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有機蔬菜 打造農業觀光園

2020-12-20 城口新聞網

 


      日前,縣農業園區管委會引進的有機蔬菜生態觀光旅遊項目重慶泰天垣生態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一期工程順利竣工。該工程共分四期,現已投入二期工程建設。
      據了解,重慶泰天垣生態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成立於2014年10月,該公司註冊資金5000萬元,項目基地位於雙河鄉厚樸園村。基地總佔地1000餘畝,其中蔬菜瓜果300餘畝,大棚120棟(蔬菜苗培育園3棟,特色蔬菜瓜果117棟);養殖基地700餘畝。
      「養殖基地主要養殖良種仔豬、商品牛、良種山羊、北京油雞、城口山地雞等,產品銷售渠道主要以出口港澳為主,國內以會員制模式銷售。」據該公司項目負責人陳維林介紹,公司秉承「科技為本、生態為源、質量為上、增收為民」的宗旨,堅持「為旅遊而創意、為文化而呼吸、為生態而守望」的理念,大力發展觀光、觀賞、採摘、育種、產品銷售、旅遊休閒娛樂度假及文化為一體的農業綜合項目。
      目前,項目一期工程以順利竣工,共完成大棚40個,排水溝600米,涵管700米,園區公路建設900米。電力安裝建設已完成總工程量的50%,預計年底全面竣工。公路現已完成整個工程的80%,預計5月全面竣工。
      基地預計6月開始種植蔬菜,8月底可出產品,現公司已派出兩人前往北京康鑫源生態農業園有限公司進行為期一個月的蔬菜種植技術培訓。公司前期預計招聘60至80人,主要負責種植、溫控、園區管理、農工、後勤、監控、安全保衛等工作。

 

(實習記者 王代前)

   下一頁   [點擊展開全部]
[1] [2]

相關焦點

  • 魯臺媒體走進玉泉窪生態觀光園 村支書親嘗有機菜
    &nbsp&nbsp&nbsp&nbsp一次區裡組織幹部去臺灣考察學習,玉泉窪村黨支部書記劉向東意外發現搞有機農業或許是個帶領村民發家致富的好途徑。說幹就幹,劉向東聯合村民組建了玉泉窪種植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利用從臺灣引進的先進農業技術,開始了探索。後來以聯合社為主體規劃建設了玉泉窪生態觀光園。
  • 東升躍陽農業生態觀光園草莓開始採摘了!
    東升躍陽農業生態觀光園,主要種植草莓有紅顏,隋珠兩個品種,在草莓的種植過程中一直實施品牌草莓生產管理,採取綠色生產技術,每個大棚都安放著蜜蜂箱 東升躍陽農業生態觀光園佔地近140畝,目前園區內種植各種果樹2萬多株,設施大棚6座
  • 洛陽洋豐果業:打造高效農業生態觀光園 鄉土風情體驗讓身心回歸大...
    洛陽洋豐果業生態園主要以種植有機果蔬品為主導產品,種植的草莓、大櫻桃、葡萄、獼猴桃、石榴、柿子、仙桃、袖珍西瓜和特色蔬菜等精品瓜果,均是有機產品,已通過國家質量認證。    「要做就做到最好,要做就要跟別人做的不一樣,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發展。」2009年,洛陽洋豐果業有限公司成立,公司董事長楊佔通堅持差異化經營模式,做有機無公害農產品,堅持不打農藥,不施化肥,確保水果綠色、安全、健康。
  • 新邵打造「臺灣特色農業休閒觀光園」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8月14日訊(記者 鄭丹枚 通訊員 邱文麗)日前,由科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艾德森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臺企負責人組成的臺灣企業代表團來到新邵縣龍溪鋪鎮吳家村參觀考察,並與該鎮籤訂投資意向協議,致力將吳家村打造為臺灣特色農業休閒觀光園。
  • 如何打造一個葡萄觀光園?
    葡萄觀光園是以葡萄為主題,以農業自然景觀和當地的人文文化等稟賦資源為依託,聚集休閒度假、旅遊觀光、科普教育、科技示範等功能為一體的創新型經營模式。不僅能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更能使農業由第一產業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普遍渴望回歸自然、遠離喧囂,享受片刻的恬靜。
  • 瀘州市瀘縣:變廢為寶種植有機蔬菜
    其中,種養循環、變廢為寶種植有機蔬菜就是一種有益的嘗試。12月1日,位於得勝鎮接官壩村的瀘縣有機種植試驗示範基地裡,各種綠油油的應季蔬菜長勢良好,惹人喜愛。而這些蔬菜的肥料,全部都是管理人員自己配製的,沒有添加任何化肥。「我們做的這款肥料相當成功,目前它已經產生了白色的菌絲。
  • 【深度觀察】有機種植農場面臨盈利難,專家呼籲為有機農業立法
    隨著新發地的重啟,蔬菜交易已經全面恢復正常,北京各大商超的貨架上,蔬菜種類也更加豐富。不過,記者注意到,有機蔬菜的銷售貨架並沒有明顯回溫,甚至有些一度「斷供」的有機蔬菜專櫃,依然沒有完全恢復。有機蔬菜的市場有限,動輒每斤20元以上的價格,背後是高昂的成本費用以及難以盈利的種植模式。
  • 河北旅投石家莊(藁城)現代農業觀光園
    河北旅投石家莊(藁城)現代農業觀光園佔地1500畝,分為起步區與核心區,起步區佔地220畝,主要建成佔地1萬平米的生態餐廳,佔地2萬平米的四季花園、四季果園、四季菜園、四季瓜園,以及配套服務設施。園區北側種植50畝無公害淺水藕荷塘,遊客在觀賞各色蓮花的同時還能品享到「荷花茶」、「水果藕」等,採摘區可供遊客親自體驗採蓮品藕的樂趣。園區東部,86座日光溫室採摘大棚整齊有序排列,種植著綠色施肥、無汙染並通過認證的綠色蔬菜和瓜果,一年四季可提供採摘:綠色蔬菜、西瓜、無花果、桃、葡萄、草莓等上好品種等待遊客品嘗,成為觀光、採摘、娛樂體驗絕佳的好去處。
  • 平橋甘岸綠騰生態農業果蔬種植基地:發展特色林果 助力鄉村振興
    甘岸因地處淮河衝擊平原,沿淮肥沃的沙土地和充足的水源適於桃子、花生、玉米等農作物生產,近年來,甘岸形成初具規模的果蔬種植基地與蔬菜產業集群,有效帶動了農民增收和鄉村振興。2016年初,抱著對家鄉建設的熱忱以及對故土的思念,在外務工多年的孫良喜回到了老家甘岸,從事果蔬種植,並在甘岸楊莊村成立了綠騰生態農業果蔬種植基地。
  • 祁陽沙灘橋村:對接大灣區 打造有機蔬菜「窪地」
    紅網時刻永州12月14日訊(通訊員 陳建民 劉宇)深冬時節,湖南省祁陽縣文富市鎮沙灘橋村的有機蔬菜基地迎來了首次大豐收,金燦燦的增城菜心、綠油油的西蘭花,鮮豔奪目,長勢喜人。菜農們忙著收割菜心、裝筐託運,新鮮的有機蔬菜將直供大灣區居民的「菜籃子」。
  • 2020-2026年中國有機農莊行業研究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有機農場主要是指在無化學用品(如農藥、化肥、激素以及其他人工添加劑)的參與下,進行蔬菜、水果種植的地域。農場以科學化管理為標準,天然綠色為理念進行水果蔬菜種植。蔬菜和水果脫離了化學添加劑等的使用,對周圍環境無汙染,也帶給人們更多的營養和健康。
  • 昆明戶外採摘之有機蔬菜
    夏末將至果逸花谷生態採摘園裡卻是一片生機盎然,瓜果飄香,蔬菜滿園。果逸花谷生態旅遊觀光園區集旅遊觀光,休閒度假,兒童遊樂於一體,項目總規劃佔地面積5000餘畝,設有果蔬採摘區、旅遊觀光區、生態餐飲區、兒童遊樂區等,主要種植作物寶珠梨,還有桃、蘋果、等多種有機蔬菜,是一座天然的有機農場。果逸谷蔬菜生態採摘園也是觀光園的一部分,種植捲心菜、胡蘿蔔、小瓜、苤藍、白蘿蔔、山地白菜等其他應季蔬菜。
  • 田園綜合體規劃方案之農業旅遊部分
    同時,發展高效農業,也可以更好地為當地農民實現依靠農業致富奠定基礎,藉助優質農作物產品,引入新的農業發展技術,提升現有耕地土地利用價值,進一步改變現有的農作物種植較單一的現狀,實現農業結構戰略調整。休閒農業觀光園,主題功能及區域特色:根據發展鄉村旅遊及田園綜合體建設的需要,規劃建設以休閒農業為主的觀光園區,為遊客提供可以休閒遊玩、旅遊觀光、參與農事的綜合性農業園。
  • ——寧國市河瀝溪街道發展有機蔬菜產業見聞
    河瀝溪街道位於寧國市城郊,工業較為發達,農業比較薄弱。如何發展農業,成為困擾街道領導的難題。寧國市生態環境優美,森林覆蓋率超過75%,具有發展有機農業的獨特優勢。該街道利用位於城郊的區位優勢,積極探索發展有機農業的路子,把有機蔬菜產業培育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 建設有機蔬菜產業基地 人們常常為蔬菜農藥殘留超標而擔憂。
  • 打造現代生態農業觀光園 群眾共同享紅利——龍裡大巖「三變」模式...
    6月初,龍裡縣醒獅鎮大巖村的「龍湖花海」花卉種植基地一派繁忙。眼下正是菊花苗栽種時節,基地經過前期的翻地、施肥、覆膜等,正式步入了今年「花田經濟」的進程。「龍湖花海」是大巖村現代生態農業觀光園的布局之一,總面積達200畝,以種植菊花為主,花卉成活率高達95%。不僅可作為食用菊銷售,還建設了完整的旅遊配套施設,供遊客賞菊休閒,帶來創收。
  • 請來「翔生大地」農場 親手種種有機蔬菜
    一家臺資企業怎麼會在位於成都第三圈層的新津縣租下大片土地種植有機蔬菜?帶著這些疑問,成都商報記者昨日趕赴興義鎮,去感受這個有機生態小鎮的別樣風情。大棚果蔬很生態 農場裡禁菸走進興義鎮的「翔生大地」有機農場,一座座白色的溫室大棚整齊地排列在田地裡,頗引人注目。大棚裡種植著各式各樣的蔬菜,西葫蘆、番茄、海椒、花菜、小蔥……還有很多記者無法叫出名字的果蔬品種。
  • 有機蔬菜真相
    在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上海交通大學現代農業與生物工程訓練中心主任黃丹楓教授對此表示,有機蔬菜種植化學農藥是絕對不能使用的,低濃度的也不行,應只可用生物農藥和有機肥料。  公開資料顯示,有機肥料是天然有機質經微生物分解或發酵而成的一類肥料。中國又稱「農家肥」。常用的自然肥料品種有綠肥、人糞尿、廄肥、堆肥、漚肥、沼氣肥和廢棄物肥料等。
  • 石柱打造生態休閒農業 現實版「開心農場」即將亮相
    正值初秋時節,記者來到位於石柱縣下路鎮的玉皇殿生態休閒農業觀光園,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映入眼帘:一個個塑料大棚拔地而起,棚裡各種果蔬正茁壯成長。「大棚裡種植有藍莓、葡萄、火龍果、西瓜和草莓等,一年為當地農民增收4000-5000元。」下路鎮王鎮長高興地說,據了解,石柱縣業興蔬菜股份合作社打造的玉皇殿生態休閒農業觀光園,自2014年10月開園以來,前來觀光、休閒、娛樂、採摘的客人越來越多,有時還出現火爆的場面。
  • 平壩生態農業觀光園打造美麗鄉村
    汙水處理進村 垃圾分類入戶平壩生態農業觀光園打造美麗鄉村    「這裡就是生態宜居地。」平壩區白雲鎮林下村,85歲的鄭恩明正在飛虎山文化廣場涼亭休息。    4年來,位於飛虎山生態農業觀光園核心區的林下村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狹窄的進村小路變成寬闊的柏油大道,轄區內主幹道、機耕道連接家家戶戶;以前垃圾成堆的臭水坑變成富有特色的景觀休閒地;撂荒的田地變成花果園;雜亂無章的村寨變成衛生整潔的美麗鄉村,家家戶戶住上紅瓦黃牆的樓房;7000平方米文化廣場、3000平方米停車場、5000平方米溫室大棚等基礎設施合理分布在村內各個角落。
  • 泉源小夥種植有機蔬菜按盆賣,年收入10萬多元
    「我手中的這盆有機櫻桃蘿蔔一盆賣11元,棚裡共種植了13種有機蔬菜,全部是每盆賣11元。。。。。。」9月20日,在郯城縣泉源鎮東夾埠村徐向偉的盆栽蔬菜大棚內,徐向偉的弟弟徐向彬一邊展示著哥哥種植的有機盆栽蔬菜,一邊介紹道,「去年建這個佔地3畝的大棚,可容納8000個蔬菜盆,一年可以收穫9茬,年收入可達1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