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令是筵宴上助興取樂的飲酒遊戲,最早誕生於西周,完備於隋唐。飲酒行令在士大夫中特別風行,他們還常常賦詩撰文予以讚頌。白居易詩曰:「花時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當酒籌。」後漢賈逵並撰寫《酒令》一書。清代俞效培輯成《酒令叢鈔》四卷。
通令的行令方法主要擲骰、抽籤、划拳、猜數等。通令很容易造成酒宴中熱鬧的氣氛,因此較流行。但通令擄拳奮臂,叫號喧爭,有失風度,顯得粗俗、單調、嘈雜。
飲酒行令,不光要以酒助興,有下酒物,而且往往伴之以賦詩填詞、猜謎行拳之舉,它需要行酒令者敏捷機智,有文彩和才華。因此,飲酒行令既是古人好客傳統的表現,又是他們飲酒藝術與聰明才智的結晶。
今天我單獨說說這行酒令俗稱"划拳", 划拳又叫豁拳、拳、猜拳、拇戰。這個酒令玩法就是兩人同時伸手,誰猜中兩人所伸出的手指總和誰就贏,對方喝酒。划拳伸出的手勢分別代表著0到10這十一個數字,每個數字及其衍生的呼詞中無不蘊含著中國酒文化的包容與沉澱,此乃我國古傳至今仍時尚流行的飲酒遊戲,它增添酒興,烘託喜慶。
即飲酒時兩人同時伸出手指並各說一個數,誰說的數目跟雙方所伸手指的總數相符,誰就算贏,輸的人喝酒。都猜對或都猜錯打平。如果自己喊的數超過所出手指數加五,例如出了兩根手指卻喊了八匹馬,就算失枚(河南方言,指輸了一個拳),這時只要對方不失枚則不管對方是否猜對都算輸,要罰酒。
划拳時口呼指數,從零到十共十一個數,其數皆有典故巧妙,且語帶祝福與吉祥。開頭「寶不露」。唐朝時有「開元通寶」,泛指錢財。猜拳時一般是緊握拳頭不出指,口呼「寶不露」即財不外露的意思。
零:雙方不出指頭,只握拳頭,呼作「寶」或者「寶拳一對」、「寶不出」、「寶不露」。寶即元寶之意,以人的拳頭像元寶的形狀取之。
一:一心敬。此出唐代詩聖杜甫《高都護馬行》:「與人一心成大功。」表示祝酒人誠心敬酒,同心共飲之美好心願。
與一般不用食指,而是挑大拇指,呼作「一心敬」。挑拇指本是對人誇讚敬佩的表示,表現對你的「一心」敬重,你當然不能敬酒不吃吃罰酒了。
二:兩相好。今人划拳多以「兩相好」開局,乃至哥倆好、爺倆好。
常常起拳時便以雙方輩分、稱謂呼出「哥倆好」,表現出交情莫逆。
三:三星照。系祈盼福星、祿星、南極老壽星三星高照。
呼作「三星高照」或俗稱「三星照」。傳說中的天官星座、紫徽星座、南極星座為「福、祿、壽」三星,能給人們帶來幸福、財產和健康長壽。
四:四紅喜。古人「四紅」指鶴頂、雞冠、櫻桃、胭脂四種喜慶的紅顏色。「四喜」是指「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四個喜慶的時刻。
當下有的地方呼作「四季財」,是人們對「四季發財」的美好期盼。
五:五魁首。「五魁首」者,係指古人苦讀《詩》、《書》、《易》、《禮》、《春秋》五種經籍著作,以求功名,奪得魁首。
呼作「五經魁首」,俗稱「五魁首」。所謂「五經」,既儒學經典著作《詩經》、《書經》、《禮經》、《易經》、《春秋》。「五經魁首」當然是金榜得中,飛黃騰達了。
六:六六順。呼作「六順」,民間有「六六大順」的說法。其實,「六順」指的不是年齡和運氣,《左傳》云:「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此數者累謂六順也。」六個方面。
七:七個巧。呼作「七巧」。 是被王母娘娘拆散姻緣的牛郎和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相傳農曆七月初七,天上牛郎織女相會,民間婦女比穿針引線,鬥巧取勝,祝賀織女喜會牛郎。「七巧」演變於「乞巧」。俗稱「乞巧」,因「乞」「七」諧音故之。
相傳農曆七月初七,划拳用作呼詞,寄予了對夫妻美滿、家庭和睦的祈望。
八:「八匹馬」。呼作「八仙」, 傳說「八仙」都是多才多藝,不受清規戒律束縛,很有人情味的風流神仙。也有呼作「八匹馬」。
「八匹馬」是指《穆天子傳》中傳載,周穆王有八駿之乘的那八匹寶馬良駒,寄寓振奮騰飛的追求。相傳曾在崑崙山瑤池與西天王母詩酬謝唱。今人划拳常呼「八仙慶壽」以取代「八馬」。
九:久久長。據《史記》載:「建久安之勢,成長久之業。」後人取其「久長」二字作為典故,諧音為「酒長」,借喻人們相聚美酒不盡。
俗稱呼作「九九歸」、「九連環」、「九個九」,表現了對天下大同,天長地久的祝願。
十:全家福。呼作「十全」,清朝乾隆皇帝自詡文治武功,福祿壽俱全,自稱「十全老人」。今人常理解為「十全十美」。 呼作「十全」、「全家福」,也是表示祥和美滿的意思。
划拳行酒令在全國各地呼法大同小異略有不同,但無不傳達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期盼。老鐵們你的家鄉是咋划拳的,歡迎評論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