園,這可以說是清朝歷史上的恥辱。但是面對這樣的恥辱,當時的清朝重臣曾國藩與左宗棠卻有著不一樣的反應,他們是如何看待的呢?
  •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卻不敢燒故宮,一個原因讓他們打斷念想
    1860年,被稱為「萬園之園」的圓明園被一場大火所淹沒,往日的金碧輝煌成為一片廢墟,大火燒了三天三夜,成為世界文明史上最罕見的暴行,當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時候,卻不敢燒故宮,一個原因讓他們打斷念想!
  • 諾大的圓明園,為何到了今天就剩下了一堆石頭?還有的東西去哪了
    鹹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攻佔北京後,英國軍隊首領額爾金在英國首相帕麥斯頓的支持下,下令燒毀圓明園。之後,3500名英法聯軍衝入圓明園,縱火焚燒圓明園,大火三天三夜不滅,圓明園及附近的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暢春園及海澱鎮均被燒成一片廢墟,安佑宮中,近300名太監、宮女、工匠葬身火海,使這座世界名園化為一片廢墟。
  • 英法聯軍為了洩憤,放火燒了圓明園,為何卻沒有順便燒掉紫禁城?
    而今關於圓明園的故事最為代表性的應該是十二獸首的回歸,這些本為圓明園中的物品,被列強掠奪之後,散落世界各地,如今雖然已經有幸找回不少,但是還有不少仍無下落,成為許多人心裡之痛。尤其是當中國昔日之物件,卻被放在外國的拍賣行裡拍出高價,更是讓人們有著莫名的傷痛。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圓明園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澱區,與頤和園緊相毗鄰。
  • 馬神甫事件:火燒圓明園的導火索,死後與寡婦一起封為聖人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慕和)馬神甫事件:火燒圓明園的導火索,死後與寡婦一起封為聖人(馬賴)傳教士是中西方交流中不可忽視的一個主體。他們自明清之際就大量湧入中國,開始傳教。一開始,傳教士和明清統治者之間倒也還算融洽,並沒有激烈矛盾。
  • 圓明園被毀前照片在英國展出,每一張都美到讓人落淚!
    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並且把裡面的稀世珍寶搶劫一空,讓無數國寶至今仍流落海外,而被稱為萬園之園的圓明園也被付之一炬,這座園林是我國古代皇家園林技藝的巔峰,如今人們卻只能從文字和圖片中了解它的美
  • 火燒圓明園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結果讓人驚嘆!
    《清史演義》中在描寫英法聯軍焚毀圓明園時寫道:「圓明園中火光燭天,一個穿洋裝的中國人在導引放火,恆祺問他是誰,他大聲道:『誰人不曉得我龔孝拱,還勞你來細問!』」這裡說火燒圓明園給英法聯軍領路的人是龔孝拱。
  • 火燒圓明園,不僅是中國的損失,更是人類文明的損失
    法國作家雨果在1861年給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中,這樣寫道:「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洗劫,另一個放火。他們高高興興地回到了歐洲,還認為自己取得了一場偉大的勝利!在歷史面前,一個強盜叫法蘭西,另一個叫英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