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淑惠:3大板塊15節課,提升教師與家長創造性教育教學——激發兒童的創造力 | WPEF · 咪幼直播

2021-02-15 西部幼教論壇

100多年前,據說福特公司的創始人亨利•福特先生到處問客戶:「您需要一個什麼樣的交通工具?」幾乎所有人的答案都是「一匹更快的馬」。但福特沒有去找馬,而是用汽車滿足了需求。

據說賈伯斯在日本參加一個訪談節目時,當主持人問他是否在iphone發布之前做過市場調查和用戶調研。賈伯斯回答說,在iphone問世之前,消費者並不知道要的是什麼。

這種具有顛覆性的創新,如iphone定義了新的時代、汽車取代了馬車,似乎是我們常人所不能企及的高度。

通用電氣(GE)設計大型醫用成像設備的工程師道格•迪茲,很多醫院當孩子使用核磁共振儀這個救命的機器時,80%的孩子居然需要服用鎮靜劑才能進行檢查。這個現實令他沮喪,於是他重新設計了掃面檢查的全部體驗——將檢查變為孩子們的大冒險。

改造後的檢查室,孩子們會被告知:「現在要潛入這艘海盜船了。別亂動,不然海盜會發現你的。」

道格•迪茲的創新,似乎技術含量不高,但效果是:將需要服用鎮靜劑才接受檢查的孩子從80%降到10%。這樣的創新,似乎給了我們信心:也許普通人也可以變得有創造力!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愛德華·威爾遜在《創造力的起源》一書中寫道:早在100萬年前的採集狩獵社會,人類創造力就開始湧現了,創造力是自然科學和人文學科的共同基礎。

美國心理學家推孟(Lewis M· Terman)也是智商測量專家,在他的研究中表明:高智商天才兒童除了生活狀況比較好以外,沒有一個是真正杰出的。而傑出人往往是創新者,通常被描述為有創造力的人,比如莫扎特、愛因斯坦、皮亞傑。

認知科學家嘉寶認為,當代那些極富創造力的人群,都是優秀的幻想者,總會通過以往的某個記憶或想法自然地聯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案。這種聯想有助於觸類旁通,並導致創新思維的突破。

臺灣清華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周淑惠教授認為:「創造力是孩子面向未來的重要能力。具備創造力的孩子,他們常常能以獨特的視角,發現一些同齡孩子難以發現的事情,這會給他們的知識積累,以及未來的工作能力加分。」

未來的社會需要創造型人才。探求未知世界規律和原理的科學家、塑造不朽光輝形象的文學家、善於經營理財的企業家、發明設計新產品、搞革新的工人以及在各行各業中有所作為的人……要成為這樣的人,都須具備創新精神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

創造力貫穿於現實生活和未來學習的方方面面,包括各學科領域及未來問題的提出,未來問題的解決等。《創造力危機》一文中指出:「98%的學前孩子都有著天生的創造力,但步入學校教育後卻只有2%的學生在成長過程中一直保持著創造力。

美國「創造力之父」保羅·託倫斯在研究中發現,3-5歲是孩子創造性解決問題能力的高速發展時期,而5歲以後有逐漸下降的趨勢。所以,孩子的創造力培養與呵護,學前教育是關鍵時期。

幾乎所有孩子天生都是有好奇心的,喜歡鑽研東西的,但是他們也需要被引導,才能真正完全發揮他們的創造力。麻省理工學院的Mitchel Resnick教授將創造力分成了五個階段:

· imagine:給出一個想法,讓孩子去天馬行空;

· create:通過創造將想像的東西和現實結合起來;

· play:孩子親自動手使用工具和素材創造作品;

· share:孩子將完成的作品分享給其他人;

· reflect:在分享後,對作品的反思和改進。

在這5個階段內,都離不開成人的鼓勵,而我們通常都會採用「我相信你」、「你能夠做xx了」之類的口頭語言來鼓勵孩子,但其實,我們還能夠通過講述隱喻故事的方式鼓勵孩子進行創造性的思維

場景一:亂塗亂畫的孩子

搬進新家沒多久,小寶就在家裡的牆上畫滿了各種五顏六色、長長短短的線條以及看不懂的符號。

爸爸發現後,非常惱火,明明買了畫板、畫紙,還為孩子報了昂貴的繪畫班,可是小寶卻偏偏喜歡把家裡的牆面當作「創作對象」。

他為此感到十分生氣,把小寶的屁股打了一頓。

解析:面對喜歡亂塗亂畫的孩子,如果家長一味幹預和阻止,不僅會抹殺孩子的創作靈感,打擾孩子的專注力,而且還會磨滅他們天馬行空的想像力。

場景二:喜歡惡作劇的孩子

周末中午,媽媽在廚房做飯,昊昊在房間玩積木。

飯做好後,媽媽喊了半天,也沒聽到應答。

於是,媽媽到房間找昊昊,卻發現孩子不在房間,嚇得她趕緊挨個房間找。

正在她心急如焚的時候,孩子突然從客廳的窗簾後面蹦出來,大喊「媽媽,我在這裡」,看著媽媽著急的樣子,昊昊哈哈大笑,媽媽忍不住上前把「熊孩子」責罵了一頓。

解析:惡作劇行為並非「從天而降」,它需要孩子思考和設計一個有新奇感的方案,動腦的強度相當高,這對孩子的創造性思維無疑是一次催化。

幾乎每個人小時候,都會對畫畫、剪紙、搭積木等感興趣,而這些也是孩子擁有豐富創造力的表現。要想更好地呵護孩子的創造力,家長的影響至關重要。雖然父母如何影響孩子創造力發展的機理還未肯定,但已有不少研究證明,父母的高陪伴與參與,能夠有效提升孩子的創造力。

如何做到高質量的陪伴?多項研究報告共同提出以下建議:

· 相信每個孩子生來就具有創造的天賦與熱情;

· 幫助孩子運用不同的感官探索世界;

· 給予孩子自由發揮創造力的空間與機會;

· 與孩子討論他的新想法,分享他的喜悅;

· 提升自己的創造力,因為孩子通常會以父母為學習榜樣。

教育不能創造什麼,但他能啟發解放兒童創造力以從事於創造之工作。

——陶行知

陶行知先生認為教師對於兒童的創造力培養需著重於激發和予以適當培養。如何激發兒童創造力?他給了教育者們很多建議:

解放孩子的頭腦。要發展兒童的創造力,先要把兒童的頭腦從迷信、成見、曲解、幻想中解放出來。

解放孩子的雙手。中國對於小孩子一直是不許動手,動手要打手心,往往因此摧殘了兒童的創造力。

解放孩子的嘴。小孩子有問題要準許他們問。從問題的解答裡,可以增進他們的知識。

解放孩子的空間。創造需要廣博的基礎。解放了空間,才能搜集豐富的資料,擴大認識的眼界,以發揮其內在之創造力。

解放孩子的時間。一般學校把兒童全部時間佔據,使兒童失去學習人生的機會。創造的兒童教育,首先要為兒童爭取時間之解放。

對幼兒來講,他們具有與其年齡相吻合的創造力,並且是高度外露的,但教育的缺失點在於兒童的創造力得不到正確對待。有受過專業訓練的老師一般傾向於希望幼兒的行為與自己的願望一致,更有甚者,有些老師對調皮、愛提問的幼兒進行懲罰。這種半封閉的教學方法將幼兒的世界關閉了,造成他們對周圍事情的興趣、好奇心減少,種種不利因素阻礙了幼兒創造思維的發展。

周淑惠教授在《創造力與教學:幼兒創造性教學理論與實務》一書中提到:在幼兒園創造性課程中,教師所扮演的角色是多元的,包括創意夥伴、朋友般的資源者、不時提問與提供情境刺激的激發者,創意的學習楷模等等。所以要設計創意的課程,教師也需要是開放、彈性的創意人,或說是一個喜歡玩創意的人。

親仁實驗幼兒園花免班「新竹趴趴GO:新竹風情」主題探究課程為例:

「新竹趴趴GO :新竹風情」主題探究課程歷經數個探究重點,例如:發現新竹叫風城、自製風箏、親手做米粉等,最後孩子以製作小書(繪本)統整整學期所學。

孩子不僅具有主題探究中所獲得的新竹相關知識,而且對於書的種類與形式已有充分知識與經驗(因為繪本是每個主題均會接觸的媒材,且角落與園方中廊處都有豐富的繪本陳列);再加上教師特意搭構有關繪本與製作繪本的相關鷹架;,因此不僅在小書的內容,而且也在書本的形式上,能有豐富、多樣且與內容相互輝映的創作。

《創造力與教學:幼兒創造性教學理論與實務》節選

知識和技能是創造力表現之本,孩子們需要知識和技能區表現他們的創意。開展創意的課程有助於創造性教學落地,以此為基礎,幼兒就能運用各種創意方式以及在教學過程中有創意地解決各項問題。

幼兒園教育主要以5大領域(語言、科學、社會、健康、藝術)為主,往往教師對於單學科的關鍵能力培養比較重視,但諸如需要整合各學科完成主題教學活動往往處於弱勢,比如兒童創造力培養、兒童哲學、PBL等等。創造力被譽為「直面未來的重要能力」,長此以往,若教師只重視單一的學科能力,教師在個人專業成長上總會遇到一些瓶頸。

面向未來,教師的核心能力並不只以5大領域劃分,而是以整合、主題式、創造性的方式,以培養「全人」而努力,教師是未來的「重組課程的設計師」

將現實生活引入課程,讓書本中的知識在真實情景中產生意義。

用完整的課程育完整的人,通過跨概念、跨學科、跨領域的方式,建設以主題呈現的學校課程體系,彌合分科教學對知識的割裂。

打破固定的課時安排,根據學科特徵和課型內容靈活設置長短課或大小課,讓兒童在對話和互動中建構知識,實現知識的有效的遷移和對知識的深度理解。

激發和培養兒童創造力不妨鼓勵兒童多問這樣三個問題:為什麼?一定要這樣嗎?還可以怎麼樣?習慣於問這三個問題的人,都會具有敏銳的觀察力,不拘泥於現狀,勇於挑戰假設,並動手去創造去帶來改變。

面向未來的自己,培養兒童面向未來的能力,你準備好了嗎?

未來在變化,未來需要人類無限的創造力。

如今,大多數人對於孩子創造力重要性的認識都大幅度提高,但是創造力這個概念比較抽象,而且難以衡量,說到具體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很多人會感覺比較模糊,或者有一些誤區。

以下幾個誤區可能存在於我們日常模糊的理解之中,了解這幾個誤區能讓我們更好的幫助孩子發展創造力。

誤區1:創造力僅僅與藝術相關

「只有藝術創造才用到創造力吧?我的孩子不準備走藝術這條路,所以也不太用關注創造力吧?」

世界上很多有趣和使用的發明創造都是跟創造性思維相關的。創造力對各學科都很重要,從科學技術到富有創意的寫作、音樂、視覺藝術等都是如此。

誤區2:智力越高,創造力越高

智商和創造力是正相關的嗎?(這裡特指狹義上的智商)

研究表明,創造力是由智力、情感、動機和道德共同滋養產生的。無論在哪個領域,有創造力的人所具有的共同特徵是:內心開放;相對於簡單的東西,更欣賞複雜和不明確的事物;對混亂和無序的狀態具有不同尋常的高度忍耐力;具有從雜亂無章中提取條理的能力;獨立,不循常規;樂於接受挑戰。

誤區3:知識會阻礙創造力的發展

「不能讓孩子提前學習知識,會損害孩子的創造力」這種說法是不是正確呢?

這個問題要一分為二的去看。不能提前學習知識是合理的,原因是,提前學習知識不符合孩子的認知發展規律。比如兩歲學習認字,三歲學習系統的繪畫的方法。

但是知識本身並不是創造力的阻礙,相反,它會幫助創造力的發展。正如周淑惠教授所說:「知識和技能是創造力表現之本,孩子們需要知識和技能區表現他們的創意。」

誤區4:創造力就是一定要和別人不一樣

對於創造力的理解,可能我們通常最先想到「新」這個詞,就是別人從來沒想到過的東西,沒有做過的事情。

對於發展中的兒童來說,評價他是否具有創造力,對標的應該是孩子自己。孩子有沒有在他原有的基礎上想出新奇的點子,對於玩具有沒有探索出新玩法,這些都可以被視為想像力和創造力。而不是把他人作為對標。

創造力是人工智慧時代的重要能力,因為人工智慧時代的特徵是瞬息萬變、無法預測和高度競爭,尤其是人工智慧機器人幾乎取代了人類的工作,未來人類要費盡心機地創意思考如何變成「工作創造者」。我們的幼兒將來要面對激烈與殘酷的時代考驗,沒有創造力則難以生存,創造力的重要性無可言喻!

創造力是什麼?創造力之於兒童的重要性?教師與家長在互動中如何在增強創造力技法?創造性的領域教學活動如何設計?促進創造力的環境應當如何創設、區角材料應當如何投放?創造性主題活動應當如何設計?

3月30-4月30日,西部幼教論壇將攜手周淑惠教授每周一三五推出【幼兒創造性教學與互動實務】系列直播課程,系統從理念詳解到案例解說技法,用講座和現場互動的方式幫助老師和家長增強親子與師幼的創造性教育與教學能力,讓兒童擁有直面未來的競爭力

跳脫既有限制,增強創造力

做一名富有創意的家長和教師

人類整部文明歷史就是一部創造發明史,各種創造發明讓人類不斷邁入新的裡程碑。激發兒童創造力的前提需要教育者也富有創意。當你明晰了創造力的技能方法,才知道增強兒童創造力需要什麼樣的支持,才能貼合兒童本身的發展需要。

根植五大領域

設計具有創造性的主題教學活動

知識和技能是創造力表現之本,孩子們需要知識和技能區表現他們的創意。幼兒園教學需立足於幼兒園教學之根本5大領域,將創造、創意、創新植入常規教學中,通過架構具有「探究性」、「遊戲性」的主題教學活動,讓「主題課程」有利於孩子創造力的培養,各領域的創意表達也有利於主題知識的學習,相得益彰。

創設·投放·互動

促進兒童創造力發展的支持策略

幼兒創造性教學需要人、事、物、地、時等各方面的全面配合,而教師在設計主題課程與各領域活動時,要同時考量學習環境與教具資源等,其實每一個環節均可創意切入,運用創造力讓教學活化。

創造性教學要實現全面啟動和開展,亟需要在資源與環境密切配合。

 

註:各系列課程已開放購買,請掃描圖片二維碼訂閱。

周淑惠教授領銜親授

破解幼兒創造力教育迷思

 重磅嘉賓 

[ 周淑惠 ]

臺灣清華大學幼兒教育學系教授

博士生導師

美國University of Massachussettes

教育博士(主修幼兒教育)

新竹教育大學教授

新竹師範學院系所主任、幼教中心主任

美國University of Massachussettes、University of Nebraska客座學者

周淑惠教授是較早研究創造力與教學的一批專家,她的《創造力與教學:幼兒創造性教學理論與實務》一書也是經過多年的沉澱與思量,終在2015年出版,被譽為幼兒園創造力教學教科書。作為一名專家,她始終和一線的幼兒教師一起開展實務研究,並積累了豐碩的研究成果。

從學術推動到落地教育落地;從創造性教學到主題式課程構建;從理論架構到課程落實建議,周教授擁有大量的一線經驗,在授課中,所舉案例都是源於其親身的體驗和總結。針對創造力的一些迷思,周淑惠教授也提出了一些重要概念:

創造力是一種生活態度,是可以臻抵樂活境界的;

創造力是一種生活習慣,是可以立意練習與強化的;

完整的創造歷程包含擴散思考與批判思考;

創造力的發揮必須有適量支持為基礎;

幼兒創造性教學是以全人發展為最高目標;

幼兒創造性教學強調師生均能運用創造力

幼兒創造性教學涉及各領域、具統整性。

3個板塊共15課,將從人、事、物、地、時等各方面對於創造力進行系統剖析,課程以講座結合實用案例,讓教師和家長建立對兒童創造力及創造性教學的整體認知,為共創創造力學習社群而努力。無論你是教師還是家長,必能有所啟發~

通過對11大增強創造力技能方法的學習和實操,幫助老師和家長增強創造性教育的能力;

涵蓋進階的五大領域「創造性主題課程」設計等,讓有興趣教師可以落地實施;

透過講授與實例讓教師與家長了解創造性教學的相關配套措施,例如內外環境創設、玩教具選購與製作、鷹架引導與師幼或親子互動;

提問、反饋、群互動豐富形式,讓教師和家長能熟練將教學技能應用於兒童的創造力教學中;

獲得加入「周淑惠教授——兒童創造力培養」社群資格,獲得豐富學習資源。

在線梳理   在線風暴   實踐操作   

線下指導   資源輔助   定製課程

幼兒教師 幼兒家長

掃描二維碼搶購

(購買後支持永久回看)

若園所統一購買或

您對課程有疑問

請添加微信諮詢 

掃描二維碼添加好友~

相關焦點

  • 遊戲進課堂:融入學科教學的遊戲化創造力培養研究
    遊戲進課堂—融入學科教學的遊戲化創造力培養研究肖海明 尚俊傑來源:《創新人才教育》2015年第1期 32-36頁一、引言創造力是關係國家未來競爭力發展的關鍵之一,世界各國都致力於創造力的培養,以適應全球性競爭。
  • 在繪畫教學中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幼兒教師應堅持對幼兒繪畫與創造的實踐探索以幼兒為中心,讓幼兒展開想像的翅膀、,用心靈去繪畫,使他們的創造潛能的到發揮。   一、轉變觀念是創造的前提   幼兒教師要在繪畫中培養幼兒的創造力。首先要轉變陳舊的教育觀念,要適應教育的發展,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不要一味的追求幼兒的繪畫作品畫的像不像、好不好。
  • 激發教育中的創造力
    創造力如今成為人們強烈渴求的一種能力。有人認為創造力是創新意識,能夠突破傳統思維;也有人認為人類的革新和演變就是創造力作出的巨大貢獻。部分教育專家認為創造力在教育中分成三部分,即創新式教學、教學提高創造力和創造力學習。
  • 如何激發孩子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積極的想像力是培養孩子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最有價值的方法之一。如果我們展望未來,很可能我們今天所知道的房屋、城市和車輛將會大不相同。我們的孩子們在教室裡度過了他們童年的大部分時光,如果運用得當,教室可以成為激發想像力的地方。我們必須警惕只教我們的孩子反省信息並記住問題以往的解決方案。教育的一個重要性在於培養學生在當下發展的基礎上產生新想法。許多問題需要創新的解決方案。
  • 繪爾森:少兒繪畫創造力培養三部曲
    教學改革需要教師選擇幼兒感興趣的內容來激發幼兒的表現欲望。例如:讓幼兒畫自己想畫的。為了實現這一教育目標教師需要適當的豐富幼兒繪畫內容,通過正確的教學引導來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積累和貯存,全面激發幼兒的自身潛力。通過以上教學方法的開展來促進孩子們想像力和創造力的發展。
  • 「漢字思維」直播課(1-10個故事)| 讓孩子學到上癮的漢字啟蒙課!
    疫情期間,針對5-7歲幼小孩子的識字需求問題,我們推出了「漢字思維」直播課程,讓孩子們足不出戶就能聽好課。此前開設的4個直播課班級(2月份起,每周5節課,教學1-5個故事),課程一上線就受到了廣大家長和孩子的歡迎,名額已經報滿。
  • 表演式教學法滲透在網絡直播教學中,掌握5點,直播課不再枯燥!
    突如其來的直播教學如何進行,教師們忙成了熱鍋上的螞蟻,很多老教師包括青年教師開始懵圈,怎麼網上上課,怎麼直播,需要什麼設備?大家在微信,網絡,QQ群裡相互討論,相互幫助,進過教學部門培訓學習後,許多教師開始了試水。身邊一位老師,在QQ直播時候,展露自己特長:吹拉彈唱,一下成了網紅。從2月3日開始,教師成為了網絡主播。正規教學有序進行。
  • 疫情期間,如何上一節高效的直播課
    當然,在線直播課並非簡單的將線下授課直接照搬到線上,兩者之間也有非常多的差異。如何上好一節直播課,讓在線課堂效率和效果更佳,這也是目前教育工作者們最關心的話題。在這裡小編也根據諸多老師的在線授課經驗總結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夠幫助更多一線教師打造一堂高效的在線直播課。在這樣一個特殊時期,保證教學質量,讓學生在家中有更好的學習體驗。
  • 畫啦啦發布創想直播課教學報告 10節課吸引35萬人次學習
    據在線少兒美術教育頭部平臺畫啦啦發布的教學報告顯示,其日前上線的10節系列藝術跨界創想直播課,就吸引了35萬人次在線上課。通過生動有趣的情景互動授課,將通識教育與藝術創作跨界融合,翻轉傳統美術課堂,激發孩子的創作主動性,讓孩子在快樂中學到豐富的知識。
  • 構建兒童創造教育的「情境驅動模式」
    :一是心理驅動模式,注重創造性思維和創造技法訓練,如開設「創造性思維」或「學會發明」課,但因其脫離學科(領域)教學而不被教師普遍重視。為積極推進情境教育與兒童創造教育的深度融合,我們歸納提煉出兒童創造教育的「情境驅動模式」,為創新人才的早期培養提供了一種全新視角和實踐路徑。它是依據李吉林情境教育理論,以情境建構為手段,以情境教學為方法,以情境活動為載體,在情境中滋養、激活和生發兒童的創造性活動,進而促進兒童創造力發展的一種創造教育模式(見圖)。
  • 淺談創造性戲劇教育對兒童發展的價值
    創造性戲劇是西方國家非常重視的一種藝術教學方法,由美國的戲劇教育家溫妮弗列德.瓦德率先提出。如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研究學者注重兒童教育這方面,並且也開始關注創造性戲劇教育在兒童發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1、創造性戲劇的定義美國兒童戲劇協會為創造性戲劇教學下的定義:創造性戲劇是一種即興的、非展示性的,以程序進行為中心的戲劇形式。其中,參與者在領導者的引導之下,去想像、實踐並反映出人們的經驗,以人類的激情與能力,表現其生存世界的概念,以使學生了解世界。
  • 嬰兒創造性的激發與培養
    創造力是人們(包括幼兒)在各個領域,以不同的質和量的水平,產生新東西(包括思想、觀點)的能力,是每個個體都具有的一種普遍的心理能力。 只要對個人而言是以前不知道的即可謂新。現在,尤其是在涉及兒童創造力時,被普遍接受的是廣義的創造觀。
  • 【教育教學】愛繪本 愛閱讀——濟源一幼語言教育工作坊
    語言是交流與思維的工具,幼兒時期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期,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精神,提升廣大教師的專業水平與業務能力
  • 一路花香吐芬芳,紮根幼教育幼苗!寶應山幼開展教師節慶祝活動
    一路花香吐芬芳,紮根幼教育幼苗——寶應山幼:開展教師節慶祝活動2020年9月10日是第36個教師節,寶應縣山陽鎮中心幼兒園組織開展了教師節慶祝活動。三要不斷加強學習充實自己,做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優秀教師,為山幼的教育譜寫新的篇章。
  • 用遊戲的力量促進幼兒發展,溫四幼「完整兒童」培優課程獲專家肯定
    金園長在報告中介紹,遊戲課程化是一個通過遊戲的力量來促進幼兒發展的模式,尊重兒童的遊戲就是尊重幼兒的發展,我們讓幼兒以自己的興趣點出發,在自主遊戲中以積極、自主、獨立的姿態進行最直接、最有效的學習構建過程,促使幼兒在身體的、認知的、情感的、社會的和人格的整合性發展,培育完整兒童。遊戲課程化是一種新型的教育模式,同時也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師的專業水平。
  • 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創造力的培養
    因此,如何發揮引導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激發小學生的創造力,就成為小學美術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三、欣賞美術作品,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在美術教學中,小學美術教師要經常開展美術作品欣賞課,讓小學生欣賞一些具有啟發性和引導性的美術作品,從而形成獨特的審美感受,增強自己繪畫的信心和決心,並且提高創作才能。
  • 培訓學習強素質,專業提升促成長——寶睿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培訓
    教師是幼兒獲取知識的源泉,是傳承文明的導師,更是以身作則的楷模;教師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都蘊含著教育的力量。為進一步提高寶睿幼教各園所教師專業技能水平,提升幼兒教師的綜合素質,從而推動幼兒園遊戲化教學的順利開展。2020年秋季開學前後,寶睿幼教組織了「教師專業能力提升·系列課程培訓」。此次培訓課程包含:科學、語言、藝術領域內容及寶睿幼教持續探索的戶外自然課程。
  • 大興親子招募小小試課官~新理念|紐帶英語NeuABC,1節1對1美國外教直播課+AI伴讀寶禮包!
    英語的線上網課五花八門,因為疫情的關係這一年裡也是大大小小出了不少機購,不過怎麼選?外教一對一網絡直播課,一定要關注這兩點:外教的質量、課程體系。來試聽看我們今天這個只要9元的NeuABC紐帶英語外教一對一直播教學課吧!種草文戳:9元就能獲得外教一對一直播教學!還有AI伴讀寶+雙語童書+電子書+跟讀訓練贈送!
  • 淺談在美術教育中如何發展幼兒創造力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教學日記>正文淺談在美術教育中如何發展幼兒創造力   簡介:在趙承福教授的一次報告中,我聽了關於中國孩子繪畫方面的一個問題,繪畫比賽經常有,孩子們的作品一年比一年好
  • 在美術教學中培養藝術創造力
    著名教育家貝爾納說:「科學中難能可貴的創造性才華,由於方法拙劣可能被削弱,甚至被扼殺;而良好的方法則會增長、促進這種才華。」當前,大學美術的教學要更加注重學生心智的開發,創造力的培養,它不僅要求學生掌握教學大綱要求的所有知識,還要求提升學生藝術創造能力和藝術創新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