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文化

2020-12-17 中國文明網

  北京城像一塊大豆腐,四方四正。城裡有大街,有胡同。大街、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東正西。大街、胡同,把北京切成一個又一個方塊。這種方正不但影響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響了北京人的思想。

  胡同和四合院是一體。胡同兩邊是若干四合院連接起來的。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態。我們通常說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即便不是最主要的部分。

  胡同文化是一種封閉的文化。住在胡同裡的居民大都安土重遷,不大願意搬家。有在一個胡同裡一住住幾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幾輩子的。胡同裡的房屋大都很舊了,「地根兒」房子就不太好,舊房檁,斷磚牆。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屋裡小下。一到下大雨,總可以聽到房塌的聲音,那是胡同裡的房子。但是他們捨不得「挪窩兒」,——「破家值萬貫」。

  四合院是一個盒子。北京人理想的住家是「獨門獨院」。北京人也很講究「處街坊」。「遠親不如近鄰」。「街坊裡道」的,誰家有點事,婚喪嫁娶,都得「隨」一點「份子」,道個喜或道個惱,不這樣就不合「禮數」。但是平常日子,過往不多,除了有的街坊是棋友,「殺」一盤;有的是酒友,到「大酒缸」(過去山西人開的酒鋪,都沒有桌子,在酒缸上放一塊厚板以代酒桌)喝兩「個」(大酒缸二兩一杯,叫做「一個」);或是鳥友,不約而同,各晃著鳥籠,到天壇城根、玉淵潭去「會鳥」(會鳥是把鳥籠掛在一處,既可讓鳥互相學叫,也互相比賽),此外,「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北京人易於滿足,他們對生活的物質要求不高。有窩頭,就知足了。大醃蘿蔔,就不錯。小醬蘿蔔,那還有什麼說的。臭豆腐滴幾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蝦米皮熬白菜,嘿!我認識一個在國子監當過差,伺候過陸潤庠、王垿等祭酒的老人,他說:「哪兒也比不了北京。北京的熬白菜也比別處好吃——五味神在北京」。五味神是什麼神?我至今考查不出來。但是北京人的大白菜文化卻是可以理解的。北京人每個人一輩子吃的大白菜摞起來大概有北海白塔那麼高。

  北京胡同文化的精義是「忍」,安分守己、逆來順受。老舍《茶館》裡的王利發說「我當了一輩子的順民」,是大部分北京市民的心態。

  北京的胡同在衰敗,沒落。除了少數「宅門」還在那裡挺著,大部分民居的房屋都已經很殘破,有的地基柱礎甚至已經下沉,只有多半截還露在地面上。有些四合院門外還保存已失原形的拴馬樁、上馬石,記錄著失去的榮華。有打不上水來的井眼、磨圓了稜角的石頭棋盤,供人憑弔。西風殘照,衰草離披,滿目荒涼,毫無生氣。

  在商品經濟大潮的席捲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總有一天會消失的。也許像西安的蝦蟆陵,南京的烏衣巷,還會保留一兩個名目,使人悵望低徊。

  一九九三年三月十五日(作者為已故著名作家 汪曾祺。光明日報有刪節)

相關焦點

  • 北京的胡同文化
    胡同原是蒙古語,據說原意是水井,未知確否。胡同的取名,有各種來源。有的是計數的,如東單三條、東四十條。有的原是皇家儲存物件的地方,如皮庫胡同、惜薪司胡同。有的是這條胡同裡曾住過一個有名的人物,如無量大人胡同、石老娘胡同。大雅寶胡同原名大啞巴胡同,大概胡同裡曾住過一個啞巴。王皮胡同是因為有一個姓王的皮匠。王廣福胡同原名王寡婦胡同。有的是某種行業集中的地方。手帕胡同大概是賣手帕的。
  • 《胡同的故事》:說的是胡同,講的是情感,談的是文化
    為什麼作家喜歡寫北京的「胡同」,而不是其他地方的「胡同」。我們從「胡同」的起源說起。胡同,是北京特有的。為什麼叫作「胡同」?說法不一,多數研究者以為是蒙古話,意思是水井。一般情況下,一提起北京,人民首先想到的是天安門廣場、人民大會堂、故宮等,但是從文化意義上來說,北京的形象脫不出老舍筆下的《茶館》、《駱駝祥子》和《龍鬚溝》等,這些名篇佳作都構築在北京的小胡同的基礎上,如老舍先生在《駱駝祥子》開篇講到車夫們清楚北京的「萬壽山、雍和宮和八大胡同」。北京的胡同多得像牛毛名兒又是花樣繁多。從雅到俗,從官到民,從大到小……應有盡有。
  • 東四胡同博物館開館 「索引」老北京胡同文化
    原標題:東四胡同博物館開館 「索引」老北京胡同文化  【解說】雕梁畫棟的門廊、三進三出的院落、百餘年前的古董……近日,北京東四胡同博物館正式開館。不少民眾慕名前來,感受老北京胡同的百年滄桑變遷。  步入位於東四四條77號的北京胡同博物館,一進門北側便看到一個製作精美的垂花門,兩側還有上世紀書寫的「全心全意為民服務」等標語。往裡走,第二進院落的正房、兩側的廂房,都是展室。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是東廂房的歷史文化事物展區,門墩兒、老衣櫃、魯班椅、城門磚……十幾件老物件展現了老北京的胡同文化。
  • 胡同文化指的是什麼
    而是那曲折幽深的小胡同,和溫馨美麗的四合院,所以有人認為北京的古都文化可以理解為「胡同文化」。  13世紀的元朝,元大都的統治者在城市建設與管理方面非常聰明,胡同橫平豎直的分配就像是在實行軍事化管理,有了胡同的分割與疏通,北京城便成了一座由遊牧民族安營紮寨的大軍營。
  • 【教育】《胡同文化》教學感想
    汪曾祺為攝影集《胡同之沒》寫了一篇精彩的序言。如同一位溫和的老者向我們敘說胡同的一切,這裡的人和物都仿佛向我們展示著滄桑的歷史,那麼的親切和溫暖。讀這篇文章的時候內心不由地被汪老先生的淳樸自然所感染,就好像置身一片沒有汙染的荷塘,清靜而恬淡。以下是《胡同文化》教學課堂設計的幾個環節,寫來與同仁們交流。  一、聽胡同。
  • 老北京文化:胡同文化以及名稱的變革
    文化,是個複合的整體,包含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和個人作為社會成員所必需的其他能力和習慣。簡單地說,文化是人們生活意識習慣、觀念等的集合。說起文化,許多人可能覺得高深莫測,探討文化問題,必定是學者專家的「專利」。而說起胡同文化,可以說是北京的特色文化之一。
  • 八方客探尋北京胡同文化
    【現場】史家胡同博物館志願者 邢彥澤  胡同,大家可以跟我一起讀一下,一二三走:胡同。如果大家對兒化音有了解的話,後面還有一個輕輕的兒化音,就是胡同兒。  【解說】磚瓦、書籍、「三轉一響」……老北京胡同文化可謂豐富多彩,充滿韻味。但真正讓這些文化傳播開來、走出京城的,其實是一位位講述胡同故事的北京人。
  • 用英語介紹老北京的胡同文化
    在北京逛胡同,遇到「老外」怎麼辦?快來學學如何用英語講解胡同文化吧!In Beijing, hutongs are alleys formed by lines of siheyuan, traditional courtyard residences.
  • 汪曾祺丨北京胡同文化的精義是「忍」
    老舍這樣說過最近,治理胡同裡的「開牆打洞」已經有一段時間有些胡同已經被整治完成可我還是想念汪曾祺筆下的那個《胡同文化》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態。我們通常說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即便不是最主要的部分。胡同文化是一種封閉的文化。住在胡同裡的居民大都安土重遷,不大願意搬家。有在一個胡同裡一住住幾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幾輩子的。胡同裡的房屋大都很舊了,「地根兒」房子就不太好,舊房檁,斷磚牆。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屋裡小下。
  • 京味老胡同 街頭巷尾下不同尋常的市井文化
    胡同把北京這座城市切成了四四方方的許多「小豆腐塊」,北京人就在這些一小塊一小塊的豆腐裡活著。可謂是了解了胡同文化,也就明白了北京這座城市獨有的歷史韻味。如果你來北京旅遊,想要逛逛這大大小小的胡同,那麼,一定要帶著這本書——《胡同的故事》。
  • 鳳山古鎮的胡同文化
    鳳山古鎮的胡同文化有歷史的小鎮都有傷痕。前後做過五六百年老縣城的豐寧鳳山古鎮,風光早已是舊事,自民國後縣城這個桂冠是摘了戴,戴了摘,折騰來去,頗蹂躪鳳山人的情感,而老鳳山足夠淡定了。2.衙門胡同的文化脈絡這裡是鳳山文脈的淵源。鳳山一中是由縣衙大院改造,方正寬闊,青磚瓦房,雖拆了縣衙大堂,朱紅大門和磚石結構的門房還在,穹頂門楣上寫「豐寧縣鳳山中學」,門口一對昂首嘯天的石獅子,確是厚重莊嚴。
  • 八大胡同「風月」場始於「相公文化」
    核心提示:八大胡同真正成為煙柳巷是在晚清,而促使八大胡同和「風月」結緣的最初並不是因為妓女,而是一種特殊的畸形風氣,它被稱作「相公文化」。這股風氣是如何興起的呢?說來與清初「禁娼令」有關。,卻已經有了風塵女,但是八大胡同真正成為煙柳巷是在晚清,而促使八大胡同和「風月」結緣的最初並不是因為妓女,而是一種特殊的畸形風氣,它被稱作「相公文化」。
  • 讀汪曾祺的《胡同文化》:怎樣面對那些消失的城市記憶
    今天讀的文是汪曾祺的一篇散文《胡同文化》。汪老在這篇文章裡寫了北京的胡同,他說北京城就像一塊大豆腐,四方四正的,裡面最多的就是北京的胡同。胡同的名字是很有意思的,它們可能是以前放的東西取得,可能是來源於裡面住過的一個有名的人物,可能是根據胡同的形狀取得。胡同有些是很寬敞的,比如鐵獅子胡同,有些則是很小的,比如耳朵胡同,根據胡同的名字就可以判斷胡同的大小。這些胡同是貫穿大街的網絡,它們距離鬧市很近,出去打個醬油是很方便的。但是這些胡同平時是很安靜的,偶爾有些剃頭挑子、吹短笛的聲音。
  • 北京國際設計周丨胡同博物館的文化裂變
    或者,簡單些,來北京東四胡同博物館,作為2020北京國際設計周分會場,體驗胡同文化展、胡同創意市集、胡同非遺工坊、胡同演藝、胡同文化大師沙龍五大版塊的活動,可謂將「風」、「俗」、「人」、「情」匯集至一處,讓你身臨其境的感受在人潮中,聲、色、律、動,活靈活現的北京文化。
  • 胡同文化重塑生活空間
    參考消息網7月25日報導 韓媒稱,最近,在韓國城市中心出現的「熱門場所」基本上都是小胡同。據韓國《東亞日報》7月24日報導,韓式房屋或聯排住宅改造的咖啡屋、手工啤酒屋、飾品作坊等不斷刺激著行走在狹窄胡同裡的行人的好奇心。然而,在寬敞大道眾多的大規模新都市公寓園區裡,是感受不到這種胡同的氣息的。
  • 老北京胡同臨時郵局掛牌營業 展現老北京文化特色
    胡同不僅構成了北京城市的脈絡,交通的網絡,更關係到北京的城市格局,是北京城市生活的依託。昨天,北京西城郵局特在西四郵局內申請設立的「老北京胡同臨時郵局」掛牌營業了。在這裡掛牌意義非凡,西四郵局是大清郵政在北京最早設立的第一批兩個郵政支局之一,所轄服務區域內胡同眾多。
  • 王大泉|用建築重塑老北京胡同文化脈絡 板橋十六號文化空間
    建築反映著一座城市的發展承載著歲月的底蘊與歷史的痕跡是環境的延續亦是文化的歸屬與新生於北京而言,胡同便成為了不可忽略的存在,它絕不僅僅是城市的脈絡,交通的衢道,更是北京老百姓生活的場所,京城歷史文化發展演化的重要舞臺。
  • 行在北京胡同,南鑼鼓巷附近唯一一個有牌樓的胡同——雨兒胡同
    雨兒胡同,是一條呈東西走向的胡同,東起南鑼鼓巷,西止東不壓橋胡同。全長343米。明朝時稱雨籠胡同,清朝稱雨兒胡同,屬鑲黃旗。光緒年間鑲黃旗衙門曾在胡同北側。民國後沿稱雨兒胡同。雨兒胡同東入口並不十分明顯,由於這裡與南鑼鼓巷相交,開著許多樣式各異的特色店鋪,若不加留意,就會錯過了夾雜在商鋪林立中的雨兒胡同。這個牌樓是在西側,是南鑼鼓巷附近胡同唯一一個有牌樓的胡同。胡同人家的小門墩,整體形狀已經有所磨損,也可以看出年代比較久遠了。胡同的瓦,上面的紋路和「喜」字相得益彰。
  • 推薦北京最值得去的胡同:帶時光「故事」的胡同
    如果有跡可循,那隻好是記憶裡的色相,揉捏在北京城的人文特色,還有那幽幽迴轉的胡同。《胡同的故事》裡包含了46位作家的文章,大多數出生於民國初期到五十年代的老作家與北京胡同的故事。文化可以俯聽幾代之變遷,而胡同,還真的只能砸吧那個年代的北平才有滋有味兒。
  • 借英語戲劇提高府學胡同小學學生國際文化交流水平
    府學胡同小學英文戲劇社的70餘名同學參加匯演,府學胡同小學三年級全體師生及家長約600餘人觀看了表演。、英文歌舞等多種形式展現了劇本的精彩情節,表現一個師生共同分享國際文化交流的精彩旅程故事。純英語表達的音樂劇表演贏得了觀眾的陣陣掌聲,也充分展示了北京市東城區府學胡同小學學生的英語語言文化功底和團結向上的精神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