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胡同裡的恬靜棲居

2021-01-10 中國應急管理報

小橋、流水、書香、人家

——老北京胡同裡的恬靜棲居

從北京前門南行不遠,就來到了楊梅竹斜街。不同於前門大街的熱鬧喧囂,走進這條不到500米的胡同內,身邊的一切都安靜了下來。一座座古香古色的書局,一個個充滿文創元素的小店,用獨具特色的「文化味兒」,體現著北京胡同的風韻。

胡同深處,在藤蔓綠植的掩映下,一家名為濟安齋的小店吸引不少遊客駐足。它的前身是一間中藥鋪,現在則是一個充滿文藝氣息的咖啡書吧兼家庭博物館。

小店的主人是中藥鋪第21代傳人王秀仁。「歷史上的楊梅竹斜街以文化聞名。」王秀仁在楊梅竹斜街生活了數十年,據她介紹,當年這裡被稱為「出版一條街」,鼎盛時期有7家書局,魯迅、沈從文、鬱達夫等人都是這裡的常客。

隨著時代變遷,入住楊梅竹斜街的居民日漸增多,最多時達1700餘戶。這條本就不長的胡同空間越發侷促,漸漸失去往日的文化氣息。

2010年,楊梅竹斜街被選為老城改造更新試點項目,採取自願騰退原則,目前已有700餘戶居民陸續遷出,為「騰籠換鳥」留下空間。

「這條街不大拆大建,保留了大部分老住戶,力求把老北京的人氣兒、韻味兒原汁原味地留下來。」大柵欄街道黨工委書記李婕介紹,對騰退的房屋和空間,除分類分級進行建築改造和環境景觀提升外,還要引入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業態。

為了讓自己的小店與胡同的風格統一,王秀仁對自家的藥鋪進行了改造升級,濟安齋咖啡書吧和中藥家庭博物館相繼開張。「很多年輕的設計師幫助我出點子,讓我的老藥鋪也實現了跨界融合。」王秀仁說。

如今,濟安齋已經成了楊梅竹斜街裡的網紅打卡地,吸引中外遊客紛至沓來。一些「老北京」也常來這裡,尋找過往的記憶。「這條胡同需要我們這些老街坊,要不即使恢復得再完美,也沒有生命力。」王秀仁感嘆道。

東城區草廠地區因「南北走向胡同群」而聞名,也是老北京南城極具代表性的胡同片區。但隨著入住居民增多,私搭亂建行為屢禁不止,加之管理滯後,居住環境日趨惡化。

「頭上電線橫七豎八,就像蜘蛛網;路上亂搭煤棚,自行車都沒法騎;公廁沒人清掃,滿胡同串味兒……」回憶起以前的景象,居民丁淑鳳不住搖頭。

2016年起,草廠地區胡同整體升級整治工作啟動,胡同環境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9年,草廠四條胡同獲得「北京十大最美街巷」稱號。

變化的不僅是胡同的「面子」,還有居民共商共治的「裡子」。胡同裡選擇哪種照明燈,地上的鋪路石如何設計,綠植種類如何選擇……改造中的種種細節,離不開草廠社區小院議事廳的參與。

「居民的事居民議、居民的事居民定。」草廠社區黨委書記朱耿亭介紹,小院議事廳成立於2012年,由社區黨委委員、胡同居民組長和社區居民代表組成。議事廳在居委會的指導下,對關係居民切身利益的問題進行協商共治,通過議事廳自我提出、自我討論、自我解決,形成民主參與、民主監督、民主決策的良好氛圍。

「白天街坊鄰居在胡同內消暑納涼、喝茶下棋,晚上睡覺能聽到蟬叫,早年間的生活又回來了。」丁淑鳳說,「最近,小院議事廳正在討論如何更好實施垃圾分類,好環境來之不易,需要鄰裡街坊們共同維護。」

白牆灰瓦雨如煙,古意石橋月半彎。古詩中描繪的江南美景,也出現在北京老城的胡同裡——三裡河綠化景觀全長約900米,是北京近年來恢復古都風貌、打造文化金名片的新嘗試。

改造後的三裡河建築與自然環境巧妙結合,小橋、流水、廊亭、人家,好似一幅水鄉畫卷。「千裡之外的江南景色,如今在家門口就能看到,真是大大的驚喜。」附近的居民張媛說。

這樣的「驚喜」還將更多。近日,北京市政府在研究《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三年行動計劃(2020年—2022年)》時提出,要突出民生改善,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聚焦重點難點問題,解決好老百姓家門口的事,持續改善人居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

在東城,已有12個平房區街道、656條背街小巷實現物業管理全覆蓋。在西城,1300多條背街小巷得到提升,84條街巷達到「十無五好」標準。

生活變化日新月異,讓從小生長在前門東區胡同裡的居民陳鳳英感慨萬千:「出門就能在河邊遛彎,越走腳步越輕快,心裡越來越痛快。咱們住在胡同裡,也能過上現代生活!」在她身後,北京老城胡同的新時代畫卷正徐徐打開……

來源:新華社

中國應急管理報 新媒體中心 編輯:孟德軒

相關焦點

  • 胡同學堂,胡同深處的民宿,享受老北京胡同裡的閒散時光
    在我的城市,時光倒流,枯樹迎春,回憶起消失的氣味,聲光,拆除的四合院,胡同,寺廟恢復原貌,瓦屋面如海浪般奔向低矮的天際線,鴿哨響徹深藍的天空,孩子們熟悉四季的變化,居民們胸中有了方向感。這是北島心中的北京,是他的烏託邦和烏託邦,而在這裡,胡同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巷子裡有陽光,尖尖的灰色屋頂,光點反射的青磚牆,大爺大媽們坐在樹蔭下乘涼。
  • 東四胡同博物館開館 「索引」老北京胡同文化
    東四胡同博物館開館 「索引」老北京胡同文化
  • 那些藏在老北京胡同裡的第一|磚塔胡同|獨家-北京自媒體聯盟|老...
    這些歷史故事,就發生在你身邊的胡同裡,還出這麼多"第一"!胡同不僅僅是老北京人的家和童年,在過去滄桑巨變的一個世紀中,胡同也曾誕生過不少「中國第一」。第一個國家外交事務專門機構總理衙門總理衙門舊址就在東堂子胡同。
  • 在北京的胡同裡就可以遠離北京城裡喧囂,享受古色古色老北京味道
    在居住的胡同裡,有時候胡同裡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出來旅行的人們,在胡同裡拖著行李,在胡同裡轉來轉去尋找著什麼,這些人鑽進胡同也沒見再出來,然後就不知道去向了,有的時候我也納悶這些人都去哪裡了呢。好奇讓我在周日的一個午後跟隨著一群拖著行李的外國人來到了演樂胡同,走到了地處胡同深處的一戶住宅門口,只見門口掛著一個朱紅色的牌子,上面用外文寫著「Cote cour"。這無疑是一家酒店了 。推開朱紅色的大門,還沒深入其中僅僅在門口就感覺穿越了時空好像來到了胡同裡的久遠的老北京。
  • 老北京胡同的「標配」:水井必備 寺廟和小鋪兒不可或缺
    小鋪兒指的是分布在小胡同裡的小商店,有油鹽店(副食店)、雜貨店(小百貨),大一點兒的胡同會有糧店和煤鋪。小鋪兒聽起來十分溫馨,現實中也溫馨。在《老北京的商市》一書中,曾有所記述。小鋪是地道的小本經營,大多只有一間門臉,或者是前面賣貨後面住家。幾乎都沒有字號,住在胡同的人只知道他們是「趙家小鋪」、「王家小鋪」而已。小鋪兒不外乎是夫妻店、父子店、兄弟店,沒有東、夥區別,系家庭式經營。
  • 北海北地鐵口東福壽裡口袋花園 還原老北京胡同蜂窩煤生活
    一出北海北地鐵口兒,就看見了這個精緻的開放式古典口袋公園--東福壽裡胡同口兒的東福壽裡口袋公園。公園雖然不大,但設計布局十分精巧。臨近街邊的入口處擺放著兩座迷你版仿古石墩子,上面雕刻著憨態可掬的小石獅子,旁邊還有刻著福壽裡字樣的中式景觀燈,同樣是臨街入口處的灰色矮牆上方,墨綠色「福壽裡」三個大字周圍的花紋盡顯復古中式風格,有點兒窗花剪紙的感覺。秋日的黃色花朵、紫色花朵,在黃色、綠色葉子的銀杏樹、松樹、石榴樹等樹木下盛開著,五彩斑斕,秋意濃濃。
  • 北京胡同裡這幾家懷舊餐廳,記憶裡的老北京味道
    這麼多餐廳, 每走進一個店, 就定格到一種回憶裡, 記憶裡的老北京味道 還有記憶的青春 寬店(鼓樓店)
  • 胡同裡走出來的老葛,用一百多張漫畫記錄老北京的生活
    最近,一組漫畫勾起了人們記憶深處對老北京的回憶。漫畫火了,也讓大家認識了畫漫畫的葛陽。別看這小小的漫畫,可是他在兩年半的時間裡,一筆一筆畫出來的。才41歲的葛陽,卻喜歡人們叫他老葛。從小喜歡畫畫的他並不是美術科班出身。
  • 【暖暖的味道】老北京胡同美食才是這個城市的味道!
    胡同,被譽為是北京的血脈。隨著時代的突飛猛進中,胡同的意義也在發生著一些變化。這裡不僅是城市中地理意義上的通道,更是聯繫著現在與過去的歷史意義上的血脈。在北京的胡同裡品味各色美食的時候,才懂得了為何總有人說:老北京的胡同既在城市之外,又在這座城市的最深處。
  • 老北京胡同裡怡然自得的生活場景 靠著牆根納涼 坐在門前聊天
    胡同是北方地區對城鎮小巷的統稱,原本是「衚衕」,後來簡化以後為「胡同」,並沿用至今。關於「胡同」一名的來由,在日本人多田貞一所寫的《北京地名志》中認為,源於蒙古語「浩特」。還有人認為「胡同」與蒙語中「水井」的發音相近而來。
  • 隱巷——住在古風雅致的胡同四合院民宿,感受老北京的味道
    要麼讀書,要麼旅行,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要在路上;而這一次我在路上整整有一個多月,環完新疆後便想到老北京轉悠一圈,想讓這奔波了一整月的身體在京城裡休養一些時日。多年前來過京城,感受到的都是濃鬱的商業氣息,因為住的都是比較人情味淡漠的酒店,逛的都是充斥了商業氣息的街道,這次我想換種不同的遊玩方式,想感受老北京的京味兒,還想洗去一身的疲憊。
  • 《芝麻胡同》還原了老北京四合院點滴,地道京腔獲盛讚
    年代劇《芝麻胡同》昨晚登陸北京衛視、東方衛視雙臺聯播,愛奇藝、騰訊視頻同步上線。流暢的劇情、純正的京腔京韻和京味兒十足的民俗風物一下子抓住了觀眾,劇中老北京百姓有裡有面、有滋有味的百態人生讓人看得過癮,原汁原味還原了「胡同」、「四合院」的生活點滴。
  • 老北京的胡同,犄角旮旯都有講究
    來北京逛,少不得要往胡同裡鑽一鑽。要是早出門,或許能瞧見大爺們晨練的把戲。把陀螺抽得跐溜兒轉空竹抖上天又穩穩落下遛鳥放鴿一通整京味兒胡同的感覺立馬就上來了。餓了也好說,順著腥香找一家滷煮店,眼瞅著老師傅手起刀落,啪啪啪一頓狂切,滿滿一碗下水下肚,解饞又管飽。
  • 老北京胡同裡的的美食,您吃過幾個?
    能讓老北京人津津樂道的小吃,一般都有著輝煌的歷史,北京除了故宮、頤和園這樣的人文建築瑰寶外,最能吸引中外遊客的就是老北京的那些特色小吃了。老北京小吃已經有近千年的歷史,作為都城,由於朝代的更迭,因此北京小吃也融入了眾多其他民族的特點,並且承襲了宮廷風味特色,在眾多小吃中獨樹一幟。
  • 老北京胡同臨時郵局掛牌營業 展現老北京文化特色
    胡同不僅構成了北京城市的脈絡,交通的網絡,更關係到北京的城市格局,是北京城市生活的依託。昨天,北京西城郵局特在西四郵局內申請設立的「老北京胡同臨時郵局」掛牌營業了。在這裡掛牌意義非凡,西四郵局是大清郵政在北京最早設立的第一批兩個郵政支局之一,所轄服務區域內胡同眾多。
  • 用英語介紹老北京的胡同文化
    在北京逛胡同,遇到「老外」怎麼辦?快來學學如何用英語講解胡同文化吧!In Beijing, hutongs are alleys formed by lines of siheyuan, traditional courtyard residences.
  • 老北京胡同裡的五處靈異建築,被稱為鬼屋兇宅,還被拍成驚悚電影
    老北京人都會知道老胡同裡的一些靈異故事,甚至將一些建築稱之為鬼宅、兇宅,這年頭拍電影電視劇的也喜歡搞這種神秘色彩,就在這些民間傳說的鬼宅裡拍電影,可謂推波助瀾,一些胡同的民宅越來越神秘,越來越詭異。今天介紹五處。
  • 北京胡同裡的貓擼貓地圖
    老北京胡同幾百年的時光秋去冬來,歲月依舊有風,有陽光,還有貓老北京胡同裡的貓先介紹這幾隻>本期選景地:北京各胡同老北京胡同貓北京的胡同裡,最常能偶遇的便是貓。大部分時間它們或穿梭於胡同中或靜坐於門墩、房脊之上,又或在汽車底下偷瞄你。少了些乖巧多了幾分傲氣,這種貓一般都被稱為「老北京胡同貓」。給這些胡同裡的貓拍照的拍攝師叫貓賊,是在北京做了10年流浪貓救助公益的貓賊攝影主理人。今年9月在東城的燈草小院辦過胡同貓展,北京很多愛貓人都去打過卡。
  • 胡同裡的復古工業風,在城區最小眾的文創園區,感受老北京的魅力
    這座小而美的文創園隱藏在老北京的胡同之間,掩映在一片古樸的灰磚街牆之中,頗有些有點「大隱隱於市」的味道,地址是「美術館后街77號」,門牌號就順手拿來作了名號。這處文創園區是由原北京膠印廠整體改建而成,2014年才建成,整體的設計概念和理念都比較新。
  • 錢市胡同,曾經的老北京金融中心,後成為最窄胡同
    老上海的代表是小洋樓,老北京的代表是四合院,在四合院與四合院之間的就是胡同。老北京的胡同多如牛毛,但最窄的僅此一條,便是錢市胡同。胡同最窄的地兒只有40釐米。錢市胡同,聽名字便知道,這胡同很早便跟錢有關。早在清末「廢兩改元」出臺前,北京全城的錢莊和大商號,每早都要到錢市兌銀兌制錢。於是這裡便慢慢成了北京城的金融中心。當年在錢市胡同的兩側,分布著多家專門從事貴金屬熔鑄行業的作坊,即「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