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6月3日電(記者尹思源)記者在天津市河西區美化裡小區見到楊龍明時,他正在雨中舉著傘,為進入小區的居民測量體溫。
今年32歲的楊龍明是天津市人民檢察院第二分院選派到社區疫情防控一線值守的「下沉」幹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楊龍明主動申請到防疫一線工作。從2月18日「下沉」到河西區美化裡社區至今,他一直堅守在那裡。
「他太認真負責了。」3個多月來,這個一米八的小夥子給小區居民劉鳳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劉鳳玲說,楊龍明來到小區後,每天除了為居民測量體溫,查驗出入證、健康碼外,還主動幫居民解決生活上的困難。
美化裡小區屬於老舊小區,疫情發生最初,為了方便居民進出,小區大門並未關閉。楊龍明就守在小區門口,一守就是一整晚。連續的日夜顛倒讓楊龍明這個年輕的壯小夥也有些吃不消。「一開始的幾天還行,到了10多天的時候白天就開始睡不著了,每天只睡1個多小時,當時真怕自己身體撐不住。」
單位領導考慮到他的身體情況想讓他換到較為輕鬆的崗位工作,但被他拒絕了。「我不做別人就要做,我身體能撐住就要繼續做下去。」楊龍明選擇了繼續堅持,他也沒有想到,這一堅持就是100多天。
後來,美化裡小區開始在夜裡鎖上大門,楊龍明終於可以在值班室休息。他把電話號碼貼在門上,有人進入小區再起來開門。「我們不管多晚回來他都爬起來幫我們開門,臉上總是帶著微笑,讓人特別舒服。」劉鳳玲說。
楊龍明在檢察院的工作中有一項內容是負責處置群眾來信,接待群眾來訪。長時間和群眾打交道讓他練就了一身過硬的交流本領。
記者採訪期間,不斷有居民進入小區,楊龍明對每個人都有一定的了解。「這個大姐家孩子上高一了」「這個大哥每天都是8點多鐘回來」……100多天的時間裡,楊龍明幾乎把小區裡的人都認清了。
在楊龍明值守的值班室裡,有一個紅皮密碼本,這是楊龍明疫情期間整理的「下沉」日記,楊龍明說,寫日記讓枯燥的值班變得有趣起來。「一開始是在本上寫,後面覺得在手機上打字比較方便就用手機記,一天寫一點工作中的感悟,不知不覺已經10多萬字了。」他說。
楊龍明的經歷是天津1萬多名「下沉」幹部過去一段時間的縮影。天津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如今還有4000多名像楊龍明一樣的「下沉」幹部堅守在天津市防疫一線,用身體鑄成了一道鋼鐵防線,守護著居民們的安全。
「小區居民中有給我買早點的,有半夜給我送『暖寶寶』的,有買菜回來給我放下水果就走的。居民們這些暖心的舉動讓我覺得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只要組織需要我就會繼續堅守下去。」楊龍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