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判例:判決駁回原告賠償請求的理由

2021-02-18 魯法行談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

行 政 裁 定 書

(2019)最高法行賠申1342號

再審申請人(一審原告、二審上訴人):陳秋葉,女,1972年3月24日出生,漢族,住河南省西平縣。

被申請人(一審被告、二審被上訴人):河南省西平縣人民政府,住所地河南省西平縣柏城鎮西平大道176號。

法定代表人:李全喜,該縣人民政府縣長。

再審申請人陳秋葉因訴河南省西平縣人民政府(以下簡稱西平縣政府)行政賠償一案,不服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2019)豫行賠終483號行政賠償裁定,向本院申請再審。本院依法組成由審判員馬鴻達、審判員聶振華、審判員袁曉磊參加的合議庭,對本案進行了審查,本案現已審查終結。

陳秋葉申請再審稱,2015年1月,被申請人西平縣政府委託西平縣盆堯鎮政府以徵用土地建設綠化帶為由,強行損毀了陳秋葉的承包地。原審裁定認為陳秋葉請求返還的耕地已經建成綠化帶,不具有返還的現實可能性是錯誤的,違背了集體土地承包經營權受法律保護的強制性規定。請求撤銷原裁定,判令西平縣政府返還陳秋葉的承包地。

本院經審查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第三十二條第二款規定:「能夠返還財產或者恢復原狀的,予以返還財產或者恢復原狀」。西平縣政府未經批准佔用陳秋葉使用的集體土地,該行為已經被生效行政判決確認違法。陳秋葉提起本案賠償訴訟要求西平縣政府返還違法徵收的土地,但涉案土地已被建設成為綠化帶,實際無法予以返還,因此陳秋葉的賠償請求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第三十二條第二款的規定。另根據原審法院查明的事實,2015年11月20日,西平縣盆堯鎮人民政府與陳秋葉、張輝(陳秋葉丈夫)籤訂了徵地補償協議。2015年12月2日,張輝領取了補償款。陳秋葉稱協議是受到脅迫籤訂的,但未提供相應證據證實該主張。《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行政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三十三條規定:「被告的具體行政行為違法但尚未對原告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或者原告的請求沒有事實根據或法律根據的,人民法院應當判決駁回原告的賠償請求」。據此,陳秋葉的賠償請求不能得到支持。

需要說明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九條第三項規定的「提起行政訴訟應有事實依據」是指原告起訴時所提交的證據能夠初步證明被訴行政行為客觀存在,且該行為可能影響原告自身合法權益的。在行政行為被確認違法後,原告提起的行政賠償訴訟中,人民法院應當圍繞違法行為是否給原告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等問題進行實體審查。違法行為未對原告合法權益造成損害或原告的損害已經得到彌補,亦或存在原告的賠償請求不能成立的其他情形,人民法院應當實體審理後判決駁回原告的賠償請求。本案系陳秋葉基於西平縣政府佔用其土地行為已被生效判決確認違法提起的行政賠償訴訟,原審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九條第三項之規定裁定駁回陳秋葉的起訴,適用法律不當。考慮到改判對陳秋葉的實體權益沒有實際影響且會增加訴累,故本案無進入再審之必要。

綜上,陳秋葉的再審申請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九十一條規定的情形,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一十六條第二款之規定,裁定如下:

駁回陳秋葉的再審申請。

審判長  馬鴻達

審判員  聶振華

審判員  袁曉磊

二〇一九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法官助理    李   慧

書記員       唐曉燕

相關焦點

  • 最高法判例:行政訴訟判決駁回原告訴訟請求的法定條件並非原告訴訟請求不成立,而是被訴行政行為完全合法
    4.行政訴訟判決駁回原告訴訟請求的法定條件並非原告訴訟請求不成立,而是被訴行政行為完全合法。如果被訴行政行為結果正確,但是理由不當,撤銷重作又將會大量浪費行政複議和行政訴訟資源,嚴重損害國家利益、公共利益的,人民法院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七十四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判決確認被訴行政行為違法,保留效力,而不是判決駁回原告訴訟請求。
  • 最高院判例:訴訟請求不成立不是駁回訴訟請求的法定條件
    然而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判例,行政訴訟判決駁回原告訴訟請求的法定條件並非原告訴訟請求不成立,而是被訴行政行為完全合法。案情介紹:上海立信資產評估有限公司在辦理上海市寶山區人民法院受理案件所涉標的物的資產評估過程中,劉先生、金女士認為,該公司及本次評估的資產評估師存在違反資產評估法的行為,向上海市財政局提出《行政查處申請書》。
  • 最高法判例:對違法佔地及損失賠償問題的處理
    因違法佔地得到的損失賠償應不低於因徵收土地及房屋依法應當獲得但尚未得到的補償,在相關徵收補償標準尚未確定、對當事人的賠償請求尚缺乏直接判決基礎的情況下,人民法院可同時責令被訴行政機關依法履行徵收補償職責,對相關補償問題作出處理,解決當事人主張的權益受損問題。
  • 被告主體不適格是裁定駁回起訴 還是判決駁回訴訟請求
    【分歧】被告不適格是裁定駁回起訴還是判決駁回訴訟請求,存在不同意見。一種意見認為,本案應裁定駁回起訴。理由是根據民訴法第119條起訴的條件規定,起訴必須有明確的被告,明確的被告不僅是被告是明確、具體、唯一,能跟其他人相區分,而且更重要的是被告必須是適格的被告。
  • 最高法判例:賠償請求人提出賠償申請後再行提起行政賠償訴訟的時機
    ☑ 裁判要點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第九條第二款規定,賠償請求人要求賠償,應當先向賠償義務機關提出,也可以在申請行政複議或提起行政訴訟時一併提出。對於上述規定中設置的求償途徑,賠償請求人可以自行選擇。賠償請求人選擇了救濟途徑且未被準許撤回,其不能再隨意變更救濟途徑,否則將造成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對其請求同時進行處理的局面,不符合司法最終原則。
  • 最高法判例:行政協議未約定逾期付款違約金標準或損失賠償額的計算...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五條規定,原告主張被告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約定履行協議或者單方變更、解除協議違法,理由成立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原告的訴訟請求判決確認協議有效、判決被告繼續履行協議,並明確繼續履行的具體內容;被告無法繼續履行或者繼續履行已無實際意義的,判決被告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給原告造成損失的,判決被告予以賠償。
  • 最高法判例:行政賠償與房屋徵收補償程序的銜接問題
    ,人民法院直接判決賠償更有利於及時、有效地解決雙方的行政爭議。孫金連請求本院再審立案並判決撤銷一、二審行政賠償判決,依法改判支持其原審訴訟請求。其申請再審的主要事實和理由為:一審法院判令東昌府區政府向再審申請人提供與被拆除房屋區位、用途、面積相同或相近的安置住房,混淆了行政賠償與房屋徵收補償兩個截然不同的法律關係,是對法律法規的錯誤理解。
  • 最高法判例:複議申請人一併請求行政賠償時應對其合法權益受損的事實提供證據
    ☑ 裁判文書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行 政 裁 定 書(2020)最高法行申2617號 再審申請人(一審原告、二審上訴人):姚子獻,男。 被申請人(一審被告、二審被上訴人):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人民政府。
  • 最高法判例│合同違約方應賠償守約方聘請律師支付的律師費
    對於律師費的問題,漢能公司認為律師費的承擔應以合同約定及實際發生為前提,而本案爭議合同沒有約定實現債權的費用應如何承擔,在無明確約定的情況下,一審法院判決漢能公司承擔該費用於法無據。漢能公司遂向最高法院提起上訴,請求撤銷一審法院關於律師費由其承擔的判決項。
  • 最高院:庭審查明被告明確但不適格,應判決駁回而非裁定駁回!
    起訴受理後,被告以其主體不適格為由抗辯不應承擔民事責任的,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抗辯理由成立,應當判決駁回原告訴訟請求,而不是裁定駁回起訴。 案情摘要 1. 明珠花園公司與安陽建設集團就《建設工程施工合同》項下工程款問題發生爭議,訴至法院請求安陽建設集團返還結餘工程款。
  • 駁回起訴與駁回訴訟請求的競合及適用
    駁回起訴所要解決的是立案受理後具有程序意義上的訴權問題,它針對的是不符合法律規定的起訴條件的起訴,以裁定方式作出。  駁回訴訟請求,是指人民法院對已經立案受理的案件經審理後,發現原告請求法院保護的實體權利不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因而對原告的請求不予保護的司法行為。駁回訴訟請求所要解決的是實體意義上的訴權問題,它針對的是不符合法律規定的實體請求,以判決的方式作出。
  • 最高法判例:當事人能否就行政賠償事項單獨申請行政複議?
    來源:魯法行談 ☑ 裁判要點行政複議法並未規定當事人可以就行政賠償事項單獨申請行政複議。在行政複議程序中,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出行政賠償請求應一併提出,複議機關對行政行為合法性予以審查時一併對行政賠償事項作出處理。
  • 最高法判例:行政訴訟請求是否明確的判斷與處理
    【裁判主旨】行政訴訟請求明確係我國《行政訴訟法》規定的起訴條件之一。如若訴訟請求不明確,經人民法院釋明後,原告拒絕變更的,人民法院會駁回原告的起訴。在我國的司法實踐中,一般情況下行政訴訟請求是否明確的判斷依據主要有二:一是訴訟請求指向的行政行為(包含不作為行為)是否具體;二是對人民法院提出的裁判要求是否符合現行裁判類型和方式。
  • 最高法判例:行政機關為執行法院生效判決作出的補償決定是否可訴
    (2020)最高法行賠申300號再審申請人(一審原告、二審上訴人):秦蘭枝,女,1958年6月19日出生,漢族,住河南省鄭州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5.一審判決對裝飾裝修及室內物品損失部分的賠償標準過低,對貴重物品損失以無證據證明為由不予支持錯誤。故請求撤銷一、二審行政賠償判決,再審本案。本院經審查認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第二條的規定,國家機關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違法行使職權,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並造成損害的,受害人有取得國家賠償的權利。
  • 最高法判例:行政機關為執行法院生效判決作出的補償安置決定是否可訴?
    ☑ 裁判文書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行 政 裁 定 書(2020)最高法行賠申300號 再審申請人(一審原告、二審上訴人):秦蘭枝,女,,漢族,住河南省。5.一審判決對裝飾裝修及室內物品損失部分的賠償標準過低,對貴重物品損失以無證據證明為由不予支持錯誤。故請求撤銷一、二審行政賠償判決,再審本案。 本院經審查認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第二條的規定,國家機關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違法行使職權,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並造成損害的,受害人有取得國家賠償的權利。
  • 駁回起訴與駁回訴訟請求
    受理後發現屬於此種情況即予駁回起訴。  8、判決不準離婚和調解和好的離婚案件,判決調解維持收養關係的案件,沒有新情況、新理由,原告在6個月內又起訴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111條第7項的規定,應不予受理。如果已經受理,經審查發現即予駁回起訴。  9、屬於行政訴訟範圍的。
  • 最高法判例:強拆行為被確認違法後,當事人是否有權通過行政補償程序要求對其補償?
    相關案例: 最高法判例:行政機關在作出補償決定時能否一併解決強拆造成的損失賠償問題 最高法判例:當事人被強制拆除的房屋已經通過徵收補償程序得到補償,其請求再予以賠償不符合法律規定 最高法判例:能否判令通過行政補償程序解決賠償問題 ☑ 裁判文書
  • 最高法判例:籠統請求撤銷或者確認行政協議行為違法屬於訴訟請求不明確
    ☑ 裁判文書裁判文書網發布日期:2017-10-22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行 政 裁 定 書(2017)最高法行申3785號再審申請人(一審原告、二審上訴人)田朋雨。委託代理人楊夠良。請求撤銷《拆遷協議》,判決賠償損失293361元(426397元×2‰/天×344天,計算到2015年6月11日,順延另計)。邵陽市中級人民法院(2015)邵中行初字第51號行政裁定認為,本案系房屋行政徵收案件。田朋雨集體土地上的房屋被徵收,其本人已與邵陽市L2連接線建設雙清區協調指揮部籤訂《拆遷協議》且補償款已全部領取。
  • 【行政訴訟中駁回訴訟請求與確認違法保留效力的問題】最高人民法院法律問答之關於駁回訴訟請求與確認違法保留效力的問題
    【行政訴訟中駁回訴訟請求與確認違法保留效力的問題】最高人民法院法律問答之
  • 最高法院判例:複議決定維持原行政行為的賠償責任——王素蘭訴碭山縣政府行政複議、行政賠償案
    因此,應當由作出原行政行為的機關承擔賠償責任。因複議程序違法給原告造成損失的,由複議機關承擔賠償責任。【裁判文書】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行 政 裁 定 書(2016)最高法行賠申340號再審申請人(一審原告、二審上訴人)王素蘭,女,1951年4月25日出生,漢族,住安徽省碭山縣經濟開發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