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胡同裡的「臺灣味道」

2020-12-22 中國臺灣網

北京胡同裡的「臺灣味道」

  避開南鑼鼓巷的喧囂,鑽進帽兒胡同,和樹蔭下納涼的老爺子寒暄兩句,和買菜回來的婦人打個招呼。王卬早已成為這個「胡同家族」的一員,但說話仍帶著難改的臺灣鄉音。

  在這個尋常的北京巷弄裡,王卬和他的大陸妻子經營著一家叫「醉虹樓」的臺灣餐廳。樸素的食材,經由悉心烹調,生發出別樣的「臺灣味道」,從胡同深處飄出。那美味之所以備受食客青睞,更因其中沁著這個兩岸「夫妻檔」對生活的夢想與堅持。

  王卬來大陸已是第十九個年頭了,剛來時他在上海做餐飲,兼營挖土機設備租售生意。第一次創業並不順利,事過多年再回想,他笑著說:「也不是沒有回報啊,我收穫了我的妻子。」

  結束上海的生意後,王卬原打算「收手」回臺灣。一次到北京探望弟弟的行程,一次無心插柳的「胡同遊」,讓他改變了主意。

  窄窄的胡同,古樸的四合院,晨間提溜鳥籠散步的老人,黃昏裡圍著下棋的鄰裡……老北京的生活氣息迷住了這個臺灣男人。特別是傍晚時分,各家各戶的菜香「流竄」在胡同裡,東家餃子西家面陸續出爐,人們不忘彼此分享,這讓王卬自然地想起了小時候生活的臺灣眷村。

  當時在北京經營臺灣小吃的店家極少,喜愛胡同生活的王卬和妻子看好未來的市場,就決定留在這座充滿歷史韻味的城市,展開二次創業。

  和許多「北漂」族一樣,這對兩岸夫妻一路走來歷經艱辛。小胡同人流量小,剛開始時,王卯和妻子每天坐在店裡,彼此相望,偶爾進來一個客人,吃碗滷肉飯便離開了,夫婦倆又繼續面對空蕩蕩的屋子。

  「前三年,錢基本都往外扔。」但是,他們沒有放棄。每天一大早,王卬都會騎上三輪車,拉著太太去距離不近的一個菜市場採購,就因為「那裡的食材品質更好」。

  買回菜來,夫婦倆就扎進廚房,精心烹調每道菜品。比如他們的招牌滷肉飯,看似家常,但從滷肉、滷蛋到蘿蔔乾、酸白菜,洗、切、晾、滷,道道工序都須親手料理,對每個細節都追求到位。

  王卬認為,臺灣小吃要贏得北方顧客青睞,最重要的是得加進去「誠意的味道」。夫妻倆十分重視傾聽客人的意見,針對北方人的口味對菜品進行了不少調整。

  通過努力與堅持,小店漸漸累積人氣,一傳十、十傳百地有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名頭。如今,到了下午兩三點,「醉虹樓」還有顧客不斷進出。

  近幾年南鑼鼓巷火爆興起,而隨著兩岸往來更趨熱絡,「臺灣熱」風行大陸,王卬夫婦的生意也越來越好。到這裡來的,不僅有常住北京思念「家鄉味」的臺胞,還有慕名而來尋找地道「臺灣味」的大陸遊客。

  生意更忙了,但王卬還是喜歡走近客人,和大家侃上幾句。聊胡同,談臺灣,一來二去,王卬和許多回頭客成了好朋友。餐廳牆面一角,貼著夫婦倆與一些演藝界人士的合影。其中一位是香港著名導演徐克,王卬「爆料」說,徐克來吃飯常會打包一碗牛肉麵帶走,而要求把湯、面、牛肉、蔥花、香菜都分開放。

  胡同是最接地氣的,王卬夫婦的臺灣餐廳也處處充滿家的味道。牆上掛著王卬三兄弟的生活照,還寫著「永結同心三兄弟」。兒子上幼兒園時的畫掛了很多年,今年11歲的孩子說著一口不同於父母的「北京腔」。每年,這一家三口都要回一趟臺灣,去探望王卬的父母。

  晚餐時間到了,胡同裡的「臺灣味道」又濃鬱起來。跑堂的老闆,在廚房操持的妻子,一旁玩耍的兒子,無拘無束的客人,「醉虹樓」就是這般家庭餐廳的模樣。(記者 吳彥君 李翔)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張曉靜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http://news.xinhuanet.com/tw/2013-08/08/c_116867871.htm

原稿件作者:吳彥君 李翔

轉載編輯:張曉靜

原稿件來源:新華網

相關焦點

  • 在北京的胡同裡就可以遠離北京城裡喧囂,享受古色古色老北京味道
    在北京的胡同裡溜達用不上幾分鐘你就可以遠離了北京城裡的喧囂,到了一個古色古色散發著老北京味道的地方。在居住的胡同裡,有時候胡同裡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出來旅行的人們,在胡同裡拖著行李,在胡同裡轉來轉去尋找著什麼,這些人鑽進胡同也沒見再出來,然後就不知道去向了,有的時候我也納悶這些人都去哪裡了呢。
  • 北京好吃的胡同小館有哪些,北京胡同裡的美食盤點
    北京胡同是最能代表北京文化特色的地方了,也是北京城的靈魂,北京胡同小館也是相當有名的,哪些藏在胡同裡的美味,是不能錯過的。北京好吃的胡同小館有哪些呢?為你盤點北京胡同裡的美食,一起了解一下吧!>李記醬肉爆肚是一家有名的清真小店,不僅是北京本地人喜歡去吃,很多遊客也都會去打卡,他家有很多清真小吃,比如爆肚、肉燒餅、羊肉串等等,燒餅香脆可口,醬牛肉味道醇香,羊雜湯料足味美,這家小吃店美食種類豐富,味道也是最正宗的,在北京很多地方都有分店。
  • 北京胡同裡這幾家懷舊餐廳,記憶裡的老北京味道
    這麼多餐廳, 每走進一個店, 就定格到一種回憶裡, 記憶裡的老北京味道 還有記憶的青春 寬店(鼓樓店)
  • 胡同裡的北京
    今天偶然看到一篇小短文,是汪曾祺先生的文章選段,寫的北京胡同。北京的胡同,第一個要想起的就是很久以前看的一本書,《城南舊事》,很多人也都並不陌生,這是我們這代學生小學語文課本裡要求的必讀叢書那時候讀的是小主人公英子在胡同中長大的過程中經歷的大大小小有趣的故事。小時候我腦海裡構想的胡同:大大小小,星羅棋布。陽光總照在某一條小路上,有人力車經過時,地上飛揚起些許的黃土,可惜想像力實在不夠豐富不能真正領會胡同中的奧秘。
  • 北京胡同遊最佳路線,在胡同裡仰望鐘鼓樓
    北京胡同沿著舊鼓樓大街向南走,大概300米左右就能看到一條胡同,由路牌可以知道,這條胡同叫豆腐池胡同。胡同只能勉強讓一輛汽車駛過。路兩邊是居民的住宅,這條胡同裡路邊停放著居民自用的自行車或者三輪車,不時還會有一輛輛汽車駛過,再加上過往的行人,顯得道路很是擁擠。每一輛從這裡經過的汽車都要小心翼翼的行駛,否則就會撞到路邊的這些自行車或者過往的行人。在這條胡同裡步行反而會比汽車更快一些。
  • 北京胡同深處的咖啡小館
    黑糖玉桂拿鐵是必點,先拿火燒了一下肉桂卷,然後再攪拌進咖啡裡,淡淡的肉桂味道上面微苦的奶泡和濃鬱的拿鐵咖啡,真的推薦! 地址:南鑼鼓巷板廠胡同20號Coffeefix20 北京找北京的精品咖啡,好像總也繞不開散落在中心城區胡同裡那些大大小小的咖啡館。
  • 北京前門胡同裡的日料小店,人均100元,感受日本家庭料理的味道
    北京前門胡同裡的日料小店,人均100元,感受日本家庭料理的味道。這家日料店在北京算得上是一家網紅店了,藏在前門附近的小胡同裡,不是印象中的高大上的日本料理,是比較家庭式的。金槍魚沙拉,用料非常豐富,金槍魚給的也不小氣,清淡的沙拉醬,不膩。
  • 北京胡同裡的日本料理餐廳,人均近300元,帶著深夜食堂的味道
    北京胡同裡的日本料理餐廳,人均近300元,帶著深夜食堂的味道。這家日料店也算小有名氣,在北京芳草地的一條胡同裡,晚上很好找,一排紅紅的燈籠格外鮮明,餐廳裡是日式懷舊風格,有點深夜食堂的味道。蝦肉沙拉,擺盤非常精緻的一道菜,蝦肉的質感非常不錯,彈潤緊實,口感鮮甜,非常清爽開胃。
  • 北京胡同生活
    北京街頭,充滿了人間煙火的味道。 北京有高樓大廈,北京也有胡同小巷。人們把廚具和衣服曬在門口,人來人往,從不擔心東西會丟,正是因為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胡同裡的友情,才可以讓北京的胡同充滿了煙火氣息…街頭上的公交車,行走的路人,他們都有各自的職責,都有各自的任務,他們都在北京,活著自己的生活。街頭的行人,有的匆匆忙忙,有的神態自若地遛彎公交車是城市的重要交通工具。
  • 八方客探尋北京胡同文化
    7月17日,記者來到北京史家胡同博物館,館裡的志願者邢彥澤正在為一群臺灣學生講解。  【現場】史家胡同博物館志願者 邢彥澤  他們(胡同居民)叫「八旗子弟」,他們是當時努爾哈赤部隊的人。「旗」就指的是部隊。  【解說】邢彥澤目前在中國人民大學讀大三,在北京出生長大,2018年11月開始在史家胡同博物館做講解志願者。
  • 那些藏在老北京胡同裡的第一|磚塔胡同|獨家-北京自媒體聯盟|老...
    第一個有文獻記載的胡同磚塔胡同胡同這一名稱始於元大都時期,當時出現過29條胡同,但只有一條胡同有文字記載,這條胡同就是磚塔胡同。從元、明、清、民國直到到今天都有文獻可考,這在北京是僅有的孤例。專家形容磚塔胡同就是北京胡同的「根」。
  • 比南鑼有北京味兒!北京這條近500米的胡同簡直逆天了!
    說起北京的胡同,很多人會想到南鑼鼓巷、國子監,然而在多如牛毛的北京胡同裡,小編喜歡的還是楊梅竹斜街。比起南鑼鼓巷熙熙攘攘的商業氣息,楊梅竹斜街更多一些老北京的味道。設計店的主人李擴來自臺灣,他會向你推薦很多以設計和藝術為主題的書刊,其中有不少都是難得一見的好書。還有一個秘密:如果你在傍晚發現街上的店主集體消失了,說不定他們就躲在這家店的後院喝茶、烤肉呢。
  • 北京,喊你胡同裡轉轉
    北京足夠大,大到可能一個人一輩子也走不完。北京的胡同足夠多,多到如同人的頭髮難以數清。自打上兩周立下宏願,要好好認識一下五朝帝都,感受一下時代變遷帶來的變化。然後繞到東茶食胡同,向西到五老胡同再拐向南,到了珠市口東大街,繼續向西,再次來到草廠十條南入口,此處一座回族幼兒園,民族風格特別明顯。進入草廠十條向北40、50米,有一條向西斜插的胡同,叫薛家灣胡同,信步進入。胡同口靠南一戶人家門前的大樹,看看樹皮的皺紋就知年頭很長。
  • 北京胡同裡的貓擼貓地圖
    >本期選景地:北京各胡同老北京胡同貓北京的胡同裡,最常能偶遇的便是貓。大部分時間它們或穿梭於胡同中或靜坐於門墩、房脊之上,又或在汽車底下偷瞄你。少了些乖巧多了幾分傲氣,這種貓一般都被稱為「老北京胡同貓」。給這些胡同裡的貓拍照的拍攝師叫貓賊,是在北京做了10年流浪貓救助公益的貓賊攝影主理人。今年9月在東城的燈草小院辦過胡同貓展,北京很多愛貓人都去打過卡。
  • 北京最有「味道」的胡同,曾是處理糞便之地,如今成天價寶地!
    說到胡同,不知道大家會想到哪兒?不用想了,其實說到胡同一定會想到北京,胡同可以說是北京的特色了,來了北京除了故宮圓明園長城啥的,一定要去逛逛胡同,不論是非常熱門的南鑼鼓巷,還是曾是煙花柳巷的八大胡同,都別有一番滋味,那麼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帶來北京最有味道的胡同,曾經是處理糞便之地,現今搖身一變成為天價寶地呢!
  • 藏在北京胡同裡的寶藏小店,進去就難輕易走出來~
    >還是比不上胡同的魅力其中愛去胡同的一點還是胡同藏著許多新奇小店在胡同裡感受小店的別樣魅力·沃野oil· >東城區永康胡同13號沃野oil,一家藏在北京胡同裡面的日式素食餐廳。沒事的時候,來胡同裡面小坐,來上一杯手衝咖啡,悠閒的一天就這麼隨意且開心的度過了~·一樂屋日式居酒· 東城區東直門內大街277號一樂屋日式居酒,一家可以吃到大阪燒的店,也藏在北京的老胡同裡面
  • 2個臺灣設計師,在北京胡同裡開了一家最不賺錢的咖啡館
    在北京開一家布爾喬亞式的咖啡館,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房租、人員、食材成本皆高,市場小眾,叫好不叫座。而這裡的臺版書,無添加的食品,教授繁體字的私塾課,學習繁體字便可打折的服務,還有一個不善經濟又溫厚的文人老闆,能維繫著如舊的模樣,著實是件不易的事兒。
  • 當臺灣廚娘走進北京胡同
    公眾號第73篇羿園小院裡一直都十分寧靜
  • 古巷胡同,北京旅遊攻略
    「京味」文化的典型代表是北京的四合院,四面都是庭院,既自成一格,又能享受天地間的氣息和天倫之樂。現在,隨著這座城市的拆除,四合院、大雜院一片狼藉,只有少數幾個被保留下來,以備不時之需的舊北京文化正在消失。
  • 北京胡同的古今大不同
    然而,為了配合城市的快速發展,歷史悠久的「胡同文化」也逐漸退去了舊日傳統的風味,增添了絲絲現代氣息,更有些胡同面臨消失的危機,令許多人對這個老北京的文化標誌感到新奇、惋惜與感嘆。  尋找世界各地同與不同  北京胡同,就是香港的小巷、上海人的弄堂、臺灣人的巷弄,是北京的四合院與四合院之間的小道,也是老北京居民生活的地方。老人家坐在大門邊、大石頭上、小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