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在吃這一塊兒
特別容易吃出攀比心理
比如前幾天有人留言告訴小編
他吃到了一樣稀罕物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
壓根就想不到有人會拿它做菜
聽他這麼一說
小編還真有點不服氣
在「吃稀罕」這方面,我可從來不認輸
這次要去打探的這家店,位置比較偏,如果不是吃貨們牆裂推薦,小編還真沒有勇氣從大北郊跑到西四環。在經過三十多分鐘的車程後,終於到達目的地,看到門頭的那一刻,說實在話,有點小失望,這家小店可太接地氣了。
食客中有在附近住的,也有大老遠坐地鐵來的。在他們看來,什麼位置偏、環境差等因素,在美食麵前通通都不是問題。畢竟來這兒的核心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要吃到店內的香辣魚下巴。
魚下巴?這個腦洞也太大了吧。這對於吃過魚肉,也吃過魚頭、魚眼的小編而言,還是第一次聽說把魚下巴做成一道菜的。不過問題來了,魚下巴好吃嗎?是怎麼做成的?抱著心中的這些疑問下了單。
如果是第一次來吃,都會被它的外表迷惑住,猛一看還以為是大骨頭。不過看著參差不齊的外表,想吃的欲望之又降低了幾分。但一口咬下去,才明白什麼叫大型真香現場。酥、脆、香,原以為魚下巴上沒有多少肉,沒想到肉量還不少,吃起來相當有嚼頭。
正當小編吃得興高採烈時,服務員扔過來的一句話,頓時讓場面有些尷尬。原來魚下巴的正確吃法是從中間掰開,兩邊各嘬一口,而不是直接咬著吃。這樣魚下巴上的肉肉不僅能完美進入嘴中,也不會扎嘴。覺得味道不夠時,還可以蘸汁。
一魚兩吃,是無意間被吃貨們種草的另一道美食。魚片兒裹糊過油炸,魚頭和豆腐搭配在一起燉成湯,兩種吃法聽起來很普通,那究竟是有什麼魅力,讓吃貨們吃過後念念不忘?
魚肉塊兒外面裹了一層薄薄的糊,入口酥酥脆脆的,沒有厚重的油膩感。裡面的魚肉很軟嫩,甜甜鹹鹹的味道,還稍稍帶點辣口,吃起來有點像在吃膨化食品一類的小零食,關鍵是分量很足。
有吃貨給了一些很走心的評價,魚下巴屬於重口味,味道偏鹹辣,但是特別下酒。如果口味不重,可以嘗嘗店內的蝦尾和蛤蜊,屬於醬香甜辣口型的,比較符合大眾的口味。
本文香香美食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