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天縮地:圓明園裡的江南仿園

2020-12-18 中國日報網

今年是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160年。160年之前,圓明園被西方人稱為「萬園之園」,是「一切造園藝術的典範」。盛時的圓明園匯聚了當時中外各種宗教文化,各種風格迥異的園林建築——既有表現佛教境界的「月地雲居」「日天琳宇」,也有表現道教境界的「蓬島瑤臺」「別有洞天」;有仿效古印度僑薩羅國國都興建的舍衛城,也有寫仿江南園林的如園、鑑園、獅子林等;既有體現中國傳統民俗信仰的龍王廟、關帝廟、土地廟,以及祭祀文昌帝君、碧霞元君、山神、花神、河神、蠶神、藥王、風雨雷雲、劉猛將軍等各路神仙的廟宇,也有仿照巴洛克式建成的今人頗為熟悉的西洋樓等,真可謂是林林總總,蔚為大觀。

誰道江南風景佳,移天縮地在君懷

乾隆時期,仿建江南名園的「寫仿」現象十分突出。據不完全統計,在圓明園的120餘景群中,有直接摹本的即不下三四十處,略可分為四個層次:

一是整個園子的寫仿,如長春園中仿南京瞻園建成的如園、仿揚州曲園建成的鑑園、仿蘇州獅子林建成的圓明園獅子林等。

二是對個別景觀的仿建,如長春園中仿杭州汪氏壑庵的「小有天園」、圓明園「方壺勝境」中仿西湖的「三潭印月」,以及仿照蘇州趙宦光「寒山別墅」改建的圓明園「紫碧山房」等。

三是名稱仿,如圓明園中有仿杭州西湖的十大景名,即「天然圖畫」景區的「蘇堤春曉」、「匯芳書院」景區的石坊「斷橋殘雪」、「文源閣」景區的「柳浪聞鶯」、「西峰秀色」景區的「花港觀魚」等。

四是意境仿。如圓明園景區的「上下天光」,就是仿照《嶽陽樓記》中的「上下天光,一碧萬頃」。圓明園內的「夾鏡鳴琴」,亦是「取李青蓮『兩水夾明鏡』詩意」。圓明園裡的「武陵春色」,則是以陶淵明《桃花源記》為藍本建成的園中園。

所以,晚清文學家王闓運在其《圓明園詞》中寫道:「行所留連賞四園,畫師寫仿開雙境。誰道江南風景佳,移天縮地在君懷。」

乾隆帝堪稱「江南控」

乾隆皇帝為什麼要如此多地仿建中外名園,尤其是大規模移植江南的景觀園林呢?當然,首先是喜歡。喜歡的背後,則是乾隆對儒家文化的崇拜與認同。乾隆6次南巡,每次都會帶畫師隨行,遇到中意的園景即讓畫師「圖以歸」。他對江南美景的痴迷程度,用他自己的話說,是到了「為之流連,為之倚吟」的地步。

乾隆十六年,首次南巡到蘇州時,乾隆即被宋代皇室後人趙宦光的「寒山別墅」中「千尺雪」所傾倒,遂命畫師張宗蒼繪圖攜回。接著,他親自設計,相繼在西苑、避暑山莊、盤山行宮三地仿建。乾隆二十二年第二次南巡歸來,乾隆帝又將「寒山別墅」「千尺雪」寫仿於圓明園的紫碧山房。他在《紫碧山房題句》中云:「趙家粉本饒仙趣,陶氏清辭無俗緣。最愛夕陽西下際,鶴林高致會當前。」

詩中,這位太平天子將趙宦光寒山別墅的「奔泉靜注千尋壑,飛瀑晴回萬仞峰」之雄,與陶淵明「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世外桃源之美,雙雙匯聚於圓明園紫碧山房景區,令其心曠神怡,百觀不厭。

在初次遊覽北宋文學家範仲淹後人在蘇州天平山麓所建的天平山莊後,乾隆被範仲淹「先憂後樂」的精神所感動,遂取杜甫詩「辭第輸高義,觀圖憶古人」之意,御筆賜額「高義園」三字。隨後命人在長春園澄光閣仿建,並作《澄光閣》詩,內有:「春風秋月因心會,玉鏡冰壺徹骨清。臨水設雲如畫舫,載舟便以驗民情。」

乾隆帝二次南巡時,遊覽蘇州獅子林,亦被其嘉園勝景所吸引,命人把元末四大畫家之一的倪瓚《獅子林圖》不遠千裡拿來對照。其後,乾隆帝兩次親手臨摹倪瓚的《獅子林圖》,一幅「命永藏吳中」,一幅收藏於長春園的清閟閣,還命蘇州織造將獅子林園做成燙樣,送到京師。接著,「吳工肖堆塑,燕工營位置」,先後在長春園和避暑山莊兩地仿建。長春園獅子林於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建成,同年四月即見《獅子林十六景》御製詩。此後,乾隆共題詠十次。避暑山莊文園獅子林於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建成,乾隆亦命名十六景,並多次遊觀吟詠。

最後,這位真龍天子還親自考定蘇州獅子林的歷史,認為:「世傳獅子林為倪瓚別業,以瓚有《獅子林圖》而附會之,其實非也。」獅子林最早為元代僧人「維則所居。如海乃維則三輩弟子也。維則好聚奇石,狀類狻猊,因以獅子名之。迨後,倪瓚、徐賁皆為如海作《獅子林圖》。自中峰至如海凡五世,獅林之由來,蓋自維則之不忘其師始也。」但自以為書畫鑑賞家的乾隆皇帝萬萬沒有想到,他深藏宮中推崇備至的倪瓚《獅子林圖》,二百年後經故宮博物院的專家鑑定卻是一幅贗品。

心高氣傲的乾隆皇帝在寫仿園林方面,更注重的是神似和意境,且要比原作更勝一籌。如第六次南巡時,其駐蹕江寧,卻沒再去遊覽瞻園,僅吟一首《寄題瞻園》詩:「瞻園遺自中山久,昔至金陵曾一觀。取義如之較勝此,無須池館重盤桓。」

為什麼僅僅相距一箭之遙,卻沒有再度光顧呢?乾隆解釋說:「御園亦曾肖此為如園,而景趣較勝於此。」

在避暑山莊仿建蘇州獅子林後,乾隆也曾說:「雖皆數典倪迂,而塞苑山水,天然景致尤佳,轉覺雲林所圖畫,未足副名耳。」

乾隆帝為什麼要建西洋樓

乾隆一朝的仿建之園主要是在長春園。該園位於圓明園迤東,面積一千餘畝,是乾隆帝打算歸政娛老的地方。作為天下共主的帝王心態,他不僅要天下一統,萬邦來朝,而且欲「收千裡於咫尺」,「天上人間萬景備」。典型的例子除仿建江南名園外,還有就是長春園北部的西洋樓景觀。但二者在乾隆心目中的位置,卻迥然不同。西洋樓景觀偏於圓明園東北一隅,面積不足圓明五園的2%。乾隆帝生前在圓明園題詠的詩有一萬餘首,卻沒有一首題寫西洋樓。可見,西洋樓在盛時圓明園中的地位並不高。

那麼乾隆帝為什麼要費時費力地修建西洋樓呢?難道僅是為了賞心悅目嗎?其實不然。乾隆六十年,他在《題澤蘭堂》詩注中給出了這樣的解釋:「堂北為西洋水法處,蓋緣乾隆十八年西洋博爾都噶裡雅國(葡萄牙)來京朝貢,聞彼處以水法為奇觀。因念中國地大物博,水法不過工巧之一端,遂命住京之西洋人郎世寧造為此法,俾來使至此瞻仰。使知朕所嘉者,遠人向化之誠,若其任土作貢,則中國之大,何其不有,初不以為貴也。」

乾隆帝的解釋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中國之大何其不有,西洋人引為奇觀的大水法,大清王朝亦有,且比洋人做得更好,使各方朝覲者不得不頂禮膜拜。中國皇帝最想要的是西洋人是否慕化悃誠,真心向化,至於區區土貢,對天朝上國來說,並不稀罕。

其後,嘉慶帝在《遠瀛觀》一詩中又作了明確的註解:「樓式仿西洋,聖皇聲教彰。遠瀛鹹向化,絕域盡來王。」

圓明園西洋樓景觀的建設,正是封建統治者天下共主,八方向化思想的直觀表現。所以乾隆帝命人在西洋樓諧奇趣的九屏風上,將忠心耿耿為清廷效力的西洋人畫像張貼,以為天下「來王」的表率,就一點兒也不奇怪了。

延伸閱讀

仿園背後有文章

歷史上江浙一帶人文薈萃,宋代以來更是中國文化最發達的地區,鴻儒才子之多,西北數省不能望其項背。有人統計,從順治三年到乾隆六十年的150年裡,江浙兩省出了51位狀元,佔全國狀元總數87%;出了38位榜眼,佔榜眼總數62%;出了47位探花,佔探花總數77%。再就朝中重臣和封疆大吏來看,有清一代江浙兩省亦出了很多大學士、尚書和督撫。同時,江南又是財賦重地,如果沒有江蘇、浙江等省的巨大財政收入和紳衿支持,清朝的統治是很難鞏固的。因此,牢固控制江南,充分利用江南的人力、財力和物力,以維護和鞏固清王朝的統治,是清朝統治者時刻不忘的。

乾隆晚年在《御製南巡記》中寫道:「予臨御五十年,凡舉二大事,一曰西師,二曰南巡。」把平定西北和南巡江浙,看成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兩件事。康乾二帝在位的120餘年中12次南巡,又絕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巡遊南方,而是通過閱視河工海塘,免除水患,發展生產;宣揚尊孔崇儒,祭奠大禹陵、明太祖陵及孔廟等漢族尊崇的神廟;了解沿途風土人情,表彰和選拔優秀的漢族人才;蠲免地方賦稅,增加江浙等地中式名額等一系列措施,籠絡江南漢人。這其中,通過八旗閱兵與沿途考察,震懾和監督之意,亦不言自明。

基於此,乾隆時期大規模仿建江南園林舉措,我們就不能簡單地看作是太平天子的愛好與奢靡了。應該說,這種仿建,既是清帝南巡的產物,也是清朝統治者南巡目標的延續和固化,它成為清廷一種長期的「治世之資」和「警示之園」。這一點,我們可以從乾隆的御製詩文中找到答案。如他在《小有天園記》裡寫道:「所可師者(指仿建杭州西湖汪氏園),其意而已。然吾之意,不在千裡外之湖光山色應接目前,而在兩浙間之吏治民依,來往胸中矣。」

在《安瀾園記》中,他還寫道:「安瀾之願,實無時不厪於懷也。予之以安瀾名是園者,固非遊情泉石之為,而實蒿目桑麻之計。所為在此,不在彼也。」意思是說:我如此用心地寫仿江南園林,並不僅是痴迷那裡的山色湖光、樓臺閣榭,而是痌瘝在抱,藉以牽掛著江浙兩地的吏治民情、農作豐歉啊!

今年是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160年。160年之前,圓明園被西方人稱為「萬園之園」,是「一切造園藝術的典範」。盛時的圓明園匯聚了當時中外各種宗教文化,各種風格迥異的園林建築——既有表現佛教境界的「月地雲居」「日天琳宇」,也有表現道教境界的「蓬島瑤臺」「別有洞天」;有仿效古印度僑薩羅國國都興建的舍衛城,也有寫仿江南園林的如園、鑑園、獅子林等;既有體現中國傳統民俗信仰的龍王廟、關帝廟、土地廟,以及祭祀文昌帝君、碧霞元君、山神、花神、河神、蠶神、藥王、風雨雷雲、劉猛將軍等各路神仙的廟宇,也有仿照巴洛克式建成的今人頗為熟悉的西洋樓等,真可謂是林林總總,蔚為大觀。

誰道江南風景佳,移天縮地在君懷

乾隆時期,仿建江南名園的「寫仿」現象十分突出。據不完全統計,在圓明園的120餘景群中,有直接摹本的即不下三四十處,略可分為四個層次:

一是整個園子的寫仿,如長春園中仿南京瞻園建成的如園、仿揚州曲園建成的鑑園、仿蘇州獅子林建成的圓明園獅子林等。

二是對個別景觀的仿建,如長春園中仿杭州汪氏壑庵的「小有天園」、圓明園「方壺勝境」中仿西湖的「三潭印月」,以及仿照蘇州趙宦光「寒山別墅」改建的圓明園「紫碧山房」等。

三是名稱仿,如圓明園中有仿杭州西湖的十大景名,即「天然圖畫」景區的「蘇堤春曉」、「匯芳書院」景區的石坊「斷橋殘雪」、「文源閣」景區的「柳浪聞鶯」、「西峰秀色」景區的「花港觀魚」等。

四是意境仿。如圓明園景區的「上下天光」,就是仿照《嶽陽樓記》中的「上下天光,一碧萬頃」。圓明園內的「夾鏡鳴琴」,亦是「取李青蓮『兩水夾明鏡』詩意」。圓明園裡的「武陵春色」,則是以陶淵明《桃花源記》為藍本建成的園中園。

所以,晚清文學家王闓運在其《圓明園詞》中寫道:「行所留連賞四園,畫師寫仿開雙境。誰道江南風景佳,移天縮地在君懷。」

乾隆帝堪稱「江南控」

乾隆皇帝為什麼要如此多地仿建中外名園,尤其是大規模移植江南的景觀園林呢?當然,首先是喜歡。喜歡的背後,則是乾隆對儒家文化的崇拜與認同。乾隆6次南巡,每次都會帶畫師隨行,遇到中意的園景即讓畫師「圖以歸」。他對江南美景的痴迷程度,用他自己的話說,是到了「為之流連,為之倚吟」的地步。

乾隆十六年,首次南巡到蘇州時,乾隆即被宋代皇室後人趙宦光的「寒山別墅」中「千尺雪」所傾倒,遂命畫師張宗蒼繪圖攜回。接著,他親自設計,相繼在西苑、避暑山莊、盤山行宮三地仿建。乾隆二十二年第二次南巡歸來,乾隆帝又將「寒山別墅」「千尺雪」寫仿於圓明園的紫碧山房。他在《紫碧山房題句》中云:「趙家粉本饒仙趣,陶氏清辭無俗緣。最愛夕陽西下際,鶴林高致會當前。」

詩中,這位太平天子將趙宦光寒山別墅的「奔泉靜注千尋壑,飛瀑晴回萬仞峰」之雄,與陶淵明「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世外桃源之美,雙雙匯聚於圓明園紫碧山房景區,令其心曠神怡,百觀不厭。

在初次遊覽北宋文學家範仲淹後人在蘇州天平山麓所建的天平山莊後,乾隆被範仲淹「先憂後樂」的精神所感動,遂取杜甫詩「辭第輸高義,觀圖憶古人」之意,御筆賜額「高義園」三字。隨後命人在長春園澄光閣仿建,並作《澄光閣》詩,內有:「春風秋月因心會,玉鏡冰壺徹骨清。臨水設雲如畫舫,載舟便以驗民情。」

乾隆帝二次南巡時,遊覽蘇州獅子林,亦被其嘉園勝景所吸引,命人把元末四大畫家之一的倪瓚《獅子林圖》不遠千裡拿來對照。其後,乾隆帝兩次親手臨摹倪瓚的《獅子林圖》,一幅「命永藏吳中」,一幅收藏於長春園的清閟閣,還命蘇州織造將獅子林園做成燙樣,送到京師。接著,「吳工肖堆塑,燕工營位置」,先後在長春園和避暑山莊兩地仿建。長春園獅子林於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建成,同年四月即見《獅子林十六景》御製詩。此後,乾隆共題詠十次。避暑山莊文園獅子林於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建成,乾隆亦命名十六景,並多次遊觀吟詠。

最後,這位真龍天子還親自考定蘇州獅子林的歷史,認為:「世傳獅子林為倪瓚別業,以瓚有《獅子林圖》而附會之,其實非也。」獅子林最早為元代僧人「維則所居。如海乃維則三輩弟子也。維則好聚奇石,狀類狻猊,因以獅子名之。迨後,倪瓚、徐賁皆為如海作《獅子林圖》。自中峰至如海凡五世,獅林之由來,蓋自維則之不忘其師始也。」但自以為書畫鑑賞家的乾隆皇帝萬萬沒有想到,他深藏宮中推崇備至的倪瓚《獅子林圖》,二百年後經故宮博物院的專家鑑定卻是一幅贗品。

心高氣傲的乾隆皇帝在寫仿園林方面,更注重的是神似和意境,且要比原作更勝一籌。如第六次南巡時,其駐蹕江寧,卻沒再去遊覽瞻園,僅吟一首《寄題瞻園》詩:「瞻園遺自中山久,昔至金陵曾一觀。取義如之較勝此,無須池館重盤桓。」

為什麼僅僅相距一箭之遙,卻沒有再度光顧呢?乾隆解釋說:「御園亦曾肖此為如園,而景趣較勝於此。」

在避暑山莊仿建蘇州獅子林後,乾隆也曾說:「雖皆數典倪迂,而塞苑山水,天然景致尤佳,轉覺雲林所圖畫,未足副名耳。」

乾隆帝為什麼要建西洋樓

乾隆一朝的仿建之園主要是在長春園。該園位於圓明園迤東,面積一千餘畝,是乾隆帝打算歸政娛老的地方。作為天下共主的帝王心態,他不僅要天下一統,萬邦來朝,而且欲「收千裡於咫尺」,「天上人間萬景備」。典型的例子除仿建江南名園外,還有就是長春園北部的西洋樓景觀。但二者在乾隆心目中的位置,卻迥然不同。西洋樓景觀偏於圓明園東北一隅,面積不足圓明五園的2%。乾隆帝生前在圓明園題詠的詩有一萬餘首,卻沒有一首題寫西洋樓。可見,西洋樓在盛時圓明園中的地位並不高。

那麼乾隆帝為什麼要費時費力地修建西洋樓呢?難道僅是為了賞心悅目嗎?其實不然。乾隆六十年,他在《題澤蘭堂》詩注中給出了這樣的解釋:「堂北為西洋水法處,蓋緣乾隆十八年西洋博爾都噶裡雅國(葡萄牙)來京朝貢,聞彼處以水法為奇觀。因念中國地大物博,水法不過工巧之一端,遂命住京之西洋人郎世寧造為此法,俾來使至此瞻仰。使知朕所嘉者,遠人向化之誠,若其任土作貢,則中國之大,何其不有,初不以為貴也。」

乾隆帝的解釋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中國之大何其不有,西洋人引為奇觀的大水法,大清王朝亦有,且比洋人做得更好,使各方朝覲者不得不頂禮膜拜。中國皇帝最想要的是西洋人是否慕化悃誠,真心向化,至於區區土貢,對天朝上國來說,並不稀罕。

其後,嘉慶帝在《遠瀛觀》一詩中又作了明確的註解:「樓式仿西洋,聖皇聲教彰。遠瀛鹹向化,絕域盡來王。」

圓明園西洋樓景觀的建設,正是封建統治者天下共主,八方向化思想的直觀表現。所以乾隆帝命人在西洋樓諧奇趣的九屏風上,將忠心耿耿為清廷效力的西洋人畫像張貼,以為天下「來王」的表率,就一點兒也不奇怪了。

延伸閱讀

仿園背後有文章

歷史上江浙一帶人文薈萃,宋代以來更是中國文化最發達的地區,鴻儒才子之多,西北數省不能望其項背。有人統計,從順治三年到乾隆六十年的150年裡,江浙兩省出了51位狀元,佔全國狀元總數87%;出了38位榜眼,佔榜眼總數62%;出了47位探花,佔探花總數77%。再就朝中重臣和封疆大吏來看,有清一代江浙兩省亦出了很多大學士、尚書和督撫。同時,江南又是財賦重地,如果沒有江蘇、浙江等省的巨大財政收入和紳衿支持,清朝的統治是很難鞏固的。因此,牢固控制江南,充分利用江南的人力、財力和物力,以維護和鞏固清王朝的統治,是清朝統治者時刻不忘的。

乾隆晚年在《御製南巡記》中寫道:「予臨御五十年,凡舉二大事,一曰西師,二曰南巡。」把平定西北和南巡江浙,看成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兩件事。康乾二帝在位的120餘年中12次南巡,又絕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巡遊南方,而是通過閱視河工海塘,免除水患,發展生產;宣揚尊孔崇儒,祭奠大禹陵、明太祖陵及孔廟等漢族尊崇的神廟;了解沿途風土人情,表彰和選拔優秀的漢族人才;蠲免地方賦稅,增加江浙等地中式名額等一系列措施,籠絡江南漢人。這其中,通過八旗閱兵與沿途考察,震懾和監督之意,亦不言自明。

基於此,乾隆時期大規模仿建江南園林舉措,我們就不能簡單地看作是太平天子的愛好與奢靡了。應該說,這種仿建,既是清帝南巡的產物,也是清朝統治者南巡目標的延續和固化,它成為清廷一種長期的「治世之資」和「警示之園」。這一點,我們可以從乾隆的御製詩文中找到答案。如他在《小有天園記》裡寫道:「所可師者(指仿建杭州西湖汪氏園),其意而已。然吾之意,不在千裡外之湖光山色應接目前,而在兩浙間之吏治民依,來往胸中矣。」

在《安瀾園記》中,他還寫道:「安瀾之願,實無時不厪於懷也。予之以安瀾名是園者,固非遊情泉石之為,而實蒿目桑麻之計。所為在此,不在彼也。」意思是說:我如此用心地寫仿江南園林,並不僅是痴迷那裡的山色湖光、樓臺閣榭,而是痌瘝在抱,藉以牽掛著江浙兩地的吏治民情、農作豐歉啊!

來源:千龍網

相關焦點

  • 2019北京圓明園金秋遊時間+地點+活動安排
    ,或圓明園金秋時節優美自然景觀、人文風光為主題的原創詩歌微博並@圓明園遺址公園,就有機會贏取精美禮品一份。  活動6、春澤齋江南特色演出  乾隆皇帝最喜愛江南景致,曾經六下江南,更是把江南的西湖十景、瞻園、獅子林等主要名勝在圓明園再現。國慶節期間會舉辦江南特色文藝演出,以蘇州評彈、黃梅戲、越劇、崑曲等演繹形式,傳播傳統戲劇文化。
  • 秋遊圓明園——走進圓明園展覽館
    作者/臨海憑風出了"方外觀",講解人帶領隊伍去了圓明園的展覽館,我也跟隨講解人去了。圓明園的展覽館位於圓明園西洋樓前,建於1979年。該館有大量珍貴文物、圖片和影視錄像,有按原貌複製的"圓明園"微縮模型,詳細介紹了圓明園的景觀,並再現了一代名園的興盛歷史。
  • 對圓明園古建築的再認識-光明日報-光明網
    圓明園的鼎盛時代    從歷史上看,乾隆時期圓明園營建最為繁忙,經過這一時期經營,圓明園的建設基本定型。    乾隆在宮裡守孝三年以後回到圓明園,對圓明園有過少量的添建,讓他一生念念不忘的是,與皇祖康熙在牡丹臺看牡丹時,他的聰明才智,得到皇祖的稱讚,並把他帶回宮中養育。
  • 圓明園裡的奇珍異寶如今在那裡?
    圓明園,一座令世人驕傲而又惋惜的皇家園林,驕傲的是因為它被稱為「一切造園藝術的典範」,惋惜的是它歷經劫難,現在留下的也僅是殘垣斷壁。圓明園中曾經有多少奇珍異寶我們已經無從查證,但是我們經常聽到有人拍賣圓明園的文物,那圓明園裡曾經的奇珍異寶又都會流向何方呢?
  • 王開璽:火燒圓明園的是英國人
    法國作家雨果的話大家應該更熟悉:「在地球上的一個角落裡有一個神奇世界,這個就叫夏宮,外面人把圓明園稱作夏宮,就是說圓明園是清朝皇帝夏天去居住的地方,所以叫夏宮。」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到過全國各地遊玩,看了無數名山大川、風景、園林,也對圓明園稱讚有加,「帝王滯留之地,無以具此」,就是說帝王去休息、遊玩的地方沒有哪個地方比這個地方更好了。後世子孫必不舍此而重費民財以創建苑囿。
  • 圓明園獅子林主題聯展今日開展
    從今天開始,繼蘇州和承德之後,「一園南北 三獅競秀」獅子林主題聯展正式進京,從今天開始在圓明園正覺寺隆重開幕,展期一個月。眾所周知,蘇州獅子林是蘇州的四大名園之一,始建於元至正二年(1342年),以假山奇峰聞名於世。
  • 江西旅遊推薦丨耗資2億佔地4000畝,被稱吉安「圓明園」
    相傳乾隆皇帝在江南旅行時就迷上了江南園林的美景,回到京城後,他命令人們跟隨江南園林園藝仿建了萬園之園「圓明園」,不幸的是,舊圓明園的壯麗景色不再存在,遺憾的是,我們今天所談論的萬安影視城是以「圓明園」為藍圖建造的,並按1:1的比例建造,雖然這裡無法複製圓明園的古老魅力,但可以欣賞花園的景色,圓明園的一些意境,想必乾隆皇帝對之也會分不清,素有吉安「圓明園」的稱號
  • 王開璽:1860年英軍火燒圓明園並非為銷毀罪證(1)
    現兼任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史表組專家,中國圓明園學會常務理事、副會長、專業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出版有《南國風煙》、《兩世人──末代皇帝傳奇》、《隔膜、衝突與趨同──清代外交禮儀之爭透析》、《太后垂簾》等著作。152年前的10月,英軍火燒圓明園給中國近代歷史留下一道深深的傷疤。
  • 圓明園裡的設計,簡直就是一座迷宮花園
    圓明園四十景圓明園現圖 網絡圖片圓明園現圖 網絡圖片圓明園遺址 網絡圖片公元1743年,王致誠給好友達叟寫了一封信,詳細地描述了他眼中的圓明園。王致誠筆下的圓明園,儼然成了歐洲人心目中的時尚園林和夢幻仙境。
  • 北京三山五園 頤和園 圓明園 還有哪個你知道嗎?
    「三山」是指香山,萬壽山,玉泉山;「五園」是指清漪園、靜宜園、靜明園、暢春園、圓明園。香山-靜宜園靜宜園是清代的一座以山地為基址而建成的行宮御苑,香山丘壑起伏,林木繁茂,為北京西山山系的一部分。如今在玉東郊野公園裡,有一個玉峰倒影景區,是看玉泉山,玉峰塔的好地方。暢春園北京海澱區圓明園南,是在明代京城第一名園——「清華園」的基礎上修建而成,其中的疊山理水是江南張然所做,是幼年皇子居住之所。
  • 圓明園被燒後,曾國藩對英法心懷感激,左宗棠:我要帶兵殺回去!
    圓明園被燒後,曾國藩對英法心懷感激,左宗棠:我要帶兵殺回去!說起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每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肯定都不會忘記那段歷史。那也是中國歷史上最灰暗的時代——晚清。回看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始末,我們會有一種非常痛恨和仇恨的感覺。一方面我們仇恨當時的英法聯軍踐踏我中華文明,殺害我中華國民。另一方面,我們又對晚清政府"不作為",軟弱的態度而十分痛恨。圓明園早在康熙年間就開始修建,歷時幾代王朝才將其修建而成。因此,圓明園也被稱為萬園之園!
  • 圓明園福海的前生今世(組圖)
    一位曾經看到圓明園景色的英國隨軍牧師寫道:「必須有一位身兼詩人、畫家、歷史家、美術鑑定家、中國學者和其他別種天才的人物,才能圖寫園景,形容盡致。」從這些描述中不難想見圓明園曾有的輝煌與秀美。  圓明園以「水景園」著稱,是一處人工創造的大型水景園林。造景大部分是聚水而成景、因水而成趣。
  • 清帝御品圓明園荷花景觀與文化
    圓明園內大小湖面眾多,溪流往復,是名副其實的水景園,多處水面都有荷花種植,無數臨湖的亭臺樓閣成為清帝夏日賞荷的佳處,有的景點內專門修建了小池和曲沼,以供清帝夏日賞荷。炎炎夏日,盛開的荷花亭亭玉立,帶來絲絲清涼之氣,而君子之花所蘊含的豐富花文化,成為帝王抒發情感的對象,留下了多達300餘首詠荷的詩句。皇家園林與荷花文化交融在一起,形成了圓明園內特有的荷花景觀與文化。
  • 圓明園之前有多美?一英國人拍了組照片,賣出170萬高價
    在康熙對兒子的期望中,圓明園從康熙一朝起,整整建了一百多年。時間這麼長,不奢華,不精緻,對不起花在它上的人力,物力,時間。建好後它的確美得驚人,有江南的秀氣,正所謂:誰道江南風光好,移天縮地在君懷。即使是廟宇園林,西洋建築,也是精巧得令人嘆為觀止的中國智慧。但是它的毀滅,並不是因為美,而是因為這個事件足以震驚天下。
  • 世界的損失——火燒圓明園!
    火燒圓明園在狹義上指焚燒圓明園,廣義概念焚燒範圍不僅只是圓明園一處,而是京西的皇家三山五園等,即萬壽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園、圓明園、長春園、靜明園、靜宜園五園,其焚毀的範圍及程度遠遠比圓明園大得多。
  • 圓明園內沉睡百年的蓮花開了,而這些花卻在這裡開了
    而近日,圓明園盛開的一朵古蓮花也充分調動起了人們的好奇心。這一朵古蓮的盛開也經歷了百年的沉寂和數年的精心培養。在2017年,工作人員在長春園東南隅的如園遺址進行考古,陸續在鏡香池內發現了11顆古蓮子,這是圓明園進行考古發掘工作以來首次發現古蓮子的存在。
  • 圓明園,清華大學,博覽園
    迷宮圓明園坐落在北京西北郊,與頤和園相鄰,由圓明園、長春園和萬春園組成,也叫圓明三園。圓明園是清朝著名的皇家園林之一,面積五千二百餘畝,一百五十餘景。建築面積達16萬平方米,有「萬園之園」之稱。清朝皇室每到盛夏時節會來這裡理政,故圓明園也稱「夏宮」。圓明園於1860年遭英法聯軍焚毀,文物被掠奪的數量粗略統計約有150萬件,上至先秦時代的青銅禮器,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的名人書畫和各種奇珍異寶。
  • 北師大教授王開璽談圓明園焚掠史:課本裡的論斷有錯誤之處
    「除此之外,圓明園還曾是國家及國家權力,乃至中華民族的存在之象徵。因此,圓明園的焚毀,成為中華兒女刻骨銘心,痛心疾首,永遠不能忘懷的歷史巨痛,更是我的心頭巨痛。」這樣的情感,是支持年近七旬的王開璽將研究圓明園問題堅持下去的內在動力。
  • 歷時15年,清華大學女教授將圓明園「復活」,美到極致
    「復活」圓明園 1860年10月,一場大火在北京,燒了三天三夜。 而作為它們故鄉的圓明園,從此在世界上消失了。
  • 從空中花園到圓明園,世界園林的3大體系,最美的為什麼是中國?
    西方園林的鼻祖可以追溯到古代西亞,當時的巴比倫王國的國王尼布甲裡撒二世,為他心愛的女人建造了舉世聞名的巴比倫空中花園。通過哪些零碎碎的歷史文獻,我們也可以感受得到這座空中花園的美感,但可惜的是這座花園早已經徹底的毀滅在歷史長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