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胡同裡的的美食,您吃過幾個?

2020-12-17 不止是院

關注「順益興四合院」,每日更新四合院信息、新鮮資訊,北京政策等……記得關注!

能讓老北京人津津樂道的小吃,一般都有著輝煌的歷史,北京除了故宮、頤和園這樣的人文建築瑰寶外,最能吸引中外遊客的就是老北京的那些特色小吃了。老北京小吃已經有近千年的歷史,作為都城,由於朝代的更迭,因此北京小吃也融入了眾多其他民族的特點,並且承襲了宮廷風味特色,在眾多小吃中獨樹一幟。

老北京奶酪

奶酪

奶酪作為北京小吃,是夏天的人們最喜歡的清涼食品。由牛羊乳汁製成的半凝固食品,乳白滑潤,入口即化,香甜爽口。奶酪在元、明、清三朝宮廷,曾是皇家御膳之珍品,其工藝秘方從不外傳,因此當時,即便是官宦巨富也難得一嘗。那時的奶酪,是一種身份的象徵。它不同於西方奶酪,它從蒙古傳入清朝宮廷,並在宮廷得到提升,最後流傳落戶於北京民間的老北京傳統小吃,如今我們可以很方便的就能嘗到這道曾經的宮廷甜品。

蜂糕

蜂糕

蜂糕是用麵粉或米麵加糖、果料等蒸製而成的一種糕點小吃。因為這類糕點掰開後,內有許多蜂窩狀的小孔,而因此得名。民間習俗在九九重陽節那天,用麥麵和酒發酵,再加上各種水果,用籠蒸好後切開。以吃蜂糕來助登高之興。

果子乾

果子乾

果子乾是早年北京人在冬季做的一種特色傳統名點,是由杏乾兒、柿餅、鮮藕和葡萄乾兒等果品製成的。由於原料大多產於秋冬季節,加之做好的果子乾鎮涼了吃最可口,因此人們都在數九之後才做這種小吃。柿餅呈琥珀色,大甜杏幹呈橙紅色,加上雪白的藕片,上面澆上桂花汁,放在果盤裡用冰鎮著,吃到嘴裡涼絲絲,脆生生,酸甜爽口,深受廣大老北京人的喜愛。

焦圈

焦圈

焦圈是一種老北京傳統的特色小吃,色澤深黃,形如手鐲,焦香酥脆,風味獨特。在老北京,男女老少都愛吃焦圈。北京人吃燒餅愛夾焦圈,喝豆汁的時候也愛就著焦圈。

焦圈是一種古老的食品。蘇東坡曾寫過一首詩,相傳是中國第一首產品廣告詩:「縴手搓成玉數尋,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無輕重,壓褊佳人纏臂金。」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谷部》也有記載:「入少鹽,牽索扭捻成環釧之形,油煎食之。」焦圈可貯存十天半月,質不變,脆如初,酥脆不皮,是千百年來人們喜愛的食品。

豆汁

豆汁

豆汁是老北京獨具特色的傳統小吃,根據文字記載有300年的歷史。豆汁是以綠豆為原料,將澱粉濾出製作粉條等食品後的剩餘殘渣進行發酵產生的,具有養胃、解毒、清火的功效。

豆汁兒本來是北京普通百姓的最愛。乾隆十八年(1754年),有人上殿奏本稱:「近日新興豆汁一物,已派伊立布檢查,是否清潔可飲,如無不潔之物,著蘊布募豆汁匠二三名,派在御膳房當差。」於是,源於民間的豆汁成了宮廷的御膳,乾隆皇帝命人把豆汁兒引入宮廷,並召集群臣共同品嘗這民間飲品,結果眾大臣喝完齊聲叫好。就這樣,豆汁兒同樣成為宮廷飲品。

硬面餑餑

硬面餑餑

硬面餑餑的特點筋道香甜,過去均在夜間,有走街串巷的手藝人出售,吆喝聲在夜間傳得很遠。故《食品雜詠》中稱:「餑餑沿街運巧腔,餘音嘹亮透燈窗,居然硬面傳清夜,驚破鴛鴦夢一雙。」蕭乾的《吆喝》中也提到了「從吆喝來說,我更喜歡賣硬面餑餑的:聲音厚實,詞兒樸素,就一聲「硬面--餑餑」,光宣布賣的是什麼,一點也不吹噓什麼。」由於人們生活習慣改變、生活水平的提高,走街串巷賣小吃的減少,這種小吃也斷了檔。

麵茶

麵茶

麵茶是一種流行於京津地區的特色傳統風味小吃。山西晉中、太原等地,也流行一種麵茶。麵茶不是茶湯,而是黍子面或小米麵煮成的糊狀物,表面淋上芝麻醬,芝麻醬要提起來拉成絲狀轉著圈地澆在麵茶上。

老北京人喝麵茶,講究不用勺不用筷,而是要一手拿碗,先把嘴巴攏起,貼著碗邊,轉著圈喝。麵茶很燙,其實用吸溜更加恰當。碗裡的麵茶和麻醬一起流到碗邊再入口中,每一口都是既有麻醬又是麵茶,要的就是這種感覺,這種味道。

杏仁茶

杏仁茶

最初是由宮廷傳入民間的一種特色傳統茶飲。它選用精製杏仁粉為主料,用龍鳳銅製大壺燒制的沸水衝制,配以杏仁,花生,芝麻,玫瑰,桂花,葡萄乾,枸杞子,櫻桃,白糖等十餘種佐料。色澤豔麗,香味純正,是滋補益壽的佳品。

油茶

油茶

油茶是北京小吃中的滋補佳品,它是用麵粉放入鍋內炒到顏色發黃,麻仁也炒制焦黃,另加桂花和牛骨髓油,拌搓均勻,然後將搓的均勻的麵茶放入碗內,加上白糖,用開水衝成糊狀。

艾窩窩

艾窩窩

艾窩窩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北京風味小吃,頗受大眾喜愛。製作時的主要食材包括,糯米粉(江米)和麵粉製成的外皮。其內包的餡料富有變化,有核桃仁、芝麻、瓜子仁、山藥泥等營養豐富的天然食材,質地粘軟,口味香甜,色澤雪白,常以紅色山楂糕點綴,美觀、喜慶。因其皮外糝薄粉,上作一凹,故名艾窩窩。

艾窩窩歷史悠久,明萬曆年間內監劉若愚的 《酌中志》中說:「以糯米夾芝麻為涼糕,丸而餡之為 窩窩,即古之『不落夾』是也。」另外一種傳說是艾窩窩來自於維吾爾族,與乾隆的寵妃香妃有關。艾窩窩營養豐富,為溫補強壯食品,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止虛汗之功效。因糯米較難消化,脾胃虛弱者宜適量食用。

驢打滾

驢打滾

驢打滾,是東北地區、老北京和天津衛傳統小吃之一,成品黃、白、紅三色分明,煞是好看。因其最後製作工序中撒上的黃豆面,猶如老北京郊外野驢撒歡打滾時揚起的陣陣黃土,因此而得名「驢打滾」。

「驢打滾」的原料有大黃米麵、黃豆面、澄沙、白糖、香油、桂花、青紅絲和瓜仁。它的製作分為制坯、和餡、成型三道工序。做好的「驢打滾」外層粘滿豆面,呈金黃色,豆香餡甜,入口綿軟,別具風味,豆餡入口即化,香甜入心,黃豆面入嘴後可以不嚼,細細品,是老少皆宜的傳統風味小吃。

豌豆黃

豌豆黃

豌豆黃,是北京傳統小吃,也是北京春夏季的一種應時佳品,原為民間小吃,常見於廟會之上,後傳入宮廷,因慈禧喜歡吃而出名。製作時通常將豌豆磨碎、去皮、洗淨、煮爛、糖炒、凝結、切塊而成。成品後,外觀呈淺黃色,味道香甜,清涼爽口。

切糕

切糕

有詩曰:「燕市攤車賣切糕,白米棗豆有低高。涼宜夏日冬宜熱,一塊一蘸一切刀。」由黑白糯米或黃米麵製成的糕,多和以紅棗或豆沙,刀切零售,故名。賣切糕者一般都會走街串巷在胡同中售賣,用一個小稱來計算切糕的分量。賣切糕的叫賣聲很特別,非常具有辨別性。

山楂糕

山楂糕

山楂糕是一道流行於北方地區的傳統民間糕點,取山楂果汁,配以白糖、瓊脂,凍結成板。口感爽滑細膩,甜美冰涼可口,是一種很不錯的有藥用食品。其味甘冽微酸,具有消積,化滯、行瘀的食療價值。

冰糖葫蘆

冰糖葫蘆

冬春之夜消閒的著名蜜餞,酸甜適口,老少皆宜。作為北方冬天常見的小吃,一般用山楂串成,糖稀凍硬,吃起來又酸又甜,還很冰。 將野果用竹籤串成串後蘸上麥芽糖稀,糖稀遇風迅速變硬。

在宋朝年間便開始了古式的做法:冰糖葫蘆,乃用竹籤,貫以山裡紅、海棠果、葡萄、麻山藥、核桃仁、豆沙等,蘸以冰糖,甜脆而涼。茶樓、戲院、大街小巷到處可見,現已成為中國傳統小吃。冰糖葫蘆具有開胃、養顏、增智、消除疲勞、清熱等作用。

冰糖葫蘆不僅好吃,還十分好看,紅彤彤的山楂果按大小排列在竹籤子上,外面裹著晶瑩透明的糖稀。賣糖葫蘆的老大爺往往把一支支冰糖葫蘆都穿插在特質的木棍上,像一顆結滿碩果的小樹,煞是誘人。

編輯丨Nikky編輯整理原創

來源丨《北京胡同》

如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暖暖的味道】老北京胡同美食才是這個城市的味道!
    胡同,被譽為是北京的血脈。隨著時代的突飛猛進中,胡同的意義也在發生著一些變化。這裡不僅是城市中地理意義上的通道,更是聯繫著現在與過去的歷史意義上的血脈。在北京的胡同裡品味各色美食的時候,才懂得了為何總有人說:老北京的胡同既在城市之外,又在這座城市的最深處。
  • 北京胡同裡這幾家懷舊餐廳,記憶裡的老北京味道
    這麼多餐廳, 每走進一個店, 就定格到一種回憶裡, 記憶裡的老北京味道 還有記憶的青春 寬店(鼓樓店)
  • 吃在老北京胡同裡
    小時候,喜歡吃零食,小碗、話梅、魚片、巧克力華夫,蒜腸、小肚,林林總總。能入嘴的,都算零食。常常牽著奶奶,去胡同口合作社,後來的副食店,買零食!稻香村對於我這樣的小丫頭,是奢望。奶奶沒錢包,一條手絹包著零錢。那時候,魚片一毛錢一包,很小,好吃。
  • 北京好吃的胡同小館有哪些,北京胡同裡的美食盤點
    北京胡同是最能代表北京文化特色的地方了,也是北京城的靈魂,北京胡同小館也是相當有名的,哪些藏在胡同裡的美味,是不能錯過的。北京好吃的胡同小館有哪些呢?為你盤點北京胡同裡的美食,一起了解一下吧!菊兒人家說到北京好吃的胡同小館,菊兒人家肯定是很多老北京首先會想到的額,這家店最有名的就是滷肉飯,他家的滷肉飯口感醇香,搭配一些小菜,就相當的滿足了,這裡的滷肉可以無限量添加,吃起來肉質香軟,醬香味濃,還有老北京炸醬麵也很不錯
  • 那些藏在老北京胡同裡的第一|磚塔胡同|獨家-北京自媒體聯盟|老...
    這些歷史故事,就發生在你身邊的胡同裡,還出這麼多"第一"!胡同不僅僅是老北京人的家和童年,在過去滄桑巨變的一個世紀中,胡同也曾誕生過不少「中國第一」。第一個國家外交事務專門機構總理衙門總理衙門舊址就在東堂子胡同。
  • 老北京胡同裡的恬靜棲居
    小橋、流水、書香、人家——老北京胡同裡的恬靜棲居從北京前門南行不遠,就來到了楊梅竹斜街。不同於前門大街的熱鬧喧囂,走進這條不到500米的胡同內,身邊的一切都安靜了下來。一座座古香古色的書局,一個個充滿文創元素的小店,用獨具特色的「文化味兒」,體現著北京胡同的風韻。胡同深處,在藤蔓綠植的掩映下,一家名為濟安齋的小店吸引不少遊客駐足。
  • 博主吃播老北京美食引爭議 網友:這能代表老北京?
    「嗨,您猜怎麼著,老北京起來就好這一出。就這一口,那是蓋了帽了,真地道!」最近一段時間,有幾位北京的「爺」,憑藉老北京美食題材的吃播小視頻,火了,也爭議四起。「這能代表老北京嗎?」許多網友發出質疑。北京晚報記者獨家專訪到老北京吃播博主中的一位——「猴爺」,也採訪了土生土長的北京大爺大媽和民俗學家,對吃播中的老北京,他們都有各自的看法。
  • 來北京必吃的美食攻略,讓老北京來告訴您什麼最好吃
    北京,提到北京,第一反應就是首都,然後就是四合院,胡同路,緊接著才能回憶起08年奧運會,水立方,鳥巢。這一處處哪裡都是旅遊的打卡景點,可是不能忘記的還有歷經多少朝代的故宮北京城,這是皇帝娘娘們住過的地方,這是曾經最富貴的城市。
  • 胡同學堂,胡同深處的民宿,享受老北京胡同裡的閒散時光
    在我的城市,時光倒流,枯樹迎春,回憶起消失的氣味,聲光,拆除的四合院,胡同,寺廟恢復原貌,瓦屋面如海浪般奔向低矮的天際線,鴿哨響徹深藍的天空,孩子們熟悉四季的變化,居民們胸中有了方向感。這是北島心中的北京,是他的烏託邦和烏託邦,而在這裡,胡同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巷子裡有陽光,尖尖的灰色屋頂,光點反射的青磚牆,大爺大媽們坐在樹蔭下乘涼。
  • 東四胡同博物館開館 「索引」老北京胡同文化
    東四胡同博物館開館 「索引」老北京胡同文化
  • 博主吃播老北京美食引爭議,北京文化絕不是裝腔作勢地演!
    「嗨,您猜怎麼著,老北京起來就好這一出。就這一口,那是蓋了帽了,真地道!」最近一段時間,有幾位北京的「爺」,憑藉老北京美食題材的吃播小視頻,火了,也爭議四起。「這能代表老北京嗎?」許多網友發出質疑。北京晚報記者獨家專訪到老北京吃播博主中的一位——「猴爺」,也採訪了土生土長的北京大爺大媽和民俗學家,對吃播中的老北京,他們都有各自的看法。
  • 京城美食探秘,胡同深處體驗老北京市井氣息—炙子烤肉
    他們的傷心,他們的快樂,都獻給了胡同裡的炙子烤肉。小酒吧是女孩兒的八卦基地,居酒屋滿足不了他們的放肆行徑,KTV的包間哪裡有這麼煙氣十足的氣氛,路邊髒串吃起來還不夠帶勁兒。炙子烤肉!也只有炙子烤肉的熾熱火爐,騰騰煙氣才能容納男人們的盛會,而烤肉店的老闆,便是這場酒肉盛會的見證者。
  • 隱藏在北京胡同巷子裡的美食寶藏 鈴木食堂品嘗家庭式和風料理
    南方人去到北京總會不習慣當地重口味的美食,而就在北京南鑼鼓巷旁的小胡同裡有一家隱藏的非常深的日式料理小店,讓你吃了幾頓重口味北京菜的疲憊味蕾得到放鬆。這家鈴木食堂坐落在地道的胡同巷裡,如果不說,你絕對不會猜到這家老北京胡同巷裡的餐廳是賣和風料理的吧!雖然餐廳外看給人非常有中國特色,可是店裡面的裝潢卻復古又溫馨。店面不大卻全部滿座,走著的朋友需要留電話等位置。通常要等待半個小時左右,這個期間大家可以到南鑼鼓巷逛逛街,等有位置了店員會打電話通知,並保留10分鐘的位置。
  • 老北京的胡同,犄角旮旯都有講究
    來北京逛,少不得要往胡同裡鑽一鑽。要是早出門,或許能瞧見大爺們晨練的把戲。把陀螺抽得跐溜兒轉空竹抖上天又穩穩落下遛鳥放鴿一通整京味兒胡同的感覺立馬就上來了。餓了也好說,順著腥香找一家滷煮店,眼瞅著老師傅手起刀落,啪啪啪一頓狂切,滿滿一碗下水下肚,解饞又管飽。
  • 有些老北京美食,怎麼吃著吃著就變了呢?
    舉幾個簡單的例子, 現在北京有的號稱老北京的館子木須肉用雞肉做,而且還不放黃花改成胡蘿蔔片 京醬肉絲也是 您知道木須肉裡的木須是什麼嗎? 大磊子隨機問了幾個90後,不管是北漂還是土著,都回答的是黃花菜。
  • 北京胡同遊最佳路線,在胡同裡仰望鐘鼓樓
    路兩邊是居民的住宅,這條胡同裡路邊停放著居民自用的自行車或者三輪車,不時還會有一輛輛汽車駛過,再加上過往的行人,顯得道路很是擁擠。每一輛從這裡經過的汽車都要小心翼翼的行駛,否則就會撞到路邊的這些自行車或者過往的行人。在這條胡同裡步行反而會比汽車更快一些。
  • 在北京的胡同裡就可以遠離北京城裡喧囂,享受古色古色老北京味道
    在北京的胡同裡溜達用不上幾分鐘你就可以遠離了北京城裡的喧囂,到了一個古色古色散發著老北京味道的地方。在居住的胡同裡,有時候胡同裡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出來旅行的人們,在胡同裡拖著行李,在胡同裡轉來轉去尋找著什麼,這些人鑽進胡同也沒見再出來,然後就不知道去向了,有的時候我也納悶這些人都去哪裡了呢。
  • 來北京必吃的幾大美食小吃,第二道沒吃過的算是白來一趟!
    在北京隨處可見的各種美食,讓您眼花繚亂。胡同裡飄著香味,冒著炊煙,香味傳遍整個小巷,比餐廳裡的大魚大肉美味的多,北京人吃東西很講究,和他們的日常生活一樣講究。接下來小編就整理那些地道的京味兒美食。第一道美食:豆汁兒提到豆汁兒,有人喜歡,也有人難以下咽,是老北京的獨特小吃,北京人愛喝豆汁,並把喝豆汁當成是一種享受。
  • 胡同裡的老北京菜 打滷面和鍋貼必點 雍和宮附近閨蜜聚會首選餐廳
    餐廳周邊都是老北京的胡同,剛剛翻新的胡同特別的新,沒有那種陳舊和滄桑感。手機導航雍和宮大街155號離地鐵5號線北新橋站和雍和宮站都不遠。離餐廳吃飯的都是周邊逛累了旅遊者和約來這邊逛街的閨蜜、小情侶。餐廳可以吃的老北京菜很多,主要推薦大家吃老北京打滷面、炸藕盒、幹炸丸子、老北京燉吊子、糖醋裡脊、炸灌腸、爆肚、老北京炸醬麵、蓑衣黃瓜是餐廳10道招牌菜。
  • 據說只有老北京才吃過的北京特產美食,你嘗過的有幾個?
    這裡有著無比悠久的歷史,也有著傳承幾百幾千年的傳統美食。那麼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那些到了北京一定要體驗的老北京美食吧:一、豌豆黃兒豌豆黃兒是北京春夏季節一種應時佳品。原為民間小吃,後傳入宮廷。豆汁兒是老北京獨特的漢族小吃,根據文字記載有300年的歷史。豆汁是以綠豆為原料,將澱粉濾出製作粉條等食品後,剩餘殘渣進行發酵產生的,具有養胃、解毒、清火的功效,對身體還是非常有益處的。三、灌腸灌腸是北京地區漢族傳統名吃之一。是北京人喜愛的一種大眾街頭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