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手冊》:讓熱愛閱讀,成為孩子一生的財富

2020-09-21 狐狸與晴天

「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一箱箱的珠寶與一櫃櫃的黃金。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

———史斯克蘭·吉利蘭

暢銷書作家張萌在回憶其童年閱讀經歷時曾說:她媽媽是位企業家,平時工作繁忙有很多應酬,但有一個習慣卻一直雷打不動保持了很多年,那就是周一到周五回家陪孩子吃飯並且晚上7點全家人一起開始讀書。

每天半小時的閱讀完成後,全家人會一起結合自身工作討論閱讀收穫。張萌還小的時候,閱讀認知並不深刻,但是她的父母卻從不會笑話她的想法幼稚。等到她長大,有了更深刻的思想後,她的父母也會不斷鼓勵她的進步。

在這樣的閱讀、家庭環境下薰陶下,張萌養成了終身熱愛學習的理念,也給她帶來一筆終身受用的財富。

美國作家史斯克蘭·吉利蘭曾說:「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一箱箱的珠寶與一櫃櫃的黃金。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從小教育孩子熱愛閱讀到底有多重要?在《朗讀手冊》這本書中,作者吉姆·崔利斯給出了深刻的見解。

吉姆·崔利斯是美國著名的閱讀研究專家,曾被國際閱讀組織評選為20世紀80年代對閱讀推廣最有貢獻者之一。儘管《朗讀手冊》於1979年出版,距今已有40多年,但這本書中的觀點仍舊具有極大的啟發性,《朗讀手冊》中的很多建議在今天看來仍富有借鑑意義。

01.世界越複雜,我們就越需要閱讀

我們身處的世界瞬息萬變,沒有什麼是永恆不變的。知識迭代正以驚人的速度進行,或許一兩年前還行得通的知識理論在今天看來都未免過時。但可怕的是,世界在變,生活在加快步伐,我們的閱讀習慣以及學習方式卻沒有任何變化。

高中時代,我在一所重點高中學習。記憶特別深刻的是,每到高考完畢的那一晚,撕書燒書行動就火熱進行。而每一年,我都感覺特別十分悲哀,因為我們的教育似乎在培養一批著急逃離、以後再也不願意翻開書本的青年人。

可是人生還很漫長,在未來悠長的歲月中,我們必然會在某一時刻需要將情感訴諸書籍。但很多學生在進入大學、研究生甚至在工作後,便很少再拿起書本了。

中國心理學家陳海賢老師曾將「快樂」分為消費型快樂與創造型快樂。消費型快樂指的是我們消費別人創造的產品獲取限時性快樂,例如玩遊戲、刷手機等;而創造型快樂指的是你在自己發揮才能創造產品並得到滿足感。不閱讀、不反思、不繼續學習的我們正是在不斷消費與被人消費中獲取短暫的快樂。

人性的本質是喜歡享樂的,我們更願意做那些很快就會獲得收益的事情;但閱讀、學習本質上是反人性的,閱讀需要漸進積累、學習需要長期堅持,我們才有機會看到長期的效果。世界越是複雜,我們越是需要褪去浮躁,安安靜靜捧起一本書來為人生降噪。

02.閱讀,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

在美國一項針對幼兒園兒童的調查中,研究者發現高中學歷父母只有37%的人在家中擁有50本以上的書,而有大學學歷的父母中有高達70%的比例擁有50本書。這個研究表明:生活貧窮、擁有較低教育水平的家庭更傾向於將書本視作奢侈品而非必需品。

那麼,不重視閱讀習慣培養的家庭究竟缺失的是什麼呢?

《朗讀手冊》作者認為,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至少可以給孩子們帶來以下4種好處:

  • 幫孩子將閱讀與愉悅、平靜聯繫在一起
  • 創造背景知識
  • 建立詞彙基礎
  • 樹立一個閱讀的典範

我們知道語言可以分為「口語」和「書面語」兩種形式,一個孩子從出生到長大如果完全不接觸書本,那麼他收穫的就只有人們慣常使用且有限的口語詞彙。反之,如果父母從小就開始給他朗讀故事、書籍,他就會大量接觸到豐富的書面語詞彙以及更廣闊的的背景知識。

發表在Journal of Child Language(《兒童語言雜誌》)的一項研究顯示:每1000個字中,科學刊物、報紙、大眾雜誌這些閱讀材料中出現的生僻字詞要遠高於人們日常口語交流。也即,豐富的詞彙量更多出現在閱讀而非交談過程中。

託馬斯·P.小歐尼爾曾擔任波士頓一所沒落中學的校長,該校學生素質及成績一塌糊塗,隨時面臨倒閉的風險。歐尼爾上任後做出了一個改革:每天放學前的10分鐘,學校400名師生要一起安靜閱讀。一年之後,情況發生了好轉,之前校園的一片混亂逐漸演變為安靜有序。歐尼爾所執任的中學很快就起死回生了。

閱讀,不論貧窮或富有,都應該是人生命中的必需品。越是貧困掙扎的時候,最不能放下的就是閱讀與持續不斷地學習。

03.打造家庭閱讀氛圍,從現在開始

前面我們探討了為什麼我們要閱讀以及人們不再閱讀的危害,下面我們可以將目光轉換到如何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和孩子打造好的家庭閱讀氛圍,從而讓全家人從閱讀中受益終身。

①希望孩子閱讀的前提是,你也是個愛閱讀的人

身為一個教育從業者,我見過很多自己沒做到卻對孩子過分要求的父母。他們不讀書、不學習、不誠實卻要求孩子做一個愛閱讀、愛學習、講誠信的人,這樣的行為難道不荒謬嗎?因此,在期待孩子擁有某種品格之前,為人父母應該率先成為這樣的人

父母只有能把自己的生活過好,孩子才會有足夠的安全感,他們會模仿你的行為並成長為好的模樣。

②孩子越早接觸書本,就越能將書籍看作生活的一部分

我們可以在孩子的嬰兒房中設置書架,放置一些符合他們年齡階段的書本。4歲以前的孩子可能會在書上亂塗亂畫或者撕壞書頁,那麼我們可以選擇在他們夠得著的書架上放些便宜且耐磨的書本。

即使是將書本拿在手中把玩,也是孩子們與書籍建立重要聯繫的機會。

③與孩子約定好每周看電視、上網的時間,全家一起閱讀

我們可能無法規避電子產品以及電視對生活的衝擊,但是也不能任由其控制生活。這件事上,父母更應該以身作則。例如,每周一到周五父母和孩子每天晚上抽出半小時一起閱讀並交流心得體驗。周末的時候,則可以稍微放鬆全家一起看電視或者上網。

將閱讀變為全家一起的習慣,孩子則更容易受到積極的影響並堅持下去。

寫在最後:

書籍與閱讀為何如此重要?除了對生活的積極指導外,閱讀書籍也是我們自我探尋的重要環節。兒童心理學家布魯諾曾說:「尋找人生的意義對任何年齡段的人來說都是最大的需要與最困難的任務。」而很多經典書籍,正是在為表達人性、表現人生而服務。

當外在世界越來越忙碌的時候,希望我們以及我們的後代,還願意拿起一本書,選擇一個角落安靜地自己對話。

相關焦點

  • 「大聲為孩子讀書吧!」這是引導孩子熱愛閱讀的魔法
    《朗讀手冊》是一本非常有名的著作,一版再版,目前已經修訂印刷了五版之多,歷久不衰。或許是中外對於文字的不同理解,初看書名,會讓你感覺到這是一本教人朗讀的書。其實它是一本教人閱讀的書。用一句話概括這本書的內容,那就是給孩子朗讀吧,他會愛上閱讀的。孩子與生俱來就喜歡聽故事,想想,我自己就是聽奶奶講故事從幼年走過來的。
  • 會識字就不朗讀了?美國閱讀專家:為孩子朗讀沒有句號
    今天這本暢銷全球四十年的經典之作《朗讀手冊》將告訴我們,為孩子朗讀就是提升孩子閱讀能力最有效的手段。朗讀的目的不是教孩子如何閱讀,而是要讓他們渴望閱讀,成為一名終身學習者。這本書的作者吉姆·崔麗斯是美國知名的親子閱讀專家。他延續了家庭的良好傳統:家庭中的朗讀教育,並成長為一名專業的兒童閱讀推廣人。
  • 《朗讀手冊》——關於親子共讀,你所不知道的秘密
    通常我們認為的親子閱讀是什麼呢?給孩子拿本繪本、故事書來讀一讀,等到孩子上了小學,能夠自主閱讀了,就讓孩子自己進行閱讀。我們認為讀書給孩子帶來的是什麼呢?只是聽說讀寫能力的提升嗎?《朗讀手冊》這本書,就將為我們答疑解惑,找到你所需要的答案。在這本書裡,作者將告訴你為孩子朗讀、親子共讀,在性價比最高的養育牛娃的方法。
  • 做到這4點,培養一個熱愛閱讀的孩子
    一、大聲為孩子朗讀,讓書成為孩子的朋友培養閱讀習慣,請從為孩子大聲朗讀開始每個孩子都喜歡聽故事,尤其喜歡坐在父母的腿上一邊看著精美的繪本,一邊聽著父母朗讀。他們不僅聽到了故事,還體會到了父母的愛,非常愉悅。這種愉悅感會成為一種信號進入孩子的大腦,讓孩子把書與愉悅聯繫在一起,孩子因此愛上書本,渴望閱讀。從姐姐出生後不久,我就給她朗讀,每天堅持。我很享受朗讀的過程,總是全身心投入。
  • 《閱讀手冊:成就孩子一生的閱讀培養法》到底講了啥?
    今天就分享一下這本書的序言,說說這本《閱讀手冊:成就孩子一生的閱讀培養》到底講了啥。序 言 關於閱讀的常識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成為父母的新挑戰和新焦慮父母如何幫孩子培養閱讀能力?為什麼我堅持做了那麼多年「親子共讀」,卻發現離開父母的「伴讀」,孩子的閱讀意願、閱讀能力、選書能力幾乎為零?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成了中國父母面臨的一個新挑戰,也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一個新焦慮。
  • 《閱讀手冊》:真正的閱讀,是自主閱讀
    文 | 沐漪有幸收到《閱讀手冊》的作者籤名版,作者在書的扉頁寫道這本書的宗旨:真正的閱讀是自主閱讀。《閱讀手冊》的封面寫道:閱讀手冊,成就孩子的一生閱讀法。讀完這本《閱讀手冊》,我認為它不僅僅適用於孩子,也同樣適於我們曾經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的成年人。現階段孩子的閱讀能力,是成為父母的新挑戰和新焦慮,父母如何幫孩子培養閱讀能力,其實在作者看來閱讀,其實並不難。
  • 09162020 《如何閱讀能讓孩子受益一生》佳慶方舟閱讀
    09162020 《如何閱讀能讓孩子受益一生》336本【旭哥佳慶方舟閱讀】序言:從朗讀親子共讀開始,培養真正的閱讀者。閱讀教會孩子如何學習,如何思考,如何成長,營造家庭讀書氛圍,讓朗讀成為家庭習慣,去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和同情心,培養孩子的閱讀品位,開展友誼的對話與學習的。即使父母再優秀他們也不會說,我覺得自己在孩子小的時候陪伴他們的時間太多了。
  • 禮德財富捐建圖書角 點亮山區孩子的閱讀夢
    以前由於山裡物資匱乏,教育資源有限,根本沒有條件去閱讀,更加不知道原來圖書裡面的世界是那麼的精彩。可現在不一樣了,這些圖書將指引他們走向新的世界,開啟思想的另一扇窗。廣東甘灑鎮小布學校的學生正在閱讀孩子們陸續給禮德財富寫來感謝信,稚嫩的文字中包含了他們對圖書角的感恩之心。從孩子的情真意切的措辭中,我們感受到陣陣暖意和感動,也見證了濃濃的助學溫情。
  • 如何培養孩子對閱讀的熱愛?
    不幸的是,在過去的幾年裡,孩子們的書本閱讀已經被數位技術和像ipad、智慧型手機等新玩意所取代。因此,我們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驟,以確保下一代能夠培養對閱讀的熱愛。樹立榜樣,閱讀如果我們要鼓勵孩子們讀書,我們就得自己去做,年輕人有模仿成年人的習慣。
  • 試試《閱讀手冊》,孩子輕鬆愛上閱讀
    漢語的崛起,也是中國的崛起,對漢語閱讀的熱愛,也是中華文化自信的表現。為什麼我堅持那麼多年「親子共讀」,離開父母的「伴讀」,孩子的閱讀意願、閱讀能力卻幾乎為零?為什麼我不顧老臉,天天在朋友圈打卡閱讀,然而21天過去了,孩子並沒養成愛閱讀的好習慣?家長們重視閱讀,花了很多時間、精力和money,挖空心思各種努力,想像孩子閱讀能力突飛猛進。
  • 如果一生只能幫孩子培養一個習慣,我選擇閱讀
    雖然如今已經記不清情節,但被故事餵大的孩子,童年總還是充盈的。正如英國著名學者福克斯所言:「家長大聲朗讀能夠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學習收益和強烈的幸福感」。吉姆·崔利斯在《朗讀手冊》上也有一段話:「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一箱箱珠寶與一櫃櫃的黃金。
  • 《我的心依然滿懷熱愛》972閱讀時間 趙麗榮朗讀
    《我的心依然滿懷熱愛》972閱讀時間 趙麗榮朗讀 2020-07-08 14: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讀風靡全球四十年的《朗讀手冊》,做有溫度的父母
    但是,和孩子一起讀書是為了什麼?我還是時時疑惑。直到最近,一本叫《朗讀手冊:大聲為孩子讀書吧》的書,讓我生出相逢恨晚的遺憾。這本書的封面圖畫就特別有意思:天氣晴好,綠草如茵,一位女士背靠大樹捧著一本厚厚的書念著,旁邊的小朋友聽得如痴如醉,連小鳥、兔子都被吸引了。底下兩行小字: 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一箱箱的珠寶與一櫃櫃的黃金。
  • 豆瓣8.7《閱讀手冊》:學霸父母研究的閱讀神器,讓閱讀秒變享受
    漢語的崛起,也是中國的崛起,對漢語閱讀的熱愛,也是中華文化自信的表現。如果,你真的有這種痛苦,或者是引導閱讀的路上有其他的迷茫,不妨看看這本書——真心爸媽的《閱讀手冊》。看看學霸父母,怎樣探索引導孩子熱愛閱讀,他們走心研究有什麼成果?
  • 《閱讀手冊》:5個角色,成就孩子終身閱讀之旅
    說是挑戰,是因為大部分父母本身沒有閱讀習慣,更不懂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說是焦慮,是因為學校教育乃至整個社會都越來越關注孩子的閱讀,如果跟不上節奏,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熱愛閱讀、善於閱讀的孩子,孩子就會落伍,父母也會失職。
  • 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父母要做好這3件事,這是給孩子一生的財富
    孩子從出生開始到10歲,是大腦發育的關鍵期,也是孩子養成閱讀習慣的黃金十年,父母要做好這3件事,這是給孩子一生的財富。一、為孩子營造一個讀書的氛圍1、給孩子獨立的閱讀空間。有很多爸爸是網遊高手,很多媽媽是追劇女王,父母自己都不喜歡閱讀,怎麼要求孩子去主動閱讀,關掉電視、放下手機,有什麼能比培養孩子更重要呢?作為父母,最好是跟孩子約定個時間, 陪孩子一起去閱讀,這也可以很好地促進親子之間的感情。
  • 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離不開家長的這幾個實用方法
    閱讀習慣是孩子一生的財富,而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也是有方法可循的,怎樣才能幫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呢? 1、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和氛圍 閱讀環境真的很重要。 個人的經驗,常帶孩子去圖書館看書,他的閱讀量會達到平時的3倍以上。沉浸在書的海洋,周圍的孩子都在認真看書,這些積極外部因素會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
  • 《朗讀手冊》第二章 何時開始朗讀?
    然而她的父母在看到她對書本的反應之後,拒絕了醫生的建議;取而代之的做法是,每天朗讀14本書給她聽。在她5歲大時,心理學家發現她的智能發展超出了一般孩子的平均水平,而且社交適應能力良好。珍妮弗出生時,被診斷患有唐氏症候群,她兩個月大時,我們被告知她將會全盲、耳聾,而且嚴重智障。她的父母每天給她朗讀10本書。當她4歲接受智商測驗時,她的智商卻高達111分。
  • 得閱讀者得天下,孩子的閱讀黃金期只有六年!錯過後悔一生!(附書單)
    所以,不閱讀的孩子,正在成為潛在的差生。而閱讀發揮出來的力量,也會在孩子的小學、初中以及未來的每一個階段被體現得淋漓盡致。孩子的閱讀能力,公認是學習能力的基礎。在孩子生命的6-12歲階段,是閱讀能力發展的黃金時期,所以在這六年裡,沒有什麼事情,會比海量閱讀和提高閱讀能力更為重要的了。
  • 《朗讀手冊》第一章:為什麼要朗讀?
    我丈夫和我都很忙,從哪兒找時間給孩子讀書?每個人一天都有24小時———不多也不少。壓根沒有少時間這回事。過去30年來,有兩位教授查看了成千上萬的個人日誌,對普通人每天的日程安排作研究。研究指出,最近10年來,美國人的閒暇時間比10年前每周平均多出5小時。大家感覺有壓力的原因是,各種不同的工作接連不斷地堆到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