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胡同文化

2020-12-17 正北方網

北京城像一塊大豆腐,四方四正。城裡有大街,有胡同。大街、 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東正西。北京人的方位意識極強。過去拉洋車的,逢轉彎處都高叫一聲「東去!」「西去!」以防碰著行人。老兩口睡覺,老太太嫌老頭子擠著她了,說「你往南邊去一點。」這是外地少有的。街道如是斜的,就特別標明是斜街,如菸袋斜街、楊梅竹斜街。大街、胡同,把北京切成一個又一個方塊。這種方正不但影響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響了北京人的思想。

胡同原是蒙古語,據說原意是水井,未知確否。胡同的取名,有各種來源。有的是計數的,如東單三條、東四十條。有的原是皇家儲存物件的地方,如皮庫胡同、惜薪司胡同。有的是這條胡同裡曾住過一個有名的人物,如無量大人胡同、石老娘胡同。大雅寶胡同原名大啞巴胡同,大概胡同裡曾住過一個啞巴。王皮胡同是因為有一個姓王的皮匠。王廣福胡同原名王寡婦胡同。有的是某種行業集中的地方。手帕胡同大概是賣手帕的。羊肉胡同當初想必是賣羊肉的。有的胡同是像其形狀的。高義伯胡同原名狗尾巴胡同。小羊宜賓胡同原名羊尾巴胡同。大概是因為這兩條胡同的樣子有點像羊尾巴、狗尾巴。有些胡同則不知道何所取義,如大綠紗帽胡同。

胡同有的很寬闊,如東總布胡同、鐵獅子胡同。這些胡同兩邊大都是「宅門」,到現在房屋都還挺整齊。有些胡同很小,如耳朵眼胡同。北京到底有多少胡同?北京人說: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沒名的胡同數不清。通常提起「胡同」,多指的是小胡同。

胡同是貫通大街的網絡。它距離鬧市很近,打個醬油,約二斤雞蛋什麼的,很方便,但又似很遠。這裡沒有車水馬龍,總是安安靜靜的。偶爾有剃頭挑子的「喚頭」、磨剪子磨刀的「驚閨」、算命的盲人吹的短笛的聲音。這些聲音不但不顯得喧鬧,倒顯得胡同裡更加安靜了。

胡同文化是一種封閉的文化。住在胡同裡的居民大都安土重遷,不大願意搬家。有在一個胡同裡一住住幾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幾輩子 的。胡同裡的房屋大都很舊了,「地根兒」房子就不太好,舊房檁,斷磚牆。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屋裡小下。一到下大雨,總可以聽到房塌的聲音,那是胡同裡的房子。但是他們捨不得「挪窩兒」,—— 「破家值萬貫」。

四合院是一個盒子。北京人理想的住家是「獨門獨院」。北京人也很講究「處街坊」。「遠親不如近鄰」。「街坊裡道」的,誰家有點事,婚喪嫁娶,都得「隨」一點「份子」,道個喜或道個惱,不這樣就不合「禮數」。但是平常日子,過往不多,除了有的街坊是棋友,「殺」一盤;有的是酒友,到「大酒缸」喝兩「個」;或是鳥友,不約而同,各晃著鳥籠,到天壇城根、玉淵潭去「會鳥」此外,「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北京人易於滿足,他們對生活的物質要求不高。有窩頭,就知足了。大醃蘿蔔,就不錯。小醬蘿蔔,那還有什麼說的。臭豆腐滴幾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蝦米皮熬白菜,嘿!我認識一個在國子監當過差,伺候過陸潤庠、王垿等祭酒的老人,他說:「哪兒也比不了北京。北京的熬白菜也比別處好吃,——五味神在北京。」五味神是什麼神?我至今考查不出來。但是北京人的大白菜文化卻是可以理解的。北京人每個人一輩子吃的大白菜摞起來大概有北海白塔那麼高。

北京的胡同在衰敗,沒落。除了少數「宅門」還在那裡挺著,大部分民居的房屋都已經很殘破,有的地基柱礎甚至已經下沉,只有多半截還露在地面上。有些四合院門外還保存已失原形的拴馬樁、上馬石,記錄著失去的榮華。有打不上水來的井眼、磨圓了稜角的石頭棋盤,供人憑弔。西風殘照,衰草離披,滿目荒涼,毫無生氣。

看看這些胡同的照片,不禁使人產生懷舊情緒,甚至有些傷感。但是這是無可奈何的事。在商品經濟大潮的席捲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總有一天會消失的。也許像西安的蝦蟆陵,南京的烏衣巷,還會保留一兩個名目,使人悵望低徊。

再見吧,胡同。

[責任編輯:孫麗榮]

相關焦點

  • 八方客探尋北京胡同文化
    【現場】史家胡同博物館志願者 邢彥澤  胡同,大家可以跟我一起讀一下,一二三走:胡同。如果大家對兒化音有了解的話,後面還有一個輕輕的兒化音,就是胡同兒。  【解說】磚瓦、書籍、「三轉一響」……老北京胡同文化可謂豐富多彩,充滿韻味。但真正讓這些文化傳播開來、走出京城的,其實是一位位講述胡同故事的北京人。
  • 老北京文化:胡同文化以及名稱的變革
    老北京城是由胡同組成的,紫禁城和皇家園林只是北京大面兒上的東西,北京的精髓其實是在胡同裡。北京的胡同方方正正、胡同內的四合院規規矩矩,胡同、四合院影響了北京人的生活,反過來也可以說北京人的文化造就了胡同和四合院。胡同文化的內涵是什麼呢?
  • 汪曾祺丨北京胡同文化的精義是「忍」
    老舍這樣說過最近,治理胡同裡的「開牆打洞」已經有一段時間有些胡同已經被整治完成可我還是想念汪曾祺筆下的那個《胡同文化》胡同原是蒙古語,據說原意是水井,未知確否。胡同的取名,有各種來源。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態。我們通常說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即便不是最主要的部分。胡同文化是一種封閉的文化。住在胡同裡的居民大都安土重遷,不大願意搬家。有在一個胡同裡一住住幾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幾輩子的。胡同裡的房屋大都很舊了,「地根兒」房子就不太好,舊房檁,斷磚牆。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屋裡小下。
  • 胡同文化
    北京城像一塊大豆腐,四方四正。城裡有大街,有胡同。大街、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東正西。大街、胡同,把北京切成一個又一個方塊。這種方正不但影響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響了北京人的思想。  胡同和四合院是一體。
  • 北京國際設計周丨胡同博物館的文化裂變
    或者,簡單些,來北京東四胡同博物館,作為2020北京國際設計周分會場,體驗胡同文化展、胡同創意市集、胡同非遺工坊、胡同演藝、胡同文化大師沙龍五大版塊的活動,可謂將「風」、「俗」、「人」、「情」匯集至一處,讓你身臨其境的感受在人潮中,聲、色、律、動,活靈活現的北京文化。
  • 《胡同的故事》:說的是胡同,講的是情感,談的是文化
    為什麼作家喜歡寫北京的「胡同」,而不是其他地方的「胡同」。我們從「胡同」的起源說起。胡同,是北京特有的。為什麼叫作「胡同」?說法不一,多數研究者以為是蒙古話,意思是水井。一般情況下,一提起北京,人民首先想到的是天安門廣場、人民大會堂、故宮等,但是從文化意義上來說,北京的形象脫不出老舍筆下的《茶館》、《駱駝祥子》和《龍鬚溝》等,這些名篇佳作都構築在北京的小胡同的基礎上,如老舍先生在《駱駝祥子》開篇講到車夫們清楚北京的「萬壽山、雍和宮和八大胡同」。北京的胡同多得像牛毛名兒又是花樣繁多。從雅到俗,從官到民,從大到小……應有盡有。
  • 東四胡同博物館開館 「索引」老北京胡同文化
    原標題:東四胡同博物館開館 「索引」老北京胡同文化  【解說】雕梁畫棟的門廊、三進三出的院落、百餘年前的古董……近日,北京東四胡同博物館正式開館。不少民眾慕名前來,感受老北京胡同的百年滄桑變遷。  步入位於東四四條77號的北京胡同博物館,一進門北側便看到一個製作精美的垂花門,兩側還有上世紀書寫的「全心全意為民服務」等標語。往裡走,第二進院落的正房、兩側的廂房,都是展室。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是東廂房的歷史文化事物展區,門墩兒、老衣櫃、魯班椅、城門磚……十幾件老物件展現了老北京的胡同文化。
  • 北京這五條胡同,是了解北京傳統文化,風土人情的好去處
    去北京的最長、最短、最寬、最窄、彎最多的胡同去遛一遛唄。哈嘍,大家好呀,我是獨步天涯的磊哥,磊哥百度到北京的胡同有上千條,但我這次要分享給大家的是咱老北京的這五條胡同。因為磊哥覺得胡同就是北京生活的載體,四合院就是北京生活的縮影。
  • 老北京胡同臨時郵局掛牌營業 展現老北京文化特色
    胡同不僅構成了北京城市的脈絡,交通的網絡,更關係到北京的城市格局,是北京城市生活的依託。昨天,北京西城郵局特在西四郵局內申請設立的「老北京胡同臨時郵局」掛牌營業了。在這裡掛牌意義非凡,西四郵局是大清郵政在北京最早設立的第一批兩個郵政支局之一,所轄服務區域內胡同眾多。
  • 胡同文化指的是什麼
    進入現代化的北京,人們感興趣的往往不是那些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四通八達的寬馬路。而是那曲折幽深的小胡同,和溫馨美麗的四合院,所以有人認為北京的古都文化可以理解為「胡同文化」。  13世紀的元朝,元大都的統治者在城市建設與管理方面非常聰明,胡同橫平豎直的分配就像是在實行軍事化管理,有了胡同的分割與疏通,北京城便成了一座由遊牧民族安營紮寨的大軍營。
  • 【教育】《胡同文化》教學感想
    一首京味十足的《北京胡同》唱出了北京人對胡同的無限熱愛,用京腔京韻慢條斯裡唱出了胡同的風貌:「不唱那輝煌的故宮,也不唱那雄偉的長城,單唱這北京城裡的小胡同啊,有名的胡同三百六,無名的胡同數不清……」在京韻中跟著作者的思路一起走進北京胡同,就像欣賞美妙歌曲一樣去領略古老胡同建築的風格,了解其獨特的文化底蘊。  二、看胡同。一幅幅帶有懷舊色彩的北京胡同畫面將學生的思緒帶進老北京。
  • 胡同裡的北京
    今天偶然看到一篇小短文,是汪曾祺先生的文章選段,寫的北京胡同。那時候讀的是小主人公英子在胡同中長大的過程中經歷的大大小小有趣的故事。小時候我腦海裡構想的胡同:大大小小,星羅棋布。陽光總照在某一條小路上,有人力車經過時,地上飛揚起些許的黃土,可惜想像力實在不夠豐富不能真正領會胡同中的奧秘。
  • 推薦北京最值得去的胡同:帶時光「故事」的胡同
    如果有跡可循,那隻好是記憶裡的色相,揉捏在北京城的人文特色,還有那幽幽迴轉的胡同。《胡同的故事》裡包含了46位作家的文章,大多數出生於民國初期到五十年代的老作家與北京胡同的故事。文化可以俯聽幾代之變遷,而胡同,還真的只能砸吧那個年代的北平才有滋有味兒。
  • 北京胡同的古今大不同
    香港電臺普通話臺新節目《同不同》每周搜羅世界不同的文化與事物,節目主持人劉明正請來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與聽眾一起走遍世界,聽一聽在同一片天空下的同與不同。/文:劉明正  在《同不同》的首個系列中,劉明正帶大家到文化底蘊深厚的北京探訪民間小巷,用耳朵感受胡同的獨特色彩,尋找今昔的同與不同。
  • 古巷胡同,北京旅遊攻略
    「京味」文化的典型代表是北京的四合院,四面都是庭院,既自成一格,又能享受天地間的氣息和天倫之樂。現在,隨著這座城市的拆除,四合院、大雜院一片狼藉,只有少數幾個被保留下來,以備不時之需的舊北京文化正在消失。
  • 用英語介紹老北京的胡同文化
    在北京逛胡同,遇到「老外」怎麼辦?快來學學如何用英語講解胡同文化吧!In Beijing, hutongs are alleys formed by lines of siheyuan, traditional courtyard residences.
  • 北京好吃的胡同小館有哪些,北京胡同裡的美食盤點
    北京胡同是最能代表北京文化特色的地方了,也是北京城的靈魂,北京胡同小館也是相當有名的,哪些藏在胡同裡的美味,是不能錯過的。北京好吃的胡同小館有哪些呢?為你盤點北京胡同裡的美食,一起了解一下吧!>李記醬肉爆肚是一家有名的清真小店,不僅是北京本地人喜歡去吃,很多遊客也都會去打卡,他家有很多清真小吃,比如爆肚、肉燒餅、羊肉串等等,燒餅香脆可口,醬牛肉味道醇香,羊雜湯料足味美,這家小吃店美食種類豐富,味道也是最正宗的,在北京很多地方都有分店。
  • 行在北京胡同,南鑼鼓巷附近唯一一個有牌樓的胡同——雨兒胡同
    雨兒胡同,是一條呈東西走向的胡同,東起南鑼鼓巷,西止東不壓橋胡同。全長343米。明朝時稱雨籠胡同,清朝稱雨兒胡同,屬鑲黃旗。光緒年間鑲黃旗衙門曾在胡同北側。民國後沿稱雨兒胡同。雨兒胡同東入口並不十分明顯,由於這裡與南鑼鼓巷相交,開著許多樣式各異的特色店鋪,若不加留意,就會錯過了夾雜在商鋪林立中的雨兒胡同。這個牌樓是在西側,是南鑼鼓巷附近胡同唯一一個有牌樓的胡同。胡同人家的小門墩,整體形狀已經有所磨損,也可以看出年代比較久遠了。胡同的瓦,上面的紋路和「喜」字相得益彰。
  • 尋古探今:北京的胡同
    走進現代化的北京城,人們感興趣的往往不是那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四通八達的寬馬路,而是那曲折幽深的小小胡同,溫馨美麗的四合院。因此,有人稱古都文化為「胡同文化」和「四合院文化」,此話實不為過。胡同深深,胡同深處是無數溫暖的家,這就是北京人對胡同有特殊感情的根本原因。  北京最窄的胡同是前門外大柵欄地區的錢市胡同,胡同中間最窄處只有40釐米。還有些曲折幽深的胡同呈九曲迴腸之狀,如北新橋原有條九道彎,實有20多道彎,後劃分成五條胡同;前門外也有條九道彎,實則要拐13個彎。
  • 京味老胡同 街頭巷尾下不同尋常的市井文化
    胡同把北京這座城市切成了四四方方的許多「小豆腐塊」,北京人就在這些一小塊一小塊的豆腐裡活著。可謂是了解了胡同文化,也就明白了北京這座城市獨有的歷史韻味。如果你來北京旅遊,想要逛逛這大大小小的胡同,那麼,一定要帶著這本書——《胡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