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國家軟實力應於大國地位相匹配

2020-12-14 熱點我見

軟實力的概念誕生於國際關係領域,原來指的是某個國家依靠文化和理念方面的因素來獲得影響力的能力。

軟實力,實際上就是講文化實力,指一個國家除了單一經濟實力外很多涉及到文化方面的一種力量。這種影響力及其展現給外界的形象,都構成這個國家綜合國力。

國家軟實力,實際上是一個國家文化實力,它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體現。軟實力的概念最初由美國人約瑟夫.奈所提出,認為軟實力即國家的文化力量,包括三種力量:一是對他國產生的文化吸引力;二是本國的政治價值觀;三是具有合法性的道德威信的外交政策。

改革開放多年來,中國經濟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目前經濟規模和GDP已穩居全球第二,某些領域的發展甚至已經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但回顧中國這段發展歷程,總感到好像缺失了些什麼。

其實缺失的就是軟實力,中國的國家軟實力發展並沒有與中國經濟發展同步,而是遠遠落後於經濟發展的速度,與經濟發展相脫節。表現在許多方面,如中國的文化產品,出版物、報紙、電影、電視等對外宣傳力度不夠,外國人了解中國信息的渠道還目前絕大多數是通過其本國和西方主流媒體所獲得。

我國的新聞媒體及輿論宣傳在國際輿論界並不佔主導地位,也沒有太多話語權。特別在這次疫情中表現得十分突出,中國在國際舞臺發出的聲音並未能引起太多國家的關注和反響,反而是美國和西方國家在世界輿論界牢牢掌控著話語權。

疫情期間美國就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在輿論界掀起了一輪汙名化抹黑中國的高潮,在國際上毫無根據的指責中國是新冠病毒的發源地,並藉此向中國提出巨額的經濟賠償要求,而一些西方國家也緊跟美國,要求中國給予經濟賠償。

西方民眾長期以來一直受本國媒體對於中國歪曲、片面報導的影響,頭腦中已經逐漸形成了對於中國的不良印象。因此在疫情中看到或聽到對於中國的負面報導時,他們會毫不懷疑地予以相信。

近些年來,中國在經濟領域和軍事領域的發展十分迅猛,但在軟實力方面則發展緩慢,這是我國的短板。中國一直在遭受西方文化的衝擊,國際敵對勢力正在加緊對我國實施西化和分化的戰略圖謀,思想文化領域是他們進行長期滲透的重點領域。

前段時間在網上鬧得沸沸揚揚的許可馨事件,就充分說明利了這一點,許可馨本來就

三觀不正,出國後又受到西方意識形態的影響,則加劇了其人格的墮落,迅速變成了西方軟實力影響下的香蕉人

如今世界正處於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發展過程中,各種文化交流交融更加頻繁,進一步顯現出文化軟實力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戰略地位。哪個國家佔據了文化發展的制高點,擁有強大的文化軟實力,就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佔得先機。

美國之所以成為當今世界第一強國,與其綜合國力始終處於全球領先地位有著直接關係。其中美國文化軟實力表現更為突出,其文化影響力遍及全球,基本上滲透到了世界的各個角落。如好萊塢夢工廠、迪士尼樂園、肯德基、麥當勞、美國價值觀、「美國夢」、美國生活方式等等。

甚至還包括蘋果手機、谷歌、微軟、臉書、這些網際網路科技巨頭,美國軟實力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是巨大的,它對於提升美國的國際地位,國際影響力以及國家的綜合國力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由於美國文化軟實力在全球的強勢影響力,使得美國在國際輿論界握有更多的話語權,始終在全球媒體宣傳中佔據主導地位。這次全球疫情爆發以來,美國的主流媒體一直就沒閒著,目標直指中國,想方設法、不擇手段地汙名化抹黑中國。

由於我國在軟實力方面與美國相比處於弱勢的不利地位,所以在疫情中的國際輿論的宣傳方面美國始終能佔得上風。

這次疫情讓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性,在中國文化傳播方面也要深化改革、不斷創新,在傳播機制上,應該充分發揮社會力量的獨特優勢,讓社會力量更多地參與到中國文化的海外傳播中。

同時要與海外的華人華僑社會團體密切合作,讓他們也積極參與到中國文化的宣傳、推廣活動中去,向外國人講好中國故事。

提高國家軟實力在大力宣傳弘揚中華優秀文化的同時,我們也要吸收世界各國優秀的文明成果以及世界各國共同接受的一些基本價值觀。

事實證明,國家之間的競爭比拼的是國家的綜合國力,而軟實力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軟實力也是一個國家的競爭力,當一個國家的軟實力能影響到別的國家那才是真正的強大,正如《孫子兵法》中所言:「不戰而屈人之兵」。那才是最高境界。

相關焦點

  • 於軍:軟實力與大國崛起
    、公共外交與軟實力建設、中國「走出去」戰略。,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對外;一是講好中國故事,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塑造良好國家形象,提高國際話語權,二是在日常報導、戰略傳播和培養人脈三個層次上做好公共外交。
  • 「大國輕稅」:與國家治理現代化相匹配的理念
    微信公眾號@安徽新聞聯播 圖一、輕稅與減稅中國稅收制度的現代化建設和稅收政策的優化亟待確立「大國輕稅」理念。現代社會離不開稅收,但是國家徵稅的多少以及如何徵稅爭議很大。國家收的稅多,則百姓所能留下來的可支配收入就少;反之,百姓的可支配收入就多。減稅可以讓稅負更輕。
  • 堅持以美德涵養構建與大國相匹配的精神文明
    李紅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國夢,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發展、相互促進的結果。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的發展,我國經濟總量已經躍居世界第二,在世界上逐步樹立起負責任大國的形象。
  • 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環節
    全會提出,要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軟實力」這一概念自約瑟夫·奈提出以來,作為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的重視。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及人類文明優秀成果中孕育而生的文化軟實力,對內凝聚合力,形成中華民族共同體,對外向世界展示了獨特的中國大國形象,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和人類命運共同體,關係「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
  • 問政智庫|李巍:中國的世界性大國地位及影響
    講座主要內容包括「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角色變遷」、「中國的世界性大國地位及後果」、「中國學者的代際傳承與超越」、「新一代中國學者的理論創新契機」四個部分。今天分享第二篇,題目為「中國的世界性大國地位及後果」。今天的中國已經成為一個世界性大國,正在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成為國際體系的主角。這種主角地位在經濟、政治、軍事、文化與地緣上均有具體的表現。
  •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實現中華...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是中國共產黨在新的歷史條件、時代背景與國內外環境發生重大變化下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這次會議不但為當下制定了新的發展規劃,而且擘畫出新的遠景目標,是統籌國內外一切積極因素、銜接中長期與短期目標、凝聚黨內外共識的重大戰略部署。全會提出,要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 於軍:國家軟實力建設需「內外兼修」
    國家行政學院政治學教研部副主任、國際事務與中國外交研究中心主任於軍教授演講 人民網北京5月28日電 (記者趙晶)5月27日上午,由國家行政學院政治學教研部和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共同舉辦的「政府政治論壇」
  • 提升國家軟實力 我們該怎麼做?
    原標題:提升國家軟實力 我們該怎麼做?  趙海建(媒體評論員)   春節將至,這個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近年來正加速走向世界。為更好地發揮春節在中華文化走出去中的巨大載體作用,中宣部、國新辦日前啟動2016年春節文化走出去工作,最終目的就是進一步展現和提升中國的文化軟實力。
  • 中國軟實力提升:問題與出路
    瑞士、新加坡雖為小國,但其思想價值觀念的感召力並不比大國遜色。毛澤東時期我國綜合國力並不強,傳播能力也有限,但當時富有感召力的革命理念和革命精神超越了國界,不僅鼓舞了廣大亞非拉國家人民反帝反殖民主義的鬥爭,甚至影響了一些發達國家的國內政治氣候。冷戰雖然已經結束20餘年,但歷史還遠未終結。
  • 教育:國家軟實力提升的助推器
    要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受尊重的大國,一方面要有強大的硬實力,另一方面又要有深具魅力的軟實力。沒有硬實力,一打就倒;沒有軟實力,不打自倒。21世紀,中國的主題是「和平崛起」和「文化復興」,文化軟實力的建設是抵禦霸權主義對中國的妖魔化、減少文化誤解和隔閡、重塑中國國際形象的必由之途;同時文化軟實力的建設又可以促進中國產業模式的深度升級,將中國文化更好地推廣到世界。
  • 讓中國文化軟實力更硬、更強、更精彩
    張國祚:是的,習近平同志在多種場合論及文化軟實力,已經形成了我國文化軟實力建設的大思路。這個思路主包括四個方面內容,我分開來闡述它。  首先是明確戰略地位。總書記強調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意義,指出:「一個國家綜合實力最核心的還是文化軟實力,這事關精氣神的凝聚。」
  • 社科院:西方世界軟實力佔壟斷地位
    社科院:西方世界軟實力佔壟斷地位 2012年12月24日17:10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中國「軟實力」亟須「硬」起來
    桂強芳將「國家形象競爭力」歸於一個國家「軟實力」的要素之一,這在G20論壇秘書長龍永圖口中被賦予更廣泛而深刻的表述:對其他國家的影響力。這位中國「入世」首席談判代表,如今不遺餘力地倡導中國要增強「軟實力」,在中南大學110周年校慶之後的「上海論壇2012」上,他發表了相同主題演講,頗受關注。
  •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
    原標題: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 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主席強調,做好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必須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並強調,展形象,就是要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向世界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
  • 習近平談國家文化軟實力: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
    提高軟實力關乎中國夢的實現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關係「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進程中,中華民族創造了博大精深的燦爛文化,要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以人們喜聞樂見、具有廣泛參與性的方式推廣開來,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恆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把繼承傳統優秀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
  • 【學習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專題】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努力夯實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根基。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夯實國內文化建設根基,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從思想道德抓起,從社會風氣抓起,從每一個人抓起。
  • 習近平: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著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著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30日下午就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研究進行第十二次集體學習。他指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努力夯實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根基。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夯實國內文化建設根基,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從思想道德抓起,從社會風氣抓起,從每一個人抓起。
  • 軟實力:從美國到中國
    因此,「國家間政治」是基於「人性本惡」哲學基礎之上的「實力的較量」。一個部落、一個群體、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生存下去,則必須擁有實力基礎之上的權力。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為首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主導的世界秩序總體上遵循這一原則處理國際事務。因此,不斷維持「權勢霸權」是美國政治、學界的核心關切。  1991年,蘇聯解體,冷戰結束,美國成為「超級霸權」大國。
  • 為什麼中國需要軟實力
    多年以來,白巖松一直試圖向他的西方同行解釋為什麼中國崛起不同於其他大國,他最終得出一條結論:    一種很複雜的感情與感受,也就在注視中國的目光背後,註定長久停留。    我們可能還得適應,有些人不喜歡中國,更多的人開始喜歡中國人民,但絕對所有的人都喜歡中國人民幣。    白巖松的辯護正好體現了硬實力和軟實力的相互聯繫。
  • 約瑟夫·奈:文化是中國最大的軟實力
    這是一本廣泛論述國際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和歷史的大部頭書籍,作者總結了公元1500年以來大國興衰的歷史,以及在興衰過程中對世界格局等方面造成的影響,認為美國正在衰落,迅速崛起的中國有朝一日將擔當「最後的大國」的歷史責任。約瑟夫•奈並不同意這種觀點。他告訴環球人物雜誌記者:「我想要探討美國是不是真的要沒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