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偶然看到一篇小短文,是汪曾祺先生的文章選段,寫的北京胡同。
北京的胡同,第一個要想起的就是很久以前看的一本書,《城南舊事》,很多人也都並不陌生,這是我們這代學生小學語文課本裡要求的必讀叢書。那時候讀的是小主人公英子在胡同中長大的過程中經歷的大大小小有趣的故事。小時候我腦海裡構想的胡同:大大小小,星羅棋布。陽光總照在某一條小路上,有人力車經過時,地上飛揚起些許的黃土,可惜想像力實在不夠豐富不能真正領會胡同中的奧秘。
後來看過不少以老北京為背景的電視劇和電影,胡同的印象就具體起來,鄰裡之間那些生活情趣,灰牆灰瓦融著聽著讓人舒服的京片子。
直到去北京旅遊,觸碰到那些青灰色的磚牆,似乎也能看見那些濃鬱的文化氣息絲絲縷縷的從磚縫中冒出。他們沒有紫禁城的紅牆、琉璃瓦那般絢麗,那最樸素的磚塊記錄了某個普通人在北京的一生,承載了一代人的生活。
現在的北京,早已是高樓大廈的天下,胡同保留的甚少,更多的成為了景點。我不願去那些被改造成景點的胡同,太多的遊客,帶著紛紛擾擾的心,把原本樸素的胡同染的花哨。我只遠遠的看著,覺得那是偌大的繁華中能讓人心生平穩的淨土。
北京人有幾句老話,叫窮忍著,富耐著,睡不著眯著。
這幾句話可謂是總結出了北京人的生活哲學。
什麼都不著急,永遠不煩躁。
——汪曾祺
前些陣子《新世界》火了,「豪橫」成了熱詞,這京片子也是富有魅力的。這北京人啊,張口閉口都愛說個「您」,搭上那京片子特別的語調,聽者感覺受到了尊重,也不覺得生疏。
孫紅雷飾演金海
黃澄澄飾演小耳朵
就光聽這幾句京片子,也就可以理解汪曾祺先生筆下的北京人。北京話不像吳儂軟語的細軟,也沒有閩南話變調多,語速不緊不慢,總帶著平和與大氣,什麼也不著急,什麼也不必著急。
再看《邪不壓正》那一段,彭于晏跳躍在青灰色的瓦片之上,穿梭在胡同之間,甚至在屋頂騎上了自行車,照現在這樣的高樓大廈,這樣的情節也只能在美國電影裡看到吧!
胡同中的人們住的很近,胡同也把人們的心給拉近了。老北京的胡同,孕育了「豪橫」的北京話,以及平和大氣的北京人。
不該叫北京的胡同,
該叫胡同裡的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