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張詧和張謇題寫院名的「南通醫院」大門
1904年,張謇派通州師範學校畢業的熊輔龍至日本千葉醫學專門學校學習,為醫院儲備人才。1911年8月,為響應武昌起義,通州設立軍政府,張謇之兄張詧為民政長兼總司令。熊輔龍畢業回國,受命組建軍醫處,並成立了通州醫院,通大附院由此誕生。
△ 圖為1912年3月14日《通報》刊登的《通州醫院附設醫科學校特別廣告》
通州醫院附設醫科學校創立,暫借籍仙觀(即三官殿)廟宇西院招生授課,同年夏,學校改成私立南通醫學專門學校。
△ 圖為通州醫院原址昭武院
南通醫學專門學校遷入昭武院,5月,張謇、張詧出資16400餘元,購得東寺廟附近土地11.7畝,新建醫院。
△ 圖為屍體解剖實習現場
熊輔龍主持南通歷史上第一例屍體解剖示教,觀眾700~800人。有關檔案資料評價「吾國公然施行解剖者,前僅有省立醫學專門學校,本校是第二」。熊輔龍還在通大附院建院初期成功實施南通首例乳癌切除術。
△ 圖為X光機使用現場
△ 圖為當年的X光樓(現啟秀路15號)
醫院特派醫校主任李書成赴上海購買醫療器械多件,其中購買的X光機為南通第一臺。次年X光機樓建成,分上下2層,共計8間,另建手術室5間。
△ 圖為唐閘大生紡織公司
南通地區兩次時疫流行,唐閘地區各廠尤為嚴重,為此醫院在唐閘大生紡織公司、唐閘公園設立臨時分院,時疫過後,臨時醫院撤銷。
△ 圖為夏德門博士的工作場景
醫院聘請德國醫學博士夏德門任總醫長兼教授。張謇主張「於用人一端,無論教育實業,不但打破地方觀念,並且打破國家界限」。1933年,又聘請義大利籍醫學博士貝貢新擔任細菌學、醫化學教授。
△ 圖為獲德國醫學博士學位歸國的瞿立衡,1932年他當選為第一屆中華醫學會南通分會理事長。
先後有熊輔龍、沈堯階、俞國鈞、趙鑄等投身醫院,同時還積極選派並資助戴尚文、瞿立衡等私立南通醫學專門學校的優秀畢業生到國外學習深造,成為當時醫療、科研、教學的骨幹。
△ 戰火中變遷示意圖
南通遭日軍襲擊,南通學院醫科附屬醫院醫護人員攜帶部分醫療物資轉移,轉移至揚州後在天寧寺成立重傷醫院救治傷員。約兩三個月後戰火蔓延,醫院再次轉移,於1938年2月到達湖南衡陽,駐紮在新民中學,命名為第七重傷醫院。是年夏,衡陽告急,第七重傷醫院轉移至湖南沅陵,私立南通學院醫科與江蘇醫政學院合併為國立江蘇醫學院。1939年夏,國立江蘇醫學院轉移至重慶北碚,並成立附屬醫院,原南通學院醫科附屬醫院醫護人員在重慶開診所行醫。
△ 圖為當年的江北中央醫院
抗戰結束時,原附屬醫院的房屋和設備損失殆盡。1946年5月,南通學院購南通縣衛生院(原江北中央病院)為醫科附屬醫院。隨後,召開醫院董事會成立大會,醫院同掛「南通學院附屬醫院、南通公立醫院」兩塊牌,9月,醫院重新改組,南通縣衛生院作為衛生行政機構遷至啟秀別業,醫院內部始告統一。
△ 圖為1950年,醫院全體醫護人員送別夏元貞夫婦(第二排右起第10位、11位)去蘇北人民醫院工作的合影
解放前夕國民黨軍隊進駐醫院,代理院長夏元貞等人設法保護醫院,南通學院附屬醫院終於完好地回到人民手中。
△ 圖為南通專區中心衛生院舊址(原伶工學校)
醫院與南通專區中心衛生院實行公私合營,改名南通醫院。
△ 組圖為1952年醫院的工作場景
中央高等教育部為適應國家建設需要,在南通學院醫科的基礎上擴展為蘇北醫學院,由私立改為公立。12月,南通醫院亦更名為蘇北醫學院附屬醫院。1956年,蘇北醫學院改為南通醫學院,附屬醫院改稱為南通醫學院附屬醫院。
△ 圖為急性脊髓灰白質炎分析報告和《中華醫學雜誌》刊登脊髓灰白質炎防治的研究報告
脊髓灰白質炎流行南通地區,6~10月,病員達1653名。《中華醫學雜誌》報導,此病大規模流行,在中國歷史上是第一次。中央衛生部和江蘇省衛生廳先後派專家前來指導,醫院借用任港鄉民房30餘間,設置病床100餘張,抽調40餘人,組織專項醫療救治,受到國家衛生部表彰。
△ 圖為遷校會議紀要及發出電報的曹書田先生
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教育部和衛生部決定將南通醫學院及附屬醫院搬遷至蘇州,更名蘇州醫學院。南通人民極力挽留,社會有識人士還向中央發出長篇電報,懇請停遷。中央和省委高度重視,隨後決定在南通設立蘇醫分部,並保留附屬醫院。
△ 圖為上世紀50年代手術場景
耳鼻喉科施行省內第一例全喉切除術獲得成功,手術室第一例低溫麻醉獲得成功。在此前,醫院已成功開展了二尖瓣分界分離術、塑料股骨頭置換術、胰頭癌Ⅰ期根治術、全膀胱切除輸尿管移植術、髖關節金屬杯關節置換術。70年代,醫院還成功實施斷肢再植手術。
△ 圖為執行對口支援醫療任務時的工作場景
醫院根據上級要求,相繼派出周家芳等40餘名醫務人員援外,遠赴坦尚尼亞、伊拉克、蓋亞那等國家,同時對西藏、新疆、青海等地區執行對口支援醫療任務。從50年代起,醫院還受衛生部、衛生廳委派赴漣水、王營、濱海、灌雲、陝西南鄭等地及南通周邊農村進行對口支援工作。
△ 圖為《四季青研究與應用》
醫院研製出「四季青」片劑、水劑、乳劑及針劑,除針劑外,均載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
△ 圖為通醫附院衛校首屆工農兵學員畢業留影
經省衛生廳批准,設立南通醫學院附屬醫院衛校,共為國家培養護理、檢驗、藥劑、放射專業合格人才1200名。1997年衛校停辦。追溯歷史,1915年,醫院新設產科傳習所;1922年和1925年,開辦兩期助產護士講習班,在南通市乃至於蘇北地區開創新法接生的先河;1946年,再設立護士學校,先後開辦四屆護士班。
△ 圖為第一批唐山傷員出院時合影
唐山、豐南地區發生強烈地震,醫院組建30人醫療隊,赴南京接傷員113名來院進行治療,後傷員分四批康復出院。
△ 圖為南通醫學院老校門
南通醫學院改為交通部和江蘇省雙重領導,以交通部為主,南通醫學院附屬醫院由南通醫學院領導,體制屬江蘇省。
△ 圖為首屆研究生畢業合影
南通醫學院開始招收內科學和外科學碩士生,附屬醫院承擔臨床教學任務。1981年,醫院成為國務院首批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
△ 圖為消化內科醫生進修班結業合影
受衛生部及省衛生廳委託開辦消化內科、骨科省級臨床進修班,後又相繼開辦了腎內、普內、普外、心內、眼科、五官科等省級臨床專科進修班,此外,還開辦了麻醉科等13個院級進修班。醫院招收臨床進修生是從1958年開始的。
△ 圖為當年的搶救室
急診三室(急診室、觀察室、搶救室)分開,標誌著門急診工作實現「急診制度化、搶救常規化、觀察病區化」。醫院同時建立了內科四病區、外科三病區、婦科病區三個示教病區,以點帶面,使病區管理水平有了提高。
△ 圖為CT開機剪彩現場
日本半田市竹內弘市長一行12人到院進行友好訪問,並舉行其惠贈的全身CT機開機典禮,竹內弘市長做了開機第一例檢查。
△ 圖為1986年的醫院大門和門診大樓
建築面積8450平米的門診大樓交付使用。到1987年底,醫院已擁有床位620張,年門診量為87萬人次,擔負著南通、鹽城、揚州三市及蘇南部分市縣1200萬人口的三級醫療任務。
△ 圖為醫院首屆職工代表大會現場
△ 圖為1987年沉船事故搶救現場
醫院連續組織3批醫護人員赴南通港參加沉船事件的搶救工作。在歷次重大突發事件中,醫院都積極做好醫療保障。如搶救如皋丁埝公社電影場地失火中燒傷的142人;赴解放壩參與搶救南通市公交公司客車失火事件中的傷員;搶救長江航運公司「東方紅」3號輪失火事故中的17名燒傷船員等。
△ 圖為第二次黨代會代表合影
醫院召開第一次黨代會。之前醫院於1951年成立黨支部,當年有黨員14名。1956年,黨支部改為黨總支。1981年12月,南通市被批准建立黨委。1984年黨員大會選舉產生第一屆黨委。
△ 圖為南通醫學院附屬醫院與半田病院締結友好醫院的協議籤訂現場
院長祝玉成隨同江蘇友好代表團赴日本訪問,並與日本半田市立半田病院院長武內義朗正式籤訂協定書,兩院締結為友好醫院。此後,醫院先後與日本德島大學醫學部及韓國釜山好康安醫院締結友好關係,同時與歐美國家的醫學界保持著廣泛的國際交流和合作。
△ 圖為原外科病房大樓外景
原外科大樓(現5號樓)正式啟用。作為90年代初期通城首屈一指的大樓,成為省內多個醫院基礎建設的標杆,是醫院現代化建設的起點,是醫院發展邁入快車道的新標誌。
△ 圖為三甲醫院揭牌現場
醫院被衛生部評定為首批「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當年省內共9家醫院被評定為三甲醫院。同年,普外科、骨科成為江蘇省首批臨床重點專科,截至目前,醫院共有省級臨床重點專科25個,省級臨床重點專科建設科室1個,省級臨床重點專科數位列全省第四。
△ 圖為原中日友好紡工醫院(現醫院南區)
通大附院與紡工局、外方正式籤約,以1608萬元人民幣收購中日友好紡工醫院。
△ 圖為揭牌儀式現場
衛生部確定通醫附院為國際緊急救援中心網絡醫院,100多位嘉賓出席了揭牌儀式。
△ 圖為兩位「換肝人」出院時場景
醫院成功為兩名晚期肝病患者進行了肝移植手術,實現了南通市肝移植技術零的突破。同年成功完成兩例心臟移植。此前,1979年成功實施異體腎移植手術。
△ 圖為院領導向江蘇省衛生廳郭興華廳長匯報醫院總體規劃
南通醫學院領導來院宣布醫院新一屆領導班子組成,醫院實行院長負責制。
△ 圖為2002年省廳綜合目標考核現場
江蘇省衛生廳下達關於廳直單位綜合目標管理責任制的考核結果,通醫附院獲得一等獎第一名,此後醫院連續7年獲得一等獎。
△ 圖為歡送專家組成員赴內蒙古抗擊「非典」
△ 圖為封閉管理的醫院發熱門診
醫院收治南通首例「非典型性肺炎」輸入病例。到年底,醫院全面完成抗擊非典的各項工作任務,被江蘇省衛生廳、人事廳、中醫藥局評為「全省衛生系統抗擊非典先進集體」。
△ 圖為急診大樓外景
急診大樓建成並投入使用,總面積18060平方米,集急診搶救、重症監護、急診手術、醫技檢查、留院觀察為一體,急救條件得到極大改善。
△ 圖為3.0T核磁共振安裝調試現場
醫院引進國際最新型的3.0T核磁共振,在亞洲地區為第一臺,結束了江蘇省沒有3.0T核磁共振的歷史。
△ 圖為抗震救災醫療隊出徵
汶川發生特大地震,醫院提前啟用新病房大樓,成立「愛心病區」救治40名四川傷員,並組建抗震救災醫療隊赴四川。醫院被授予「抗震救災先進集體」,吉雲蘭被衛生部授予「抗震救災先進個人」。
△ 圖為綜合病房大樓外景
綜合病房大樓全面投入使用,坐落在風景秀麗的濠河之畔,建築面積6.7萬平方米,病床1200張。該樓獲「2009年度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這是南通本埠由南通人建造的第一個魯班獎,南通市人民政府為此贈送魯班雕像。
△ 圖為中國眼科博物館揭牌儀式
中國眼科博物館(籌)落戶醫院,這是我國醫學門類第一個具有行業特色的專業博物館。
△ 圖為國家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揭牌儀式
國家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落戶醫院。2013年,南通大學臨床醫學學科獲得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從此醫院承擔博士培養任務。2014年9月,臨床醫學一級學科獲批設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 圖為志願者宣誓現場
醫院有70名醫護員工在身後捐獻眼角膜的志願書上簽字。這是原眼科教授陳瑛光明行動的延續,她在身後捐獻角膜使兩名眼疾患者重見光明。陳瑛教授入圍「中國好人榜」候選人。
△ 圖為著名書法家範曾為醫院提寫院訓
為慶祝南通大學附屬醫院百年華誕,著名書法家範曾為醫院提寫院訓。
△ 圖為國務委員王勇、時任江蘇省委書記羅志軍來院看望崑山傷員和醫護員工
崑山發生特大爆炸事故,17名危重傷員轉至通大附院,院部迅速啟動應急預案,成立「救治崑山爆震傷員領導小組與專家組」,對每位傷員設置了「一組對一人」救治小組,24小時不間斷輪守救護。
△ 圖為「未來醫學家沙龍」部分成員照
醫院「未來醫學家沙龍」正式成立,沙龍旨在構建青年醫師交流合作平臺,強化學術研究與協同,增進青年醫務人員的凝聚力和歸屬感,助力青年才俊成長成熟,為打造學科建設的中堅團隊奠定基礎。
△ 圖為第七屆職工(工會會員)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現場
2015年1月,醫院召開第七屆職工(工會會員)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提出實施南通大學黨代會提出的「醫療服務品牌建設工程」的目標任務。會上,提交討論《南通大學附屬醫院專業技術崗位聘任暫行辦法》、《南通大學附屬醫院青年醫師培養計劃實施辦法》、《南通大學附屬醫院臨床診療新技術、新項目支撐計劃》、《南通大學附屬醫院科技獎勵辦法》等四項事關醫院建設發展的改革文件,預示醫院新一輪改革發展的力度。
△ 圖為「江海名醫英才計劃」培養對象籤約儀式
醫院啟動「江海名醫英才計劃」和「江海名醫俊才計劃」。
△ 圖為醫院領導現場查看醫改首日運行情況
以醫藥價格改革為突破口的南通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的「發令槍」打響。
△ 圖為首屆「附院人物八十佳」合影
醫院舉辦首屆「附院人物八十佳」表彰活動,表彰在醫療、護理、科研、教學、醫德、管理、後勤保障等不同崗位上的優秀職工,營造「凝聚精氣神、弘揚正能量、激發源動力」的濃濃氛圍。
△ 圖為國際先進機型PET/CT
國際先進機型PET/CT投入運行,標誌著醫院進入真正的分子影像時代,顯著提高了醫院的醫療服務能力。
△ 圖為官微啟動新聞發布會現場
醫院召開官方微信平臺啟動新聞發布會,標誌著「智慧醫院」進程邁上新臺階,也標誌著基於微信平臺的移動終端就醫模式的全新開啟。
△ 圖為腎臟科姐妹中心揭牌現場
醫院腎臟內科-英國萊斯特總醫院腎臟科姐妹中心揭牌,通大附院與英國萊斯特大學總醫院在腎內科、心內科、普外科、護理學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
△ 圖為醫療服務綜合樓外景圖
△ 圖為聯盟成立現場
中國醫療自媒體聯盟在通大附院宣布成立,聯盟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宣傳司指導,中國傳媒大學媒介與公共事務研究院提供學術支持,醫院為常駐地。2019年,聯盟與中國醫師協會健康傳播專業委員會合併重組為中國醫師協會健康傳播工作委員會。
△ 圖為醫院幹細胞中心實驗室揭牌現場
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布首批通過備案的幹細胞臨床研究機構名單,通大附院等共計30家醫療機構通過備案(江蘇僅兩家)。
△ 圖為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顧曉松親自接牌
醫院「組織工程和神經損傷修復臨床醫學中心」躋身江蘇省「十三五科教強衛工程」十大「臨床醫學中心」之首,「手外科學」、「血液病學」、「實驗診斷學」為江蘇省「十三五科教強衛工程」醫學重點學科,「眼科學」為江蘇省「十三五科教強衛工程」共建醫學重點學科,「普通外科學」團隊、「婦產科學」團隊為江蘇省「十三五科教強衛工程」醫學創新團隊。
△ 圖為籤約啟動儀式現場
△ 圖為中國胸痛中心、國家高級卒中中心牌匾
醫院獲批中國胸痛中心、國家高級卒中中心,此外,醫院也是心衰中心、房顫中心、國家腦防委心源性卒中防治基地建設單位,江蘇省省級孕產婦危急重症救治指導中心、卒中救治中心、胸痛救治中心、創傷救治中心,新生兒危急重症救治中心等。
△ 圖為健康與疾病管理中心一層大廳
醫院健康與疾病管理中心正式對外運營,中心積極履行公立醫院職能,主動承擔起人的全生命周期、全過程健康管理的社會責任,為南通及蘇中地區的廣大民眾提供優質的健康體檢與評估、醫學諮詢、健康教育與促進、慢性病管理等服務。
△ 圖為醫教研協作聯盟成立儀式現場
由通大附院作為主要發起單位,大豐、東海、東臺、海安、海門、啟東、如東、如皋、通州、響水等10家人民醫院作為共同發起單位的「南通大學附屬醫院醫教研協作聯盟」成立,並籤署了《南通大學附屬醫院醫教研協作聯盟共識》。目前,南通大學附屬醫院醫教研協作聯盟已達20家成員單位。
△ 圖為醫院召開幹部大會宣布實行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
為全面加強醫院黨的建設,醫院實行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醫院管理體制發生轉變,黨委的地位由政治核心轉變為領導核心。
△ 圖為生物樣本庫大廳入口
醫院臨床生物樣本庫正式啟用,佔地面積800平方米,各類樣本的最大可儲存量預計達600萬份,樣本加工及分析的設備均為國際一流,設有液氮區、實驗區等6大區域。
△ 圖為新門診大樓外景圖
醫院新門診大樓正式啟用,大樓分為地下兩層,地上裙樓4層、主樓10層,是集門診、醫技等功能於一體的大型門診醫療綜合體,醫院「春運般的門診」將一去不復返。
△ 圖為醫院新院區規劃圖
根據江海百姓的健康需求,在未來城市中心地帶規劃建設現代化新院區。新院區與地鐵無縫連接,緊鄰高架、高速,佔地面積280畝,建築面積47萬平方米,開放床位2500張。
△ 圖為院領導合影
在新時代實行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管理體制下,醫院領導班子帶領全院職工創新思路,以改革的精神凝聚發展共識,瞄準前沿,搶抓機遇,尋求醫院發展新的增長點,推動各項工作邁上新臺階、開創新局面,為實現學校「8050」計劃、躋身全國頂級醫院排行「百強榜」、建設長三角北翼醫療與健康中心夯實基礎,以優異的成績向醫院建院110周年獻禮。
為千萬江海百姓的健康與生命保駕護航
-牢記使命-
為千萬江海百姓享受美好生活
提供更高的生命質量和更長的生命周期
*通大附院新門診樓前的她,已靜靜駐守700餘年
*官宣第3波 | 一站式服務中心即將啟用,努力實現「患者只要跑一次」
*官宣第2波 | 通大附院「新門診樓」樓層索引!
*全城矚目 | 通大附院新門診大樓9月22日正式啟用!
*最新——11月1日起,附院樓宇新編號啟用,診室、病房一覽表,請惠存!
*頭條 | 附院高級專家診療中心專家榜揭曉!都是大咖,等您來約 ——
*首選 | 附院12款「個性化」體檢套餐,為您定製!
整理 | 傅軒
編輯 | 陳善良 黃琳
審稿 | 高建林 施煒 彭宇飛
責任編輯 | 施琳玲
投稿郵箱 | 5119222@163.com
就診諮詢 | 0513-85052205
預約諮詢 | 0513-81160114
投訴電話 | 0513-85052257
0513-85052405
如需轉載,請後臺留言獲得授權
☝☝☝
『 南通大學附屬醫院 』
官方微信平臺
掛號繳費免排隊
報告結果手機查
▲
通大附院優秀專科微信展示
敬請關注