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2月3日報導 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經濟新聞網1月31日刊登題為《臉書的十五年和社交網絡的爆炸式發展——數字平臺對人際關係的影響》的文章,文章摘要如下:
2004年馬克·扎克伯格和他在哈佛大學的同學攜手締造了臉書帝國。最初的臉書網站雛形只允許哈佛本校學生註冊,扎克伯格希望它能成為學生們展開虛擬聯繫的工具。很快網站就向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和史丹福大學的學生開放註冊。同年9月扎克伯格又推出了塗鴉牆,這是每個用戶資料頁面上的一個空間,可以讓朋友在上面張貼訊息,而塗鴉牆最終也成為臉書網站的標誌之一。
臉書執行長馬克·扎克伯格在一次研發者會議上發言。新華社/法新
第二年,這個雛形平臺又增加了800個大學網絡,並正式命名為「臉書網站」。隨後臉書網站又開發了分享照片的功能,而用戶群體也呈現不斷擴大的趨勢。在不到一年時間內,臉書網站的用戶就達到600萬。
此後,臉書的用戶呈指數級增長,最終達到了23億活躍用戶。據統計,大約有27億用戶每月至少使用臉書公司的一項產品,如臉書網站、WhatsApp或Instagram。
如此高的受歡迎程度對臉書而言就意味著真金白銀。2018年第四季度臉書的收入高達169.14億美元(1美元約合人民幣6.74元——本網注),同比增長30%。即便是近期的洩露用戶信息醜聞也沒能阻止這一增長趨勢。
在臉書蓬勃發展的背後有諸多因素。最顯而易見的一個原因就是,臉書率先推出了一個能讓普通人通過數字渠道參與人際溝通的產品。它搶佔先機,建立了一個龐大的用戶群體,並增強了用戶粘性,還通過收購WhatsApp和Instagram等網站不斷自我壯大。
社交網站讓人們對虛擬世界充滿好奇,在滿足人際交流的基本需求之外,甚至可以滿足某些人的「偷窺癖」。
社交網站的設計初衷就是讓用戶沉迷其中無法自拔,在不知不覺中對其產生依賴性。(視覺中國)
虛擬世界的吸引力讓許多人慾罷不能。專家認為,社交網站的設計初衷就是讓用戶沉迷其中無法自拔,在不知不覺中對其產生依賴性。新通知如雪片般飛來,自己製作的小視頻其樂無窮,炫目的色彩讓用戶無法將眼睛從手機屏幕上移開。假如一段時間不查看社交網站上的新通知,就會有種悵然若失之感。
讓人產生依賴的同時社交網站也滋生了用戶強烈的焦慮感。看到自己慘澹的生活與別人多姿多彩的生活形成強烈反差,有些敏感的用戶甚至從焦慮演變為抑鬱症。因此,專家建議科技公司從倫理道德角度重新審視自己的設計產品,不應一味追求抓住用戶眼球,而應幫助他們建立健康、平衡的人際關係。
為此,蘋果和安卓系統都在新版本中加入了提醒用戶將通知靜音、幫助用戶了解使用手機時間等功能。這些新變化表明,科技公司正在努力幫助用戶更加合理地使用設備,或者至少已經認識到自己的產品具有成癮性。
此外我們還應認識到,人們在社交網站上展現的往往是自己最光鮮亮麗的一面。專家認為,時代的發展讓外貌在人際關係中佔據重要地位,而這一趨勢或將導致真實生活被掩蓋在虛幻之下。但有些人卻信以為真,甚至開始與社交網站上的其他人進行比較。如果其心理素質較脆弱,就會產生心理問題,感到自己的真實生活不如那些通過電子設備構建出來的「太虛幻境」。
專家認為,時代的發展讓外貌在人際關係中佔據重要地位,而這一趨勢或將導致真實生活被掩蓋在虛幻之下。(視覺中國)
然而,這些人並沒有想到,看似過著幸福生活的人其實在隱瞞真相。調查顯示,在2000名受訪的英國人中有43%的人承認自己在社交網站上的個人情況表述存在虛假信息。
臉書網站、Instagram和推特網站都為我們帶來了便利的溝通方式,但同時也在人際關係中埋下了不安的種子。專家認為,要想構建一種健康的人際關係就要認清一點:生活不只有眼前的電子設備,還有實實在在的柴米油鹽醬醋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