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教授王開璽談圓明園焚掠史:課本裡的論斷有錯誤之處

2020-12-16 澎湃新聞

圓明園。

讀到這三個字,一座花園林立,遍布瓊樓玉宇的皇家庭園是不是就浮現在了眼前?隨之而來的,還有一百五十多年前那場徹夜的大火,以及散失於四海的無數文物與珍寶。

三個世紀以來,圓明園的傳奇牽引著無數筆尖和鏡頭——史學家、小說家、影人、畫家們捕捉著它無盡的暗影和光輝。

近日,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王開璽的著作《圓明園三百年祭》由人民東方出版社出版。

翻拍的圓明園諧奇趣景區。視覺中國 資料

「歷史學研究的一個最基本原則就是『論從史出』。」王開璽說,「任何人研究歷史,都必須堅持『言必有本,無徵不信』的這一基本原則。」王開璽模仿郭沫若先生的《甲申三百年祭》,按康熙四十六年(1707)康熙帝將暢春園北面的一塊地賞給皇四子胤禛修建園林算起,已有310年歷史了,所謂「三百年祭」,取的是整數。

在新書中,王開璽教授結合二十多年研究思考的結果,介紹了北京西北郊皇家、私家園林建築,澄清了英法聯軍焚掠圓明園中的許多史實失誤,並就我國向英法等國依法追討被掠文物等問題,進行了法理與歷史事實的分析。

生於1949年的王開璽自幼生活在北京:「我從內心和骨子裡喜歡中國傳統而美麗的古典園林。」他將圓明園稱作中國乃至人類園林建築的典範。

「除此之外,圓明園還曾是國家及國家權力,乃至中華民族的存在之象徵。因此,圓明園的焚毀,成為中華兒女刻骨銘心,痛心疾首,永遠不能忘懷的歷史巨痛,更是我的心頭巨痛。」這樣的情感,是支持年近七旬的王開璽將研究圓明園問題堅持下去的內在動力。

本期閱讀周刊請到王開璽教授,從史學角度出發,糾正大眾對圓明園認知上的諸多誤區;並從多個維度引領讀者走進那個熟悉還又陌生的圓明園。

翻開人教版語文教材第九冊,《圓明園的毀滅》一課中這樣敘述了圓明園被焚掠的過程——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侵入北京,闖進圓明園。他們把園內凡是能拿走的東西,統統掠走;拿不動的,就用大車或牲口搬運;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破壞、毀掉。為了銷毀罪證,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園內放火。大火連燒三天,煙雲籠罩了整個北京城。」

這節課文,是許多學生對這段舊中國屈辱史的初次認識。王開璽教授如何評判這段表述的準確性?

王開璽認為——

總體來說,這段表述是有史料記載的,真實可信的。但是,其中所說英法聯軍是「為了銷毀罪證」而縱火焚毀圓明園的論斷則是錯誤的。理由有三。

其一,這種觀點沒有任何依據,完全屬於主觀揣測與臆斷。持「掩蓋罪證說」觀點的學者,並沒有翔實有力的史料支持,甚至連一條明確的史料也沒有。

其二,英軍火燒圓明園的目的,不是為了掩蓋罪證,而是為了對清帝及清政府進行最嚴厲、最直接、最深刻的精神打擊與懲罰,從而迫使清廷從此徹底對外屈服。對此,外國人有著非常明確的表述。例如,英軍統帥格蘭特曾說:「額爾金爵士(英國使華全權代表)同我都覺得必須對清帝加以嚴厲的責罰,並且留些報復的痕跡才成,所以我們決定將他那輝煌的避暑行宮,燒成平地」。

其三,焚毀圓明園根本不能掩蓋他們劫掠圓明園的罪證。1860年10月,英法聯軍大肆搶掠圓明園,是在光天化日之下的公開行為,就連他們自己也是供認不諱的。放火焚毀圓明園無疑遠比劫掠其中部分財物更為嚴重、惡劣。因此,焚毀圓明園不但不能達到掩蓋其劫掠罪證的目的,反而會使其罪行更為深重。

在史學界、文學界、網際網路上,有諸多對圓明園消亡史的誤讀、曲解。堅持從史料出發的王開璽指出了這其中存在的四大誤區及其出處。論證過程中,他拿出了不少「乾貨」。

誤區一:八國聯軍焚毀了圓明園

出處:餘秋雨《借我一生》、單田芳評書《曾國藩》等

王開璽:1900年八國聯軍佔領北京後,對城內的許多官府衙門及民宅進行焚燒搶掠,這是事實;德國軍隊在追剿義和團駐紮在現北京大學北部的朗潤園時,也曾拆毀正覺寺的門窗,並搶走內寺內的部分佛像等等。

但這些與1860年圓明園的徹底焚毀沒有任何直接的關係。

還有許多人,包括一些學者稱,圓明園是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被英法聯軍焚毀的。這一說法也是錯誤的。

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共同侵略中國,1860年10月,英法聯軍又共同劫掠了圓明園,這是客觀事實。但是,隨後縱火焚毀圓明園的卻是英國人。

我要特別說明的是,法國人沒有參與焚毀圓明園的活動,甚至反對英國人焚毀圓明園,並不是他們對清王朝或中國人民存有友善之情,而是懷有更為險惡的用心。相關情況,可以參見《圓明園三百年祭》。

誤區二:流失於海外的圓明園文物,有150餘萬件之多

出處:網際網路上數百篇新聞、博客中採用了這一數字

王開璽:第一,這一說法沒有任何史料根據。這樣的說法,是有些學者根據溥儀退位時清宮內實存文物約150萬件,圓明園的殿內陳設和庫房存儲的文物數量不應少於清宮,而推斷出來的。

第二,同為皇家園林的香山靜宜園、玉泉山靜明園和萬壽山清漪園的佔地和建築總面積,與圓明三園的佔地和建築總面積,總體說來不相上下。

有確鑿的史料證明,第二次鴉片戰爭前,三山三園內的陳設,為「八萬七千七百八十一件」,因此可以判斷出圓明三園內的陳設物品數量,應與「八萬七千七百八十一件」相差不會太大。

第三,如若圓明園內收藏的文物總數確有150萬件,陳設在圓明園16萬平方米的建築房屋內,每平方米要平均安放陳設9.375件物品,這麼大的陳設密度,是否有其可能?自雍正皇帝以後,清朝皇帝最重要的處理政務及起居之所,利用率最高的養心殿的西暖閣,其建築面積約為123平方米,現原狀陳列文物為612件套,每平方米陳設物品4.975件套,僅為人們揣測的圓明園每平方米平均陳設為9.375件之半。

由此可以想見,所謂圓明園陳設物品多達150萬件的說法,確屬無根無據的荒謬揣測。

誤區三:由於清政府將對方的談判代表和部分戰俘押在圓明園內,並在此受虐待而死,所以他們才要徹底焚毀圓明園

出處:見於英國使華全權代表額爾金等人的回憶著述

王開璽:清政府將部分英法談判代表和部分戰俘虐待致死,這是客觀事實,我們無需為清政府辯解。

但問題是,我國的一些史學工作者認為,正是由於清政府將英法被俘者在圓明園內虐待致死,所以才導致了圓明園慘遭焚毀。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

經過認真的史料爬梳後,我可以非常負責任地說,無論是中方史料,還是外國方面的史料,都可以確定無疑表明,英國談判代表巴夏禮、洛克等9人,最初被關押於北京的刑部監獄的南、北兩監。

後因英法索要甚急,清廷遂將他們送至德勝門內高廟,10月8日又被送回英軍軍營;其他27名英法被俘者則被分別關押於大興、宛平、房山、密雲、昌平等縣獄中。

大家知道,在當時清廷的相關規制下,若將這些英法「逆夷」關押於皇家禁苑圓明園,就像英國人將他們視為罪惡的侵略者關押於英國女王的白金漢宮,或法國人將侵略者,關押於法國國王的凡爾賽宮,一樣的可笑而不可思議。

(原題為《<圓明園三百年祭>出版,跟著北師大教授王開璽開讀——圓明園焚掠史 課本裡的論斷有錯誤之處》)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王開璽:爬梳歷史細節,探索晚清真相
    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史表組專家、中國圓明園學會副會長王開璽教授,爬梳了大量史料,對上述問題提出了獨到的見解。  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面臨著「數千年來未有之變局」和「數千年未有之強敵」。在前所未有的晚清大變局中,究竟有哪些問題值得人們關注和重新認識呢?
  • 王開璽:1860年英軍火燒圓明園並非為銷毀罪證(1)
    本文原載於《文史參考》2012年第22期(總第70期)王開璽,1949年生,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現兼任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史表組專家,中國圓明園學會常務理事、副會長、專業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出版有《南國風煙》、《兩世人──末代皇帝傳奇》、《隔膜、衝突與趨同──清代外交禮儀之爭透析》、《太后垂簾》等著作。152年前的10月,英軍火燒圓明園給中國近代歷史留下一道深深的傷疤。
  • 王開璽:火燒圓明園的是英國人
    60年代中,在頤和園東面六郎莊一帶的水稻田裡面,我還看到水稻田裡面確確實實有泉水從地底下冒出來。在清代初期,我們現在所在的位置上,泉眼很多,泉水很多。明代蔣一葵在《長安客話》中寫到,京西一帶水從地下往外冒,在草木之間有小溪幾十處。什麼叫澱?泉水流出來之後,在低洼地形成一個小的水波,就叫澱。所謂的海澱就是比較大的水面,像海一樣。海澱有山、有水、有湖、有林、有草,非常適合構築園林。
  • 馬來西亞華小五年級歷史課本有百餘處錯誤
    他說,歷史學者在研究了華小的歷史課本後,整理了所有錯誤的數據,這些錯誤包括內容、翻譯、文字、語法或圖片等。「其中五年級歷史課本的錯誤多達131處,在一本課本裡有多達131個錯誤,這是很不可思議的事。」   他說,從這些錯誤可看出,當初編寫歷史課本時不夠嚴謹,其專業度也應受到質疑。
  • 王開璽:讀書人鬧革命是為改變中國_歷史頻道_鳳凰網
    (王開璽教授 資料圖)本文系鳳凰網歷史頻道對話北京師範大學王開璽教授文字實錄,採訪王開璽:用什麼方式掌控袁世凱我們剛才談過,如果把袁世凱作為清廷的一個臣子,一個大臣,清王朝對他掌握著生殺予奪的大權,那麼對於袁世凱的控制就是很容易的。
  • 淺談「論斷人」和「被人論斷」
    仔細深思,論斷者的出發點多有不良的動機在裡面,其中嫉妒佔了很大成份,有惡意評判和論斷別人的念頭時,往往是比不上別人,又不努力追趕,就想以最省事的方法:論斷來壓倒別人,抬高自己,讓心裡因嫉妒而生發的不平衡釋放出來。還有一種自高自大,自以為義者,處處感覺自己是對的,別人都不夠聰明,別人米湯裡錯放了一粒花椒,看的比誰都清楚,總抓住別人一點小小的疏忽不放,卻不看自己碗裡有幾個死蒼蠅。
  • 作為一個細節控,我在小學語文課本裡發現了N處錯誤-虎嗅網
    我家裡的兩個孩子剛好也在讀小學,為了輔導他們功課,每學期開學之初,我會先通讀一下他們的課本。很遺憾的是,這些小學語文課本上的似是而非的錯誤其實仍然不少,有的甚至是專家們信誓旦旦確認為正確的,也是存疑乃至錯誤的。這些瑕疵,大抵又可以分為以下兩類,即文字性的記述錯誤,以及配圖錯誤。
  • 歷時15年,清華大學女教授將圓明園「復活」,美到極致
    接下來的一個多世紀裡,圓明園就像個無法痊癒的傷疤,始終留在中國人的心頭上。隱隱作痛,卻不知如何治療。 這時,一位教授出現在公眾眼前,她帶領著80多位學者和專家,穿梭於圓明園遺址等各處相關地點中。
  • 古漢語中「回」的讀音,我們課本上錯誤之處
    中學語文課本裡這個「回」的發音讀hui,但是我們從古詩詞押韻的角度來看,回字讀hui,這和後面兩句末尾的衰、來並不押韻,從押韻的角度看,讀huai更適合。還有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這句杜甫的名句,回也應讀huai。還有李白的名句,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這句中的回字也應讀huai。
  • 數學家項武義教授提出「理數」是錯誤譯法應改名
    從初中就熟知的「有理數」「無理數」竟是錯誤的譯法,且不利於學生理解。近日,著名華裔數學家項武義教授在北師大舉行的「千古之謎與幾何、天文、物理兩千年」講座中表示,「有理數」「無理數」的叫法純屬科學文化在各國傳播過程中的「一錯再錯」。
  • 圓明園迎來馬首銅像,民間收購海外中國文物之路有多遠?
    12月1日,「圓明園馬首銅像劃撥入藏儀式」在圓明園正覺寺舉行,國家文物局正式將圓明園馬首銅像劃撥北京市海澱區圓明園管理處收藏。至此,馬首銅像成為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馬首銅像百年回歸之路畫上圓滿句號。  近年來,眾多中國文物陸續回流,頻頻回歸公眾視野。然而,流失文物回國之路有多艱辛?民間力量發揮的作用不容忽視。
  • 教授談北師大文學創作專業:傳承純文學寫作—新聞—科學網
    雖然外界對大學能否培養作家有諸多質疑,張清華甚至表示不太敢看網上的消息,但這並沒有影響校園裡的正常活動,學生們匆匆趕往教室,對記者的詢問多以沒聽說為結尾。很多校內的學生甚至老師不知道學校新開設了文學創作班,以至於空曠的教室裡,旁聽的寥寥無幾。 問及作家培養,在北師大師生心裡,更能引起關注的也許是25年前,走出了莫言、劉震雲、餘華、徐星、遲子建等著名作家的作家班。
  • 課本裡的北京
    認識北京有很多途徑,走進「課本裡的北京」,仿佛置身於一座大觀園中,豐富、活潑、親切、講究。細細品味,這一篇篇課文又都與北京作為中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的定位不謀而合。每天,當第一縷朝陽照在天安門前華表上的時候,我們的國家將以一種特有的莊嚴儀式開啟晨光——「雄壯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奏響了!嘹亮的樂曲聲在天安門上空迴蕩。
  • 移天縮地:圓明園裡的江南仿園
    據不完全統計,在圓明園的120餘景群中,有直接摹本的即不下三四十處,略可分為四個層次:一是整個園子的寫仿,如長春園中仿南京瞻園建成的如園、仿揚州曲園建成的鑑園、仿蘇州獅子林建成的圓明園獅子林等。圓明園內的「夾鏡鳴琴」,亦是「取李青蓮『兩水夾明鏡』詩意」。圓明園裡的「武陵春色」,則是以陶淵明《桃花源記》為藍本建成的園中園。所以,晚清文學家王闓運在其《圓明園詞》中寫道:「行所留連賞四園,畫師寫仿開雙境。誰道江南風景佳,移天縮地在君懷。」
  • 圓明園罹難160周年,今日免費開放
    今天是圓明園罹難160周年。為銘記歷史,讓更多的人走進圓明園,圓明園今日將對公眾免費開放。為了讓遊客遊覽圓明園時有「探古訪今」之感,圓明園於日前推出了「圓明園護照」,在園內商鋪或圓明園天貓、京東旗艦店都可以購買。
  • 晚清重修圓明園之爭
    同治皇帝開啟重修計劃  圓明園始建於清康熙末年,雍正年間正式建成,乾隆年間又進一步修建,達到鼎盛。圓明園氣勢恢宏、風光旖旎,被稱為「萬園之園」,然而,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被侵略者洗劫一空、焚之一炬。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正月十九日,出於各方面的考慮,由同治皇帝親自開啟的圓明園重修工程正式動工,計劃重修二十多處共三千多間屋宇殿閣。
  • 圓明園詩社:我們是圍坐在火山口的一群詩人
    有一次,刑天滿臉帶血地跑到戴傑家裡,一問,跟人打賭,下棋下輸讓人踩的。刑天帶著新鮮的傷口躺平在地上,自言自語:「英雄死了/留下幻想的藤蔓……」早春很快凋謝了。「今天」解散,黑大春被捕入獄。但短暫春天帶來的聯結沒有被一併凍結。幾年後,戴傑和同學劉清正從北師大中文系畢業。戴傑和劉清正在大學期間組織了一個文學社,畢業後,他們想繼續這項事業。
  • 北師大版初中數學九年級下冊電子課本,數學九下教科書PDF版下載
    為幫助學生提前預習新學期內容,方便老師備課,我們會分享初中各學科電子課本,敬請關注。北師大版數學九下電子課本完整PDF版打包下載,請關注「16學生導學」,私信發「北師大初中課本」免費獲取。—— END ——註:內容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轉載出於傳遞信息與學習之目的,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聯繫我們。
  • 課本裡的中國科學家
    課本裡的中國科學家【課本裡的中國】在綿延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發展進程中,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日復一日、專心致志地探索未知世界,用智慧和汗水不斷拓展人類知識的邊界,創造了聞名於世的科技成果,書寫著屬於中國的科學故事。
  • 秋遊圓明園——走進圓明園展覽館
    展覽館共兩個展廳,第一展廳、第二展廳大部分以圓明園的營建、盛況為主要內容,第二展廳有部分為圓明園罹難、圓明園復甦的有關資料。展品有150多件,整個展覽以圖片、照片為主,模型及實物為輔,每件展品都附有簡要的文字說明。這裡有圓明園未被破壞時的照片原樣,還有被燒後的圖片,大都是外國人拍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