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判例:複議申請人一併請求行政賠償時應對其合法權益受損的事實提供證據

2020-10-03 狄城普法驛站

☑ 裁判要點

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是獲取國家賠償的基本條件。行政複議申請人一併請求行政賠償時應對其受到損害事實承擔舉證責任,此處「損害事實」是指對受侵害人合法權益造成的不利影響,損害只能發生於受到法律保護的權益,對於違法利益或者法律不保護的利益不發生損害的問題。因此,行政複議申請人應對其合法權益受損的事實提供證據。

☑ 裁判文書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

行 政 裁 定 書

(2020)最高法行申2617號

再審申請人(一審原告、二審上訴人):姚子獻,男。

被申請人(一審被告、二審被上訴人):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人民政府。住所地: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惠民路**。

法定代表人:金承濤,該區人民政府區長。

被申請人(一審被告、二審被上訴人):浙江省杭州市人民政府。住所地:浙江省杭州市解放東路**。

法定代表人:劉忻,該市人民政府代市長。

再審申請人姚子獻訴被申請人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人民政府(以下簡稱上城區政府)、浙江省杭州市人民政府(以下簡稱杭州市政府)行政複議一案,浙江省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於2019年2月25日作出(2018)浙01行初457號行政判決:駁回姚子獻的訴訟請求。姚子獻不服提起上訴後,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於2019年6月17日作出(2019)浙行終486號行政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姚子獻仍不服,向本院申請再審。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對本案進行了審查,現已審查終結。

姚子獻向本院申請再審,請求:1.依法撤銷一、二審判決;2.判令被申請人賠償因違法行政行為損毀的其財物;3.支持其選擇恢復杭州市上城區近江家園二園5幢1102室露臺玻璃頂棚的訴求。其申請再審的主要事實和理由:1.上城區政府強制拆除其合法所有的露臺上玻璃頂棚的行政行為,已被確認違法。該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上城區政府依法應承擔被損財產的賠償責任。2.房屋合法性認定系行政機關的法定職權,不是公民的義務。城市規劃主管部門沒有對其加蓋的玻璃頂棚作出過認定,被申請人也未提供可確認其違法建設的法定證據。行政訴訟法及司法解釋均規定,在行政訴訟中,被告對其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承擔舉證責任。在行政賠償訴訟中,原告應當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造成損害的事實提供證據。其已經依法提供了被損害的事實證據,再要求其提供合法性證據,缺乏法律依據。3.一、二審法院主要證據採信有誤,定案證據存在瑕疵。一、二審定案所依據的主要證據為《徵求認定意見聯繫函》,一審法院認定該證據為程序性材料,不具有法律效力,不予採信。之後卻成為一、二審判決認定違法建設的直接證據,顯屬矛盾。一審判決錯誤認定其提供的證據不能證明案涉玻璃頂棚的合法性。4.其加蓋玻璃頂棚至今十多年,從沒有行政機關提示其需要辦理審批手續,且該加蓋行為是因房屋質量問題,在小區物業、建設施工、設計及質檢部門的授意下實施。上城區政府作為拆遷安置房提供方,對此是知情的,在法律上應當視為行政機關對其加蓋行為的默許,基於政府公信力也不應將其加蓋行為視為違法行為。5.《杭州市城鄉規劃條例》第二十九條第三款規定,簡易建設項目的規劃管理辦法和無需規劃許可的項目名錄,由市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會同相關部門另行制定。可見有無辦理規劃許可,並不是判斷其露臺加蓋玻璃頂棚合法與否的唯一標準。

本院認為:本案爭議焦點在於杭州市政府行政複議決定中未支持姚子獻關於恢復玻璃頂棚的賠償請求是否合法。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第二條第一款規定,國家機關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行使職權,有本法規定的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情形,造成損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國家賠償的權利。《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複議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一條第二項規定,申請行政複議時一併提出行政賠償請求的,申請人應當提供受行政行為侵害而造成損害的證明材料。據此,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是獲取國家賠償的基本條件。行政複議申請人一併請求行政賠償時應對其受到損害事實承擔舉證責任,此處「損害事實」是指對受侵害人合法權益造成的不利影響,損害只能發生於受到法律保護的權益,對於違法利益或者法律不保護的利益不發生損害的問題。因此,行政複議申請人應對其合法權益受損的事實提供證據。本案中,姚子獻行政複議要求恢復玻璃頂棚,須舉證證明該玻璃頂棚系其合法權益,而其提供的證據不足以證明被拆除玻璃頂棚的合法性,且規劃部門亦明確該建(構)築物無規劃審批存檔資料,原審法院確認複議機關未支持其提出的恢復玻璃頂棚的賠償請求符合法律規定,並無不當。姚子獻主張其不應承擔案涉玻璃頂棚合法性的舉證責任,缺乏法律依據,不應予支持。此外,根據當時有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第三十二條規定,在城市規劃區內新建、擴建和改建建築物、構築物須經審批辦理規劃許可手續。姚子獻亦未提供證據證明建設玻璃頂棚行為已列入無需規劃許可項目名錄,其主張2008年前搭建玻璃頂棚無須辦理規劃許可的意見,缺乏依據,故不應予支持。

關於原審法院證據認定方面,一審判決中不予採信的程序性證據系上城區政府提供的《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而非《徵求認定意見聯繫函》,故並不存在證據採信與事實認定矛盾的情況。姚子獻向原審法院提供的房產權證、會議紀要及民事調解書等證據均未涉及玻璃頂棚審批建設的內容,故原審判決認定相關證據不能證明案涉玻璃頂棚的合法性,從而駁回其訴訟請求和上訴,並無不當。

綜上,姚子獻的再審申請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九十一條規定的情形。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一十六條第二款之規定,裁定如下:

駁回再審申請人姚子獻的再審申請。

審判長 蔚 強

審判員 汪鴻濱

審判員 王 巖

二〇二〇年四月三十日

法官助理 林清興

書記員 甫 明

相關焦點

  • 最高法判例:當事人能否就行政賠償事項單獨申請行政複議?
    來源:魯法行談 ☑ 裁判要點行政複議法並未規定當事人可以就行政賠償事項單獨申請行政複議。在行政複議程序中,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出行政賠償請求應一併提出,複議機關對行政行為合法性予以審查時一併對行政賠償事項作出處理。
  • 最高法院判例:複議決定維持原行政行為的賠償責任——王素蘭訴碭山縣政府行政複議、行政賠償案
    王素蘭在向本院提出的再審申請中請求:1.撤銷原一、二審行政賠償裁定;2.再審改判,支持再審申請人的原審訴訟請求。其申請再審的主要事實與理由為: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二十六條的規定,複議機關決定維持原行政行為的,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和複議機關是共同被告。所以再審申請人起訴複議機關具有法律依據。
  • 最高法判例:政府服務中心是否屬於行政複議程序的適格被申請人?
    儘管55號補正通知書程序上存在瑕疵,但該瑕疵並不影響周國興行使申請行政複議的權利。故周國興主張其複議申請未被受理,並要求長沙市政府履行受理行政複議申請法定職責的理由不能成立。一審判決駁回周國興的訴訟請求,並無不當。判決駁回上訴、維持一審判決。周國興不服二審判決,向本院申請再審。周國興申請再審稱:1.原判決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認定事實不清,駁回起訴確有錯誤。
  • 最高法判例:行政機關在作出補償決定時能否一併解決強拆造成的損失賠償問題
    行政機關在重新作出補償決定時,如為一次性解決補償安置糾紛和賠償糾紛,實質性化解行政糾紛,避免當事人訟累,可以在補償決定中明確房屋補償安置內容,可以同時一併解決強制拆除而造成的室內物品損失、租金損失(因當事人自身拒不配合補償安置工作造成或者擴大的租金損失可以除外)等的賠償問題。
  • 最高法判例:判決駁回原告賠償請求的理由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行 政 裁 定 書(2019)最高法行賠申1342號再審申請人(一審原告、二審上訴人):陳秋葉,女,1972年3月24日出生,漢族,住河南省西平縣。另根據原審法院查明的事實,2015年11月20日,西平縣盆堯鎮人民政府與陳秋葉、張輝(陳秋葉丈夫)籤訂了徵地補償協議。2015年12月2日,張輝領取了補償款。陳秋葉稱協議是受到脅迫籤訂的,但未提供相應證據證實該主張。
  • 最高法判例:賠償請求人提出賠償申請後再行提起行政賠償訴訟的時機
    ☑ 裁判要點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第九條第二款規定,賠償請求人要求賠償,應當先向賠償義務機關提出,也可以在申請行政複議或提起行政訴訟時一併提出。對於上述規定中設置的求償途徑,賠償請求人可以自行選擇。賠償請求人選擇了救濟途徑且未被準許撤回,其不能再隨意變更救濟途徑,否則將造成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對其請求同時進行處理的局面,不符合司法最終原則。
  • 最高法院判例:對新藥註冊行政許可及行政複議行為的司法審查——武漢聖愛公司訴國家藥監局行政許可及行政複議案
    關於原行政機關通過覆核程序作出新的行政行為後的複議對象《行政複議法》第二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有權依法申請行政複議;第六條第十一項規定,只有認為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才屬於行政複議範圍。換句話說,如果行政行為根本不可能侵犯起訴人的合法權益,該行政行為不屬於行政複議範圍。
  • 最高法判例:行政訴訟判決駁回原告訴訟請求的法定條件並非原告訴訟請求不成立,而是被訴行政行為完全合法
    (2013)行他字第14號《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舉報人對行政機關就舉報事項作出的處理或者不作為行為不服是否具有行政複議申請人資格問題的答覆》亦明確規定,舉報人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而舉報相關違法行為人,要求行政機關查處,對行政機關就舉報事項作出的處理或者不作為行為不服申請行政複議的,具有行政複議申請人資格。
  • 行政複議應對舉措
    行政複議是行政管理相對人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直接侵犯其合法權益而依法向有管轄權的行政複議機關申請對該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審查並作出裁決
  •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複議法釋義-第二部分 釋義 第五章 行政複議決定
    如某人因違反食品衛生法而受到處罰,那麼在複議中,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就應當提供能證明相對人違反食品衛生法的一切證據。第二,適用法律和其他規範性文件的依據。在提供依據同時,還應提供證明適用這些法律、法規和規範性文件的正確性的證據。第三,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符合法定程序的證據。違反法定程序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往往會侵害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 最高法判例:對違法佔地及損失賠償問題的處理
    因違法佔地得到的損失賠償應不低於因徵收土地及房屋依法應當獲得但尚未得到的補償,在相關徵收補償標準尚未確定、對當事人的賠償請求尚缺乏直接判決基礎的情況下,人民法院可同時責令被訴行政機關依法履行徵收補償職責,對相關補償問題作出處理,解決當事人主張的權益受損問題。
  • 最高法判例:重開行政程序應持謹慎態度
    相關案例:最高法判例:行政程序的重開最高法判例:行政行為的約束力與行政程序的重開最高法判例:行政機關應當審慎選取自我糾錯方式☑ 裁判文書被訴決定認定再審申請人在辦理林權證時,向林業主管部門提供多份關鍵性材料存在弄虛作假和欺騙行為,該認定錯誤。事實上是林業局幹部逼迫村幹部提供的假材料。一、二審認定事實錯誤,請求再審本案,糾正錯誤判決。鎮安縣政府提交意見稱,1.董漢斌的再審申請不符合行政訴訟法第九十一條規定的情形。2.再審申請書所依據的事實錯誤。該文書關於村民反映辦證問題的陳述,與董漢斌一審質證時意見相矛盾。
  • 《大家說法》---關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複議法》
    對於口頭申請,行政複議機關應噹噹場記錄申請人的基本情況、行政複議請求、申請行政複議的主要事實、理由和時間。申請行政複議需要向複議機關提供以下材料:(1)行政複議申請書;(2)申請人的身份證明材料,委託代理人參加行政複議的,同時提交授權委託書和代理人的身份證明;(3)提供相關證明材料:①、證明被申請人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材料;②、認為被申請人不履行法定職責的,提供曾經要求被申請人履行法定職責而被申請人未履行的證明材料;③、申請行政複議時一併提出行政賠償請求的,
  • 最高法審理行政複議案件裁判摘要彙編
    原行政行為和複議決定均屬於行政案件的審查對象。原告不能通過僅起訴原行政行為,而排除人民法院對複議決定一併審查。不能認為只要對行政機關投訴舉報處理結論不服,就可以申請複議或者提起訴訟。當事人認為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一般應當直接針對作出行政行為的機關提出權利救濟的請求。當人以舉報下級行政機關行為違法等形式要求上級行政機關履行內部層級監督職責的,不屬於行政複議受理範圍和行政訴訟受案範圍。投訴舉報人堅持申請複議的,行政複議機關可以依法作出不予受理決定,也可按照信訪渠道處理。
  • 最高法判例:申請行政複議是否超過法定申請期限的判斷
    裁判要點為及時解決行政爭議,避免行政管理秩序長期處於不穩定狀態,法律明確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行政複議,應在法定期限內進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複議法》第九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可以自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十日內提出行政複議申請;但是法律規定的申請期限超過六十日的除外。
  • 最高法判例:行政賠償評估時間的選擇應當有利於賠償權利人
    一、案件情況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行 政 裁 定 書(2019)最高法行賠申360號再審申請人(一審原告冠強公司請求再審法院依法撤銷原審賠償判決中所確認的賠償數額,改判共同賠償其經濟損失2494528元,判決對遺漏的投資價值從違法強拆之日到判決賠償之日,如苗木生長增值、停產損失等價值進行賠償,或者按照同期銀行整存整取一年定期利息進行賠償,判令賠償其單方委託的評估費用7400元。再審申請人的苗木損失是本案的最大爭議。
  • 拆遷最高法判例:行政賠償評估時間的選擇應當有利於賠償權利人
    案件情況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行 政 裁 定 書(2019)最高法行賠申360號再審申請人(一審原告、二審上訴人):福清市冠強園林花卉有限公司。被申請人(一審被告、二審上訴人):福建省福清市人民政府。住所地:福建省福清市一拂街114號。
  • 【以案釋法】最高法判例:複議機關在審查原行政行為時不宜對民事...
    再審申請人李建珍因訴被申請人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以下簡稱廣西區政府)及原審第三人李芳、王運健行政複議一案,不服廣西壯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廣西高院)於2018年3月9日作出的(2017)桂行終1483號行政判決,向本院申請再審。本院以(2019)最高法行申3675號行政裁定提審本案後,依法組成合議庭審理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 ...舉報損耗大量社會資源,最高法判例:投訴舉報目的要具有合理正當性
    最高法院判例:投訴舉報目的要具有合理正當性【裁判要旨】只有舉報人在為維護其自身合法權益而舉報時,行政機關作出的處理或者不作為行為才有可能侵犯其合法權益。段彥龍申請再審稱:一、迎澤區政府不予受理行政複議申請,侵害了段彥龍通過行政複議尋求法律救濟的合法權益;二、原審法院在未對案涉行政行為合法性審理的前提下,直接認為段彥龍的訴訟請求不具有訴的利益而駁回起訴,屬於認定事實主要證據不足,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綜上,請求撤銷一、二審裁定,再審本案。
  • 最高法判例:行政許可程序中如何保障相對人享有重大程序權利
    陳述、申辯和聽證權利屬於當事人的重大程序性權利,這些程序性權利直接關係到行政行為的實體正確問題,並直接影響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及效力認定,構成違法行政行為的撤銷事由。 【裁判文書】 (2020)最高法行申17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