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有詩云:天若不愛酒,天上無酒星。地若不愛酒,地上無酒泉。天地皆愛酒,愛酒不愧天。妥妥一個酒鬼的形象,還是一個有文化的酒鬼,把嗜酒如命說的義正言辭。
喝酒有獨飲、對飲和群飲。獨飲顯然寂寞,對飲適合交心,若要歡快愉悅,還得是群飲。呼朋引伴,歡聚一堂,高談闊論,暢所欲言。
不過,喝酒一碗一碗的對幹終究還是太無趣,於是就有發明了遊戲助興。這些遊戲有個統一的名稱,叫作酒令,即飲酒行令,是我國特有的在飲酒時的助興方式,在全國各地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也是酒文化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自打酒聖杜康發明了酒,這種飲品很快就融入了人們生活當中。上到王侯將相,下到販夫走卒,無一不好酒,尤其是那些文人墨客、遷客騷人,更是將酒文化發揮到極致。得意時喝酒,失意時喝酒,喜慶歡聚喝酒,傷春悲秋喝酒,喝著喝著還用唯美的文辭修飾一番。落筆成詩,傳唱千古。
對於文化人來說,酒令自然也是偏文雅型,譬如像大家都熟知的飛花令,寶塔詩。不過這麼玩太考驗文採,要是文採不行,像薛蟠對了句「女兒愁,繡房裡鑽出個大馬猴」,這種詞一出非但貽笑大方,而且也擾了喝酒的雅興。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些顯然不合適。
為了迎合更為廣大的民眾群體,手勢令應運而生。即我們現在所說的划拳,猜拳或拇戰,即飲酒時兩人同時伸出手指並各說一個數,誰說的數目跟雙方所伸手指的總數相符,誰就算贏,輸的人喝酒。這種玩法到了現在就被稱為了划拳,而且玩法簡單到了猜「十五,二十」。
不過,這種看似簡單的玩法,其實在一開始的時候也是很有講究的。為了體現出大俗即大雅,發明這套玩法的人給了它許多特殊的含義,即所謂的辭令。
譬如「零」,最早的是「寶一對」,這個寶指的就是開元通寶,手勢為握拳不出,代表財不外露。
再如「一」,最早為「一心敬」。這裡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與人一心成大功」,表示咱們雖然是酒桌拼殺,但咱們還是屬於同心共飲;還有一種說法是佛教用語「一心禮敬」,即「敬禮三寶之心不二也」,表示我是誠心誠意敬你喝酒,你別有什麼誤會。
「二」,舊時叫「兩相好」,後來演變成了哥倆好,要是跟長輩就改成「爺倆好」,這個用意明顯,拼的是遊戲,喝的是情意。不以輸贏傷感情。
「三」,也分成兩種,一種是「三星照」,三星代表著福祿壽,喝一杯就增福添祿加壽,聽著也痛快,喝著也痛快;還有一種是「三結義」,取的是「劉關張桃園三結義」,還是代表感情好。
「四」,大部分說的是四季財,四季發財,全年皆是錢。
「五」,即「五魁首」,也是分成兩種說法。第一種是科舉考試歷來要考五經,即詩,書,禮,易,春秋,單科考試第一名就成為經魁,五魁首指的就是五經魁首,這句話是用來祝福文運亨通。第二種說法則是據說。相傳明成祖時期某次科考,考官為了迎合朱棣,把第五名設為魁首。
「六」,指的是六六順。《左傳》裡面寫明:「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此數者累謂六順也。」
「七」,七個巧。七同乞,乞巧節,牛郎織女鵲橋相會,傳到現在更被贊為是中國的情人節。
「八」,八匹馬。指的是八駿,一說是穆王八駿,飛天逐日,夜行萬裡,神異非常,曾載著周穆王遊遍大荒,甚至見過西王母;一說是長陵八駿,明成祖心愛的八駿。這些馬都是帝王坐騎,尊貴非凡
「九」,酒常有。酒同久,長久一詞出自《治安策》,「建久安之勢,成長治之業」,所以酒這個令即代表杯中酒不空,又可以代表四方安定,海晏河清。
「十」,十全到。十全無論是指生病十治十愈,還是指完美無缺,亦或是十分把握,作為收尾都是極好的的說法。
可見划拳簡單,其背後意義並不簡單。當然,除了以上這些說法,不同的地方,也會有一些差異,比如一,還有一條龍、一錠金、點狀元、一金魁等。二有兩家好、兩相好等。三有三多多,三星照、三隻羊、三元開、三結義等。
還有印象中《烏龍闖情關》裡劉病已和獄卒許大叔的常玩的「螃蟹一,爪八個……」也是個不錯的玩法,雖然通俗了一點,但也適合逗笑取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