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許可複議案件申請人被申請人的資格認定問題

2020-12-17 中國法院網

2005-11-11 16:25:32 | 來源:中國法院網 | 作者:陳文良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於2004年7月1日起實施,是一部規範政府共同行為的重要法律。行政許可是指行政機關根據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組織的申請,經依法審查,準予其從事特定活動的行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許可機關和行政許可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可依法向其上級行政機關申請複議。下面主要就行政許可複議案件中有關申請人被申請人的資格認定問題進行探討。

  一、 申請人資格的認定

  行政許可複議的申請人是認為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行政許可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而提起複議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主要包括:

  1、行政行為相對人,即不服行政機關行政行為申請複議的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組織。

  (1)行政許可申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申請人可依法申請複議:行政機關對符合法定條件的行政許可申請不予受理的;不在辦公場所公示依法應當公示的材料的;申請人要求行政機關對公示內容予以說明、解釋的,行政機關沒有說明、解釋,提供準確、可靠信息的;申請人提交的申請材料不齊全、不符合法定形式,不一次告知申請人必須補正的全部內容的;在受理、審查、決定行政許可過程中,未向申請人、利害關係人履行法定告知義務的;未依法說明不受理行政許可申請或者不予行政許可的理由的;對符合法定條件的申請人不予行政許可的;不在法定期限內按照規定程序作出行政許可決定的等。換言之,行政許可申請人針對行政機關違反申請與受理、審查與決定、聽證等程序規定的,可申請複議。

  (2)被許可人。被許可人要求變更行政許可事項或者需要延續依法取得的行政許可有效期的,符合法定變更或者延續條件、標準,行政機關不予辦理變更或者延續手續的;行政機關在監督檢查過程中,侵犯被許可人合法權益的;行政機關根據利害關係人的請求或者依據職權,撤銷行政許可的;在法定情形下,行政機關註銷行政許可的;被許可人違反規定被行政機關依法給予行政處罰的。被許可人針對行政機關作出的撤銷或者註銷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措施等行為,可申請行政複議。

  (3)被行政處罰人。行政許可申請人隱瞞有關情況或者提供虛假材料申請行政許可的,行政機關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行政許可,並依法給予警告的行政處罰。被許可人以欺騙、賄賂等不正當手段取得行政許可的,行政機關應當依法給予行政處罰;被許可人有塗改、倒賣、出租、出借行政許可證件,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行政許可的;超越行政許可範圍進行活動的;向負責監督檢查的行政機關隱瞞有關情況、提供虛假材料或者拒絕提供反映其活動情況的真實材料的;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違法行為的,行政機關依法作出行政處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未經行政許可,擅自從事依法應當取得行政許可的活動的,行政機關應當依法採取措施予以制止,並依法給予行政處罰的。被行政機關給予行政處罰的行政許可申請人、被許可人或者其他組織或者個人有權申請行政複議。

  2、行政行為相關人,即與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具有法律上利害關係,對該行為不服而申請行政複議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1)相鄰權人

  相鄰權是一個民法概念,指不動產的佔有人在行使無權時,對相鄰的他人的不動產享有特定的支配權。《民法通則》第83條規定:「不動產的相鄰各方,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確處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風、採光等方面的相鄰關係。給相鄰方造成妨礙或者損失的,應當停止侵害、排除妨礙,賠償損失。」因此,相鄰關係屬於民事關係,如果侵犯他人相鄰權的行為,是經行政機關批准、許可後實施的的具體行政行為引起的,擁有相鄰權的一方可以申請行政複議 。

  (2)公平競爭權人

  公平競爭權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民事權利,一般而言,侵害公平競爭權的行為主要來自其他競爭者,但在有些情況下,也可能來自行政機關。《行政許可法》第12條第2項規定,有限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公共資源配置以及直接關係公共利益的特定行業的市場準入等,需要賦予特定權利的事項可以設定行政許可。行政機關應當通過招標、拍賣等公平競爭的方式作出決定。行政機關按照招標、拍賣程序確定中標人、買受人後,應當作出準予行政許可的決定,並依法向中標人、買受人頒發行政許可證件。行政機關違反規定,不採用招標、拍賣方式,或者違反招標、拍賣程序,損害申請人合法權益的,申請人可以依法申請行政複議。  

  (3)其他相關人

  其他相關人是與具體行政行為有法律上利害關係,對該行為不服,而申請複議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比如,行政機關作出的準予行政許可決定,應當予以公開,公眾有權查閱。如果公民要求查閱行政許可決定的知情權受到侵犯,公民有權提起行政複議。另外,利害關係人可以請求作出行政許可決定的行政機關或其上級機關,撤銷行政許可。如果該利害關係人的請求沒有得到行政機關的支持,該利害關係人有權提起行政複議。

  二、 被申請人資格的認定

  行政許可被申請人是指其實施的行政行為侵犯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合法權益,而被提起複議的行政主體。

  1、一般情形

  (1)申請人申請行政複議的行政許可決定或者相關行政行為,應當以書面決定上署名的行政機關為被申請人。

  (2)申請人申請行政複議行政機關不履行法定職責或者遲延履行法定職責的,應當以其申請的行政機關為被告。

  (3) 申請人提起事實行為複議的,以作出事實行為的工作人員所屬行政機關或者委託、授權其行使職權的行政機關為被告。

  (4)行政機關違反規定,不採用招標、拍賣方式,或者違反招標、拍賣程序,損害申請人合法權益的,申請人可以向該行政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申請行政複議。

  (5)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所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作出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組織是被申請人。《行政許可法》第23條規定:「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在法定授權範圍內,以自己的名義實施行政許可。被授權的組織適用本法有關行政機關的規定。」因此,申請人不服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許可決定或者相關行政行為的,應當以該被授權的組織為被申請人。

  (6)由行政機關委託的行政機關所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委託行政機關是被申請人。行政機關在其法定職權範圍內,依照法律規定,可以委託其他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委託機關應當將受委託行政機關和受委託實施行政許可的內容予以公告。委託行政機關對受委託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的行為應當負責監督,並對該行為的後果承擔法律責任。受委託行政機關在委託範圍內,以委託行政機關名義實施行政許可;不得再委託其他組織或者個人實施行政許可。因此,委託行政機關對受委託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的行為應當負責監督,並對該行為的後果承擔法律責任。當事人對受委託行政機關以委託行政機關名義作出的行政許可決定或者相關行政行為,以委託行政機關為被申請人。

  (7)行政機關撤銷後,由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為被申請人。

  2、特殊情形

  (1)當事人不服行政機關經上級機關批准實施的具體行政行為而提起行政複議的,應以在對外發生法律效力的文書上署名的機關為被申請人。

  (2)依法應當先經下級行政機關審查後上報行政機關決定的行政許可,下級行政機關應當在法定期限內將初步審查意見和全部申請材料直接報送上級行政機關,如果下級行政機關不予上報或者拖延上報初步審查意見和全部申請材料,當事人不服的,應以該下級行政機關為被申請人;如果上級行政機關在接到下級行政機關上報的初步審查意見和全部材料後,不予批准或者拖延批准的,當事人申請複議的,應以該上級行政機關為被申請人。

  (3)當事人不服行政機關行使的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以該行政機關為被申請人。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是經國務院批准,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可以決定一個行政機關行使有關行政機關的行政許可權。就是說,本來由幾個行政機關共同行使的行政許可權,在經過法定批准程序,可以決定一個行政機關統一行使,從而避免出現政府部門職能交叉、權責不清、多頭管理問題。需要明確的是當事人不服行政機關行使的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應該以統一行使該職權的行政機關為被申請人,而不能以原行政機關為被申請人。

  (4)內部行政審批外部化情形下被申請人的認定。《行政許可法》第26條第1款規定,行政許可需要行政機關內設的多個機構辦理的,該行政機關應當確定一個機構統一受理行政許可申請,統一送達行政許可決定。從該款規定看,如果當事人對於行政機關內設的一個機構不予辦理或者拖延辦理行政許可或者相關行政行為的,應以該行政機關為被申請人,而不能以該內設機構為被申請人。

  (5)「並聯審批」情形下被申請人的認定。所謂「並聯審批」就是依法應當由地方人民政府兩個以上部門分別實施的,本級人民政府可以確定一個部門受理行政許可申請並轉告有關部門分別提出意見後統一辦理,這主要適用於一些需要前置審批的企業的市場準入。在「並聯審批」下,地方人民政府確定的一個部門受理行政許可申請,如果當事人對該部門的不予受理的決定不服申請複議的,應當以該部門為被申請人;如果當事人對有關部門提出或者不提出行政許可意見的行為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的,應當以提出或者不提出該意見的部門為被申請人;如果其中一個部門不同意許可,當事人不服應當以該部門為被申請人;如果受理部門就此作出不予行政許可決定的,當事人不服的,則既可以不同意許可的部門為被申請人,也可以受理部門為被申請人。

  (6) 「一站式審批」情形下被申請人的認定。所謂「一站式審批」主要是對有關投資項目的審批,往往涉及政府的多個部門,需要多個審批,為了提高效率,地方政府通過設立「一站式」服務中心,讓各審批機關到「一站式」服務中心聯合辦公,集中辦理有關行政許可。在「一站式審批」情形下,當事人對各行政部門的審批意見不服的,以相關行政部門為被申請人。

  三 、第三人的資格認定

  行政複議第三人,是指同提起複議的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係,為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而申請複議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1、行政許可聽證程序中的第三人確定。行政許可直接涉及申請人與他人之間重大利益關係的,行政機關作出行政許可決定前,應當告知申請人、利害關係人享有要求聽證的權利;申請人、利害關係人在被告知聽證權利之日起5日內提出聽證申請的,行政機關應當在20日內組織聽證。因此,如果申請人或者利害關係人因聽證事宜申請複議,複議機關可以通知利害關係人或者申請人作為第三人參加複議 。

  2、招標、拍賣方式中第三人的確定。行政機關不採用招標、拍賣方式,或者違反招標、拍賣程序,損害申請人合法權益的,申請人可以依法申請行政複議。已經確定的中標人、買受人作為第三人 。

  3、請求撤銷行政許可中的第三人確定。作出行政許可決定的行政機關或者其上級行政機關,根據利害關係人的請求或者依職權,可以撤銷行政許可。如果利害關係人請求撤銷行政許可,而作出行政許可決定的行政機關或者其上級行政機關沒有撤銷行政許可。利害關係人可以作為第三人參加複議。

  4、「並聯審批」和「一站式審批」中的第三人確定。在行政許可複議中,「並聯審批」和「一站式審批」情形下,對應當追加第三人而申請人不同意追加的,複議機關可以通知相應行政主體以第三人的身份參加複議 。

  5、行政機關對實施同一違法行為的兩個以上相對人給予行政處罰,其中一部分人對行政處罰不服,而提起行政複議,另一部分人不複議。在這種情況下,複議機關可以通知不複議 的其他被處罰人作為第三人參加複議。

  當然,行政許可複議中第三人還包括其他一些情形,可以根據個案不同來確定 。這裡需要明確的是行政許可複議第三人應同複議的具體行政行為有法律上的利害關係,沒有法律上的利害關係則不能作為第三人參加複議。

(筆者系湖南省漵浦縣人民政府法制辦主任)

相關焦點

  • 最高法:政務中心是否屬於行政複議程序的適格被申請人
    2013年11月29日,芙蓉區政務中心作出《關於周國興同志申請信息公開有關問題的回覆》,對周國興二份政府信息公開申請一併進行了答覆。2014年1月22日,周國興不服芙蓉區政務中心作出的《關於周國興同志申請信息公開有關問題的回覆》,向長沙市政府提起行政複議。
  • 海關總署解讀行政複議中確定被申請人的七種情況
    海關總署解讀行政複議中確定被申請人的七種情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行政複議辦法》(以下簡稱「《海關複議辦法》」)規定,複議中,作為申請人相對的一方——被申請人,有以下幾種情況。    被申請人與申請人是相對的概念,被申請人就是指被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侵犯其合法權益而向複議機關「投訴」並由複議機關通知參加複議的行政機關。對於海關而言,由於實行的是上一級複議制,複議機關一定是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上一級海關,而被申請人則與其他機關一樣,一定是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海關。
  • 最高法判例:複議申請人一併請求行政賠償時應對其合法權益受損的事實提供證據
    行政複議申請人一併請求行政賠償時應對其受到損害事實承擔舉證責任,此處「損害事實」是指對受侵害人合法權益造成的不利影響,損害只能發生於受到法律保護的權益,對於違法利益或者法律不保護的利益不發生損害的問題。因此,行政複議申請人應對其合法權益受損的事實提供證據。
  • 最高法判例:政府服務中心是否屬於行政複議程序的適格被申請人?
    2013年11月29日,芙蓉區政務中心作出《關於周國興同志申請信息公開有關問題的回覆》,對周國興二份政府信息公開申請一併進行了答覆。2014年1月22日,周國興不服芙蓉區政務中心作出的《關於周國興同志申請信息公開有關問題的回覆》,向長沙市政府提起行政複議。
  • 行政複議應對舉措
    當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和取證程序存在瑕疵,違法事實的現場屬於可重新檢查勘驗(違法行為處於繼續或持續狀態)的,「如:路政管理中的違法涉路設施案件,交通工程質量安全監督中的工程質量問題等案件。」可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三十五條第三款「複議機關作共同被告的案件,複議機關在複議程序中依法收集和補充的證據,可以作為人民法院認定複議決定和原行政行為合法的依據。」
  • 價格評估人員執業資格認定行政許可
    一、行政許可事項名稱    價格評估人員執業資格認定。    二、依據    (一)《國務院對確需保留的行政審批項目設定行政許可的決定》(國務院令第412號)。    (二)《價格評估人員執業資格認定管理辦法》(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令第33號2005年6月24日發布)。
  • 最高法審理行政複議案件裁判摘要彙編
    原行政行為和複議決定均屬於行政案件的審查對象。原告不能通過僅起訴原行政行為,而排除人民法院對複議決定一併審查。,申請人提出行政複議申請時錯列被申請人的,行政複議機構應當告知申請人變更被中請人;行政複議申請材料不齊全或者表述不清楚的,行政複議機構可以自收到行政複議申請之日起5日內書面通知申請人補正,無正當理由逾期不補正的,視為申請人放棄行政複議申請。
  • 最高法院判例:對新藥註冊行政許可及行政複議行為的司法審查——武漢聖愛公司訴國家藥監局行政許可及行政複議案
    申請人不服《審批意見通知件》請求覆審的,覆審審查要件應當與第六十條規定是一致的。根據《行政許可法》第四十二條規定,新藥行政許可的最長審批期限不能超過30個工作日,根據《藥品註冊管理辦法》第一百五十條第二項規定,新藥生產的技術審評期限為150天,食藥總局作出覆審件的最長法定期限應當是上述兩項期限之和。如果其超過法定期限,複議決定確認該覆審行為違法,並無不當。
  • 申請人在行政複議過程中依法享有哪些權利,承擔哪些義務?
    申請人在行政複議過程中依法享有的主要權利:01 可以委託代理人代為參加複議;02 因被限制人身自由而不能提出行政複議申請的,可以口頭或者書面委託其近親屬或者其他代理人以本人名義申請複議;03 可以向行政複議機關申請停止執行具體行政行為;04 在行政複議機關作出複議決定前,經說明理由,申請人可以撤回行政複議申請;05 認為被申請人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依據不合法的,可以依法一併提出審查申請;06 可以查閱被申請人提出的書面答覆和證據材料等
  • 浩碩律師|申請複議,複議機關決定被申請人酌情答覆,合法嗎?
    浩碩律師代理張某的案件後,展開了一系列調查,其中一項是申請公開此次棚戶區改造項目的立項批准文件,誰知發改部門在法定期限內並未作出答覆。於是浩碩律師指導張某提起了行政複議,複議機關在法定期限內作出複議決定,要求某發改部門在法定期限內酌情答覆張某。
  •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複議法釋義-第二部分 釋義 第五章 行政複議決定
    【釋義】    本條是關於行政複議審理方式的規定。        對於符合受案範圍的行政複議案件,行政複議機關受理後,應當依法進行審理。合法、及時地審結複議案件,是行政複議的重要環節。行政複議採取什麼樣的審理方式是行政複議法起草過程中爭議比較大的一個問題。
  • 複議申請行政機關不受理?最高人民法院判決來了!
    再審申請人陳杰因訴黃石市黃石港區人民政府(以下簡稱黃石港區政府)行政複議決定及黃石市黃石港區公安消防大隊(以下簡稱黃石港消防大隊)消防行政許可一案,不服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2016)鄂行終925號行政裁定,向本院申請再審。本院依法組成由審判員李廣宇、審判員劉雪梅、審判員閻巍參加的合議庭,對本案進行了審查,現已審查終結。
  • 律師承辦環境行政案件業務操作指引
    10.2在實踐中,環境信息公開可分為申請環境信息公開及相關問題處理階段以及後續的行政複議、行政訴訟階段,在上述三個階段中,律師皆可接受當事人的委託。環境信息公開引發的行政複議、行政訴訟將在後文的環境行政複議案件代理和環境行政訴訟案件代理中一併講述,本章主要涉及申請環境信息公開階段的律師業務。
  • 葫蘆島市司法局召開行政複議案件聽證會
    為進一步增強行政複議公開透明度,提高行政複議機關公信力,2020年8月14日,市司法局行政複議科針對一起行政徵收疑難案件,舉行行政複議聽證會。該案是申請人某市某鄉某村第3、5、6村民小組不服被申請人某市人民政府未按實際徵收土地面積給予補償而提起行政複議的案件。
  •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複議法釋義-第二部分 釋義 第三章 行政複議申請
    作為有權申請行政複議公民的法定代理人,在提出複議申請和參與複議過程中,有權依法行使代理權,同時承擔相應的代理義務,在這裡,有權申請行政複議的公民雖是無行為能力人或者是限制行為能力人,其行為能力欠缺,但仍具有權利能力,在複議過程中,該公民仍然是複議申請人。第三層內容是有權申請行政複議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的,承受其權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申請行政複議。這裡主要解決的是申請人資格變更問題。
  • 宣告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案申請人資格的認定
    【爭議】  黃某是否具有申請宣告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案件中的申請人資格存有疑問,因此對於該案審理存在分歧。  【評析】  黃某能否作為申請人申請宣告任某無民事行為能力,問題的關鍵在於對 「利害關係人」的理解。  對於如何認定申請宣告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案件中「利害關係人」,相關法律及司法解釋並未作出明確規定。
  • 行政許可的種類及劃分標準,行政許可法的適用範圍
    附期限的許可,指許可只在一定的時間內具有效力,逾期失效的許可。六、以許可的目的形式為標準,分為行為許可和資格許可行為許可,是指允許符合條件的申請人從事某種活動的許可。資格許可,是指行政主體應申請人的申請,經過一定的考核程序後,結合格者核發證明文書,允許其享有某種資格或具備某種能力的許可。
  • 帶上小夥伴,一起為這個行政複議案例打call!
    王某某不服上海市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局不動產有關係註記案案件簡介申請人王某某與其妻瞿某某(已故)共同出資購買本案系爭房屋,因年事已高,故借用長子本案第三人王某甲的名義獲得買房貸款資格,申請人稱王某甲實際未出資。申請人夫婦與第三人共同與出售方籤屬了房屋買賣合同,並共同申請辦理不動產轉移登記。
  • 眉山行政複議程序規範化建設調研報告
    以眉山市政府為例,2019年上半年應訴31件,其中複議後應訴的達28件,比例達到90%,複議案件的質量直接關係到應訴的效果,亦是政府的公信力和權威性的體現。在複議機關作為被告的訴訟案件審理過程中,作出行政複議決定過程中的行政複議程序是否合法是法院審理的焦點問題之一。因此,行政複議程序是否規範合法,將會決定行政複議機關是否在訴訟過程中立於不敗之地,也會直接影響行政複議機關的權威性和公信力。
  • 最高法判例:針對不履責行為申請行政複議,複議機關作出責令處理的複議決定已實質性改變原行政行為
    針對孫德安以朝陽區政府為被告、訴請撤銷276號複議決定之行政案件,一審法院已另行作出行政判決。本案系孫德安訴和平街街道辦不履行法定職責一案。同年6月15日,孫德安收到和平街街道辦的回覆,認定就孫德安提及的問題,該辦事處已於同年1月13日根據509號判決作出書面答覆,不再另行答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