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風靡全球四十年的《朗讀手冊》,做有溫度的父母

2020-10-10 青雨讀書

2020年真是難過啊,每天都在吼娃。

自律的學霸是相似的,不自律的學渣各有各的不同。每天的雞飛狗跳之後,維繫著我和娃「瀕危」 的親子關係的,是睡前故事。

小時候物質貧乏,可以看的只有課本,成年後買書變成執念。如今兒子八歲,我買了八年童書,塞滿兩個書櫃。但是,和孩子一起讀書是為了什麼?我還是時時疑惑。

直到最近,一本叫《朗讀手冊:大聲為孩子讀書吧》的書,讓我生出相逢恨晚的遺憾。

這本書的封面圖畫就特別有意思:天氣晴好,綠草如茵,一位女士背靠大樹捧著一本厚厚的書念著,旁邊的小朋友聽得如痴如醉,連小鳥、兔子都被吸引了。底下兩行小字: 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一箱箱的珠寶與一櫃櫃的黃金。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這話一下子擊中我內心深處,我想起視課外書如洪水猛獸的老爸,想起小學生文化水平的媽媽。既然我沒有這樣的媽媽,我就做這樣的媽媽吧。

跟著吉姆·崔利斯美國著名的閱讀研究專家,跟著這本《朗讀手冊》,大聲為我的孩子讀書。

我一直以為,從胎教開始為孩子讀書,是為了讓孩子的學習贏在起跑線上,其實不然。

原來為孩子讀書的第一個目的,是良好的親子關係。

我記得和兒子讀《母雞蘿絲去散步》的哈哈大笑,角色扮演《鱷魚怕怕牙醫怕怕》的趣味,我們會因為看到一個情景不約而同想到某本繪本有類似的情節而一起哈哈笑。我們有著很多來源於繪本的默契,有愉悅的精神交流。當一切節奏被二胎打亂後,兒子變得越來越暴躁,說啥懟啥,誰說懟誰。等終於騰出時間恢復讀書聊天后,情況才稍稍好轉。

難怪崔利斯說:什麼是我們與年幼孩子聯絡情感的最佳時機,只要一對一即可,一對一的散步,一對一談話或一對一的閱讀,最後你會發現與孩子單獨相處的時間裡,你和孩子之間的爭執和問題都減少了。

我是高中老師,每逢家長會,就有家長或吐槽或求助:「老師,我家孩子根本不跟我說話,一回家就把自己關在房間,不到吃飯時間都不出現。」「跟他說話,只有『是』和『不是』,從來沒有第三句。」還有家長苦惱:「以前讀小學時,成績不錯,也特別喜歡纏著我們說話,不知道為什麼現在變成這樣。」我通常報以苦笑,冰凍三尺並非一日之寒,不是嗎?

不是有個段子說過嗎,最鐵的關係是一起開過檔、一起同過窗、一起翻過牆、一起扛過槍。同甘共苦,感情才會密切,孩子對父母也是。孩子喜歡幻想,故事就是最好的遊歷。我們帶著孩子與書中主人公一起玩了一場遊戲、經歷了一次冒險。孩子在笑啊、叫啊的過程中,看到的人、看到的故事、聽到的道理和方法,慢慢就內化變成生命的一部分,養成和父母一致的三觀。

「為什麼你們不願意與父母聊一聊?」我問他們,「等讀了大學,就不會有多少時間陪在父母身邊了。」答案高度一致:「聊啥,他們說的我沒興趣,我說的他們要麼不懂,要麼不屑。」

以前,是孩子想進入父母的世界,了解父母的一切。長大了,是父母想進入他們的世界,了解他們的一切。沒有從小的陪伴,怎麼會有良好的親子關係?沒有良好的親子關係,聲音連耳朵都進不去,教育又怎能深入心靈?為孩子讀書的最重要目的,是用早期的陪伴作為投資,收穫三觀一致的孩子、暢通無阻的教育。

為孩子讀書的第二個目的,是教孩子「渴望」閱讀

為什麼輔導孩子學習會雞飛狗跳?因為你比他在乎。

崔利斯舉了一個很貼切的例子:你嫌一個男孩子的脖子髒,舉著毛巾和肥皂教會他洗脖子,但你再次看見他時會發現他的脖子還是髒兮兮的。他並不是不知道怎麼洗脖子,他只是不想洗。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喜歡的人,就會變得乾乾淨淨,因為他在乎了。

為孩子讀書,一是做榜樣,你在乎書;二是帶他體會閱讀的愉悅,讓他在乎書。

天生學霸式的孩子實在鳳毛麟角,遇上了,那是上輩子上上輩子都燒了高香吧,更多的是需要引領、需要督促的普通孩子。小小孩喜歡模仿,如果孩子懂事起,就看到父母經常捧著書看,聽到父母每天給自己讀書,他就接受了「書很好看」這個認知,自然而然喜歡上和父母一起讀書的感覺。

小嬰兒聽不懂故事,但聽得出節奏和韻律。我家有一套《皮特貓》,其中一本講的是皮特貓穿了一雙白鞋子,踩髒了,變成紅色、藍色、棕色,最後踩了一盆水,變成溼漉漉的白鞋子。文中用類似的句子不斷重複皮特貓鞋子踩髒了卻不灰心不沮喪,繼續快樂朝前走的情景,我家爺爺一邊讀,一邊嘟囔怎麼那麼嘮叨,然而孩子看得興高採烈,愛不釋手。

幼兒園娃娃要聽有情節的故事,小學生既喜歡天馬行空的科幻,也喜歡真實世界發生的故事。要勾起他們看書的興趣,就要聊書,像李佳琦推銷貨品那樣「推銷」書。記得讀書時,語文老師講蘇東坡,提起了最經典的《蘇東坡傳》——林語堂寫的那本。我聽得入迷,下課後便去圖書館借傳記,誰知圖書館的老師說:「全借走啦,一本都沒剩,今天好多人問。」其實林語堂的《蘇東坡傳》並不容易讀,然而老師生動傳神地講了一點後,這本書就變得格外好看。

向孩子推銷書並不容易,如果你沒看過,你的推薦語是蒼白無力的。只有來自靈魂的勾引,才可能吸引另一堆靈魂的靠近。一起看書,一同享受閱讀的快樂,那種勾心撓肺按捺不住要把書一口氣讀完的迫切的快樂。同樣的,如果你不了解孩子喜歡的書,怎麼有話題聊呢?怎麼可能繼續推薦他們感興趣的書呢?

推銷快樂,前提是你快樂;推銷渴望,前提是你也渴望。

為孩子讀書的第三個目的,是把孩子培養成同齡人中的佼佼者。

閱讀的功利性,是激發孩子潛能,幫助孩子學有所成。《朗讀手冊》裡就有這樣的例子:羅伯特·艾倫從沒上過學,只是讀一切他能獲得的書,結果無師自通的學會了很多知識,直接進入大學就讀,三年後以最優秀的成績畢業,進入凡德比大學獲得英文碩士和博士學位,最後在田納西馬丁大學任教。

閱讀之所以能提高學習能力,在於大量有意義的詞彙刺激孩子的腦神經。

孩子生下來時腦袋裡並沒有語言這個概念,他只是看到什麼就模仿什麼。父母是廣州人,孩子就懂粵語;生活在北京,一開口就是京味普通話;而被狼群養大的狼孩只會狼嚎。堅持朗讀給孩子聽,或者陪孩子看書聊書,就是製造精準的語言環境,讓孩子接受有意義詞彙、語句的強化,開發著孩子的理解力。

等孩子開始讀小學了,你就知道讀繪本與不讀繪本的孩子的差距了。孩子接觸單個詞語的頻率將決定他理解的速度。聽得越多,理解力越好。當詞彙量少的孩子還在糾結著這個詞語究竟說什麼時,詞彙量大的孩子已經理解並記住老師講授的內容,能舉一反三了。

不要太信任「超前教育有害論」,超前教育有害,是你強迫孩子無休止地做無趣的機械練習。而父母讀書給孩子聽,卻是將背景知識、詞彙基礎融入愉悅的陪伴中,慢慢滲透。只要是樂在其中的教育,就是有益的。

我們的語文程度取決於對生僻詞的了解程度,印刷品的詞彙肯定豐富得多。像暴露在病毒濃度高的環境中容易生病一樣,我們不斷朗讀,孩子聽到準確表達的豐富多樣的句子,模仿這些句子的結構說話,學會的語法比課堂上要多得多。我們的日常用語通常比較貧乏,也不一定準確,只有常常聽文章或者故事,才有可能讓孩子沉浸在豐富而且有條理的語言環境中。

一個青少年如果沒有聽過大量正式且條理清晰的文章或者演講,他語言表達和文字表達能力往往較差。你聽的詞越多,你可以說出來或寫出來的詞也就越豐富,古語有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大量聽書就是最容易實現的有效接觸大量語言的方式。

崔利斯在《朗讀手冊:大聲為孩子讀書吧》強調說:你為孩子讀的書越多,孩子的理解力就越強,孩子就越聰明。患有唐氏綜合症的珍妮弗聽父母抓緊一切機會給她講的故事,4歲時智商測驗高達111分;艾琳從出生第1天起,就聽媽媽為她讀書,兩歲時已經知道1000個詞;孤兒羅伯特·艾倫7歲時聽姑婆給他讀書,最終通過自學獲得了博士學位;武亦姝奪冠《中國詩詞大會》,考入清華大學,是因為從小就生活在書的海洋。

不是說為孩子讀書,他就一定成就偉大,但是如果父母引領孩子愛上閱讀,掌握深閱讀的技巧,更容易培養出品學兼優的孩子。與其買天價學位房,報高價輔導班,不如讀書給孩子聽。這個是既便宜又昂貴的方法,花的不是錢,而是時間與精力。

易求無價寶,難得有心人。今天,你為孩子大聲朗讀了嗎?


相關焦點

  • 《朗讀手冊》——關於親子共讀,你所不知道的秘密
    給孩子拿本繪本、故事書來讀一讀,等到孩子上了小學,能夠自主閱讀了,就讓孩子自己進行閱讀。我們認為讀書給孩子帶來的是什麼呢?只是聽說讀寫能力的提升嗎?《朗讀手冊》這本書,就將為我們答疑解惑,找到你所需要的答案。在這本書裡,作者將告訴你為孩子朗讀、親子共讀,在性價比最高的養育牛娃的方法。
  • 會識字就不朗讀了?美國閱讀專家:為孩子朗讀沒有句號
    朋友的堅持,不禁令人驚嘆朗讀的神奇效果。也許有人會問,我的孩子已經可以自主閱讀了,還有必要為他朗讀嗎?我忙到連自己的時間都沒有,為什麼還要給孩子朗讀呢?我的孩子都不愛看書,我給他朗讀有用嗎?今天這本暢銷全球四十年的經典之作《朗讀手冊》將告訴我們,為孩子朗讀就是提升孩子閱讀能力最有效的手段。
  • 《朗讀手冊》第二章 何時開始朗讀?
    然而她的父母在看到她對書本的反應之後,拒絕了醫生的建議;取而代之的做法是,每天朗讀14本書給她聽。在她5歲大時,心理學家發現她的智能發展超出了一般孩子的平均水平,而且社交適應能力良好。珍妮弗出生時,被診斷患有唐氏症候群,她兩個月大時,我們被告知她將會全盲、耳聾,而且嚴重智障。她的父母每天給她朗讀10本書。當她4歲接受智商測驗時,她的智商卻高達111分。
  • 《朗讀手冊》:讓熱愛閱讀,成為孩子一生的財富
    ———史斯克蘭·吉利蘭暢銷書作家張萌在回憶其童年閱讀經歷時曾說:她媽媽是位企業家,平時工作繁忙有很多應酬,但有一個習慣卻一直雷打不動保持了很多年,那就是周一到周五回家陪孩子吃飯並且晚上7點全家人一起開始讀書。
  • 著名作家金波朗讀統編教材!老師,你也來讀讀?| 朗讀大賽
    有個有溫度的活動正在火熱進行中!這個溫暖的活動就是由中國教育報微信、中國教育報好老師微信、人民教育出版社聯合舉辦的「人教杯」教師朗讀大會之統編教材朗讀大賽!我們都聽過名師、專家的領讀,但你聽過寫課文的作家親自朗讀嗎?今天這個機會來了!中教君為大家請來了著名兒童文學作家金波。
  • 【父母成長.365幸福研習營】1月共讀《讓孩子安心做自己》
    很快風靡哈佛,成為哈佛史上最受歡迎的課程。其中23%的聽課者向學校教學委員會反映:這門課程"改變了他們的一生"。隨後便風靡全球!為什麼我們經常不快樂?保持怎樣生命的最佳狀態?一個幸福的人,必須有一個明確的、可以帶來快樂和意義的目標,然後努力地去追求。真正快樂的人,會在自己覺得有意義的生活方式裡,享受它的點點滴滴。
  • 「博恩熊一家人」登陸中國 風靡50年、全球銷量超2.5億冊
    「博恩熊情境教育繪本系列」新書發布會現場風靡全美50年、全球銷量超過2.5億冊的「博恩熊情境教育繪本系列」(以下簡稱「博恩熊系列」)本周登陸中國。從1962年第一本熊家庭故事誕生至今,「博恩熊系列」已經相繼推出200多種,其中有35種被美國《出版商周刊》列入最經典的250種童書,有15種被選入最經典的100種平裝童書。在全球超過24個國家和地區發行,目前「博恩熊系列」全球銷量超過2.5億冊,收穫了無數讚譽和獎項,其影響遠遠超出童書領域。
  • 風靡全球的酸奶舒芙蕾蛋糕
    沒有黃油乳酪也不怕吃了長太多肉,酸奶的魔力果然不同凡響,做成蛋糕簡直風靡全球啊!今天我們來做做這款風靡全球的酸奶舒芙蕾蛋糕!瀝乾酸奶 做這款酸奶舒芙蕾蛋糕,你需要一份無糖酸奶,就是不加糖無添加的酸奶,比如明治無糖酸奶等,它的性狀好像豆腐一樣。
  • 風靡了四十多年,是時候退出了
    但是這套教材也是有弊病的,由於編撰時間過於久遠,教材內的許多資料、話題其實都已經相當陳舊,漸漸與時代脫節。 其實整套教材的學習方法拆分開來,不過就是圍繞著:背誦+語法而已。
  • 《朗讀手冊》第一章:為什麼要朗讀?
    每個人一天都有24小時———不多也不少。壓根沒有少時間這回事。過去30年來,有兩位教授查看了成千上萬的個人日誌,對普通人每天的日程安排作研究。研究指出,最近10年來,美國人的閒暇時間比10年前每周平均多出5小時。大家感覺有壓力的原因是,各種不同的工作接連不斷地堆到身上。我們不是沒時間──我們是沒有喘息的時間。
  • 【絲路·親子朗讀】呂冠霆為您朗讀《感謝有你》
    有一種積極的進步,叫讀書——         讓我們感知文字的力量;有一份美好的享受,叫讀書——         讓我們思考生命的遇見;有一盞溫暖的明燈,叫讀書——         讓我們豐盈內心的自我!
  • 聞是悅讀 | 愛看書和朗讀的父母,孩子也不會差
    在此我們要向廣告商學習,採用他們的訣竅,銷售一種名叫「閱讀」的商品:趁孩子還小的時候朗讀給他聽,讓他想模仿自己的所見所聞。要確保朗讀是刺激有趣的,開發孩子的想像力,穩固他們的興趣。剛開始朗讀時,短短即可,以配合孩子注意力不持久的特性,然後再慢慢增加閱讀內容,延長集中注意力的時間。
  • 44個朗讀要領和14個朗讀禁忌
    美國著名閱讀研究專家吉姆·崔利斯總結數十年兒童閱讀指導研究和實踐,寫下以下44條朗讀要領和14條朗讀禁忌,為家長們提供切實可行的閱讀指導。 家庭中的閱讀是一生閱讀習慣的起點,從今天起,和孩子一起讀書吧!        儘早給孩子朗讀。你越早開始,做起來越容易,效果越好。
  • 想讓孩子成績好,一定要堅持為孩子做這件事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對全球32個國家的15歲學生進行了研究,並得出結論:越熱愛閱讀,考試成績越高;越討厭閱讀,考試成績越低。 然而,很少有孩子會主動閱讀,通常都必須有某個人引領他們進入書中的奇妙世界。《朗讀手冊》這本書告訴我們:朗讀是引導孩子自己想要閱讀的催化劑,同時朗讀也豐富了孩子的聽力理解,從而提供了獨立閱讀的基礎。
  • 「做偉大型父母05」堅持多年讀書給孩子聽
    ,玩起遊戲不要命;2.孩子就是纏著我給他(她)讀,我不讀,他(她)從來都不會主動的讀書,太被動了,簡直一點辦法都沒有;3.二三歲的時候,我讀過一些故事給他(她)聽,上學了,他(她)都認識很多字了,我又那麼忙,哪有時間讀書給他(她)聽啊,我反對孩子認識字之後還要大人讀書給他們聽這一做法;4.我的父母都沒有讀書給我們聽,也沒有不影響我上985、211、雙一流還有大學
  • 小學生朗讀課文怎麼讀才有用
    小學語文老師都會要求小學生朗讀背誦課文,每每走到小學旁都會聽到孩子們嗚哩哇啦讀書的聲音。朗讀是小學教學活動的標配,那怎麼讀才有用、有什麼用呢?朗讀還能怎麼讀,讀出來,發音準確不就行了,是啊,大家都這麼認為,孩子們也毫不吝嗇嗓門外頭晃腦的朗讀,看著都感動,這樣是不是就夠了?著名教師餘映潮說「朗讀,不僅僅是出聲地讀,不僅僅是大聲地念書,不僅僅只是一種基本技能的訓練活動,它更是強調品味感受的閱讀活動,是充滿詩意的文學活動,也是豐富細膩的情感活動。」
  • 普通話朗讀,訓練技巧很重要!
    回復「教資備考」即可領取教師資格筆試高分手冊
  • 《閱讀手冊》:真正的閱讀,是自主閱讀
    這種自然狀態,其實包括我讀我想讀我會讀我持續讀四種,此外閱讀是個人化的活動,需要由個人獨立進行,而閱讀的作用在於幫助閱讀者發展學習能力和構架人生。作為一個父母,需要把孩子當獨立的個體來看,遵從不斷成長,充足陪伴,充分尊重平等交流4個原則,讓孩子自主與孩子合作,同時閱讀也是如此。
  • 世界讀書日丨44個朗讀要領和14個朗讀禁忌
    美國著名閱讀研究專家吉姆·崔利斯總結數十年兒童閱讀指導研究和實踐,寫下以下44條朗讀要領和14條朗讀禁忌,為家長們提供切實可行的閱讀指導。 家庭中的閱讀是一生閱讀習慣的起點,從今天起,和孩子一起讀書吧!       儘早給孩子朗讀。你越早開始,做起來越容易,效果越好。運用《鵝媽媽故事集》來刺激嬰兒的語言能力與聽力。
  • 父母必讀的早教書單(下):你不能不知道的親子閱讀指導書
    《朗讀手冊》作者:吉姆·崔利斯3.《幸福的種子》作者:【日】松居直選讀:1.《朗讀手冊Ⅱ》《朗讀手冊Ⅲ》作者:吉姆·崔利斯2.《松居直喜歡的50本圖畫書》作者:【日】松居直3.文字稍嫌囉嗦,有重複的內容,學校教育的部分比重較大,所以全書內容有一半大概用不上。但是因為書中的「乾貨」比較過硬,比如朗讀要領和朗讀禁忌的部分,羽佳仍然把這本列為了「必讀」。如果不想讀那麼理論的書,阿甲的《幫助孩子愛上閱讀》(豆瓣評分8.2)有很多觀念就來自這本《朗讀手冊》,大家可以讀這一本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