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北京最值得去的胡同:帶時光「故事」的胡同

2020-12-20 榮榮家庭關係教育

老舍的散文《想北平》中有一句話:「我心中有個北平,可是我說不出來。」寫了《京華煙雲》的林語堂也坦言:不了解這個城市。

語言文學大師們都無法形容京城,作為生活在這的平民百姓更無以言表對首善之都濃濃情誼。如果有跡可循,那隻好是記憶裡的色相,揉捏在北京城的人文特色,還有那幽幽迴轉的胡同。

《胡同的故事》裡包含了46位作家的文章,大多數出生於民國初期到五十年代的老作家與北京胡同的故事。文化可以俯聽幾代之變遷,而胡同,還真的只能砸吧那個年代的北平才有滋有味兒。

對於文學作家而言,他們用一段段文字,把對一個城市的空間和時間,微縮在一個個故事裡,一個個胡同口,一次次回憶深處。

對於現代讀者而言,那已不僅僅是探尋文學之美,也是一種情愫,正在消失的胡同中體味流連忘返。

01| 汪曾祺的胡同文化

「胡同」源自蒙古語,意思是「井」。元代不光給了北京「胡同」的名字,也奠定了北京胡同的格局,並且一直沿用到今天。

北京到底有多少胡同?北京人說: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沒名的胡同數不清,通常提起「胡同」,多指的是小胡同。

「胡同文化」這個詞兒,最早就源於汪曾祺給攝影藝術集《胡同之沒》寫的序文。

胡同和四合院是一體的。胡同兩邊是若干四合院連接起來的。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態。我們通常說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即使不是最主要的部分。

胡同是建築類型,地理環境,而加上文化,就有了人之情。《胡同的故事》裡面講的也是每個人記憶裡的胡同,記憶裡胡同的人。

幾個作家都提到了胡同裡的吆喝聲記憶猶新,季羨林先生記憶裡西單大木倉小胡同裡「驢肉!驢肉」、「王致和的臭豆腐!」,王蒙在報子胡同裡聽四季分明的叫賣聲:春天賣金魚的,夏天賣涼粉的,秋天賣老玉米的,冬天賣水蘿蔔的,都吆喝的有滋有味。

胡同裡講究「處街坊」,一條胡同少則四五家,多則幾十家,遠親不如近鄰,誰家有點事兒,婚喪嫁娶,都得隨份子,還得幫著忙活忙活。大雜院講究和和氣氣,也免不了聲討不合群的,很符合中國現代處世之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一條胡同就是一個江湖。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汪曾祺先生的文筆平淡質樸,不追求題旨的玄奧深奇,娓娓道來,如話家常,和胡同文化也水乳交融,清心淡泊、知足常樂、隨遇而安、安分守己。

02| 胡同就是「家」

史鐵生說:「北京很大,不敢說就是我的故鄉。我的故鄉很小,僅北京城之一角,方圓大約二裡。」

在北京出生長大的人,不敢說「北京城」就是自己個兒的家鄉。北京太大,常出入範圍也就十幾公裡,而北京是全體中國人的北京,無法佔為己有的思鄉,就特別思念東城西城南城北城的那些胡同兒。

1951年出生的史鐵生如是說方圓二裡是故鄉,1910年出生的作家蕭乾也說:「我是羊管兒胡同生人,東直門一帶長大的。頭十八歲,除了騎車跑過趟通州,就沒出過這城圈兒。」

而遊走世界,九十歲的冰心在夢裡想念的「家」脫口而出,車夫問:「你要上哪裡啊?」,冰心說:「我要回家,回中剪子巷。」

雲南、美國、日本、倫敦、巴黎、柏林、開羅、莫斯科一切住過的地方,偶爾也在夢中出現過。但都不是「家」,只有中剪子巷,是冰心和父母和弟弟們的住處,才是靈魂深處的家。

耄耋之年的冰心說:「夢是一個人靈魂深處連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嚮往」和「眷戀」。

對於史鐵生來說,胡同何止是家,是生命的全部。

第一次邁出高高的門檻,從房門走到胡同,是奶奶領著史鐵生等媽媽下班,第一次出胡同是奶奶帶他去看病,再後來是媽媽帶著他穿了幾條胡同就不見了,那是幼兒園......

十八歲去插隊,離開故鄉三年。回來雙腿殘廢了,找不到工作,史鐵生常獨自搖了輪椅一條條再去走那些胡同。

「二裡方圓,上百條胡同密如羅網,我在其中活到四十歲。編輯約我寫寫那些胡同,以為簡單,答應了,之後發現這豈非是要寫我的全部生命?」我才醒悟,不是我曾居於其間,是它們構成了我。密如羅網,每一條胡同都是我的一段歷史、一種心緒。

03| 「百花深處胡同」

總有親戚朋友來北京想去胡同轉轉,我卻想不出個推薦的地點。真正的胡同裡沒有商業店鋪,沒什麼可逛,都還住著北京人家,最多靜靜的拍些照片,不能吵嚷著人家。

我每次走到胡同,也都是辦事湊巧經過,隨著導航找到胡同口的牌子,走進去就把汽車聲、人聲統統扔在胡同口,靜謐的不由像只貓貼著邊悄悄的走,懷揣著探險的小興奮。

《胡同的故事》這些名家提到的很多胡同,在導航裡一搜都還健在,像東二環裡的小羊宜賓胡同,大羊宜賓胡同、北總布胡同、東總布胡同,只是如果不了解這些文人墨客與這些胡同的故事,想必穿梭於其中也體味不到那種胡同文化。

幾個作家都提到了「百花深處胡同」,在西城新街口附近,北京胡同名字大多接地氣兒,有的由府第的名字命名,如孟端胡同(明代孟端將軍府)、武定胡同(武定侯府)、丞相府胡同(今菜市口胡同)等;有的以軍營命名,如校尉營胡同、校尉胡同、營房寬街、北營房、南營房、旗手衛胡同等;有的以市井之物命名,如鋪陳市胡同、大市胡同、錢市胡同、刷子市胡同等;有的以人物命名,如無量大人胡同、石駙馬胡同(今西四北三條)、三保老爹胡同(今三不老胡同)等;有的以油鹽醬醋茶麵米命名,如醋章胡同、大小醬坊胡同、油坊胡同、東西茶食胡同、米市胡同、爛面胡同(今爛漫胡同)等;有的以形象命名,如抄手胡同、椅子圈胡同、轆轤把胡同、豬尾巴胡同(今朱義伯胡同)等;有的以倉庫命名,如王府倉胡同、儲庫營胡同、錢糧胡同等等。

「百花深處胡同」這雅名很少見,幾位作家也表示百思不得其解,特意查了下說是《北京瑣聞錄》有記載:

明萬曆年間,有張姓夫婦,在新街口南小巷內購買空地二三十畝,種青菜為生。漸漸地有了錢,在園中種植樹木,疊石為山,挖掘水池,修建草閣茅亭,使這塊菜地成為一個十分幽雅的所在。又闢地種植牡丹、芍藥,在池中選擇蓮藕。夏日,當夕陽西下的時候,駛上小舟往來天綠波之中,香風撲面,真是令人心曠神怡。在黃菊澄香之秋,梅花晴雪之冬,均有四時皆宜之感。當時城中士大夫等多前往遊賞,因此北京人稱它為"百花深處"。

也有專家說記載不夠真實,1750清乾隆十五年,京城全圖稱花局胡同,是當時種植花卉的場所。1885光緒十一年,朱一新《京師專巷志稿》改稱百花深處胡同。別管怎麼來的名字吧,對於咱們這代人來說,又賦予了另一種意義。

記不記的那首「One night inBeijing」《北京一夜》,這麼唱的

不敢在午夜問路,怕走到了百花深處。人說百花的深處,住著老婦人,猶在痴痴等,面容安詳的老人,依舊等著那,出徵的歸人 ......

這裡說的「百花深處」就是「新街口百花深處胡同16號」,百花深處東至護國寺東巷,西至新街口南大街。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是早期的百花錄音棚的所在。所以這條胡同,有過很多音樂夢想的人走過,靈感和失意都來自這裡。

《北京搖滾》出自於此、唐朝的《唐朝》、張楚的《姐姐》和何勇的《垃圾場》出自於此、更多的搖滾樂手專輯和小樣都出自於此,甚至連《雨果》發燒碟中的許多也出自於此。

「胡同是狹而長的。兩旁都是用碎磚砌的牆。南牆少見日光,薄薄的長著一層綠百花深處苔,高處有隱隱的幾條蝸牛爬過的銀軌。往裡走略覺寬敞一些,可是兩旁的牆更破碎一些。」——老舍

人的一生,漂泊不定,卻始終記得奮鬥的那個地方,有胡同有故事,便是最好的行走。

江湖水深,社會複雜,生活不易,輾轉一生,回頭望只惦念那條街,那條巷,那條胡同,那扇門,在夢境百轉千回。

寫在最後

胡同就像是北京的毛細血管,遍布城內,尋它看起來不容易,驀然回首就發現一個胡同口。

作家寫出的胡同,都滲透著記憶的人情冷暖,或者舊事往昔。

雖然我們和北京胡同沒有交集,但無論南方北方人,對此又附著了家國情懷、愛那個「北京味兒」,那不如就帶著前輩的記憶,他們的故事,重走胡同。

就像這些作家們每一篇文章,最後都幽幽的說:北京的胡同臥虎藏龍,隱著古老而纏綿的故事,多走走吧,誰知道這胡同還能保留多久呢?

作者介紹:榮榮

每本書都認真讀過,寫書評,推薦好書!歡迎關注~@榮榮家庭關係教育

相關焦點

  • 而今胡同幾乎名存實亡,《胡同的故事》:跟孩子們講那過去的事情
    胡同非老北京獨有,上海的胡同叫弄堂,成都、蘇州的胡同都叫巷子,胡同裡長大的孩子,記憶中有歲月帶不走的烙印,就像那棵見證過歷史的老槐樹,行人只看見枝繁葉茂,卻不見根系已延伸至地底深處。我的童年在成都的老巷子裡,天一放明,巷子就甦醒了,倒馬桶的,趕早班的,窸窸窣窣,踢踢踏踏,聲音四起,開始一天最美妙的交響樂。
  • 《胡同的故事》:四十餘位作家齊下筆,不同視角下的北京胡同合集
    可以說北京的胡同是久遠歷史的產物,它反映了北京歷史的面貌,是有豐富內容的。而在《胡同的故事》一書中,我們仿佛會隨著那些名家們一起,穿越回那些古老而又親切的胡同中去,去品味他們的往事,和胡同的故事。01.
  • 坐上時光穿梭機,帶娃去看看以前的北京
    作為近期最火的熱門打卡地,它高度還原了老北京的市井生活,超感場景的沉浸式體驗空間,置身其中,仿佛穿越回了半個世紀前的老北京。(圖片拍攝:Monka)和平菓局的最動人之處,是一切都顯得那麼真實。那青磚胡同裡的一切,都是記憶中的模樣。宅門、火爐子、洗臉盆架、晾衣繩、嬰兒竹車,每一個物品都能聯想到一個故事。
  • 《胡同的故事》:說的是胡同,講的是情感,談的是文化
    《胡同的故事》,收集了冰心、季羨林、汪曾祺、梁曉聲、畢淑敏、王蒙等四十幾 位名家的散文,各人講述了有關北京胡同的故事。這些作家中,有些在胡同中居住了數十年,有些則只是於胡同中短暫居住,每人對胡同都有著不同的感情與感受。
  • 胡同學堂,胡同深處的民宿,享受老北京胡同裡的閒散時光
    ——《天堂電影院》文章類型|旅行見聞文章字數|1712字,閱讀約4分鐘當漂泊多年的北島回到北京時,這座城市已經變了形,他也成了家鄉的異鄉人。在憂鬱中,北島寫道,我要用文字重建一座城市,重建我的北京--用我的北京否定今天的北京。在我的城市,時光倒流,枯樹迎春,回憶起消失的氣味,聲光,拆除的四合院,胡同,寺廟恢復原貌,瓦屋面如海浪般奔向低矮的天際線,鴿哨響徹深藍的天空,孩子們熟悉四季的變化,居民們胸中有了方向感。這是北島心中的北京,是他的烏託邦和烏託邦,而在這裡,胡同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 胡同裡的北京
    今天偶然看到一篇小短文,是汪曾祺先生的文章選段,寫的北京胡同。那時候讀的是小主人公英子在胡同中長大的過程中經歷的大大小小有趣的故事。小時候我腦海裡構想的胡同:大大小小,星羅棋布。陽光總照在某一條小路上,有人力車經過時,地上飛揚起些許的黃土,可惜想像力實在不夠豐富不能真正領會胡同中的奧秘。
  • 「北京最古老胡同」 再會,西四
    「北京最古老胡同」 再會,西四 2019-12-10 13: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胡同故事】新開胡同80號
    新開路胡同80號是協和醫院學生及低年住院醫師的宿舍,藏在胡同的深處。新開路,一個毫無美感的地名,卻蘊含一段無限詩意的時光。北京是一個奇怪的城市,極致的繁華和深厚的寧靜可以並肩靠背,氣息互通。  宿舍出門向西,是最常走的路,步行上班只需要十分鐘即到病房,北京人起得早,七點鐘胡同已經很熱鬧,胡同西口賣早點的店鋪早已香菸嫋嫋。黃昏下班原路返回是一種享受,這裡有晚炊的青煙,有民居大雜院灰色磚牆的斜斜夕照,有開始不安分的貓,有鼎沸的住民、過客、汽車、單車混雜的聲響,賣水果的一個平頭的大叔在某深宅對面的胡同分岔路口站著,等待他的生意。
  • 北京胡同深處的咖啡小館
    最讓我興奮不已的是,好久沒發現的設計的力量在這裡不期而遇了。講真,這一年自己去了很多很多咖啡館,國外的國內的,遇到過很多驚喜,也偶爾有小失望。好的咖啡館有共同點:專業性、會營銷、風格時尚,但大小咖啡是唯一讓我覺得找到真愛的。秘訣無他,唯用心二字。
  • 北京胡同裡的貓擼貓地圖
    老北京胡同幾百年的時光秋去冬來,歲月依舊有風,有陽光,還有貓老北京胡同裡的貓先介紹這幾隻>本期選景地:北京各胡同老北京胡同貓北京的胡同裡,最常能偶遇的便是貓。大部分時間它們或穿梭於胡同中或靜坐於門墩、房脊之上,又或在汽車底下偷瞄你。少了些乖巧多了幾分傲氣,這種貓一般都被稱為「老北京胡同貓」。給這些胡同裡的貓拍照的拍攝師叫貓賊,是在北京做了10年流浪貓救助公益的貓賊攝影主理人。今年9月在東城的燈草小院辦過胡同貓展,北京很多愛貓人都去打過卡。
  • 北京最寶藏的一條胡同,被樂隊的夏天帶火,比南鑼鼓巷好玩多了!
    僅剩4天就要到國慶節了,想必大家都和北北一樣按捺不住內心的小激動,所以你們準備好去哪玩了嗎? 很多小夥伴給北北留言,他們好多假期都打算在北京待著,到底去哪玩好呢?
  • 2019年度一卡通「北京胡同」系列紀念卡掀起「胡同按圖索驥」熱潮
    2019年11月11日,北京一卡通攜手青年藝術家傅察丹青,上線新一年度胡同系列紀念卡。通過一套四張北京胡同卡面,一張北京標誌性地點封面,5張畫製成的卡片帶大家探尋不一樣的北京風景和文化魅力。這已是「北京胡同」系列一卡通發行的第三年,通過卡片的形式,讓更多人了解北京胡同的魅力,把北京最珍貴的記憶留在手邊。
  • 北京胡同的古今大不同
    /文:劉明正  在《同不同》的首個系列中,劉明正帶大家到文化底蘊深厚的北京探訪民間小巷,用耳朵感受胡同的獨特色彩,尋找今昔的同與不同。  走進現代化的北京,相比於高樓大廈、繁華鬧市,曲折幽深的小胡同和溫馨傳統的四合院,更能讓人體會北京地道的人民風情。
  • 原來胡同還能這樣!北京最洋氣胡同,如同一座西洋建築博物館
    在北京,去了大大小小的地方;唯有胡同能讓人停下腳步,就像上海的弄堂一樣,能夠仔細咀嚼老北京的故事。印象中的胡同,總是青磚灰瓦,庭院深深,充滿生活氣息;然而說到北京最洋氣的胡同,卻完全打破了人們對胡同的「刻板印象」,原來胡同還可以這樣!這條最洋氣胡同,就是北京的東交民巷。
  • 北京胡同遊最佳路線,在胡同裡仰望鐘鼓樓
    北京胡同沿著舊鼓樓大街向南走,大概300米左右就能看到一條胡同,由路牌可以知道,這條胡同叫豆腐池胡同。胡同只能勉強讓一輛汽車駛過。這些三輪車都會帶一個棚子,能乘坐兩名旅客。如果您要是想進行一次北京的胡同遊可以選擇乘坐這些三輪車。大概2個人150元騎三輪車的師傅可以帶您在南鑼鼓巷到鐘鼓樓這一代的胡同裡逛20分鐘左右。
  • 八方客探尋北京胡同文化
    【現場】史家胡同博物館志願者 邢彥澤  胡同,大家可以跟我一起讀一下,一二三走:胡同。如果大家對兒化音有了解的話,後面還有一個輕輕的兒化音,就是胡同兒。  【解說】磚瓦、書籍、「三轉一響」……老北京胡同文化可謂豐富多彩,充滿韻味。但真正讓這些文化傳播開來、走出京城的,其實是一位位講述胡同故事的北京人。
  • 北京值得一去特色老街,逛胡同,看風景,品美食,去了絕不後悔
    北京的眾多景點已經讓人人皆知,如:圓明園,故宮,天安門等等……難道不想知道逛逛北京特色老街,看一下別人不曾知道的景色,品一品胡同的魅力吧看看接下來介紹的胡同你又聽過和認識幾個呢?南鑼鼓巷一條縱貫南北的胡同,串聯起東西各八條整齊的胡同,這片開闊的地方曾是京城最熱鬧的地方,始建於元代,700多年的歷史流傳至今,隱藏著無數的故事和人,蔣介石行轅,北洋軍閥馮國璋,中央戲劇學院……在此魅力無限,悠長的歷史,是這裡最大的魅力,雖然這裡如今商業氣氛濃厚,但絲毫不影響體會胡同的喧囂和四合院的寧靜。
  • 北京的胡同文化
    北京城像一塊大豆腐,四方四正。城裡有大街,有胡同。大街、 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東正西。北京人的方位意識極強。過去拉洋車的,逢轉彎處都高叫一聲「東去!」「西去!」以防碰著行人。老兩口睡覺,老太太嫌老頭子擠著她了,說「你往南邊去一點。」這是外地少有的。街道如是斜的,就特別標明是斜街,如菸袋斜街、楊梅竹斜街。大街、胡同,把北京切成一個又一個方塊。這種方正不但影響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響了北京人的思想。胡同原是蒙古語,據說原意是水井,未知確否。胡同的取名,有各種來源。有的是計數的,如東單三條、東四十條。有的原是皇家儲存物件的地方,如皮庫胡同、惜薪司胡同。
  • 京城周末丨春日胡同遊哪裡去?前門外草廠胡同「最愜意」
    「京城周末」欄目將為大家推薦北京的展覽活動、胡同小巷、歷史遺蹟、文化小店,讓大家在閒暇周末,走出房間、走進城市,與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去感受北京這座城市濃鬱的文藝氛圍,去了解北京這座城市深厚的歷史文化。快來跟小印一起周末打卡吧!京城胡同遊,哪裡去?
  • 下崗胡同住的都是下崗工人?北京這條胡同容易有歧義,但京味不錯
    過府衝州帶你看世界。很多人到北京旅遊,都希望能夠體驗老北京生活的原汁原味,於是北京的傳統胡同就成了很多遊客發現老北京生活方式的一個重要途徑,北京無數的胡同中間,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名字讓人覺得有歧義,3分鐘就能逛完,京味十足的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