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上海時刻」出品
受惠者口述:
屋簷低矮,牆體開裂,棚內燈光昏暗,棚頂多塊吊板已老化脫落……每逢下雨天進車棚,我都要踮著腳尖走路,一不留神就會踩進水坑裡。看著車棚兩側用拖線板充電的非機動車,我提心弔膽,屋頂漏水會不會引發漏電意外?
老小區裡租客多,「飛線」充電屢禁不止。有一戶居住了四位快遞小哥,充電高峰期,一個窗戶飛出三四根插線板,部分電線膠皮已經老化破裂,纏繞著玻璃膠帶,讓人「嚇絲絲」。
最近,小區車棚實施智能化改建,「長」高了60釐米,棚內敞亮了;80個電動自行車充電樁整齊劃一地排列著。最讓我們欣喜的是,車棚取消了人工值守,安裝了「智慧大腦」:掃碼充電,充滿立斷;煙感探測報警器、消防噴淋頭等設備一應俱全。我們身邊的一個個隱患也被徹底消除了。
五裡橋街道聯海小區居民範馥耕
記者實地見聞:
袖珍小區有了智慧車棚
在上海中心城區,有一批200戶以下袖珍型「小小區」。這些小區房齡長,居民多為老年人、租客,喜歡用電動自行車代步。昨天下午,記者走進五裡橋路210弄,入口處有一條狹長綠化帶,左手邊是聯海售後公房小區,有139戶居民;右手邊則是怡綠商品房小區,有109戶居民。兩個小區大約有100多輛電動自行車,合用一個非機動車棚。
15時許,年近七旬的範馥耕推著自行車進入小區,沿著狹長綠化帶走到底,右邊便是最新改建好的非機動車棚。走近入口處,他突然放慢腳步,眯著眼,看著正前方懸掛著的竹編鳥籠,裡面的鳥兒時而昂首抖羽、時而低頭沉思……「車棚改建好了,鄰居們也喜歡提著鳥籠、捧著茶杯,來這裡聊天、散步。」
圖說:五裡橋路210弄車棚內的充電裝置 新民晚報記者 周馨 攝(下同)
一聲「滴」響,車棚的不鏽鋼門緩緩開啟。這條狹長型的車棚約有300多平方米,左右兩排整齊地停放著電動自行車。改建後的新車棚「長」高了60釐米,安裝上了十多扇鋁合金窗戶,變得格外敞亮、通透。同時,車棚安裝上了「智慧大腦」,兩側牆壁上懸掛著一塊塊黃色的智能充電樁,上部有一個投幣口,下部則有一個二維碼;電動自行車停放在幾號充電插口前,只要按一下充電設備上的對應數字,投幣或掃碼,即可充電;充電樁還可以自動感應電池的電量,充滿即自動結束充電。
棚頂,在不鏽鋼橫梁之間,穿插著數根紅色管道。「這些紅色管道安裝著煙感探測報警器、消防噴淋頭等設備,遇到電氣短路、失火等險情,系統會自動報警並進行撲救。」範馥耕一邊介紹一邊將自行車推到車棚最深處,退休老人不趕時間,停在裡面些,將入口處的充電位留給「上班族」。
更讓居民開心的是,改造後的智能停車棚提供免費停放服務,小區內飛線充電、樓道充電等亂象沒了,樓道也變得更美了。走進怡綠小區的樓道,一面面飛天中國夢、跳躍的錦鯉、精美的睡蓮等主題彩繪牆為居民生活增添更多色彩。
共享充電樁一鍵報警
在地鐵七號線嵐皋路站2號出口處,一牆之隔便是管弄新村共享充電區域。如今,這裡成為小區內最熱門的集中充電區。昨天上午,剛送好外孫女的王翠推車進入共享充電區,選擇空閒的插座,停好車,再選擇充電裝編號、充電時長,掃碼支付充電。這也是「上班族」最喜歡的集中充電點,電動自行車充電區和地鐵站無縫對接,省時又省心。
普陀區管弄新村是一個大型老舊小區,有2000多戶,很多居民靠電動自行車解決「最後一公裡」出行難題。目前,小區有三個地下充電車庫、一個地面大型充電車庫,依然不能杜絕「飛線」充電、樓道充電等亂象。原來,因為小區太大,有些居民趕時間、圖方便,選擇就近飛線充電。陰雨天,有些居民用塑膠袋包裹,有些借牛奶箱避雨……看著讓人捏一把汗。
圖說:管弄新村地上共享充電樁為充電器適配器設置了擺放板和防雨棚,為插頭設置了防雨保護蓋
在居民代表的建議下,小區居委會、物業公司、業委會聯合對靠近地鐵出口的閒置地塊微更新。原本是一塊堆滿垃圾、被人遺忘的角落,如今已成為共享充電區。一米高的棕色木柵欄圍成一塊長方形共享充電區,安裝著8根約一米高的共享充電樁,每臺充電樁前還有一臺銀灰色的設備臺,可以同時為31部電動自行車充電。恰逢上班早高峰,共享充電區的車位基本已停滿。
「設備臺用於擺放充電器,散熱快,還戴著一扇可以遮風擋雨的『帽子』。」西部集團中山物業姚嘯洪介紹道,除了正常充電,共享充電樁還具有視頻監控、過載檢測、高溫報警、自動斷電、過充斷電、實時監控、行動支付,掃碼充電、智能雨水檢測、語音播報等十多項功能。「一旦發現電動自行車充電異常,視頻監控會自動拍照、拍視頻,第一時間報警,並同步推送給車主。」
數給你看:
上海加快推進既有住宅小區新增電動自行車充電設施建設,進一步減少因車輛亂停放、充電不規範、報警不及時產生的安全隱患。2019年,上海市累計有983個老舊小區新增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設施設備,達到全年計劃700個住宅小區建設任務的140.4%,有效解決了部分老舊小區電動自行車充電難題。
截至2020年11月13日,今年,上海市累計完成733個既有住宅小區新增電動自行車充電設施建設任務,達到全年計劃500個住宅小區建設任務的146.6%,各區均已提前超額完成2020年度市政府實事目標建設任務。
新民晚報記者 楊玉紅
【來源:新民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