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現場
國際文化戰略專家顏子悅認為,美國的「軟實力」概念已然風靡全球,其邏輯生長點是基於對冷戰以後美國所建立的單一超級霸權在全球政治、經濟、軍事等領域的硬實力的全力維護,試圖藉助「軟實力」的概念,極力消除那些歷來維護自身文化主權的國家和地區的戒心,極力消彌價值觀念、文化信仰、歷史傳統以及意識形態等方面的差異,從而掩蓋了全球文化戰爭的真相,同時動用剛柔並濟、「軟」「硬」兼施的文化戰術來鞏固美利堅在新世紀的帝國霸業。
與此截然不同的是,中國近年來在對軟實力概念進行運用的過程中,已經在其中賦予了新的內涵,其基本的出發點在於通過增強中國的軟實力來更進一步地實現對內和諧發展,對外和平崛起的國家戰略,這在客觀上對於人類和平與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6月16日,《主流》作者、法國著名社會學家馬特爾先生來到他中國之旅的終點站——上海,這是他第二次來到這個時尚之都。上一次是2008年他為撰寫《主流》來到上海做調查,他沒想到四年之後的今天,《主流》的中文版在中國出版,因此,他非常感謝出版人顏子悅先生為《主流》中文版的出版所做的一切努力,使他能夠有機會再度來到上海,在這裡與媒體和讀者面對面地暢談主流文化以及全球文化戰爭。
此次媒體和讀者的見面活動由北京融達弘文文化藝術傳媒有限責任公司和法國駐華大使館聯合主辦,上海大眾書局承辦,上海東方廣播故事廣播協辦,鳳凰網讀書頻道獨家媒體支持。
參加這次活動的嘉賓有《主流》作者弗雷德裡克•馬特爾先生、法國駐華大使館文化專員易傑先生、國際文化戰略研究專家、《國際文化版圖研究文庫》主編顏子悅先生、上海大學影視藝術技術學院副院長鄭涵教授和大眾書局董事長繆炳文先生等。
見面會上馬特爾先生與顏子悅先生和鄭涵教授圍繞「全球文化戰爭」展開了精彩的對話和交流,並回答了現場觀眾的提問,現場觀眾對專家們的精彩發言不時報以熱烈的掌聲和喝彩聲。
馬特爾先生說,「主流文化」是被大眾所喜愛的文化,為了爭奪更多的世界市場的份額,世界各國和各地區正在相互進行激烈的競爭,這就是文化戰爭。《主流》試圖用大量客觀的事實告訴讀者,大家每天消費的流行文化,諸如好萊塢電影、法國電影、中國電影、日本動漫、韓國的電視連續劇、臺灣的流行音樂等等,都是各國各地區文化戰爭的參與者,文化戰爭就在你身邊不知不覺中悄無聲息地進行著。馬特爾接著說,從他本人所調查的實際情況來看,目前美國在這場戰爭中處於絕對優勢的地位,無論是中國、法國、印度、巴西等國家與美國相比都存在相當大的差距。
顏子悅先生說,美國文化在當今國際文化版圖格局中佔據主導地位的直接後果,就是對世界各國人民生活方式的強有力的影響,以至於許多國家和地區的民眾誤以為美國化就是全球化,與此相應,他們不知不覺地將美國文化內化為自己的思想方式和價值觀念。美國文化的發展軌跡體現出一個自相矛盾的悖論,對內美國文化是多民族多種族文化融合的多元文化,而美國文化在全球的擴張卻導致了世界範圍內文化的單一化傾向,也就是美國化的傾向。這又在客觀上導致美國文化霸權的蔓延,損害了世界文化多樣性的和諧圓融的格局,這必然遭遇世界其他文明和文化對美國文化的抵制以及反美主義在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興起。
然而,從「新自由主義」到「華盛頓共識」,從「軟實力」再到「巧實力」等等,美國人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製造了多個概念以弱化和避免反美主義的影響,同時也為美國心目中所謂核心價值觀念的傳播推波助瀾。當然,美國人的這種旨在維護國家利益的文化傳播的技巧值得關注和研究。
由約瑟夫•奈發明的「軟實力」概念已然風靡全球,其邏輯生長點是基於對冷戰以後美國所建立的單一超級霸權在全球政治、經濟、軍事等領域的硬實力的全力維護,試圖藉助「軟實力」的概念,極力消除那些歷來維護自身文化主權的國家和地區的戒心,極力消彌價值觀念、文化信仰、歷史傳統以及意識形態等方面的差異,從而掩蓋了全球文化戰爭的真相,同時動用一種約瑟夫•奈向《主流》作者馬特爾坦承的剛柔並濟、「軟」「硬」兼施的文化戰術來鞏固美利堅在新世紀的帝國霸業。
與此截然不同的是,中國近年來在對軟實力概念進行運用的過程中,已經在其中賦予了新的內涵,其基本的出發點在於通過增強中國的軟實力來更進一步地實現對內和諧發展,對外和平崛起的國家戰略,這在客觀上是對人類和平與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令人遺憾的是,歐巴馬政府似乎對美國的軟實力還沒有足夠的自信。近些年,這個政府在「重返亞太」的戰略口號下,在中國的周邊進行一系列的軍事部署就足以證明這一點。因此,我認為,當今的美國是硬得太過分,軟得很不夠。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自信而非自大、自謙而非自疑的美國,對於世界的和平和發展是有益的。
從總體上看,各個國家和民族為了捍衛各自的文化傳統和核心價值而進行的觀念的傳播必然導致信仰、觀念等方面的矛盾和衝突,這才是全球文化戰爭的主因。
作為文化和傳播研究專家的鄭涵教授,特地從另外一個會議現場趕來參加馬特爾先生在中國的最後一場對話活動,他說應該鼓勵大眾去創新、創造主流文化,這樣才能產生更多原創的主流文化。
馬特爾先生特別強調,目前世界各國對主流文化的研究和關注遠遠不夠,無論是世界貿易組織還是各個國家所提供的統計數據,都尚未將主流文化所在的內容產業作為單獨的貿易門類予以統計,為此他花費五年時間去調查、去搜集第一手的資料。這也是為什麼《主流》甫一出版,就被二十多個國家引進,並翻譯成十多種語言。
現場的一位觀眾問顏子悅先生策劃和主編《國際文化版圖研究文庫》的根本原因,顏子悅回答說,這套文庫力圖全面而系統地譯介以20世紀為主的人類歷史進程中各文化大國的興衰以及諸多相關重大文化論題的著述,從而以更為宏闊的視野,詳盡而深入地考察世界主要國家在國際文化版圖中的地位以及這些國家制定與實施的相關文化戰略與戰術。在跨文化的語境下觀照與洞悉、比較與辨析不同歷史時期文化版圖中不同文明體系的文化特性,歸納與總結世界各國家各民族的優秀文化成果以及建設與發展文化的有益經驗,並在此基礎上更為確切地把握與體察中國文化的特性,從而建立並強化對中國文化的自醒、自覺與自信。
同時,顏子悅強調指出,魯迅先生提出的中國文化發展的基本思想至今對新世紀的中國文化的繁榮和發展仍具指導意義,即「明哲之士,必洞達世界之大勢,權衡較量,去其偏頗,得其神明,施之國中,翕合無間。外之既不後於世界之思潮,內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脈,取今復古,別立新宗。」唯其如此,中國才能走出一條符合自己民族特色的文化復興之路,才能使中華文化與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相融共生、各領風騷,從而達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和諧圓融的文化境界。
三位專家的對話結束之後,大眾書局向馬特爾先生贈送了以《主流》一書為模版來製作的蛋糕,在場的觀眾無不驚嘆大眾書局出人意料的禮物,顏子悅先生說,這塊《主流》蛋糕一定會令馬特爾先生體味到舌尖上的中國。
贈送禮物的儀式之後,現場的觀眾興高採烈地手捧《主流》,排起長隊請作者馬特爾先生和主編顏子悅先生分別在《主流》上簽字留念,久久不願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