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逛胡同的時候,經常會看到一些新人在這裡打卡拍照,白紗襯著紅牆,鏡頭下是情侶們最真摯的笑容。
比起老式、擺拍明顯的影樓風,當下的一些年輕人似乎更喜歡紀實性的婚紗照。
無疑在胡同裡拍下「愛情最美好的樣子」則更受小情侶們的青睞。
胡同婚紗照滿足了每個年輕人對「老北京」不同的想像。
掉了漆的紅木門、牆壁上的青瓦磚再配合上街頭巷尾的吆喝聲和嘈雜而忙碌的人群,撲面而來的是濃濃的煙火氣。
輕婚紗搭配人文風,感受著四九城下的復古文藝,古色古香的老胡同見證了歲月和生活,也讓愛情留在最柔軟的時光裡。
01
來北京,逛胡同才是正事。
胡同把北京這座城市切成了四四方方的許多「小豆腐塊」,北京人就在這些一小塊一小塊的豆腐裡活著。
可謂是了解了胡同文化,也就明白了北京這座城市獨有的歷史韻味。
如果你來北京旅遊,想要逛逛這大大小小的胡同,那麼,一定要帶著這本書——《胡同的故事》。
《胡同的故事》由北京聯合出版社出版,是一本精選了四十六位著名作家關於北京胡同的散文集,其中不乏有冰心、季羨林、史鐵生、汪曾祺、王蒙、蕭乾等名家。
他們有的是土生土長,從小就在胡同裡長大;有的因緣巧合,將一段時光留在了北京的胡同裡;也有的雖然僅有一面之緣只是短暫居住,但也對胡同有了特殊的感情。
這是一本有關四十六種記憶中的胡同生活,這些不同的體驗和情感被他們記錄在這本書裡,給讀者帶來知識性和趣味性的雙重體驗。
當你拿著這本書,按圖索驥,從現在看到過往,在書中穿越一個城市的歷史,這絕對是一種美妙而奇特的感受。
02
書中借各位作者的筆觸帶著讀者再一次領略了北京富有特色的經典老胡同:
「南鑼鼓巷」——最具創意的文化胡同
這條長800米的胡同,是北京最熱鬧也是最時尚的胡同區。從明朝文臣將軍到清代皇后格格,還有文人學者詩畫巨匠,胡同裡每一處宅院都有說不完的風流人物
「史家胡同」——最有名望的胡同
從清朝到新中國成立,這裡雲集了很多高官和名流。凌叔華、傅作義、徐向前、榮毅仁、喬冠華夫婦等都曾住在這裡。有人用這樣一句話形容:「一條胡同,半個中國。」
「菸袋斜街」——最古老的商業街
這裡的明清風貌和京味文化十足,明清時期是以經營旱菸袋、水菸袋等菸具而出名,曾是攝政王進京的必經之路,也是北京較有名氣的商業文化街。
「磚塔胡同」——歷史最悠久的胡同
近700年歷史,因胡同東口有一座八角七重簷的青灰色磚塔而得名。此塔名為「元萬松老人塔」,是僅存到今天的坐落在市區的惟一的一座磚塔。
「東交民巷」——最長的胡同
位於北京東市區,西起天安門廣場東路,東至崇文門內大街,舊時因為是漕運地,原稱東郊米巷,全長近3公裡,是北京最長的一條胡同。
「五道營胡同」——最時尚的胡同
五道營胡同在明朝是守城駐兵的重地,清朝時屬鑲黃旗。胡同裡中西合璧,咖啡店、古玩店、酒店特色餐飲相鄰而立,吸引了很多文藝青年來此處打卡。
每一條胡同都有其獨特的人文氣息和市井文化,等待著那些「懂他」的人去回望和珍藏。
03
夕陽西下,一抹陽光柔和地灑在京城那些幽深的小胡同裡。精緻的四合院,黝黑的大宅門,嬉鬧的孩童,由遠及近的吆喝聲……
北京有多少條胡同?「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沒名的胡同塞牛毛。」
當然,北京胡同的名稱和上海、天津那些什麼「弄」「裡」的雅致別稱可不太一樣,念起來「京味」十足,特別有生活氣息。
胡同之所以能成為老北京的特色,和其傳承的精神是相一致的。
居住在胡同裡的百姓歷經朝代更迭,永遠不煩躁,不著急,什麼事都「耐」著,只求過好自己的小日子。
正所謂「窮忍者,富耐著,睡不著眯著。」可謂是北京人非常精粹的人生哲學了。
日月經天,布景換了一堂又一堂,而居住在這裡的百姓卻一代代將老北京的精神傳承了下去。
在北京,胡同浩繁有幾千條,青磚灰瓦,玉階丹楹。他們是北京城的脈絡,承載著老百姓的記憶與情懷,也見證著北京的歷史與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