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2月20日電 題:北京老胡同裡的創意新工廠
中新社記者 尹力
如果說胡同是北京的文化「脈絡」,那麼,一些藏身老城區的廢舊廠房則是北京工業歷史的符號。而今,原本藏在胡同深處的廢舊廠房在獲得「創意」的助力後,重新煥發勃勃生機。在這裡人們不僅可以追尋歷史,還可以看到科技和時尚的「風向標」。
北京東城區的板橋南巷胡同很安靜。街邊的小店開門迎客,不時有汽車從胡同通過,即使遇到行走緩慢的行人或三輪車,司機也不鳴笛。
走進乾淨狹長的板橋南巷胡同的深處,一眼可見人民美術文化園靜靜坐落在四合院方陣裡,其前身是創建於1958年的人民美術印刷廠。該廠曾以印製毛澤東、周恩來等人的肖像而著稱。廠名「人民美術」四個大字亦由周恩來親筆題寫。
如今,這個已有50多年歷史的老印刷廠煥發新顏,變成內含建築、攝影、服裝、動漫、餐飲等多種業態的創意聚集區。在由知名建築設計師馬巖松創立的MAD建築師事務所內,粗大堅固的水泥立柱,鋼結構房梁,超寬大的門窗……隨處可見老廠房的痕跡。據相關工作人員介紹,事務所在進駐文化園後,本著「修舊如舊」的態度,僅進行了簡單的門窗更換牆壁粉刷,保留了原有的房頂、廊柱、扶手等,充分挖掘和利用了原廠房的空間高度。
永一格創意產業集團總裁呂志道特意將總部從朝陽區798藝術區遷至文化園,只因為「這裡處在喧囂的城區,卻是鬧中取靜,有濃厚的藝術氣息,也很接地氣」。他說,隨著798被越來越多的人熟知,商業氣息變濃重了,租金也開始上漲。與其相比,文化園更適合集團總部的發展。
像呂志道這樣由其他房租高企的產業園「跳槽」到這裡的企業家不在少數,但來了之後就很少再走。據人民美術印刷廠廠長肖福全介紹,目前園區已入駐了十多家涉及設計、攝影、服飾等領域的企業,年營業收入可達3億元人民幣。「還有好多文創企業排著隊想進來,但我們這裡已經飽和了」。
肖福全介紹說,由於環保原因,人民美術印刷廠於2010年初搬遷到郊區,在胡同裡留下一片不大不小的老廠房。經過三年改建,現已基本完成「人民美術印刷廠」向「人民美術文化園」的轉型。但他不會讓文化園變成下一個鑼鼓巷或是798藝術區,而要致力於為創意工作者提供一個「安靜、產生想法」的環境,「不完全追求商業利益,保留文化創意的獨立性。」
像人民美術產業園這樣生長在胡同裡的創意工廠,在北京東城區不在少數。方家胡同46號、人民美術文化園、亮點五十五號、北京國際創意設計苑、國子監40號……這些別具一格的創意工廠散落在不同的胡同中,如同點綴在一幅古香古色的風景圖中的鮮豔丹青。
據中關村科技園區雍和園管委會副主任韓樹凡介紹,目前,在東城區範圍內形成的16家「胡同裡的創意工廠」,已吸引超過500家中小型文化創意企業入駐。「創意工廠」建立了集創業服務、娛樂休閒和創意旅遊等功能於一體的新型文化企業成長基地,逐漸將「創意」由概念轉化為產業,也為舊廠房注入了文化創意元素,使古都文脈得以傳承和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