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就會以為這就是世界。——《天堂電影院》
文章類型|旅行見聞
文章字數|1712字,閱讀約4分鐘
當漂泊多年的北島回到北京時,這座城市已經變了形,他也成了家鄉的異鄉人。在憂鬱中,北島寫道,我要用文字重建一座城市,重建我的北京--用我的北京否定今天的北京。在我的城市,時光倒流,枯樹迎春,回憶起消失的氣味,聲光,拆除的四合院,胡同,寺廟恢復原貌,瓦屋面如海浪般奔向低矮的天際線,鴿哨響徹深藍的天空,孩子們熟悉四季的變化,居民們胸中有了方向感。
這是北島心中的北京,是他的烏託邦和烏託邦,而在這裡,胡同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巷子裡有陽光,尖尖的灰色屋頂,光點反射的青磚牆,大爺大媽們坐在樹蔭下乘涼。他們住在巷子裡,靠在這些老房子上,在他們的暮年裡,和它們一起發光發亮。
北京中軸線周圍是保存最完整的胡同和四合院,其中胡同學堂就位於後肖家胡同。它隱匿在繁華之下,隱匿在街頭巷尾。右側毗鄰國子監胡同,東側緊鄰安定門內大街,向東500多米就是雍和宮。千米外是煙花升起的簋街。
推開院門,濃濃的京味兒撲面而來,映入眼帘的是老北京四合院的標準照片:門前花房上有藤蔓,石桌石凳古樸典雅,翠綠的枝蔓爬上柵欄改造的葡萄架上,橘黃色的小凌風和紫藤花相伴,營造出天地相依,綠牆灰瓦,疏竹影的院落生活。
中國傳統觀念中的美,在於韻,在於雅,在於一個雋永的留白。設計師重建了舊建築,創造了一個酷炫的生活,留下了片刻空白。通過弱化軟裝,突出結構設計,在5米高的四合院內做出具有三層堆疊效果的公共空間。老房子,新文明,讓胡同學堂有了一種獨特的民宿氣質--安靜,文藝,典雅,溫馨。
三層空間的公共區域滿足了居民的各種休閒需求,開放式的屋頂完整地展示了檁條和椽條的建築結構。窩在角落捧書看書,圍著八仙桌喝茶聊天,或是一個身居高位的人望著窗外發呆,一切可以虛度的光陰,都是人生的一筆小財富。
作為土家民宿平臺上老北京四合院民宿的典型代表,胡同學堂成為熱門拍攝地。目前,常態化的跑男新成員黃旭希,韋神V董思誠,《青春有你》新秀沙漠五子,蒙古舞王李德格靜,綜藝節目《少年韋計劃》,《明星生活報導》等都已入住並在此取景。你不是來住和明星同款的房間嗎?。
具有原始香味的木材與簡約設計和諧搭配,營造出古老四合院的建築之美,筆直的線條構建出現代極簡主義的設計感。
玻璃窗乾淨清澈,向外望去是庭院的景色。大片大片的陽光照進來,窗外的鴿子哨漸漸飄走,誰家的貓在屋頂上匆匆離去。那些漂浮在塵世間的煩惱,終究抵不上那種讓人依稀心不在焉的美好。
胡同學校的每一個房間都還很簡陋。傳統的木質結構與極簡的白色相結合,布局簡約而不簡單,張弛有度。房間裡沒有豪華複雜的陳設。家裡大多是原木,暖暖的黃色燈光帶著暖意隱隱作響。
木製的門鑰匙取代了現代的門卡。看著就會想起木心的詩:昔日色變慢,郵車慢,一生只能愛一個人。曾幾何時,鎖也很美。這把鑰匙很精緻,很漂亮。當你鎖上它的時候,人們會理解的。
衛生間清爽的質感,給人莫名的安心。水晶玻璃杯和法國歐舒丹的洗護產品整齊地擺放在木質託盤中,細節極致。
透過窗戶可以看到相鄰的屋頂,從瓦片中結結實實地冒出的小樹也成為一道風景。如果下雨,風起雲起,窗簾高飛,瓢潑大雨打在磚瓦上,流在屋簷下,一定又是一番意味深長的景象。
畫布般的房間沒有多餘的色彩,而是用白色延伸出優雅的空間,給人一種恬靜的力量。
視野開闊的房間可以俯瞰整個小巷。一片片青瓦下,巷子前後疊合,又深又長。弄堂外是喧囂的新城,弄堂內是緩慢悠閒的舊時光。
暮色深沉時,院子裡燈火通明,天朗氣清。北京的一個夜晚,誰在這個夢想了20年的北京的夜晚留下了很多感觸。
走在胡同裡,住在人情裡。胡同學校的木門鐵扣前,隨時響起一首童謠:「大門有多高?三十六丈高!上什麼鎖?金剛鐵鎖!大門打不開?」吱吱,大門打開,北島記憶之城與每個人的過去重疊。這裡,你到家了。
好了,今天的旅行見聞就分享到這裡了,再次感謝您來到《陽光的暖暖明媚》旅行「小欄目」,每一次的相遇都是一種緣分,期待與您下次相遇不見不散!
旅行對我來說,是恢復青春活力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