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壩上的堅守者:24小時日夜值守 越危險越向前

2020-12-23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圖①:張家潁圖②:黃巖圖③:譚哲文(左)圖④:曾遠述圖⑤:江埡水庫洩洪。鄧楊連攝

今年,中國遭遇了1998年以來最嚴重的汛情,洪澇災害造成28個省份、7000多萬人次受災。災情偏重,但因災死亡失蹤人口、倒塌房屋數量與近5年同期均值比降幅達51%和58%。

有驚無險。截至9月18日,全國大江大河主要堤防、重點地區防洪工程未發生重大險情。階段性重大勝利的背後,是無數人的堅守與付出。近日,本報記者採訪了4位奮戰在大壩上的水利人。

黃巖腳下一滑,整個人從梯子上摔落,被吊在了半空中……

「四號閘門打不開了!」接到報告,黃巖一下子緊張了起來。

他趕忙衝上大壩,放眼望去,磨子潭水庫被籠罩在一片水汽中。7月24日,安徽省六安市霍山縣又迎來了一個雨天,連日來,強降雨使當地江河湖庫水位上漲,汛情嚴峻。

黃巖今年49歲,已經守護這座水庫28年了,現在是磨子潭水庫管理所負責人。黃巖深知,上遊連降大暴雨,如果需要洩洪,大壩閘門必須隨時能夠開啟。

「磨子潭水庫是淮河東源頭上的大型水庫,壩高83.1米,是頂在下遊群眾頭頂的『大水缸』,決不能有任何閃失。」黃巖向記者說,幸虧例行檢查發現了這個故障。

立馬排查原因!閘門在大壩的底部,黃巖要下到十幾米的地方。他戴上安全帽,綁上繩索,用力抓住爬梯。爬梯是鋼筋做成的,垂直戳到壩底。黃巖記得,剛工作那會兒,他是很害怕的。「畢竟四五層樓高,筆直地下去,心裡還是有些打鼓的。」黃巖說。不過,如今他早已習慣。

黃巖手腳並用,熟練地向下爬著。雨天,黃巖需要格外小心。有一次,雨水打溼了鋼筋,突然,他腳下一滑,手沒握牢,整個人從梯子上摔落。好在,身上系了安全繩,黃巖被吊在了半空中,心怦怦地跳。

黃巖下到了壩底。洩洪隧道裡有兩道門,一道叫工作門,一道叫事故門,這次打不開的是事故門。根據經驗,事故門打不開,很可能是工作門漏水所致。黃巖仔細查看發現,水封完整,排除了漏水的可能。那是什麼原因呢?黃巖一時也不能確定。

安徽省佛子嶺水庫管理處黨委書記、主任王偉也來到現場,他統籌佛子嶺、磨子潭、白蓮崖3座大型水庫防汛工作。接到磨子潭的匯報後,他驅車60公裡,趕了過來。王偉是一位教授級高工,經驗豐富。跟王偉一番交談後,黃巖受到了啟發,決定再到壩底一探究竟。

這次,他安排人緩緩開啟了工作門,乘坐竹筏進入200多米長的隧道,到了水淺的地方,竹筏過不去,只能蹚水走。摸著隧道壁,黃巖和同事來到了事故門前。隧道裡溼氣很大,眼皮上直往下滴水珠。藉助手電筒的燈光,大伙兒仔細觀察,終於找到了答案——平壓閥故障,導致閘門打不開。經過緊急搶修,問題解決了。

在黃巖的工作中,這種搶修並不少見。他經常這樣出現在大壩上:一手持傘,一手拿手機,嘴裡咬著手電筒。

手機對黃巖來說很重要,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黃巖會不好意思地笑一下:「我看下手機。」汛情期間,調度指令發送到手機上,黃巖都是「秒回」的。「水庫工作人員排好了班,保證24小時有人值守。即便這樣,我一般也睡不了完整覺,電話隨時都會響起來。」黃巖說。

7月19日0時3分,磨子潭水庫接到調令,關閉老洩洪隧洞,同時加大新洩洪隧洞下洩流量。看著剛剛睡下的同事,黃巖沒忍心叫醒他們。他揉了揉紅腫的眼,摸起車鑰匙,叫上另外幾個同事,趕往操作閘門。黃巖說:「管理所人員少,今年淮河流域梅雨期長,降雨量大,大家都是連續作戰,讓他們多睡一會兒吧。」

今年汛期,磨子潭水庫洩洪閘門進行了33次啟閉操作,頻次是平常年份的10倍以上。頻繁啟閉操作對洩洪設施是巨大的考驗,正是有黃巖和同事們的堅守,才保證了水庫安全度汛。

山坡不斷有石頭落下,隨時可能發生塌方。譚哲文的選擇是向前衝……

大雨中,一輛車子猛然停了下來——前方公路塌方了!但車子並沒有折返,而是轉向另一條路,繼續前行。車裡的人知道,越是有塌方,他們就越要加速前進。

譚哲文就坐在車裡,他是湖南澧水公司江埡水電站站長。7月2日,江埡水庫壩區突降大暴雨,譚哲文擔心右岸山體的衝溝排水溝被衝毀。於是,他火速趕往現場。

下午4時,車子抵達現場後,譚哲文發現,自己的擔心不是多餘的。雨密集地拍向衝溝兩岸的山體,山洪攜帶者石塊,沿衝溝而下。「衝溝的排水溝是地下廠房的第一道防線。」譚哲文向記者說,如果真發生大面積塌方或排水溝被損毀,山洪可能湧入地下廠房。

譚哲文和同事們趕緊行動起來。首先保證人員安全。平日,衝溝上遊側山坡偶爾會有羊群出沒。「會不會有放羊的村民滯留?」譚哲文想。他衝上坡頂,一番搜尋,沒發現村民,心放下了一半兒。

他開始一點一點地勘查衝溝。溝頂的集水池是否完好?幾處涵洞是否排水通暢?局部有沒有發生塌方?經過3個多小時的奮戰,幾處涵洞被疏通,險情基本得到了控制。

忙完後,已是黃昏。譚哲文說,現在想想,還真有些後怕,畢竟塌方隨時都可能發生,「但自己是江埡水電站防汛第一責任人,關鍵時刻肯定要衝上前。」

沒有險情時,譚哲文的工作可以用一串數字概括——「53554」。 壩區及大壩廊道全長5公裡,每天巡查一遍需3小時,廠房巡查路線5.5公裡,巡查一遍需4個小時。

汛期不斷抬升的降雨量數據,經常讓譚哲文徹夜不眠。他組織了黨員先鋒隊,把辦公室搬到了防汛值班室,與支委班子輪流值守,徹夜緊盯降雨和來水變化趨勢、水位漲幅情況以及上下遊汛情。他和水庫調度人員一起加密洪水滾動預報,分析商討運行調度方式,為湖南省防汛抗旱指揮部科學調度提供了重要依據。

「每年汛期都是對水利人的一次大考,能夠經受住這樣的考驗,我很自豪。」譚哲文說。今年入汛以來,澧水流域遭遇了嚴峻汛情,作為流域防洪骨幹工程,江埡水電站嚴格執行調令,為減輕流域乃至洞庭湖防汛壓力作出了貢獻。

水位已超上限。下遊一戶不願撤離。曾遠述心急如焚……

16米,18米,20米……水庫水位已超上限,溢洪道開始溢洪。在下遊,一戶老人不願撤離,曾遠述心急如焚。

8月11日—17日,四川省廣漢市全境普降暴雨。單日降雨量最大435.3毫米,累計最大降雨量達到801.9毫米,主要河流及幹支渠水位暴漲,廣漢市氣象臺一度發布暴雨紅色預警,廣漢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啟動二級防汛應急響應。

曾遠述是廣漢市第二水利服務站站長,是廣漢市6座水庫管理單位責任人。8月10日晚,根據水庫監測數據,曾遠述第一時間聯繫了水庫周邊鄉鎮的幹部,請他們迅速轉移部分群眾。

8月11日一大早,曾遠述接到值班人員報告,位於廣漢市與中江縣交界的團結水庫超出警戒水位。冒著大雨,駛過崎嶇的山路,曾遠述抵達了團結水庫。這座水庫的正常水位是16米,如今已漲到了20米。大壩下遊的40戶村民搬到了後山上,由政府提供食宿,但有一戶老人家,就是不肯走。

曾遠述立馬來到中江縣集鳳鎮鐘鼓村的這戶老人家。家裡有3個人,兩個近70歲的老人和一個小孫子。老人們覺得,這雨沒什麼大不了的,不想折騰。而且,家裡餵有牲畜,怕離開後牲畜無人照顧,可能被洪水衝走。

望著眼前的兩位老人,曾遠述想到了另一位老人。那是2018年7月11日,廣漢市降下特大暴雨。那會兒曾遠述在廣漢市連山鎮負責水利工作。低洼處的群眾都轉移了,有一位60多歲的老人卻執意留在家裡。結果,山洪突然暴發,老人的房子被淹,一樓完全泡在了水裡,老人慌忙爬到二樓,可是,水還在繼續上漲。就在這個危險關頭,曾遠述帶領的救援隊伍趕到了老人家。「真不該留下不走!」被救後,老人邊感謝邊懊悔。

如今,曾遠述不能不管這一家三口。「寧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萬一。」曾遠述向記者說,萬一發生山體滑坡,後果不堪設想。

曾遠述反覆勸說,又告訴老人,村裡安排了治安巡邏人員,老人轉移後,他們會幫忙照看牲畜。終於,老兩口同意撤離了。曾遠述立即攙扶起老人,趕往安置點。安頓好老人後,他又馬上返回村裡,協助治安巡邏人員將老人家的牲畜轉移到了安全地帶。

讓曾遠述感到欣慰的是,他負責的6座水庫平安度汛,水庫周邊低洼和危險區群眾零傷亡。「最主要的就是我們堅持了主動避險和生命至上的原則,嚴格落實『主動避讓、提前避讓、預防避讓』的要求。」曾遠述說。

鐵皮卡在閘門上,閘門關不上。張家潁必須馬上作出決斷……

「什麼時機分洪?不分洪行不行?」

7月19日晚,設在淮河王家壩閘管理處的前線防汛指揮部氣氛緊張。此時,淮河王家壩水位已逼近保證水位。王家壩閘位於安徽省阜陽市阜南縣,地處河南、安徽兩省交界處,有千裡淮河「第一閘」之稱。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會與安徽省徹夜會商,反覆權衡。夜間,王家壩水文站水位超過保證水位並快速上漲。「每小時上漲5—6釐米,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安徽省淮河河道管理局王家壩閘管理處主任張家潁密切觀察著水情。這一夜,他每隔20分鐘就去一趟觀測平臺。「手機裡也能查看水文數據,但我要親眼看到才踏實。」張家潁向記者說。

7月20日8時31分,水位已達29.75米。此時,國家防總下達命令,王家壩開閘分洪。

命令一下,13孔閘門全部開啟,滾滾淮河水流向蒙窪蓄洪區。這是時隔13年後,王家壩閘再度開閘蓄洪。「我們根據經驗,提前做好了開閘準備,人員全部到崗,設備確保無故障。」張家潁說,這時任何差錯都是不容許出現的。

開閘3個小時後,王家壩閘上水位下降了14釐米左右。當天16時48分,淮河一號洪水順利通過王家壩。21日17時,開閘33小時之後,淮河王家壩水位落至29.3米保證水位以下。

張家潁長舒了一口氣,但緊接著,他又倒抽了一口氣。

7月23日中午,張家潁正在吃飯,此時接到指令,閘門將於13時關閉。他立馬丟下碗筷,開始巡查上下遊、左右岸,為關閘做準備。大約12∶30,張家潁向上遊望去,只見一個活動板房被洪水裹挾著,衝向水閘。立馬攔截?已經來不及了。幾十秒時間,板房就斜撞到閘墩上。板房被撞碎,但一塊約10平方米的鐵皮卡在了9號閘門與牆體之間。「鐵皮卡在那兒,閘門就可能關不上。」張家潁說。

怎麼辦?向消防部門求援,將鐵皮勾上來?「可耗時太久。還有不到半小時,閘門就要關了。」張家潁向記者回憶著當時的情形。56歲的張家潁不愧是位老水利人,他果斷作出一個決定:將閘門快速上提,用水流的力量把鐵皮衝走。

閘門開始上移,張家潁緊盯著鐵皮。1分鐘後,鐵皮動了一下,這讓他興奮不已。很快,隨著閘門的上升和鐵皮的下落,兇猛的洪水將鐵皮捲走。

13時,按照國家防總指令,淮河王家壩閘13孔進水閘門緩緩關閉。閘口嘶吼咆哮的水浪漸漸平復,歷經76小時28分鐘,王家壩開閘蓄洪告一段落。淮河日漸安瀾。

本報記者 潘旭濤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0年09月24日第05版)

相關焦點

  • 24小時,日夜不停!
    24小時,日夜不停!老黨員時刻堅守防汛一線在淮河沿岸的一處堤壩潁上縣半崗鎮孔臺村黨支部委員卞爾同正帶領村裡的防汛搶險隊巡堤排險堤壩巡查任務全長1500米平均每個小時巡堤一次雖然他是孔臺村黨支部5名黨員中年齡最大的一個,家中還有
  • 大安區新民鎮24小時日夜堅守 築牢疫情防控第一道關口
    連日來,新民鎮對位於內江和自貢交界處的詹家村交通體溫監測點進行24小時日夜堅守,築牢疫情防控第一道關口。由新民鎮牽頭,抽調5名骨幹力量,聯合區交警大隊、派出所、區法院建立詹家村交通體溫監測工作組。制定了體溫監測點工作方案,建立聯防聯控機制,明確職責分工,細化任務措施,嚴肅考勤制度和工作紀律。
  • 日夜顛倒的堅守
    今年32歲的楊龍明是天津市人民檢察院第二分院選派到社區疫情防控一線值守的「下沉」幹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楊龍明主動申請到防疫一線工作。從2月18日「下沉」到河西區美化裡社區至今,他一直堅守在那裡。「他太認真負責了。」3個多月來,這個一米八的小夥子給小區居民劉鳳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深圳灣口岸貨檢24小時通關一個月:他們用堅守點亮每一個長夜
    如果從半空俯視,此時的深圳灣口岸是嵌在深港界上的一塊亮斑,光芒裡裹著一群堅守者。2020年12月10日,深圳灣口岸貨檢通道正式開通24小時通關,這片深港間的咽喉區域從此徹夜長明,一條貨運動脈日夜跳動不熄。2021年1月10日是第一個人民警察節,這一天,深圳灣口岸貨檢24小時通關滿一個月。
  • 越是艱難越向前 中國誠通東方再顯央企擔當
    經過長達28個日夜不間斷的溝通交涉,在大使館、領事館、航空公司、愛國華僑等多方的幫助下籌集的口罩終於在2月25日晚抵達上海。 為第一時間提取貨物,中國郵政上海分公司展現了央企高度的政治站位和強大的組織系統應急能力,在王儉書記的親自指揮下,僅僅用了2小時連夜協助完成了進口貨物海關清關,調派專人專車連夜將物資從浦東機場轉運到郵政國際部市區倉庫提貨點,搶回了整整24小時。
  • 山西首家無人值守24小時書店開業
    掃碼、刷臉進門,自助借書、還書,全天24小時無人值守。山西首家24小時無人值守城市書房27日在太原開業,公共文化空間引入黑科技。當天,在太原知名商圈——服裝城一處商城一層,臨近街道的一側,「太圖城市書房郝莊館」開館。
  • 年輕醫師規培生堅守「抗疫」路 24小時在線隨時聽命
    數十萬「白衣戰士」不懼危難、勇敢逆行,用責任和擔當詮釋著精誠大愛和醫者仁心。召必回,他們時刻準備大年初一夜,哈爾濱市兒童醫院住培學員接到疫情防控、緊急返崗的通知。家住哈市的學員初二全員到崗,外地學員毫不猶豫,有的甚至剛吃過年夜飯就補票返程。
  • 貴陽火車站執勤武警日夜堅守 獲百姓點讚:謝謝最可愛的人
    雖然有進步,但還需努力……」    勤衛精兵在一次次的模擬拉動中,不斷增加處突能力,做好應對現實危險的各種準備,為保護人民群眾安全打下堅實基礎。    不畏挑戰 越是艱險越向前    2020年5月22日,全國「兩會」在北京開幕,官兵們進入到比平時更加嚴格的「備戰「狀態,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引起戰士們的高度警惕。
  • 胎動越厲害,寶寶越活潑?胎動異常的黃金24小時法則,媽媽要牢記
    可是她婆婆卻告訴她,胎動越厲害,就說明胎寶寶越活潑。等到寶寶出生,就能夠證明一定是個活潑愛動的小男孩兒。雖然如此,朋友還是有些惴惴不安。讓我幫忙拿個主意。我勸她還去醫院看看吧,雖然孕期身體不適,懶得動。但是事關寶寶的健康,請專業的醫生看診,確定無事之後最少自己也會心安不是?
  • 28天,672小時,40320分鐘:他們的堅守與信念
    2月24日凌晨,省道S230卡口,一群「堅守者」在這裡留下了最後一張合影。按照上級統一部署要求,省道S230卡口於24日零點撤銷,無錫市新吳區民兵順利完成了連續28天值守任務。28天,672小時,40320分鐘,數字變幻中,這裡上演了平凡而卻又不凡的「堅守」之路。
  • 24小時日夜堅守,市一醫院ICU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點燃康復希望
    在抗擊新冠肺炎的「 疫」線上,肇慶市第一人民醫院新冠肺炎重症病房由ICU醫護團隊組成,他們仍舊身先士卒,堅守一線,每天都在與時間和病魔賽跑,他們嚴防死守、多措並舉、齊心協力,24小時日夜堅守,竭盡所能守住生死之門,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點燃康復的希望。
  • 首家智能+實體24小時無人值守便利店亮相喀什
    中國商務新聞網訊 12月16日,新疆喀什將亮相首家「智能+實體」24小時無人值守便利店,全球進口產品跨境商城也將隨之入駐。首次亮相喀什的智能+實體24小時無人值守便利店由深圳市街幫人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研發。
  • 暴雨大風將至 浙江24小時值班值守加強監測
    25日,浙江省人民政府防汛防臺抗旱指揮部辦公室(下稱「浙江省防指辦」)組織防汛會商,研判近期雨情、水情和天氣形勢,對洪澇災害防範工作作出部署,要求浙江省各地加強值班值守、加強監測預報預警,同時強調要嚴防突發小流域山洪、地質災害和城市內澇等災害。
  • 1800餘人24小時值守卡口,所有出城通道嚴格排查
    1800餘人24小時值守卡口,所有出城通道嚴格排查 澎湃新聞 2020-12-11 14:37 來源:澎湃新聞
  • 永葆越是艱險越向前的精氣神
    實踐和歷史反覆證明,越是面對困難,我們越需要百折不撓的毅力、越挫越堅的鬥志;越是面對挑戰,我們越需要坦然應對的凜然、一往無前的執著;越是面對成功,我們越需要不驕不躁的謙遜、沉穩冷靜的清醒。這是我們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底氣所在和力量之源!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抗洪救災、世界經濟持續低迷等艱難險阻讓黨、國家和人民經受住了嚴峻的考驗和「壓力測試」。
  • 縣林業和草原局慰問組到大竹山840瞭望臺走訪慰問春節林區值守人員
    1月13日,在新春佳節即將來臨之際,會澤縣林業和草原局組織金鐘、古城、大海、娜姑等6個鄉鎮、街道林業站工作人員到大竹山840瞭望臺對林區值守人員進行春節慰問。慰問組人員詳細了解了瞭望臺的應急值守情況,聽取了值守人員在工作、生活中碰到的困難和問題,對瞭望臺的防火巡查和瞭望值班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對他們不畏林區的邊遠,條件的艱苦而堅守崗位努力工作表示感謝。
  • 能24小時掃碼健身,無人值守的共享健身房如何打造?
    假如樓下有一個能24小時掃碼健身且無人打擾的自助健身房,你會進去體驗一下嗎?近些年來,24小時自助健身、按分鐘計費、線上自助購買年卡、月卡等這種24小共享健身房在全國各地大中小城市興起。據了解,24小時智能健身房主要是年輕人的青睞,並呈現快速發展勢頭。北京一家共享自助健身房,營業半年來會員數就達4000多人。這麼好的共享健身房如何打造呢?其實做一個24小時能掃碼開門的共享健身房並不難。
  • 它叫「冰城智能盒子」 其實就是24小時無人值守便利店
    哈爾濱市供銷社沒想到,他們與合作夥伴一起擺進史達林公園的「冰城智能盒子」——「國佳24小時無人值守智能便利店」成了爆款,現在每天都需要一兩個小時一補貨。  近日,位於市政府第二辦公區的「國佳24小時無人值守智能便利店」開門營業,這是哈爾濱第六家。近期,還將陸續有10家「冰城智能盒子」投入運營,16家「智能便利店」將分布在景區、高校、商超等公共場所。  A 商品賣出咱家樓下超市價  「冰城智能盒子」是國家供銷社工作人員給起的「外號」,在朋友圈裡叫響了。
  • 24小時領導帶班和應急值守,南陵這個鎮站好防汛「安全崗」
    迅速部署,系好防汛「安全帶」家發鎮防汛指揮部迅速啟動防汛工作應急預案,鎮黨委主要負責人到重要區域、路段,查看汛情,靠前指揮;各村(居)分別召開防汛工作部署會議,加強應急值守,安排村兩委班子、網格黨小組長與黨員志願者一道,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和危險地段24小時監測排查制度。
  • 強化責任擔當加強值班值守和安全保障
    10月1日,國慶、中秋佳節當天,市委書記楊廷雙深入市應急管理局、市消防救援支隊和市公安局,檢查全市節日期間安保和值班值守工作,並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堅守崗位的廣大幹部群眾致以節日的問候,感謝大家為確保全市社會大局穩定、人民群眾平安歡樂祥和過節付出的努力、作出的貢獻。    市委常委、秘書長徐利刃,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杜吉君參加走訪慰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