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無小事。外交辭令是最嚴謹、最科學的語言表述,一篇文,一句話,甚至一個字都要經過千斟萬酌,不能出現任何紕漏。
外交辭令之所以最嚴謹、最科學,是因為在其背後隱含著深厚的政治、歷史、文化背景,其發布以後產生的影響力都很深遠。要想讀懂,必須對這些背景有深入了解。對於一些對外交感興趣的學生來說,平時沒有時間深入了解這些背景,而暑假是一個絕好的時機。
在暑假階段,學生如果能深入研究一兩個外交辭令案例,就一定能有非常大的收穫,不僅對學習有很大的裨益,對開闊學生的視野和思維也有非常巨大的幫助。
就拿「讚賞」、「多次重申」兩個詞來說,很多學生可能了解它們的大概意思;如果拿出很多同義詞與它們比較,其中的細微差別就很難辨別清楚了。這裡正好有一個外交辭令案例,可以讓學生們完全搞明白。
2019年7月2日,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應邀訪華。習近平主席說了下面一句話:
「中方讚賞總統先生多次重申不允許任何勢力在土耳其從事反華分裂活動,重視土方多次強調支持中方打擊恐怖主義,願同土方加強在國際反恐領域合作。」
讚賞的同義詞有很多:贊同、欣賞、欽佩等。這裡為什麼用「讚賞」而不用其它詞彙呢?因為「讚賞」的意思是「非常贊同,值得欣賞」。顯然,其它詞彙表達既不出習主席對土耳其政府行為的贊同,也表達不出習主席對文中事件的重視程度!
為什麼呢?因為在古代,土耳其在被稱為「突厥」,與現在的新疆少數民族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新疆現在的分裂活動與現在的土耳其仍然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我國要徹底粉碎新疆分裂視力的陰謀,取得土耳其政府的支持至關重要。
為什麼用「多次重申」,而不用「反覆重申」、「堅決重申」呢?「多次重申」,可以看出土耳其政府已經採取了一些積極的行動,但並沒有達到我國「想要」的某種程度。從中也可以看出,我國與土耳其的關係並不是特別親密,並不是「戰略夥伴關係」。反想一下,如果對方不是土耳其,而是巴基斯坦(與中國關係特別好)的話,處理類似問題一定做得更好,我們的國家領導人一定會用到「反覆重申」、「堅決重申」這兩個詞彙了。
為什麼?因為傳統上,土耳其政府的外交政策屬於「騎牆派」,有時「親美」,有時「親俄羅斯」;在對華政策上,搖擺不定,出爾反爾,經常做出一些「不講信義」的事情(瓦良格事件和「紅旗」9飛彈採購事件)。
有的學生又會問:為什麼土耳其變得如此「友好」?我們又為什麼要「笑臉相迎」呢?
因為土耳其現在內憂外患,不僅要面對美國的制裁,還要承受來自歐盟的壓力,迫切需要中國的幫助。而在土耳其在新疆分裂問題上闡明立場以後,對維護我國國家安全與穩定等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這正好應驗了外交界一句話: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國家利益。
「讚賞」「多次重申」,看似兩個簡答的詞彙,是不是大有學問呢?學生通過外交辭令充分理解兩個詞語的過程,是不是對學生語文、政治、歷史學科的學習大有幫助呢?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說不定會有深遠的影響呢!
您對外交辭令與學生學習的關係有什麼想法嗎?敬請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