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主義文學:寫作特點,標新立異

2020-12-11 百家號

大家好,今天來給大家接著講現代主義文學。

在一些現代主義作家看來,傳統文學那種看似逼真的人物和物象描寫,實則是一種假象;現實並不是一個循序漸進、紊而不亂的核體結構,而是片斷的、瑣屑的、非邏輯的無序結構,因此,必須摒棄對人物性格和一切與之相關的附屬品的描繪。使讀者進人人物的心理現實。他們面對錯綜複雜的現實生活,所關注的不是巴爾扎克式的外在社會結構形態,而是人的精神、心理現象。如表現主義作家力圖展示「本質的東西和藏在內部的靈魂」.即使寫具體的人物和物景,也只是將其作為精神現象的外殼與形式,寫物的目的不在物本身,而在與之對應的精神力最。意識流小說家往往把人的意識流動狀態作為客觀現實生活加以描寫,把轉述人的變化的、不可知的、難下定義的精神世界看成自己的主要任務。現代主義對主觀真實和內傾性的刻意追求,拓展了文學表現的領域,改變了傳統的藝術思維模式。

其次,現代主義文學普遍運用象徵隱喻的神話模式,追求藝術的深度模式。神話式象徵的意義在於對未知領域的詩性揣摸,是將最內在的、最深刻的心靈體悟轉化為認識的對象,因而,它的價值就不在於對象本身而在於它所含的內在體悟,這種體悟往往是多義性的。出於表現內心生活和心理真實的需要,現代主義作家不注重對社會生活的表象作直觀的再現,而往往用非紀實性、時空顛倒與變形、結構錯亂等手段,構建一個象徵性的神話式藝術世界,以揭示生活中更深刻、更廣泛的意蘊。

艾略特的《荒原》用古代繁殖神性能力喪失而造成的土地荒蕪、莊稼枯死來建構一個象徵體「荒原」,全詩大量運用人類學、神話學、聖經故事和西方古典名著故事,形成一個龐大的象徵框架,意象重疊、意蘊紛呈而艱深。卡夫卡的小說往往故事背景模糊,主人公無名無姓,是某種觀念、思想、意志的代表,他用象徵隱喻的思維方式創造了一個個與現實世界相統一的神話世界。此外,普魯斯特、裡爾克、喬伊斯的創作也往往把讀者置於意義的深淵之中,通過不斷的闡釋和發掘,才能獲得審美的意義。現代主義文學藉助象徵隱喻的神話模式,使文學對生活的描寫從表象走向本質,從表層走向深層,從現實走向超現實,從所指走向能指,形成一種文學藝術的深度模式。

疫、屍體……的描繪,大大超過傳統文學,表現出「以醜為美」、「反向詩學」這一新的美學傾向。不過,現代主義作家的「以醜為美」不是把生活中的醜作為美來肯定,而是企圖在醜的自我暴露、自我否定中肯定美,使幾升華為美;他們無情地解剖、否定現實與自我的平庸,通過與醜的撕鬥來表達對美的追求,正如波德萊爾所說,「發掘惡中之美」。因此,在這種美學追求的背後,蘊含著對人生的嚴肅而崇高的愛。但是,也有一些現代主義作家對人性和人類前途的認識是悲觀主義的,他們熱衷於表現醜,而看不到人性的美與崇高,這樣的「以醜為美」是不無消極成分的。

第四,現代主義文學熱衷於藝術技巧的革新與實驗,某些作家的創作具有形式主義傾向。現代主義作家信本藝術本體論,認為形式即內容,追求「藝術的非人格化」。他們對藝術形式和技巧進行大膽的革新與創造,敢於標新立異,表現出反傳統特徵。

現代主義文學大蟹採用「自由聯想」、「時空倒錯」、「內心獨白」、「自動寫作」、「偶然結合」、「意識流」以及頓悟、象徵、隱喻、暗示等表現手法,對語言、符號、圖畫、結構、風格技巧等形式因素格外重視,追求「有意味的形式」。現代主義對形式技巧的探索.與追求,使文學的表現方法得到了豐富與拓展,但是,現代主義在形式與技巧上的革新與實驗也並非都是成功的。一些作家刻意追求新奇,把文學原有的最基本標準和特性也拋在一旁,這種走極端的標新立異,不能認為是嚴肅而負責任的。

現代主義文學的特徵有著反傳統和標新立異。

相關焦點

  • 外國文學考研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文學答題指南
    外國文學考研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文學答題指南(此為部分內容,全部資料獲取請掃碼報名課程)一、「現代主義的特徵」這類單刀直入問題的答法 簡述現代主義文學的特徵(福建師範大學2010年簡答)分析西方現代主義的文學特點(江南大學2011年 簡答)為什麼說現代主義文學形式是創新的,內容是徹底反傳統的?(南開大學2017年論述) 答題示範:如果單獨問及「現代主義」的特徵,請全部按照「內容的反傳統」和「形式的創新」兩方面來回答;要具體舉例,結合流派和作品。
  • 「荒誕」的後現代主義文學:通過寫小說、戲劇而去反小說、反戲劇
    西方後現代主義文學各流派的創作特點紛繁多樣,各不相同,其理論規範與法則沒有統一的模式,也沒有一套系統連貫的觀點,只不過是眾多觀念的無序組合。同時,其各流派內部也是千差萬別,極不一致的。然而儘管如此,從整體上看,後現代主義文學仍具有一定的共性與總體特徵。
  • 論俄羅斯後現代主義文學中的民族精神建構
    誕生於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俄羅斯後現代主義文學蘊含著當代俄羅斯知識分子對民族精神的思考與重新定位,建構起一個由「宗教性」「彌賽亞意識」「帝國情懷」「虛無主義」和「遊戲性」等多個精神向度構成的俄羅斯民族精神結構。俄羅斯後現代主義文學始終堅守著其民族精神內核,並運用獨特的語言書寫將文學創作與民族精神結合在一起,這對於我國當代文學創作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和指導意義。
  • 聊歷史:現代主義文學興起,20世紀文學代表作有哪些?
    百家原創作者:卡卡聊史記20世紀的文學在現代產生了什麼影響?這值得我們去探究,小編今天就來給大家講一講東歐一些文學家的作品有哪些吧!奧東·茹潘契奇是19世紀下半葉20世紀上半葉最著名的詩人,早期作品有現代主義手法的詩集《醉心杯》,感情充沛,富有號召力。詩集《穿過平原》酣暢淋漓地描繪與讚美美麗的大自然,激蕩著愛國主義情感。
  • 卡夫卡的長篇小說,現代主義文學的經典之作
    作為一個「業餘」作家,加之英年早逝,卡夫卡留下的作品並不多,長篇小說只有三部,且兩部沒有完成,但都是現代主義文學的經典之作,也足夠評論家和讀者進行各種解讀了,這也是卡夫卡的文學魅力吧。一般認為這是卡夫卡的現實主義之作,顯然是想反映社會問題,但當中不乏卡夫卡荒誕的寫作特色,只不過還沒有顯得過分突出、明顯。相關閱讀
  • 以「異質性」寫作建構青年文學審美範式
    站在新起點,面向新時代,如何堅定文化自信,擺脫寫作慣性,突破審美瓶頸,建構符合時代要求的文學敘事之維,是擺在當代作家,尤其是青年作家面前重大而緊迫的課題。 種種跡象表明,青年作家目前正在經歷著自我意識與世界意識的雙重覺醒。與「青春文學」分道揚鑣,完成「自發寫作」向「自覺寫作」轉型的成人禮,基本構成了現階段青年作家的共同心聲。
  • 專訪|俄羅斯文學為何群星閃耀?談談它的「白銀時代」
    俄羅斯文學尤其令人矚目。在其文學史上,有「白銀時代」之說,它於20世紀30年代由詩人奧楚普明確提出,被用來指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俄羅斯現代主義詩歌。那是俄羅斯文化開放並不斷綜合的時代。當時,現代主義潮流興起、發展於歐陸,其「推陳出新」(龐德語)的特質展現在各領域的極速革新之中。
  • 《牆上的斑點》:淺談意識流小說的特點及文學價值
    而以小說革新和意識流手法聞名的伍爾夫,在西方現代文學流派中,更是首創了意識流派。意識流文學是現代主義文學的重要分支,主要成就局限在小說領域,在戲劇、詩歌中也有表現。而意識是一條不間斷流淌著的意識河流,具有不可逆性。
  • 於沛:後現代主義和歷史認識理論
    之所以將「後現代史學」與年鑑學派聯繫在一起,可能是基於年鑑學派問世時相對於西方傳統史學而言的那種「標新立異」、「離經叛道」、「反傳統」,以及對西方傳統史學的劇烈衝擊。歷史寫作在滿足理性的、科學的探究要求的同時,審美也是其內在固有的要素。安克斯密特認為,「只要我們在處理敘事實體時採取的是美學而非認識論的路數,對歷史學家語言的實體化並不會將歷史寫作變為懶惰的自我反觀。這就是美學優於認識論的地方」。這種觀點與海登·懷特的理論在本質上完全相通。
  • 意識流和意識流文學
    1918年梅·辛克萊評論英國陶羅賽·瑞恰生的小說《旅程》時,將「意識流」概念引入文學界,意識流文學泛指注重描繪人物意識流動狀態的文學作品,是現代主義文學的重要分支。意識流文學泛指注重描繪人物意識流動狀態的文學作品,既包括清醒的意識,更包括無意識、夢幻意識和語言前意識。
  • 得一字而盡見風流——文學語言的審美特徵與特點的比較
    老實說,我弄不清楚「文學語言的審美特徵」與「文學語言的特點」有什麼差別,因為弄不清楚,就想得多一些,這一想,竟想出些眉目來,我以為。是故冒著怡笑方家的危險,要在這裡做些比較了。且先不管它,我們再來看看「文學語言的特點」。「文學語言的特點」是在文學作品的形式要素中提出來的概念,包含「形象生動」、「準確貼切」、「富有情感」、「含蓄蘊藉」、「音樂性強」等內容。
  • 百年美國史學:從客觀性到後現代主義挑戰
    早在1910年,貝克爾就開始了對歷史知識相對性的研究,其著作《論不偏不倚的歷史寫作》,矛頭直指喬治·亞當斯等歷史學者的觀點。1926年,貝克爾在其論文《什麼是歷史事實?》指出了歷史事實具有相對性的特點。1931年,當貝克爾當選為美國歷史學會主席時,他發表了《人人都是他自己的歷史學家》的論文演講,將歷史知識的相對性的論述推向了頂點。
  • 【言語理解】標新立異
    A.琳琅滿目 渲染B.林林總總 鼓吹‍‍‍C.標新立異 強調D.紛繁蕪雜 追逐【答案】B【解析】此題主要考察語境中提示性詞語的把握,文段中說在多元文化語境下,那麼出現多種多樣的情感價值取向也是正常的,所以第一空要填一個表示「眾多,多種多樣」的意思的成語。
  • 馬飛驤:我用文言文寫作 不是為了標新立異
    馬飛驤:我用文言文寫作 不是為了標新立異馬飛驤 圖片系受訪者提供  採訪者:蘭州晨報/掌上蘭州記者雷媛  受訪者:《詩經纘繹》作者馬飛驤  基於二十多年對傳統經典的熱愛和鑽研,秉承六經一貫之道,系統闡發《詩經》詩教意旨,利用工作之餘的六年時間辛勤耕耘
  • 林佳鋒 | 溝通古今聯絡詩禪——談別現代主義之「別」
    別現代欲衝破西方主義話語權的包圍圈,必須以其立於中國本土的特點為中國尋找一種自己的「主義」,即別現代主義。欲找到別現代主義的合法性所在,研究其理論根源尤為重要,而別現代主義著眼於中國本土社會現實、源起並植根於中國傳統文化中。在唐宋文學與禪學的交融中,可以找到「別」在別現代主義中的意義所在: 「別」以其既具有「特殊」又包含一般的意義及對禪宗思想的妙用成為溝通古與今、詩與禪的重要節點。
  • 那些常見卻陌生的詞語,什麼叫作「後現代主義」
    大家可能常常能聽見「後現代主義」這個詞語,但是又覺得非常的陌生。現在,我以我的理解,給你講解一下這個詞語。首先,後現代主義是源於現代主義一種現象。作為現代主義的反叛面的它,更像是一種批判與解構現代主義的現象。更確切的說它屬於哲學一類的範疇。
  • 10 ICONIC BUILDING - 現代主義標誌建築
    隨之,也就有了後來確定戰後二十世紀後現代主義建築的標誌性建築。現代主義建築風格:現代主義建築基於新的建築技術與材料像鋼筋水泥,鋼以及玻璃而建成。這種建築風格一度非常流行,尤其是在大學與政府建築裡,直到 1980 年才開始遭到來自於後現代主義與新現代主義建築形式的挑戰。
  • 這才是值得我們反覆品味的文學作品,他的書,究竟深奧在何初處?
    在上世紀80年代以後,外國的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文學逐漸進入了中國,許多作家經受了這種文化的薰陶,對外國寫作手法非常推崇,尤其是後來的拉美魔幻現實主義更讓中國作家感到震撼,並爭相學習。他們體驗到了一種與過去毫無關聯的審美體驗,率先使用了這種寫作手法進行創作,直到今天,他們仍是我國文壇的中堅力量。
  • 文學巴西|巴西沒有「魔幻現實主義」
    比如:當談及「拉美現代主義文學運動」時,我們說的是發生在19世紀末的西語美洲、以何塞·馬蒂的《伊斯馬埃利約》為開端、以詩人魯文·達裡奧為代表人物、橫掃整個西語美洲並對文化宗主國西班牙造成重大影響的現代主義文學?還是指發生在20世紀20年代的巴西、以1922年聖保羅現代藝術周為開端、持續了3個時代綿延半個多世紀完全改變了巴西文學形態的現代主義文學?
  • 陳雪虎:對當代的文學閱讀和寫作狀況,我們有真正的了解嗎?
    由我們在當代日常生活中所目擊或參與的網絡寫作和文化生產的各類現象,可以提出一系列可以展開討論的問題。比如文學寫作與非文學寫作的劃然兩分問題,當此網絡文化寫作繁盛時刻,百年來的迷思或許已轟然崩解:形形色色的文化產品蜂擁而至,新興崛起的網絡寫作眾聲喧譁,從古至今各種傳統的文學寫作乃至文化該作何理解呢?各種傳統的文學觀念和概念還是否有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