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圖①:張家潁圖②:黃巖圖③:譚哲文(左)圖④:曾遠述圖⑤:江埡水庫洩洪。鄧楊連攝
今年,中國遭遇了1998年以來最嚴重的汛情,洪澇災害造成28個省份、7000多萬人次受災。災情偏重,但因災死亡失蹤人口、倒塌房屋數量與近5年同期均值比降幅達51%和58%。
有驚無險。截至9月18日,全國大江大河主要堤防、重點地區防洪工程未發生重大險情。階段性重大勝利的背後,是無數人的堅守與付出。近日,本報記者採訪了4位奮戰在大壩上的水利人。
黃巖腳下一滑,整個人從梯子上摔落,被吊在了半空中……
「四號閘門打不開了!」接到報告,黃巖一下子緊張了起來。
他趕忙衝上大壩,放眼望去,磨子潭水庫被籠罩在一片水汽中。7月24日,安徽省六安市霍山縣又迎來了一個雨天,連日來,強降雨使當地江河湖庫水位上漲,汛情嚴峻。
黃巖今年49歲,已經守護這座水庫28年了,現在是磨子潭水庫管理所負責人。黃巖深知,上遊連降大暴雨,如果需要洩洪,大壩閘門必須隨時能夠開啟。
「磨子潭水庫是淮河東源頭上的大型水庫,壩高83.1米,是頂在下遊群眾頭頂的『大水缸』,決不能有任何閃失。」黃巖向記者說,幸虧例行檢查發現了這個故障。
立馬排查原因!閘門在大壩的底部,黃巖要下到十幾米的地方。他戴上安全帽,綁上繩索,用力抓住爬梯。爬梯是鋼筋做成的,垂直戳到壩底。黃巖記得,剛工作那會兒,他是很害怕的。「畢竟四五層樓高,筆直地下去,心裡還是有些打鼓的。」黃巖說。不過,如今他早已習慣。
黃巖手腳並用,熟練地向下爬著。雨天,黃巖需要格外小心。有一次,雨水打溼了鋼筋,突然,他腳下一滑,手沒握牢,整個人從梯子上摔落。好在,身上系了安全繩,黃巖被吊在了半空中,心怦怦地跳。
黃巖下到了壩底。洩洪隧道裡有兩道門,一道叫工作門,一道叫事故門,這次打不開的是事故門。根據經驗,事故門打不開,很可能是工作門漏水所致。黃巖仔細查看發現,水封完整,排除了漏水的可能。那是什麼原因呢?黃巖一時也不能確定。
安徽省佛子嶺水庫管理處黨委書記、主任王偉也來到現場,他統籌佛子嶺、磨子潭、白蓮崖3座大型水庫防汛工作。接到磨子潭的匯報後,他驅車60公裡,趕了過來。王偉是一位教授級高工,經驗豐富。跟王偉一番交談後,黃巖受到了啟發,決定再到壩底一探究竟。
這次,他安排人緩緩開啟了工作門,乘坐竹筏進入200多米長的隧道,到了水淺的地方,竹筏過不去,只能蹚水走。摸著隧道壁,黃巖和同事來到了事故門前。隧道裡溼氣很大,眼皮上直往下滴水珠。藉助手電筒的燈光,大伙兒仔細觀察,終於找到了答案——平壓閥故障,導致閘門打不開。經過緊急搶修,問題解決了。
在黃巖的工作中,這種搶修並不少見。他經常這樣出現在大壩上:一手持傘,一手拿手機,嘴裡咬著手電筒。
手機對黃巖來說很重要,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黃巖會不好意思地笑一下:「我看下手機。」汛情期間,調度指令發送到手機上,黃巖都是「秒回」的。「水庫工作人員排好了班,保證24小時有人值守。即便這樣,我一般也睡不了完整覺,電話隨時都會響起來。」黃巖說。
7月19日0時3分,磨子潭水庫接到調令,關閉老洩洪隧洞,同時加大新洩洪隧洞下洩流量。看著剛剛睡下的同事,黃巖沒忍心叫醒他們。他揉了揉紅腫的眼,摸起車鑰匙,叫上另外幾個同事,趕往操作閘門。黃巖說:「管理所人員少,今年淮河流域梅雨期長,降雨量大,大家都是連續作戰,讓他們多睡一會兒吧。」
今年汛期,磨子潭水庫洩洪閘門進行了33次啟閉操作,頻次是平常年份的10倍以上。頻繁啟閉操作對洩洪設施是巨大的考驗,正是有黃巖和同事們的堅守,才保證了水庫安全度汛。
山坡不斷有石頭落下,隨時可能發生塌方。譚哲文的選擇是向前衝……
大雨中,一輛車子猛然停了下來——前方公路塌方了!但車子並沒有折返,而是轉向另一條路,繼續前行。車裡的人知道,越是有塌方,他們就越要加速前進。
譚哲文就坐在車裡,他是湖南澧水公司江埡水電站站長。7月2日,江埡水庫壩區突降大暴雨,譚哲文擔心右岸山體的衝溝排水溝被衝毀。於是,他火速趕往現場。
下午4時,車子抵達現場後,譚哲文發現,自己的擔心不是多餘的。雨密集地拍向衝溝兩岸的山體,山洪攜帶者石塊,沿衝溝而下。「衝溝的排水溝是地下廠房的第一道防線。」譚哲文向記者說,如果真發生大面積塌方或排水溝被損毀,山洪可能湧入地下廠房。
譚哲文和同事們趕緊行動起來。首先保證人員安全。平日,衝溝上遊側山坡偶爾會有羊群出沒。「會不會有放羊的村民滯留?」譚哲文想。他衝上坡頂,一番搜尋,沒發現村民,心放下了一半兒。
他開始一點一點地勘查衝溝。溝頂的集水池是否完好?幾處涵洞是否排水通暢?局部有沒有發生塌方?經過3個多小時的奮戰,幾處涵洞被疏通,險情基本得到了控制。
忙完後,已是黃昏。譚哲文說,現在想想,還真有些後怕,畢竟塌方隨時都可能發生,「但自己是江埡水電站防汛第一責任人,關鍵時刻肯定要衝上前。」
沒有險情時,譚哲文的工作可以用一串數字概括——「53554」。 壩區及大壩廊道全長5公裡,每天巡查一遍需3小時,廠房巡查路線5.5公裡,巡查一遍需4個小時。
汛期不斷抬升的降雨量數據,經常讓譚哲文徹夜不眠。他組織了黨員先鋒隊,把辦公室搬到了防汛值班室,與支委班子輪流值守,徹夜緊盯降雨和來水變化趨勢、水位漲幅情況以及上下遊汛情。他和水庫調度人員一起加密洪水滾動預報,分析商討運行調度方式,為湖南省防汛抗旱指揮部科學調度提供了重要依據。
「每年汛期都是對水利人的一次大考,能夠經受住這樣的考驗,我很自豪。」譚哲文說。今年入汛以來,澧水流域遭遇了嚴峻汛情,作為流域防洪骨幹工程,江埡水電站嚴格執行調令,為減輕流域乃至洞庭湖防汛壓力作出了貢獻。
水位已超上限。下遊一戶不願撤離。曾遠述心急如焚……
16米,18米,20米……水庫水位已超上限,溢洪道開始溢洪。在下遊,一戶老人不願撤離,曾遠述心急如焚。
8月11日—17日,四川省廣漢市全境普降暴雨。單日降雨量最大435.3毫米,累計最大降雨量達到801.9毫米,主要河流及幹支渠水位暴漲,廣漢市氣象臺一度發布暴雨紅色預警,廣漢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啟動二級防汛應急響應。
曾遠述是廣漢市第二水利服務站站長,是廣漢市6座水庫管理單位責任人。8月10日晚,根據水庫監測數據,曾遠述第一時間聯繫了水庫周邊鄉鎮的幹部,請他們迅速轉移部分群眾。
8月11日一大早,曾遠述接到值班人員報告,位於廣漢市與中江縣交界的團結水庫超出警戒水位。冒著大雨,駛過崎嶇的山路,曾遠述抵達了團結水庫。這座水庫的正常水位是16米,如今已漲到了20米。大壩下遊的40戶村民搬到了後山上,由政府提供食宿,但有一戶老人家,就是不肯走。
曾遠述立馬來到中江縣集鳳鎮鐘鼓村的這戶老人家。家裡有3個人,兩個近70歲的老人和一個小孫子。老人們覺得,這雨沒什麼大不了的,不想折騰。而且,家裡餵有牲畜,怕離開後牲畜無人照顧,可能被洪水衝走。
望著眼前的兩位老人,曾遠述想到了另一位老人。那是2018年7月11日,廣漢市降下特大暴雨。那會兒曾遠述在廣漢市連山鎮負責水利工作。低洼處的群眾都轉移了,有一位60多歲的老人卻執意留在家裡。結果,山洪突然暴發,老人的房子被淹,一樓完全泡在了水裡,老人慌忙爬到二樓,可是,水還在繼續上漲。就在這個危險關頭,曾遠述帶領的救援隊伍趕到了老人家。「真不該留下不走!」被救後,老人邊感謝邊懊悔。
如今,曾遠述不能不管這一家三口。「寧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萬一。」曾遠述向記者說,萬一發生山體滑坡,後果不堪設想。
曾遠述反覆勸說,又告訴老人,村裡安排了治安巡邏人員,老人轉移後,他們會幫忙照看牲畜。終於,老兩口同意撤離了。曾遠述立即攙扶起老人,趕往安置點。安頓好老人後,他又馬上返回村裡,協助治安巡邏人員將老人家的牲畜轉移到了安全地帶。
讓曾遠述感到欣慰的是,他負責的6座水庫平安度汛,水庫周邊低洼和危險區群眾零傷亡。「最主要的就是我們堅持了主動避險和生命至上的原則,嚴格落實『主動避讓、提前避讓、預防避讓』的要求。」曾遠述說。
鐵皮卡在閘門上,閘門關不上。張家潁必須馬上作出決斷……
「什麼時機分洪?不分洪行不行?」
7月19日晚,設在淮河王家壩閘管理處的前線防汛指揮部氣氛緊張。此時,淮河王家壩水位已逼近保證水位。王家壩閘位於安徽省阜陽市阜南縣,地處河南、安徽兩省交界處,有千裡淮河「第一閘」之稱。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會與安徽省徹夜會商,反覆權衡。夜間,王家壩水文站水位超過保證水位並快速上漲。「每小時上漲5—6釐米,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安徽省淮河河道管理局王家壩閘管理處主任張家潁密切觀察著水情。這一夜,他每隔20分鐘就去一趟觀測平臺。「手機裡也能查看水文數據,但我要親眼看到才踏實。」張家潁向記者說。
7月20日8時31分,水位已達29.75米。此時,國家防總下達命令,王家壩開閘分洪。
命令一下,13孔閘門全部開啟,滾滾淮河水流向蒙窪蓄洪區。這是時隔13年後,王家壩閘再度開閘蓄洪。「我們根據經驗,提前做好了開閘準備,人員全部到崗,設備確保無故障。」張家潁說,這時任何差錯都是不容許出現的。
開閘3個小時後,王家壩閘上水位下降了14釐米左右。當天16時48分,淮河一號洪水順利通過王家壩。21日17時,開閘33小時之後,淮河王家壩水位落至29.3米保證水位以下。
張家潁長舒了一口氣,但緊接著,他又倒抽了一口氣。
7月23日中午,張家潁正在吃飯,此時接到指令,閘門將於13時關閉。他立馬丟下碗筷,開始巡查上下遊、左右岸,為關閘做準備。大約12∶30,張家潁向上遊望去,只見一個活動板房被洪水裹挾著,衝向水閘。立馬攔截?已經來不及了。幾十秒時間,板房就斜撞到閘墩上。板房被撞碎,但一塊約10平方米的鐵皮卡在了9號閘門與牆體之間。「鐵皮卡在那兒,閘門就可能關不上。」張家潁說。
怎麼辦?向消防部門求援,將鐵皮勾上來?「可耗時太久。還有不到半小時,閘門就要關了。」張家潁向記者回憶著當時的情形。56歲的張家潁不愧是位老水利人,他果斷作出一個決定:將閘門快速上提,用水流的力量把鐵皮衝走。
閘門開始上移,張家潁緊盯著鐵皮。1分鐘後,鐵皮動了一下,這讓他興奮不已。很快,隨著閘門的上升和鐵皮的下落,兇猛的洪水將鐵皮捲走。
13時,按照國家防總指令,淮河王家壩閘13孔進水閘門緩緩關閉。閘口嘶吼咆哮的水浪漸漸平復,歷經76小時28分鐘,王家壩開閘蓄洪告一段落。淮河日漸安瀾。
本報記者 潘旭濤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0年09月24日第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