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體溫可波動於35.5℃~37.5℃之間
一般1歲以內的嬰兒體溫在37.5℃以下都屬正常,但是超過37.5℃也並不一定就是發燒,這還與每個孩子的基礎體溫有關。
基礎體溫:清晨睡醒,還未起床活動前的體溫。此時人體代謝最低,所以體溫也相對最低,由於嬰幼兒代謝快,體溫會比成人偏高,基礎體溫可為36-37.5℃。
>>>嬰兒控制體溫能力不夠強,容易受外環境影響
炎熱天氣或包裹過多,體溫會輕度升高;寒冷天氣或溫度較低的空調房間,體溫可降至36℃或再低些。
>>>發現孩子體溫稍高,是發熱了麼?
體溫「稍高」應與基礎體溫相比才有意義,年齡越小,基礎體溫相對偏高,可能有些孩子稍微包裹多了體溫也會突然達到38℃,這也只是正常的體溫升高而已。
ps:當然大多數情況下超過37.5℃,寶媽還是要引起重視的,對於大多數的寶寶來說可能就是真的發熱了。
可以通過測量腋下、口腔和肛門的溫度來判斷孩子是不是發熱。
如何測量
測量肛門內溫度主要用於4歲內的小兒建議先打開數字電子體溫表,在體溫計末端塗抹上凡士林等潤滑劑,固定住孩子的雙腿,將體溫表末端插入孩子的肛門1.5~2.5釐米。扶著體溫表,等待1分鐘後或者指示燈亮後即可讀出體溫數字。
口腔內測量體溫主要用於4歲以上的孩子,打開體溫表將體溫表末端一頭放進孩子的舌下,向內插入,讓孩子閉上嘴保持一會兒,等待1分鐘後或者指示燈亮後就可以去除讀取數字了。
張奶奶提醒測量孩子不同部位的體溫,以肛門體溫和口腔體溫比腋下體溫準確一些。如果有條件可以用兩支體溫表同時測量口腔內和肛門內體溫。但是不建議用一隻體溫表分別測量口腔和肛門內的體溫,這樣容易產生誤差。
目前美國兒科學會最推薦的是數位化電子體溫表,這種體溫表可以測量出口腔體溫和肛門體溫。
補充寶寶所需的鈣、鐵、鋅元素和各種微量元素,清藥毒、排鉛毒、抗輻射,提高寶寶免疫力,強壯寶寶骨骼發育,一清二補三均衡四調理,一舉多得!
感謝關注「護身福小寶貝」,長按以上二維碼識別圖中二維碼即可添加關注,在查找公眾帳號「護身福小寶貝」也可以關注哦。如果喜歡請點右上角的省略號分享到朋友圈或微博。點擊個人資料可以「查看歷史消息」。喜歡點個讚吧,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