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流和意識流文學

2021-02-08 文藝學




意識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 意識流文學



意識流,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創始人、機能主義心理學家先驅詹姆斯創造出的名詞,用來表示意識的流動特性:個體的經驗意識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但是意識的內容是不斷變化的從來不會靜止不動。他在1884年發表的《論內省心理學所忽略的幾個問題》一文中,認為人類的思維活動是一股切不開、斬不斷的「流水」。他說:「意識並不是片斷的連接,而是不斷流動著的。用一條『河』或者一股『流水』的比喻來表達它是最自然的了。此後,我們再說起它的時候,就把它叫做思想流、意識流或者主觀生活之流吧。」




1918年梅·辛克萊評論英國陶羅賽·瑞恰生的小說《旅程》時,將「意識流」概念引入文學界,意識流文學泛指注重描繪人物意識流動狀態的文學作品,是現代主義文學的重要分支。


意識流文學泛指注重描繪人物意識流動狀態的文學作品,既包括清醒的意識,更包括無意識、夢幻意識和語言前意識。


詹姆斯提出的「意識流」概念,強調了思維的不間斷性,即沒有「空白」,始終在「流動」;也強調其超時間性和超空間性,即不受時間和空間的束縛,意識是不受客觀現實制約的純主觀的,因此被引入到文學領域的意識流小說,有著與詹姆斯所提出的心理學意識流概念有著相通的特點。因此由於過於晦澀強調無秩序,跳躍、斷片、折回等手法打亂了傳統敘事結構,讓原本順暢的故事而變得難以理解。尤其是長篇意識流小說,在原本複雜的敘事上加大了理解難度,讓人更加感覺隱晦難懂。


但是如果你認真讀過一部意識流小說(比如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你就會發現,意識流文學中那些看似無序凌亂的文字和結構,其實都有它巧妙的安排,以及只有按照這種形式才能表達出的作者深藏於心的奧義。


意識流文學一般都採用對主人公內心意識活動的忠實記敘,一篇完整獨立的意識流文章屬於記敘文體裁,但由於它特殊的表述形式和較為高級的表述技巧,暗合形散神聚的散文特徵,因此也常被當作散文來看待。意識流文學的表達方式讓它更適用於現代詩和小說的寫作,戲劇也比較適用,需要大量的現代主義創作手法輔助,比如影視劇中最常見的蒙太奇。


20世紀西方現代主義文學受西方非理性哲學和現代心理學影響較大,意識流文學作為現代主義文學的一個分支,也深受其影響。所以談到20世界西方文學,常常離不開同時期的哲學思想。


當時最具影響力的哲學思想,當屬法國哲學家柏格森的非理性主義,他強調直覺是認識世界本體的唯一根據,世界的本體是「生命衝動」,即「意識的綿延」。只有它才是宇宙運轉的唯一動力,客觀萬物無非其外在表現形式而已。因此,靠理性分析永遠不能把握世界的本質,只有依靠直覺才能獲得實在的知識,才能認識世界和解決社會的一切問題。在他看來,潛意識應該成為文學的表現對象,作家必須深入到人的內心世界、甚至潛意識領域中去,把握理性不能提供的東西;打破傳統的時間觀念,按照「心理時間」結構作品。


另一位深刻影響現代主義文學、尤其是意識流文學的理論家是奧地利心理學家弗洛伊德。他的精神分析學說中關於潛意識和無意識的理論,意在反駁「人是理性動物」的傳統觀念。認為潛意識乃至無意識是人的生命力和意識活動的基礎,人的行為動機出自人的本能衝動;人類的本能衝動經常受到社會規範及理性良知的束縛,使人充滿矛盾。作家的創作活動就是衝破理性,發揮本能衝動的過程,藉此釋放受到扼制的本能。


意識流文學的創作高峰期基本上集中於20世紀二三十年代。關於它是一種文學流派還是一種創作方法的問題,長期以來頗多爭論。它難以算作一種嚴格意義上的文學流派,因為被公認的意識流作家之間在創作上沒有溝通,沒有發表宣言闡述共同的宗旨,也未形成具體的組織;但意識流文學發展的時間較長,早在19世紀末這種方法就在文學創作中得到運用,而整個二十世紀世界各國不同時期仍有意識流文學作品出現,甚至在今天的21世紀,意識流的創作還存在著,只是它始終未能成為一種主流文化。


意識流小說的創作,離不開現代主義創作的技巧,概括起來有以下幾種。如果你不能區別一部作品是不是意識流,可以注意觀察一下它是否在作品大量運用這些手法。


內心獨白。在假定沒有其他人傾聽的情況下,一個人物把自己的所感所思毫無顧忌的直接表露出來,就是「內心獨白」。這是意識流文學最常用的技巧。如喬伊斯《尤利西斯》中就有大量獨白。其特點是在獨白中完全看不到作者的行跡,純粹是小說中人物自己的真實意識流露。這種內心獨白被成為「直接內心獨白」。還有一種「間接內心獨白」,雖然也是描寫人物的內心活動,但是作者不時出來指點和解釋。這種內心獨白所展現的意識活動通常屬於較淺的層次,比較連貫和合乎邏輯,語言形式也比「直接內心獨白」正常。







我國意識流文學出現過兩次高潮,一是五四期間,一是八十年代。1985年開始,莫言的出現,將中國意識流文學推向了一個高峰。他相繼發表了《枯河》《球狀閃電》《爆炸》《紅高粱》《歡樂》《紅蝗》等一系列具有強烈意識流風格的小說,引起文壇轟動。其中《紅高粱》成為了80年代中國文壇的裡程碑之作,小說以時空錯亂的順序,借用意識流的表現方法,敘述了昔日發生在山東某鄉村的一曲生命的頌歌。莫言稱福克納為導師,他的意識流技巧也與福克納相似,多採用蒙太奇手法,例如慢鏡頭描寫、多視角敘事、意象比喻等。


但莫言和福克納一樣,他們的作品有強烈的意識流特徵但並非純粹的意識流作家,仍隸屬於現實主義範疇。80年代之後,意識流已經逐漸成為一種常見的寫作技巧,出現在很多作家的作品裡,例如王小波、餘華等。


除了文學意外,意識流還對其他藝術形式產生了強烈的影響,比如電影。意識流電影,通常指受「意識流」小說影響要求在銀幕上著重表現人的非理性的、潛意識的、直覺活動的電影。意識流電影的重點不是展現故事情節,而是將一切弱化、打亂,只為突出表現人物的心理。通過時間空間跳躍多變,大大擴大了影片的容量,深化了主題,打破了傳統戲劇化構造的電影模式。


……




相關焦點

  • 《保齡球的意識流》:撇開王小波談他的「門下走狗」
    這個問題留給研究文學的人去論證。不管如何,王小波這個名字仿佛成為一個接頭暗號,在混雜的現實世界裡,他的讀者以此相互識別,在寂寞的呼應中形成「知己群」,這群人對外則自稱「王小波的門下走狗」。陸源也曾是其中一員。在陸源的作品中,我們能依稀察覺王小波的文學氣質,但很稀薄。
  • 我的哲學觀:談意識流的創作
    與後現代主義,浪漫主義相比,意識流更加放浪不羈,放飛自我的同時又能玩一把自由的癮。意識流代表作家是馬塞爾普魯斯特,他的長篇小說《追憶似水年華》成為了意識流的代表作,還有伍爾夫,其代表作《到燈塔去》也可謂是轟動文壇,留名於世。那麼什麼又是意識流呢?
  • 晉江大神的意識流寫作|只要車速夠快,就.沒.在.怕.的
    下面這些意識流的寫作,你看懂了嗎?一.《殘疾後我僱了個保鏢》作者:_吾涯圓B現在有一點難受,可能是太久沒有動點P在圓內運動的原因。我給你提供動點Q1和Q2,求求你了,快點把圓變成x^2 y^2=3吧。《我真的不是他粉絲【娛樂圈】》作者:吟菲曲沈鶴覺得自己現在的狀態就像是在攝影,護鏡片被卸下,開關鍵將所有的功能被喚醒打開,他配合陸旭不斷調整自己的焦距和光圈,鏡頭被拉長,他們進門後沒有來得及開暖氣,但沈鶴周身無處不被熱浪裹挾,陸旭俯身向他,突然變成了操作攝影的攝影師,蓄勢待發。三.
  • 法國偉大的小說家,意識流文學鼻祖,普魯斯特這十句名言太精彩了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馬塞爾·普魯斯特的十句名言,一起感受意識流文學先驅筆下文字的丰采。他出生在一個富有的家庭,自幼多病,10歲的時候患有哮喘,一生受之困擾。由於家庭背景及自身喜好,馬塞爾·普魯斯特開始涉足上流社會,頻繁出入各種沙龍,結交不同領域的精英人才。從社交中結交新的朋友,同時也是在這個時候開始接觸文學。
  • 【每日十句】如何使用英語談論「意識流」問題?
    說真的,我對什麼是「意識流」還不是很明白。4.我聽我的文學老師是這麼說的,「意識流」 是一種敘事模式或方法,試圖描繪心靈內部紛至沓來的各種想法和感受。5. ---But why did he use the term 「 stream」? 老師為什麼要用「流」這個詞?  ---Well, Lily.
  • 如何避免託福寫作中的意識流?
    在教學上注重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交際性語言教學)和標準化考試的結合,擅長讓學生通過各種小 task 的完成來體會恰當使用語言的樂趣。1. 寫作不宜意識流今天的託福寫作問題,想先從 stream of consciousness開始。
  • 意識流賽車手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代指作者隱晦開車
    意識流賽車手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代指作者隱晦開車時間:2020-03-04 16:28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意識流賽車手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代指作者隱晦開車 指一類作者,他們只是描寫普通的場景卻能讓你的意識感受到開車般的刺激,一字一字的反覆研讀。
  • 書法與「意識流」相融 演繹磅礴生命力量
    楊識宏的藝術實踐經歷了一個從具象到抽象,由西方美學向東方精神的發展歷程,其所創作的氣勢磅礴的巨幅畫作折射著藝術家對宇宙和宏觀世界的感受及對微小生命的思索。出國前在中國臺灣的最後一次展覽,我的作品開始賣出去了,這也給了我一些信心和勇氣。」
  • 意識流佳作《梅雨之夕》,從「性心理」分析,內心獨白凸顯真實
    意識流直接源於三個理論:弗洛伊德提出的「無意識理論」批評、柏格森的「綿延說」以及詹姆斯的「意識流」理論。「空間時間」不是真正的時間,因為它實際是人類因為社會和實用的功利性而創造的,是無限循環形成某種閉鎖的,不是流動的;而「心理時間」則不同,它是一種直覺時間,存在於記憶當中,永遠在變化在流動,柏格森稱這種現象為「綿延」。「意識流」這個詞最早源於英國女批評家梅·辛克萊,但是發揚光大於威廉·詹姆斯。
  • 20世紀中國文學史上最有影響力的文學家之一、意識流廢名「中」
    既我們常見小說中有「好人」和「壞人」等多種類型的人物形象但是這些在意識流之中都是不關緊要的,常常會被意識流作者有意識地淡化。比如在廢名的短篇小說《桃園》中主人公阿毛的意識就貫穿整個小說。廢名把故事的情節都化整為零,單用阿毛的的意識來反映出他們一家的命運,還有作品《橋》等等,在這方面的運用也是十分明顯。
  • 王源意識流風格大片來襲,珍珠元素很加分,文字採訪很戳心
    近日,王源為《Dazed》拍攝的八月刊雜誌內頁正式放出,別具一格的意識流風格展現讓不少網友感到眼前一亮。王源溼發偏分的造型一改往常清新少年的氣質,肆意灑脫的復古魅力讓不少粉絲感嘆王源出眾的時尚表現力。值得一提的是,在王源的這組大片當中珍珠元素實在加分不少。
  • 韓喬生「大嘴SHOW體育」快手首播 意識流解說笑點不斷
    兩個多小時的「大嘴SHOW體育」直播中涵蓋八卦、體育、美食等話題元素,同張偉麗、一龍等嘉賓隨意閒談,盡顯「意識流解說」風範。直播間中,張偉麗再談擇偶標準、與喬安娜對打等話題,讓韓喬生的直播熱度一度衝至北京榜第二,兩個多小時的直播吸粉數萬。
  • 《牆上的斑點》:淺談意識流小說的特點及文學價值
    在傳統寫法裡,伍爾夫的作品大多充滿了慣常的誇張,戲謔,諷刺和喜劇,如《奧蘭多》,《到燈塔去》等。而以小說革新和意識流手法聞名的伍爾夫,在西方現代文學流派中,更是首創了意識流派。意識流文學是現代主義文學的重要分支,主要成就局限在小說領域,在戲劇、詩歌中也有表現。而意識是一條不間斷流淌著的意識河流,具有不可逆性。意識流文學則是作家儘可能捕捉意識河流的某一點來進行描述而創造的一種文學形式。
  • 雲頂之弈:白銀鍾愛掠食者,王者卻發明「遊俠意識流」,簡單上分
    雲頂之弈步入到今年這個階段已經基本被大範圍玩家所接受,雲頂相比較於傳統模式,燒腦也更嚴重,玩家們互相徵戰之時主要內容也從操作變成了陣容搭配和策略運營,一個好的陣容和運營策略甚至可以讓一個白銀玩家直接衝上鑽石。
  • 《路邊野餐》是一部意識流電影
    《路邊野餐》是一部意識流電影,情節零碎而情感飽滿,結構模糊而場景詩意化,有朋友錯過了前面的30分鐘內容,後來問我,前面講了什麼?我竟然無言以對。而去鎮遠的路上,經過一個叫麥蕩的地方,陳昇在這裡卻經歷了過去、現在和未來,並且得到了某種程度的圓滿,最後,他到了鎮遠,完成了他想做的事情。從空間上來說,就是凱裡—麥蕩—鎮遠。
  • AI時代,意識流可能會成為一種流行的寫作方式
    王力宏的歌曲就已經把AI寫進去了,雖然看著MV和歌詞都是那麼詭異,至少說明了AI在如今世界上收到的關注程度真是極高,連娛樂圈都要湊熱鬧。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篇AI意識流,也就是電腦寫的文章,大家可以看看AI表現如何,題目叫做「我和女朋友生氣了」:非洲人曾經提到過, 最靈繁的人也看不見自己的背脊。這句話語雖然很短, 但令我浮想聯翩. 女朋友生氣了似乎是一種巧合,但如果我們從一個更大的角度看待問題,這似乎是一種不可避免的事實.
  • 王者榮耀:詳解工具人法師玩法,意識流與操作流最難,而它最簡單
    今天,樓樓就為大家帶來工具人法師的修煉法則,從意識流、操作流與消耗流三個方面來詳細講解工具人法師的玩法。一、意識流:需要預判意識來控制敵人1、 王昭君王昭君在S19賽季的版本可謂是工具人女法師中的一姐,擁有密集的控制能力。會玩的昭君玩家可以利用聖杯配合冷卻鞋,通過頻繁使用冷卻時間很快的技能來幹擾敵人。
  • [視頻]省錢還是意識流?侃爺新MV《All Day/I Feel Like That》有點怪
    (原標題:[視頻]省錢還是意識流?看完MV大家應該有一番不同的新見解,其實這部MV並不省錢,因為MV是由奧斯卡最佳影片《為奴十二年》的導演史蒂夫·麥奎因(Steve McQueen)親自執導,將兩支單曲串聯成一支MV也並不是因為成本的考慮,而是藝術表達的情感過渡的需要,而且這麼一個長鏡頭場景和複雜的鏡頭運動
  • 鷹之守護–娜可露露,輸出全看PG大不大,簡單粗暴的意識流攻略
    6月的雨在慢慢的下,小翼在雨中給大家帶來了鷹之守護–娜可露露意識流攻略,輸出全看屁股大不大。剛學打野或者想學打野的可以耐心看一下哈。話不多說,直接開盤。 全局思路 意識流攻略主打思路,精彩部分來了。娜可露露這個英雄四級前不適合打架,和平開就行儘快4級,紅開藍開都好。
  • 對話分答:「Live」是意識流,要做有實用知識的「教輔」
    以下是雷鋒網編輯與分答產品總監對話中的精華問答,主要圍繞分答、在行與知識付費展開,在不改變原意的前提下有刪減:|「Live是意識流,異步的知識效率更高」「Live」是意識流,可以隨著性子講,但錄播的時候,說的每一句話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第一步,我們會先與主講人磨提綱,確定講什麼內容會讓用戶有付費欲望,而且聽完覺得值,有口碑。第二步就是錄,在我們的指導下自己錄。第三部是剪輯,在剪的過程中要保證速度感,同時濾掉廢話,保證乾貨。雷鋒網:每日頭條功能是免費的,主要是為了帶動用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