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跟孩子最好的關係,就是不遠不近,在愛裡尋找那1釐米的距離

2020-12-20 蘭媽談育兒

文/蘭媽談育兒

有人說父母跟孩子之間最好的關係是「你愛我、我也愛你」,實際上親子之間最好的關係是不遠不近、父母給孩子們足夠的空間,愛孩子就應該在愛裡邊去尋找那一釐米距離。

案例:

朋友小花是家裡面的長女,家裡面還有一個弟弟,由於父母重男輕女的原因小花要比常人更努力、更上進,一方面是為了證明「女兒不比兒子差」,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出人頭地,過上屬於自己理想的生活和夢想都城。

而最後肯吃苦、懂上進的小花,也在自己的發奮圖強裡創造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小天空,在深圳這個陌生又親切的地方不僅擁有了自己的房車,還憑自己的經商頭腦開了一家規模適中的公司,可是在公司剛剛進入穩定期的時候,父母就帶著弟弟一起到深圳啃小的啃小、啃姐的啃姐。

小花作為姐姐儘管小時候受到了很多不公平的待遇,但是對於家人的關心還是放在心上,尤其是對不務正業的弟弟更是苦口婆心地勸導,但每逢談論讓弟弟認真工作時,父母總是著急袒護認為小花是嫌棄他們了,甚至還義憤填膺地說「你是姐姐,現在你過得好了理應照顧好弟弟」。

父親對弟弟的偏愛、對小花的斥責,也讓小花有著較重的心理壓力,常常把加班當成了自己的業餘時間,因為她根本就不想回家、更不想面對那樣一個偏袒的家庭……

實際上在家庭教育裡不管是偏袒也好、斥責也罷,父母跟孩子之間的關係就是那不遠不近的1釐米距離,熱播劇愛的釐米已經大結局了,劇中的女主角關雨晴和弟弟關震雷跟我這個朋友的情況差不多,但現實中生活肯定是父母的距離越近、孩子逃的越遠。

朋友小花儘管和父母居住在一個城市,最後在精神和家庭環境的影響下,她是直接寧願單租房在外面獨自過上安靜舒適的生活,有的時候幾個月不回家一次都是屬於正常的,在看完愛的釐米後關於那1釐米的愛之距離,大家也是比較茫然的,甚至還有人疑惑「一釐米距離會不會太近了」,實際上掌握好尺度、一釐米才是最合適的距離差。

如何把控好這1釐米距離?我們需要從以下幾點開始:

1、保持觀看的獨立距離

父母對孩子之愛的基礎是要讓孩子自己獨立,不管是愛的釐米裡的雨晴、震雷,還是現實裡的朋友和他的弟弟,這些子女和父母之間存在的問題就是沒有保持距離,過度溺愛和過度批評這些都是屬於過度參與,這樣的過度參與只會給孩子造成較重的心理壓力,讓親子之間的距離變得越來越遙遠。

倘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開始就保持著觀看的獨立性距離,讓孩子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哪怕是吃苦勞累也是孩子由心而發的實踐和能力觸發,愛的釐米裡關震雷最後的醒悟「洗白」,就在於關父克服了對兒子無微不至的溺愛,站在光望的角度並非是不愛孩子了,而是要讓他們學會獨立、讓獨立這股愛陪伴孩子一生。

2、1釐米的距離還需要「發現」

1釐米的距離看起來很近,實際上觸摸起來可能會恰恰很遙遠,舉個例子:

孩子現在正在拿手機玩遊戲家長看到後是什麼態度?如果父母尊重孩子會提醒他勞逸結合,如果父母太過武斷就會直接批評,甚至還武斷地認為「打遊戲的孩子就沒有前途」,但事實真相真的是如此嗎?打遊戲的孩子也可能是一個學霸哦,越是難度高的遊戲越能訓練孩子的反應和思維能力,不過遊戲還是要以適中、勞逸結合為搭。

這裡我們需要注意的是1釐米的距離,是需要父母去發現孩子的長處而不是找出孩子的不足,孩子的成長需要被父母關愛同時也需要被父母認可,得到認可的孩子一般身上還展現著自信的洋溢和活潑的開朗性格,如果孩子的童年是自信、活潑的,那麼這1釐米的距離就是「發現」的有價值。

3、1釐米距離的關愛需要父母共同參與

孩子的教育需要父母共同參與、包括那1釐米的距離也同是如此,相信大家在看愛的釐米這部劇時,就發現了關媽媽「不管事」的一面,如果關媽媽可以在關父偏心的時候,能夠發言維護或許對雨晴的傷害會稍輕一些,儘管家庭教育最忌諱「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但母親在家庭角色裡的懦弱同樣也會影響到子女的成長。

在教育孩子裡家長還一定要明白,在這場看不清終點的道路裡,需要成長曆練的不僅僅只是孩子、還有父母自己,只有父母率先做好了榜樣、孩子才能跟其身後有模學樣,另外父母之外還是獨一無二的,父愛代替不了母愛、母愛也無法改變父愛對孩子的影響力,所以在孩子的教育裡那一釐米的距離一定要父母共同參與。

---------------------

我是蘭媽,專注於育兒領域解析作者,以親身事例、各種家庭教育實例,來記錄育兒感觸的瞬間,喜歡的朋友,歡迎關注@蘭媽談育兒一起學習共成長!

相關焦點

  • 遠距離危成關係
           危成關係就是初戀的味道,遠距離危成是清香味兒,著迷,燻得你飄飄欲仙,甚至是欲仙欲死。              危成關係就是毒藥,近距離危成好比是海洛因,中距離危成好比是神鵰俠侶裡的情花毒,遠距離就好比是敵敵畏劇毒農藥。不碰則以,一碰中毒很深,就想死在裡面。
  • 朋友間最好的關係是不遠也不近
    要不是唐晶在中間牽的線,作為她一個離過婚且還帶著孩子的女人打著燈籠也找不著如此優秀的賀涵。起初賀涵和羅子君還是一對不對眼的冤家,唐晶卻毫不設防地將兩個人湊在了一起,賀涵也是看在唐晶的懇求下答應幫助羅子君。就在唐晶到香港出差的一段時間裡,兩個人更加頻繁地來往,賀涵已經愛上了羅子君,而羅子君同樣有著愛慕之心。
  • 不遠不近,才是最好的距離
    人與人之間最好的交往,是保持適當的距離。每個人都需要足夠的自我空間,它就像一個無形的氣泡,為自己劃分出一塊屬於自己的領域。不論是情感世界,還是內心世界,亦或者個人空間,都需要保持這個自我領域的足夠自由與自我掌控。
  • 最好的相處方式:保持不遠不近的距離
    有不少人因距離遠,相見不容易,而分手。有不少人因距離近,一不小心發生摩擦,從而吵架不斷。距離遠,只能通過互發信息,或是視頻來溝通,但是時間一長,就會產生不夠真實的感覺,好像和虛擬世界談情,沒有溫暖的懷抱,聽不到心跳的節奏,總有種疏離感。距離近,因為太過熟悉,矛盾隨之越來越多,甚至連私隱,激情也一起消失,只有平淡如水,好想遠離尋找樂趣。
  • 父母對子女最好的愛,是一碗湯的距離
    《愛的釐米》中,一個是嚴重缺少父愛,一個是母愛過於旺盛,雨晴、清風和父母之間的關係,代表了父母和子女之間相處的兩個極端。其實,這兩種相處模式,都不健康。聽上去觸目驚心,但實際上,在中國這種現象非常多見,跟多年來「男尊女卑」的傳統密不可分,尤其在農村地區,只有兒子才能傳家,如果前幾胎都是女兒,那無論再生多少個,也要生出兒子來。如果說,過去的農村,需要勞動力來種地幹活,還可以理解。現如今,農村已經很少有年輕人去種地了,還非要生兒子,就真的有點兒說不過去了。
  • 愛不可太近,愛要適度,愛他在不遠不近的距離
    愛不可太近,愛要適度,愛他在不遠不近的距離1:在人生的道路上,從來沒有全身而退,坐享其成,不勞而獲一說。你不努力,就得出局。2:有時候不是我不理你,其實我也想你了,只是我不知道該對你說什麼。3:你曾陪我看過最美的煙火,而如今這片黑夜只有我一個人在架空;公開、專不聊騷,這是愛一個人的基本。明白什麼是基本嗎?這是你應該的,不是你付出的;真的從不敢說,自己真正擁有過什麼東西。4:什麼事都要先在自身找原因、不要總是苟求他人;鞋子髒了、是因為你走的路不乾淨。
  • 你和孩子愛的距離有幾釐米?
    重男輕女的關爸爸,把女兒當成兒子的搖錢樹,單親母親徐媽媽,不斷幹涉兒子的工作與感情,讓孩子傷透心。看完電視劇裡的故事,我最大的感觸就是,不能像徐媽媽那樣,父母對孩子的愛一定要有限度。孩子的成長,父母肯定需要陪伴與付出,但切記這種付出一定要適度,不能像電視劇中的徐媽媽那樣,凡事都要插手,總認為自己就全是對的,孩子必須聽自己的,稍不如意就施加壓力,這種愛讓人感到窒息。
  • 《愛的釐米》愛的毫米納米,愛的負數,豈不更好,你說是嗎?
    《愛的釐米》即將演播到尾聲,這劇還熱播,在360電視劇熱播榜第一名。可看了這麼久,你知道《愛的釐米》劇名什麼意思嗎?跟劇情有什麼關係?我沒有看懂。愛在劇情中是看到啦,各種各樣的,可那一部影片沒有體現愛呢?釐米是劇情中最重要的,可到現在都沒有看到,這跟劇情有什麼聯繫。
  • 《愛的釐米》完美收官,在愛中尋找一釐米,彼此尊重收穫幸福
    《愛的釐米》今日圓滿收官了,這部充滿愛的電視劇,給了我們太多的歡樂、煙火和提醒,親情、友情、人與人之間要彼此信任、幫助、也要保持一定距離,特別是在對待子女問題上,要給孩子們空間,愛中尋找一釐米的距離,不遠不近地關愛他們。讓我們回顧一下這部佳作的點點滴滴吧。
  • 與親戚不能走得太近,與父母不能離得太遠
    兩家人不分彼此,其樂融融。後來,我跟表姐都考上大學離開了家。我再回家,總聽到母親嘮叨舅媽。說舅媽愛佔小便宜,今天說忘了買蔥,來我家拿一根,明天說沒鹽了,忘了買,來我家要一袋。三天兩頭來我家「搜刮」。舅媽還愛嘚瑟——說表姐考的大學怎樣怎樣,比我考的大學強多了。
  • 《愛的釐米》聯合宣傳教育品牌阿卡索,幫助孩子與外教0距離學英語...
    近日,由阿卡索代言人佟大為與知名演員佟麗婭主演的電視劇《愛的釐米》正在熱播。該劇以兩位主角徐清風(佟大為飾)和關雨晴(佟麗婭飾)的家庭關係為主線,講述了兩位社會精英因為原生家庭存在著諸多問題,從而深受影響和傷害的故事。劇中的徐清風是一位著名的外科醫生,自小在一個單親家庭中由母親一手撫養長大。
  • 跟父母關係太好的孩子,長大後多半「沒出息」,心理學家有依據
    前段時間在網上看跟教育相關的心理學講座,其中有個心理學家的結論,還蠻獨特的。乍一看沒有道理,可是細細品來,卻還真是那個道理。在一般的觀念看來,就是父母和子女的關係不能太疏離。如果太疏離,會造成孩子沒有安全感,不會人際交往。進入社會之後,比較難生存。可這位心理學家提出的則是,跟父母關係太好的孩子,容易「共生」,失去自己的主觀性,長大之後難有出息。
  • 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就是偏愛
    有錢沒錢,買不買,都不是最重要的問題,重要的是,那一刻的自己是不被愛的。,長大更自信你愛孩子的樣子,就是孩子長大後的樣子。幼年的親子關係會內化成孩子的內在關係模式,從而決定孩子一生的性格命運。孩子對於父母傳遞的能量,愛或不愛、重視或忽略是非常敏感的。
  • 你和孩子所有的歇斯底裡,都是因為你靠得太近,不懂得妥協
    刺蝟效應:最好的親子關係是親密有間,疏而不遠 「你是我兒子,有什麼不能和我說的」「你別嫌我煩,我管你是為你好」,這兩句話的言外之意是,你是我的孩子,所以我所做的一切都不過分,因為我愛你,愛一個人有錯嗎?
  • 父母與子女最佳的距離,是一碗湯的距離
    1、合格的父母會給自己和孩子保留邊界感,不替他做所有的決定,不控制他的行為,同時尊重他的隱私。2、健康的父母子女關係,應該有一碗湯的距離,意思是指父母與子女的居住距離不遠不近,煲好一碗湯送過去剛好不涼,既方便探望又保持獨立的空間,這就是邊界感。
  • 給孩子最好的愛,就是父母彼此相愛
    教育的意義是讓孩子成為一個幸福的人幸福的人必然具備愛的能力如何讓孩子擁有愛的能力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體驗愛,在愛中成長所以,爸爸媽媽能送給孩子一生最好的禮物就是一個充滿愛的家01家庭關係中,父母關係是第一位婚姻中有一種常見現象:孩子是家庭的中心,丈夫愛孩子,妻子愛孩子,以此維繫家庭和諧關係。
  • 老了不受孩子待見的父母,大多逃不開以下特徵,還真跟錢沒大關係
    >對於孩子來說,自己童年的記憶來源於父母對自己的愛,即使是家境不太好,但父母的感情是比較和睦的,對於孩子的愛是比較真誠的,孩子也能苦中作樂。否則,即使是好的家境,但是夫妻之間感情很不好,天天有吵不完的架,在孩子的童年裡,留下的是很不好的印象,很容易成為孩子的童年陰影,等到孩子長大,也會對自己的父母產生抱怨。一位朋友,大學畢業之後也不願意回家,反而在離家比較遠的地方找工作。
  • 異性朋友經常去這些地方,距離關係「變味」不遠了
    人非草木,都是有感情的,做了不該做的事情,去了不該去的地方,就算還沒有越界,也等同於在心裡種下了種子,早晚會有發芽、開花的那一天。千萬不要過於相信自己的理智,覺得自己對他完全沒有想法,所以也一定不會越界犯錯。要知道,這個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一直在變化。上一秒,你可能真的只當他是朋友,下一秒,也許就對他心跳加速了,哪怕只有短短的幾個小時,那也足夠了。
  • 夫妻間最美的距離:不能太遠,也不能太近
    父母只能陪你走完前半生,孩子大了就要離開,只有自己的老公,自己的老婆走到一起了就會陪你一輩子。但即便這樣,夫妻間的距離也不能靠得太近。一對小夫妻,感情本來很好的,婚後常常形影不離,粘在一起。女人放棄了自己的朋友圈,跟以前的朋友都斷了聯繫,男人也是如此,他們的世界只有彼此。
  • 婆媳關係:要保持距離,不能太遠也不能太近
    過去,一到他家,被奉為座上賓,一聲聲阿姨的叫著,還挺順口,自己不覺得尷尬。可是,婚後你成了家裡的一份子,不再是賓客,甚至有點像傭人。而這其中更讓人鬧心的,更是原本秋毫無犯的婆媳關係,已經開始暗自捲起風雲。而且,這其中還不只你和婆婆。麗麗,風光大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