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酒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傳統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古以來,酒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佔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若問酒的誘惑力有多大?
可以這麼說吧,上至帝王將相,下至販夫走卒,對酒的味道都是青睞有加。民間更有「無酒不成席」的說法兒。
然而,喝酒並不是簡單粗暴的對飲,其中的講究說道可真不少呢?
這裡咱們別的暫且不說,就聊聊酒桌上常見的行酒令之一「划拳」吧。
「划拳」又叫豁拳、猜枚、猜拳,是中國民間飲酒時一種助興取樂的遊戲。
時至今日,灑肆飯館,也常見三五好友吆五喝六地划拳行令,煞是熱鬧。
據說,這種划拳助酒興的做法由來已久,最早可追溯至東漢末年,也就是《三國演義》發生的時代背景。
有史料佐證。清代郎廷極創作的酒文化著作《勝飲篇》中有這樣的記載:
「皇甫嵩手勢酒令,五指與手掌節指有名,通籲五指為五峰,則知豁拳之戲由來已久。」
皇甫嵩是東漢末年的名將。他率軍平定黃巾起義功勳卓著,威震天下。
由此可知,划拳文化距今應該有1800年的歷史了。
相對於文人雅士吟詩作對的行酒令,划拳這種行酒令,可沒有那麼內斂優雅,反而更接地氣兒。
划拳助興,開懷暢飲,看似豪放不羈,實則確是市井文化的一種淋漓表現。
因此,划拳助興在民間有廣泛的基礎,是尋常百姓最喜間樂見的行酒令。
那麼問題來了,流傳千年的划拳辭令,其中的「五魁首」和「八匹馬」,到底是啥意思呢?
大家知道,划拳其實是兩人以右手握拳,同時伸出仼意指數,並隨即大聲喊出一到十的數字口令。
若一人猜對兩人所出數字之和,是為贏局;若兩人都猜錯或猜對則繼續,一直到一人猜對為止。
雖說划拳文化歷史悠久,但因地域風俗不同,酒桌上的辭令還是有所區別的。
不過,大同小異,基本上都是吉祥話,祝福語。其作用就是即助酒興,又增加彼此間的感情。
在我們這裡,最常見的划拳喝酒的辭令為:
「一心敬、哥倆好、三星照、四季財、五魁首、六六六、七個巧,八匹馬,九常有,十全到」。
這10個數的划拳辭令,其中8個淺顯易懂,一般人都能理解,這裡就不過多贅述了。
接下來,咱們重點聊聊「五魁首」和「八匹馬」的寓意何在?
「五魁首」有好幾個不同的版本。
比較靠譜的是,古代是科舉考試分五經取士,即:「詩、書、禮、易、春秋」。每經第一名稱經魁,又稱魁首。
若是五經成績全部拔得頭籌,一個人獨得五魁,則被稱為「五魁首」。
另外一個版本是,明成祖朱棣自恃才高,科舉考試期間,心血來潮,竟然也寫了一篇文章,混在眾多考卷之中,沒想到中得第五名。
對於這種結果,一向自負的朱棣,自然心中十分不快。
主考官得知內情後,為了哄皇上開心,竟然玩起了文字遊戲,在已發金榜上題註:「第五名為前四名之魁首」字樣。
自此,「五魁首」之名傳播開來,人們往往以此寓意好運連連。
當然,對此野史傳說,我認為不值得釆信。朱棣作為九五之尊的皇帝,斷然不會在為囯選才的大事上開玩笑的。
而「八匹馬」呢?則是指周穆王車乘所用的八匹駿馬。
傳說這八匹馬腳力非常,日行萬裡,為周朝開疆拓土立下汗馬功勞,以致於被後人譽為「神馬」,頗受尊崇。
綜上所述,說了這麼多有關划拳辭令的趣聞軼事,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點小樂趣。不過,美酒雖好,但不可貪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