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新增軌交9號線與軌交17號線聯通的軌道,改善松江新城與虹橋商務區軌道交通聯繫
●延伸軌交12號線,向西銜接漕河涇開發區(松江)分區,繼而延伸至9號線洞涇站
●延伸軌交5號線至車墩,接22號線車墩站,改善車墩片區的交通區位
●進一步提高運輸能力,伴隨9號線三期東延伸段開通時新增列車將同步投運
早在「十五」期間,上海提出了「一城九鎮」的郊區城鎮化發展思路。作為「一城九鎮」中唯一的「新城」,松江新城格外耀眼。2007年底,隨著軌交9號線一期順利通車,沿線區域發展步入快車道。然而,近年來人口快速導入,每天有大量乘客需要乘坐9號線往來松江和市區之間。面對洶湧的「剛性」出行需求,9號線已成為申城最擁擠的軌交線路之一。
而根據最新發布的《松江區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總體規劃》,松江區將積極爭取新增軌交9號線與軌交17號線聯絡線、延伸軌交12號線和5號線等線路,為目前軌交9號線常態化「人多車擠」減壓。
先等三班車成上班常態
在大家的印象裡,「地鐵房」即意味著便捷的出行。然而,對於松江九亭地區的居民來說,舒舒服服坐地鐵上班「已成追憶」。「2010年以前,上班去九亭坐地鐵還是『隨到隨走』的,就在最近兩年,人越來越多,隊伍越排越長。」家住金豐藍庭小區的趙先生,如今不得不掐著點去九亭站坐地鐵。「正常情況等3班可以擠上去,遇到故障那就說不清要等多久了。」除了賴床時間被大幅壓縮,地鐵乘坐舒適度也大打折扣。「車廂裡前胸貼後背,有時候擠在車門處拉不到扶手,不得不舉起手臂勉強撐在車頂上,十分狼狽。」趙先生告訴記者,最近天氣越來越熱,車廂內還有一股刺鼻的異味,因搶位置而引發的口角衝突也時有發生。
為了規避擁擠,一些精明的乘客會選擇「坐回頭車」——即從九亭站乘坐開往松江新城的反方向列車,在泗涇站或佘山站再往回乘。乘客餘小姐說,這樣做一般要多耗費15分鐘左右,但上車比較方便,有時運氣好還能坐上小交路的折返空車。然而,就是這樣「以時間換空間」的無奈之舉,也因為泗涇、佘山地區乘客的大量增加而漸漸失去了意義。「原來是九亭站、七寶站等靠近市區的大站擠不上車,現在泗涇站、佘山站也一樣擁擠不堪。」餘小姐說。
暫無多餘列車用於運營
軌交運營部門此前坦言,9號線的早高峰客流強度超出原設計客流預測值,為此,上海地鐵通過精細化調整,多次優化列車開行方式。目前,儘管工作日早高峰期間9號線的上線列車及備用列車已全運力投放、滿負荷運行,但仍無法滿足新增客流的需要。截至去年統計,隨著9號線沿線(特別是松江等地區)周邊居民住宅及商業開發的日趨完善,9號線客流日漸增長,2015年全線日均客流達75萬人次,較2014年同期增長約8.5%。其中增幅最大的是泗涇、中春路、佘山、九亭等車站。
官方數據顯示,9號線松江南站往楊高中路方向載客列車在工作日早高峰的車廂滿載率,至松江大學城站時已達到45%,至九亭站時基本接近90%。據客流數據分析,工作日早高峰往楊高中路方向沿線客流擁堵節點主要集中在松江大學城、佘山、泗涇、九亭等車站,其中,尤以九亭站的矛盾最為突出。進站客流大、途經列車車廂滿載率高、站內站外限流條件差,是導致該站站臺客流長時間積壓的幾個主要因素。受限於車輛配屬,目前9號線暫無多餘列車用於提高服務水平。從去年11月16日起,在工作日早高峰,軌交部門對9號線佘山、泗涇站採取限流措施,同時部分松江南站始發往楊高中路方向的載客列車跳停(越站)佘山、泗涇兩站,確保全線的安全順暢。
積極爭取新線延伸支援
事實上,松江區始終高度重視目前面臨的交通瓶頸問題。前任松江區委書記盛亞飛就曾公開表示,包括九亭、新橋在內的一些地區暴露出的問題正是前期規劃不足的後遺症,「沒有規劃的建設就是亂作為」。他透露,九亭地區已經啟動了搶救性規劃。「市級部門也已經充分意識到了九亭區域的交通出行難題,正在醞釀相關的解決方案。」
在最新發布的《松江區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總體規劃》中,松江區表示將綜合考慮松江區各組團發展需要,以及周邊軌道交通規劃,優化松江區軌道交通網絡。規劃新增軌交9號線與軌交17號線聯通的軌道,改善松江新城與虹橋商務區軌道交通聯繫。延伸軌交12號線,向西銜接漕河涇開發區(松江)分區,繼而延伸至九號線洞涇站。延伸軌交5號線至車墩,接22號線車墩站,改善車墩片區的交通區位。
此外,為滿足廣大市民乘客出行需求,進一步提高運輸能力,伴隨9號線三期東延伸段開通時新增列車將同步投運,軌交運營部門屆時將根據客流情況合理調配運能,以降低尖峰時段車廂滿載率。
手機訪問 上海本地寶首頁
本地寶鄭重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地寶無關。其原創性及文中陳述內容未經本站證實,本地寶對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網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