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越來越多說起重口味這個詞,
除了其引申意義之外,大多就是指:
一個人喜歡吃各種刺激的、奇怪的味道,
比如麻辣、怪味、甚至臭味等等。
不過我們從重口味這字面上來理解的話,
「重」是過量、過度的意思。
當一個人吃的味道
比起普通人更過度更過量的時候,
我們常說這個人口味重;
大多數時候,
我們說一個人口味重,
指的是其對於鹹味的過度承受。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
小孩子很少是重口味,
而當我們越來越長大,
口味就變得越來越重,
甚至有些老年人吃東西總會覺得味道不夠。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就在於:
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
不斷再嘗試各種味道,
而且隨著年齡增長對每種味道嘗試的量在加大,
致使我們的味蕾慢慢適應了各種味道的刺激。
味蕾在不斷被刺激的過程中逐漸被破壞,
越來越不夠敏感,
所以人越到後來口味越重。
但這並非所願,
因為當自己的味蕾被刺激足夠麻木後,
所謂的重口味嘗起來也就一般般了。
所以老年人教訓年輕人時常常會說一句:
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
這其中難道沒有透露出老人吃的味道越來越深,卻對味道越來越不敏感的無奈嗎?
我們對於重口味的體會,
往往是在一段時間飲食清淡以後。
我還記得初中的時候出水痘,
大概有10天左右的時間,吃的極其清淡,
每天都是白水煮冬瓜,幾乎不放鹽。
過了那段時間,
我簡直是迫不及待想要嘗嘗各種美味,
但卻發現,
突然之間所有菜到自己嘴裡都變得很鹹。
由此可見,鹹往往是相對的。
任何人對於鹹沒有一個統一標準的認識,
甚至一個人對於鹹的標準也會因為各種原因而不斷變化。
鹹也是我們所不可或缺的,
我們常常說的食之無味這個「味」,
指的就是鹹。
鹹是所有味道重最基本的味道,
即便不是所有味道都從鹹演化而來,
但鹹卻能包容所有的味道。
四川話裡講味道是叫「鹽味」,即是如此。
同時,鹹也是保存食物的高手。
新鮮的蔬菜通過加各種調料醃製做成榨菜,以便讓蔬菜能保存更長的時間,鹽便是眾多調料中的主角;
四川泡菜是一絕,絕就絕在通過鹹味與水的融合製成的泡菜水,不僅能讓泡菜保存時間長味道變好,更是可以作為其他菜品的調味料;
除了蔬菜,還有火腿和臘肉,鹽同樣能讓肉類保持很長時間,而時間越長,其中的鹹味也就越重,吃起來也就越美味。
如果少了鹹,
中國的廚房不知會少了多少美妙的菜品,
中國的味道也不知道會少了多少種變化。
我們對於鹹味必須要有所控制,
一方面是食鹽吃太多了對身體有很大壞處,
另一方面是我們吃的太鹹會加速我們味覺的麻木。
但是我們又必須是需要鹹味的,
一方麵食鹽是人體所需,不吃食鹽也會造成人體各種技能受到影響;
另一方面如果不吃點鹽,那我們的生活會是多麼無趣啊。
所以為何食鹽是由國家控制的,
簡單來說就是:
我們每個人都離不開鹽,離不開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