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北京,她所走過的70年,始終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發展同頻共振、同向同行。
70年前,一個偉大的聲音在這裡宣告,「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中華民族開始走上實現偉大復興的壯闊道路;70年後,新時代的聲音在這裡迴蕩,社會主義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中國的明天必將更加美好」。
認識北京有很多途徑,走進「課本裡的北京」,仿佛置身於一座大觀園中,豐富、活潑、親切、講究。細細品味,這一篇篇課文又都與北京作為中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的定位不謀而合。
每天,當第一縷朝陽照在天安門前華表上的時候,我們的國家將以一種特有的莊嚴儀式開啟晨光——
「雄壯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奏響了!嘹亮的樂曲聲在天安門上空迴蕩。鮮豔的五星紅旗迎風展開,千萬雙眼睛追隨著冉冉上升的國旗熱淚盈眶……國旗升到了旗杆頂端,太陽也躍出了地平線。國旗像一朵紅霞和太陽一同升起來了!」(《國旗和太陽一同升起》,景山版三年級語文下冊)
縱觀世界,還沒有哪個國家的升旗儀式像這樣令人心潮澎湃,哪怕你日日從此路過,也會天天飽含感動。通宵無眠的等候,為的是能離國旗近一些、再近一些。這是每一個中國人,與祖國心連心的方式。
在國旗升起的一剎那,每個人的思緒都會不由得沿著時光上溯,仿佛70年前的一幕從來不曾離去。
開國大典(油畫) 董希文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舉行典禮……樂隊奏起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正是這戰鬥的聲音,曾經鼓舞中國人民為新中國的誕生而奮鬥。」(《開國大典》,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上冊)
國歌奏畢,莊嚴的天安門廣場上,鮮豔的五星紅旗迎風招展。剎那間,每個人的家國情懷也隨同國旗一起,升到了心的頂端。
在轉身的那一刻,很多人又停住了腳步。一座雄偉的豐碑,頓時映入眼帘。
「它像頂天立地的巨人一樣矗立在廣場南部,和天安門遙遙相對,在遠處就可以看到毛主席親筆題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個金色大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蘇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
紀念碑上,一幅幅精緻的浮雕,讓人們仿佛置身風雲激蕩的歷史歲月,無聲地告訴我們,中國道路來之不易,必須加倍珍惜。
我們還在課本裡發現了一篇不是寫北京,但依然有必要入選「課本裡的北京」的文章。
「二十日夜起,長江北岸人民解放軍中路軍首先突破安慶、蕪湖線,渡至繁昌、銅陵、青陽、荻港、魯港地區,二十四小時內即已渡過三十萬人。」(《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是毛澤東同志親自為渡江戰役撰寫的一篇新聞報導。這篇文章的誕生地,就在北京香山的雙清別墅。
作為一座有著3000多年建城史、860多年建都史的著名古都,北京始終是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偉大見證。
「從北京出發,不過一百多裡就來到長城腳下。這一段長城修築在八達嶺上,高大堅固,是用巨大的條石和城磚築成的。」(《長城》,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
作為人類建築史上的奇蹟,長城承載著中國人的勤勞和智慧。長城更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歷來被視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最完整的代表。美國前總統尼克森登上長城後也感嘆,沒有一個偉大的民族,造就不出偉大的長城。
「讓我們蕩起雙槳,小船兒推開波浪,海面倒映著美麗的白塔,四周環繞著綠樹紅牆。」(《讓我們蕩起雙槳》,景山版三年級語文下冊)
「她家坐落在北運河岸上,門口外就是大河……這個人(何大學問)好說大話。自吹站在通州東門外的北運河頭,抽一個響脆的鞭花,借著水音,天津海河邊上都震耳朵。」(《蒲柳人家(節選)》,部編版九年級語文下冊)
今天,長城文化帶、大運河文化帶、西山永定河文化帶環繞京城。東城、西城核心區內,千年古都的歷史文化基因不斷得到彰顯。
「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遊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向東遠眺,隱隱約約可以望見幾座古老的城樓和城裡的白塔。」(《頤和園》,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
「圓明園中,有金碧輝煌的殿堂,也有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有象徵著熱鬧街市的『買賣街』,也有象徵著田園風光的山鄉村野……漫步園內,有如漫遊在天南海北,飽覽著中外風景名勝;流連其間,仿佛置在幻想的境界裡。」
「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園內放火。大火連燒三天,煙雲籠罩了整個北京城。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就這樣化為一片灰燼。」(《圓明園的毀滅》,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
從輝煌到湮滅再到浴火重生,一部「三山五園」的歷史,恰是這個國家一百多年榮辱的真實寫照。今天,讓「三山五園」煥發出新時代的榮光,已然成為北京建設全國文化中心,增強和彰顯文化自信的題中之義。
古都北京有著雍容大氣的一面,也有著數不勝數的靜謐芬芳。無數名家大賢徜徉其間,留下幾多回憶。比如,連接季羨林先生與北京的兩座園子,皆是「出故事」的所在。
「春水盈塘、楊柳垂絲,一片旖旎的風光……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綠肥、紅肥……綠蓋擎天,紅花映日,把一個不算小的池塘塞得滿而又滿,幾乎連水面都看不到了。」(《清塘荷韻》,北師大版八年級語文下冊)
「昨天晚上,我走過校園。四周一片寂靜,只有遠處的蛙鳴劃破深夜的沉寂,黑暗仿佛凝結了起來,能摸得著,捉得住……未名湖綠水滿盈,不見一條皺紋,宛如一面明鏡。」(《春滿燕園》,景山版五年級語文下冊)
北京時尚,卻不失傳統;北京發達,從不缺風韻。北京人特有的對於鄉愁的「講究」,浸潤在城市的每一寸肌理之中。這些特有的氣質和追求,也是對北京城市品格的最好註解。比如,對傳統節日淋漓盡致的熱愛。
北京春節廠甸廟會(水粉) 袁運甫
「照北京的老規矩,春節差不多在臘月的初旬就開始了……小孩們特別愛逛廟會,為的是有機會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騎毛驢,還能買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北京的春節》,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
今天的北京,追求歷史文脈與生態環境的相互交融。森林覆蓋率70年間提高了30多倍,綠色愈發成為北京的城市底色。一座水清岸綠、森林環繞的生態宜居城市,日漸清晰。
「在北京,在喧鬧繁忙的三環路旁邊,居然有野生的小松鼠……其實,仔細觀察,能發現,一年四季,有許多品種的鳥會輪流光顧我們這個大院子。」(《都市精靈》,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
今天的北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到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傳統戲曲成為新的時尚,燕京八絕等受到年輕人追捧,不斷彰顯著「首都風範、古都風韻、時代風貌」的鮮明底色。
「不說那天壇的月,北海的風,盧溝橋的獅子,潭柘寺的松。唱不夠那紅牆黃瓦的太和殿,道不盡那十裡長街臥彩虹。只看那紫藤、古槐、四合院,便覺得甜絲絲、脆生生、京腔京韻自多情。」(《故鄉是北京》,北京版四年級語文上冊)
今天的北京,歷史文化保護與城市的有機更新默契銜接,既是保有古都風貌的現代化大城市,又是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最多的城市。
故宮博物院(課本內頁) 資料圖片
「在北京城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這就是紫禁城。現在人們叫它故宮,也叫故宮博物院。這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是我國現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築群,有近六百年的歷史了。」(《故宮博物院》,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上冊)
今天的北京,中軸線申遺和老城復興受到極大關注,胡同和四合院、會館、名人故居等歷史建築的文脈之蔭滴灌人心,處處是「老北京新氣象,老胡同新生活」的生動寫照。
「雕梁畫棟的大樓金碧輝煌,門前那塊黑底金字的陳年老匾泛著輝光……福聚德已是赫赫揚揚,名噪京師。」(《天下第一樓》,部編版九年級語文下冊)
今天的北京,古都文化、紅色文化、京味文化、創新文化深度融合,正在成為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魅力之城,並朝著世界文化名城、世界文脈標誌闊步前行。
「走遍了南北西東,也到過了許多名城。靜靜地想一想,我還是最愛我的北京。」(《故鄉是北京》,北京版四年級語文上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